動蕩的中東——美伊朗藍光事件

2020-12-05 騰訊網

1980年4月24號,轟鳴聲突然打破了阿拉伯海的沉寂,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8架直升機騰空而起,轉眼間就消失在黑夜之中。直升機上搭載著97名美國陸戰隊隊員,他們的目的地是伊朗,他們的任務是震驚世界的藍光行動。藍光行動是一項什麼任務?為什麼會震驚世界?美國士兵為什麼會在夜裡秘密潛入伊朗?這一切還要從1979年11月4號那個驚動全世界的清晨說起。

1979年11月4日早上8點,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的工作人員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突然數百名伊朗人包圍了美國大使館,他們翻牆而入闖進使館,用螺栓刀撬開使館大門蜂擁而入後,伊朗人迅速扣押了大使館內工作人員。12點20分,大使館被伊朗人徹底佔領,66名美國工作人員被扣為人質。12點40分,人質們被蒙上雙眼,帶出使館。伊朗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佔領了使館,而且抓了那麼多的使館工作人員作為人質,顯然這個事件是蓄謀已久的。伊朗學生佔領使館、綁架美國人作為人質,他們強烈要求美國把剛剛推翻了伊朗國王巴列維引渡回國。但是給巴列維政治庇護的美國政府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於是伊朗的學生三番兩次威脅要綁架人質,以此來要挾美國政府要他們做出讓步。可沒想到,美國政府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人質遭到綁架的消息傳至白宮卡特政府,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美國立即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同時發出希望和平解決爭端的信號。短短數日,雙方進行了數次外交談判,但伊朗方面愣是軟硬不吃。他們要把這幾十名人質,做討價還價的籌碼和政治宣傳的道具,外交渠道走不通。此時的美國政府只剩下一個選擇,就是派出特種部隊秘密解救人質。但是派出特種部隊秘密解救人質,就必須有一份周密而詳實的行動計劃,五角大樓稱之代號為為「藍光行動」。

1979年聖誕夜,五角大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戰前會議參會人員個個表情嚴肅,毫無節日的氣氛,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正在召集中央情報局官員、海陸空三軍首腦研究營救人質行動方案。像這樣的會議此前已經開過6次了,連日來他們在商討研究方案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準確可靠的情報,人質被關押在大使館的什麼位置?是集中在一起,還是分散在幾處?誰在看守,人質看守兵力多少比例?一旦伊朗人遭到攻擊,附近有哪些部隊可能趕來增援?德黑蘭周圍有沒有可供襲擊部隊停留的隱蔽地?

因為情報的匱乏,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根本就無法落實。五角大樓表示任務迫在眉睫,儘管具體的行動方案仍未出爐,但必須馬上派人潛入伊朗境內打個前站。化名鮑勃和梅多斯的兩名中央情報局特工,在隨後的幾天裡穿梭在德黑蘭的大街小巷。鮑勃在德黑蘭購買了5輛卡車和2輛運貨車,租了一所倉庫;與此同時,梅多斯仔細記錄德黑蘭的每一處景、每一條街道。在二人緊鑼密鼓之時,五角大樓終於獲得了有價值的情報。情報人員稱:使館工作人員關押在大使館的兩棟樓裡,其中大使館辦公樓裡有31名人質,大使館住宅樓裡有19名人質,另外3名人質事發當天正在外交部辦事,所以被關押在外交部大樓裡。駐守在大使館外面的伊朗革命衛隊,戰鬥力較強;但負責看押人質的主要是伊朗學生,戒備程度不高。與此同時,情報顯示能最快前來支援的德黑蘭武裝部隊,也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才能趕到大使館。這對營救行動相當有益,但問題是美國部隊要怎樣靠近大使館呢?

情報顯示,德黑蘭東南部的沙漠地區有兩個地點便於部隊隱蔽,而且這個地方堅硬,可以承受大型運輸機的起降。在寂靜的五角大樓特別戰情室內,一位空軍將軍打破了沉寂,他建議到「我們可以先使用大型運輸機,只要藍光突擊隊傘降到德黑蘭郊外,然後讓他們騎著自行車穿過德黑蘭大街,衝進大使館」。空投傘降的提議很快就被瓊斯將軍否定了。瓊斯的理由很簡單,德黑蘭郊外都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帶,突擊隊員在這種地方將會有7%的人受傷;至於讓突擊隊員騎著自行車,穿越德黑蘭大街,則是完全不靠譜的想法。

另一位將軍建議採用卡車方案,程序是先用大型運輸機將突擊隊運到土耳其,再從那裡乘坐卡車進入伊朗。從陸路進入德黑蘭混在大量地越過國境的卡車中,應該不會引起懷疑。這個方案依然被同時否定了,他認為土耳其邊境距離德黑蘭有上千公裡的距離,沿途有大量的伊朗軍方檢查站,風險太高。兩個方案先後被否定,偌大的特別戰情室頓時鴉雀無聲。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屋子裡的一個上校,他就是藍光行動突擊隊隊長貝克維斯。這個貝克維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藍光行動偏偏選了他來做指揮官嗎?

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

查爾斯貝克維斯,1929年1月22號生在亞特蘭大,1951年加入美國陸軍部隊,是資深的美國特種部隊軍官,還有特種作戰專家的稱號。曾經擔任美國布拉格堡特種部隊學校的校長。在他的從軍經歷中最值得一提的事就是,1977年他組建了美軍第一支反恐部隊——三角洲特種部隊。如果說特種部隊是美軍的精華,那麼三角洲部隊則是精華中的精華。雖然貝克維斯的軍銜只是個上校,但是他指揮的三角洲特種部隊名氣可大了。在對付世界範圍內威脅美國利益的恐怖活動,他們戰功赫赫。貝克維斯看著將軍們都在看著他,便很有自信的拿出了行動方案。

貝克維斯很有自信地拿出行動作戰方案,這個方案需要特種部隊97人,行動總共需要6架C130運輸機,8架海上種馬直升機,一艘航空母艦,同時還需要衛星和若干高空偵察機提供配合。貝克維斯的作戰方案分三步走。第一步,使用空軍的六架C130運輸機運送97名藍光突擊隊隊員和所需的所有設備,從美國本土的波普機場起飛,直飛埃及,在基納機場加油後,穿越紅海,南下進入曼德海峽,繞過哈德角,從查赫巴爾插入伊朗領空,然後直飛德黑蘭東南約180英裡處,在夜間降落在一塊代號為沙漠一號的鹽鹼地上。

與此同時,美軍抽調8架海上種馬直升機,從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趕往沙漠一號與前者會合。第二步,藍光突擊隊乘直升飛機直奔德黑蘭郊外的另一個秘密隱蔽地—沙漠二號,到達後直升飛機和突擊隊員在那裡潛出一個白天等待指令。第三步,C130運輸機於第二天夜間飛往沙漠二號。與此同時,突擊隊員在特工小組的接應下乘上預先購置的汽車,秘密潛入德黑蘭。到達羅斯福大街後,突擊隊兵分3路。第一隊從大門突入使館,直奔大使館辦公樓,營救那裡的31名人質。第二隊從大使館東側翻牆而入,直撲大使館住宅區,營救那裡的19名人質。第三隊衝向伊朗外交部大樓,營救被關押在地下室裡的3名人質。

人質救出來以後,集中到使館附近的體育場集合,等待接應的直升機,撤回沙漠二號。然後直升飛機返回航空母艦,人質和突擊隊員換乘C130大型運輸機回撤。到時候,衛星和高空偵察機都要為突擊隊提供情報和通訊保障。而且,萬一被伊朗方面發現,還要提供空中支援。貝克維斯這個耗資巨大、興師動眾的作戰方案能夠獲得通過嗎?

三角洲特種部隊創始人貝克維斯上校

面對貝克維斯的作戰方案,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將軍表示,從目前看來這個方案是可行的,但是還不能立即啟動,因為他還必須向總統報告。可沒想到幾天過去了,白宮方面依然沒有消息。三天過去了,五角大樓的將軍們坐不住了,他們開始懷疑貝克維斯的計劃是否具有可行性。貝克維斯沉默不語,也沒有半點焦急的神色,只是不斷地在他制定的戰略計劃上修修改改,好似這一計劃將會得到執行。人質事件發生的第20天,事情突然發生了變化,伊朗政府宣布人質將被作為間諜接受審判。第二天,美國白宮立即召開會議,總統向伊朗發布了最後通牒,如果有一個人受到傷害,美國將立刻採取軍事行動。那麼總統說的軍事行動,是不是就是藍光行動呢?如果是,卡特總統為什麼又遲遲不批准貝克維斯的行動方案呢?如果不是的話,都到這個時候了,卡特總統為什麼還是按兵不動呢?

轉眼到了1980年,人質被俘已經3個月了。2月底至3月初,正值伊朗冬春交替的時間,德黑蘭的氣溫比較低,人質事件已經持續了三個月的時間。美國方面遲遲沒有什麼動靜,使館區的武裝警衛人員早已放鬆了警惕心,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圍坐在火爐旁聊天打盹,這對於武裝營救人質來說是相當好的事情。在華盛頓的卡特總統早已批准了貝克韋斯上校提出的營救計劃,其實具體行動日期他還要反覆推敲。因為卡特很清楚自己肩上所擔負的重大責任,他要進一步觀察一下政治氣候和國際時局,然後再做定奪。但就在此時,卡特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消息從伊朗傳來,人質的生命已經受到威脅。人質被關進不同的房間,不能說話,沒有人身自由,很多時候伊朗人開始審問人質了,甚至開始演練如何處決這些人質,被關押的美國人質對未來幾乎不報希望。

伊朗人要求必須引渡前伊朗國王巴拉維回伊朗,否則人質將作為間諜接受審判。卡特總統發布了最後通牒,如果伊朗膽敢審判,美國將採取軍事行動。最終人質沒有被公開審判,但這不等於伊朗人畏懼美國的軍事行動,也不代表人質的命運出現了轉機,他們依然隨時面臨危險。營救行動迫在眉睫,可這時候貝克維斯和藍光突擊隊在美國西部一個秘密基地進的常規演習,一遍一遍的模擬戰場可能遇到的情況,同時等待著卡特總統的一聲令下。幾個月過去了,貝克維斯和他的藍光突擊隊,一直在苦苦等待卡特總統的批准命令。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卡特總統的日子也不好過,他還是希望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美伊矛盾。但雙方的談判最終陷入了難以化解的矛盾之中,卡特總統意識到是必須行動的時候了。

1980年4月1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下令藍光突擊隊做好一切準備,等待命令下達。4月15日所有參與營救行動的人員,在五角大樓特情作戰室進行了最後一次磋商。4月16日,根據總統命令,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實施藍光行動。4月20號晚上,貝克維斯向藍光突擊隊全體成員宣讀了卡特總統的命令。1980年4月20日至23日,聯合特遣部隊各隊按照部署,等待在指定的埃及吉納機場和停泊在阿曼海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營救隊指揮官貝克維斯上校從多年的三角洲特種部隊中精心挑選了97名隊員,起飛前貝克維斯進行了戰前動員。對於此次任務,他充滿信心。唯一讓他不放心的就是那8架RH—53D海上種馬直升機,這種飛機本來是海上掃雷機,性能並不太出色。

海上種馬直升機

而且,貝克維斯心裡明白這種直升飛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航程較短,不適用於長途飛行。飛機的設計航程僅為400公裡,但這次從尼米茲號航母到塔巴斯的直線距離接近1000公裡。雖然說為執行這次營救任務,海軍部已經進行了改裝並增加了副油箱,使其航程增至900至1000公裡,但其本身仍存在巨大風險。那麼,為什麼這次行動非要選用這種風險很大的RH—53D海上種馬直升機呢?原來,這次藍光行動是美國軍方制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秘密任務,對於參與這次行動的各方力量來說,如果行動大獲成功,他們將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譽。因為這一層原因,美國海軍極力想涉足這次行動,於是推薦了這種海上掃雷機,說保證種馬完全可以勝任營救人質任務,還列舉了不少理由。還吹噓該機在載重量大,航程遠,性能優越等。另外,為了配合這次行動,海軍還專門對此飛機進行了改裝。在海軍打了保票的情況下,貝克維斯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儘管心存疑慮,但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為了躲避伊朗的防空雷達網,直升機編隊採取超低空飛行的方式,偷偷進入伊朗國境,迅速飛往沙漠一號匯合處。與此同時,6架C130運輸機在運著97名突擊隊員武器裝備及油料從埃及機場騰空而起,通過紅海亞丁灣、阿拉伯海,在阿曼空軍機場補充燃料後,也飛向了沙漠一號。按照計劃,4月24號晚上十點半,貝克維斯指揮的6架C130運輸機,將與8架RH-53D海上種馬直升機在沙漠一號空曠的沙漠硬地上匯合。晚上十點半,貝克維斯帶著六架運輸機在沙漠一號安全降落。但是,那8架海上種馬直升機卻沒有按照預定的時間到達。

C130大力神運輸機

這時候,貝克維斯心中本來就有的陰影越來越大了。到達沙漠一號後,貝克維斯通過通訊衛星向五角大樓報告安全著陸的情況,並詢問那八架直升機的位置。總部表示,為了節省時間,他的運輸機可以先行進行活動。身穿黑色戰地夾克衫、長筒靴的藍光突擊隊隊員們立即開始忙碌起來,一邊搬東西,檢修飛機,一邊別等待8架RH-53D海上種馬直升飛機到來,只要他們一到,就馬上可以開始沙漠二號計劃。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來。貝克維斯有些沉不住氣,難道是發生故障了,可即便是出了故障,也不會8架飛機一起出問題啊!為什麼到現在一架直升飛機也見不到呢?

就在這時,遠方突然傳來馬達聲,貝克維斯馬上做出判斷,那不是直升機。轉眼之間,一輛汽車緩緩駛來,貝克維斯來不及細想,單手一揮,10多名突擊隊員立刻衝了上去,他們用消音衝鋒鎗打爆了汽車輪胎,迫使汽車停了下來。突擊隊員們證實,這只是一輛過路的汽車,45名乘客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沒有人煙的沙漠上,怎麼會突然出現這麼一輛客車?根據事先潛入伊朗的特工報告,說這地方除了亞當和夏娃的腳印,根本沒有任何人煙,怎麼突然冒出這麼一群人呢?出師不利,貝克維斯百思不得其解。但作戰經驗豐富的他,背後來不及想那麼多,意識到了什麼。貝克維斯的打算是,飛機一到就把車上的汽油全部放掉,車上的人員集中看管,他這樣做是因為他必須保證藍光行動秘密進行。

剛剛安靜下來,突然又有數道白光直射過來,一輛加油車和一輛麵包車衝了過來。還沒等他下命令,六名突擊隊員左右兩路迎了上去,對於他們喊話,但那兩輛汽車連理都不理,一名隊員端起機槍,對準前面的加油掃射,加油車被擊中,頃刻間燃起了熊熊大火。後面的麵包車來了個急轉彎,掉頭就跑。隊員們掉轉槍口,窮追猛打,伴隨幾聲尖叫,麵包車揚長而去,消失在黑暗中。忽然之間,竟然冒出一輛加油車,貝克維斯覺得不對勁,這樣下去他們肯定會露了馬腳。而且,逃掉的麵包車肯定是個禍害。貝克維斯和向五角大樓的瓊斯將軍匯報了這個突發情況,瓊斯一聽急了,別等直升機了,趕緊抓緊時間,馬上行動。

人算不如天算,中東的沙塵暴又來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天空中傳來了馬達聲。4月24日23點40分,直升機終於到了,整整遲到了70分鐘。不過幸好天還沒有亮,沙漠二號行動就可以按原計劃執行。但飛機一落地,貝克維斯就發現又不對勁了,飛機只有六架,其餘兩架哪去哪裡了?機組人員告訴他,問題出在了天氣預報上。行動前他們對天氣預報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氣象預報人員表示,任務執行當晚也就是4月24日,繁星高照能見度極佳。但事實證明,氣象預報人員忽略了伊朗沿岸沙漠地區的特殊情況,那就是十分罕見的沙漠風暴。這是一種乾旱的沙塵風暴,行進速度達每小時80千米,能創造出一道相當於200多層樓高的沙粒牆,在風暴中心附近能見度幾乎為零。沙漠風暴出現一次,瀰漫不開的沙塵就能停留數日之久。更可怕的是,預測到這種風暴的機率微乎其微。行動當天天氣預報人員,根本就沒有覺察到已經到來的沙漠風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這百密中的一疏,導致藍光行動出師不利。

4月24日19點30分,RH-53D種馬直升機起飛後不久,為了躲避雷達探測,直升機按照事先設定好的飛行計劃,以200英尺以下的高度飛行。畢竟他們事先並不知道如此惡劣的氣象環境正在下面等著他們,八架直升機一頭扎進了鋪天蓋地的黃沙之中。當時的能見度低至1600米,飛行員一旦控制不好,就有可能發生撞機事件。這時,其中一架直升機的發動機突然失常,駕駛艙內的預警燈頻繁閃爍,飛行員來不及調整,決定立即返航。剩下的七架直升機在沙塵暴中艱難地掙扎。然而,無獨有偶,禍不單行,沒過幾分鐘另一架直升飛機也被迫返航了。

所以,到達目的地的直升機最終只剩下六架。藍光行動接下來的任務還能不能繼續完成呢?貝克維斯算了一下,至少需要四架直升機來運送藍光突擊隊隊員和人質,一架運送裝備器材,另一架做火力支援。可這樣一來,連一架作為機動的備用直升機都沒有了。時間緊迫,任務緊急,管不了那麼多了,藍光突擊隊立即出發。4月24日23點50分,藍光突擊隊隊員拖著武器裝備,立即排隊,爬上直升機。2架飛機已經發動起來剛要起飛,這時貝克維斯忽然發現又一架RH-53D型直升機出問題了。惡劣的空氣環境下,機體及其部件過度疲勞,螺旋槳出現裂縫。而這次選擇的降落地點又是又厚又鬆軟的沙層,直升機陷得很深,直升機恐怕無法再次升空。貝克維斯此時五雷轟頂,只剩下五架了無論如何是完不成營救人質的任務了。

貝克維斯向瓊斯將軍報告情況,瓊斯建議剪掉一些人員和武器裝備,用5架直升機繼續行動。貝克維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5架直升機意味著完全沒有空中火力掩護,這樣倉促地改變計劃,不僅人質救不出來,而且還可能把藍光突擊隊員的性命搭進去。他斷然拒絕了瓊斯將軍的要求,瓊斯對著話筒扔下了這麼一句話:你等著,我請示總統後再答覆你。五分鐘後,藍光突擊隊接到了同意撤回的命令。貝克維斯下令趕緊撤退,亂作一團的突擊隊員立即爬上飛機。C130運輸機準備滑行起飛,但是不幸的事情再度發生。正在指揮撤離的貝克維斯透過飛揚的塵土,看見一架剛剛拉起的直升機像個醉漢一樣搖搖晃晃的撲向正準備起飛的C130運輸機。

藍光行動現場一片狼藉

貝殼維斯拼命打著手勢制止,但為時已晚。一聲巨響,沖天的火焰直上夜空,貝克維斯痛苦地閉上了眼睛,他知道一切都完了。如果說以前發生的一切,還是老天在捉弄,那麼現在老天這是要把他置於死地。C130運輸機上的五名突擊隊員和海上種馬上的三名機組人員轉眼被大火吞噬,另有四人嚴重燒傷。儘管貝克維斯悲痛萬分,但他沒有時間善後。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馬上撤退。因為,如果一旦其他飛機被引爆,所有人都會被困在沙漠。突擊隊隊員拉起貝殼維斯,其餘的突擊隊員們抬上四名傷員,倉皇撤出伊朗。

8具燒焦的屍體,炸得七零八落的運輸機和直升機,這還不是貝克維斯的全部損失。更要命的是,在慌亂中突擊隊員把與這次行動有關的絕密地圖、偵察照片、無線電通訊呼號和頻率都丟在了現場。在撤退途中,貝克維斯要求派艦載機把他們留下的直升機和絕密文件摧毀,但是白宮擔心這樣會把事情鬧得太大,不好收場,拒絕了他的要求。這個曾經八面威風的特種作戰專家,只能帶著無奈和遺憾,黯然回到美國。下達中止作戰的命令後,白宮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行動的消息。下午6點21分,傳來了C130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損毀的消息,卡特總統震驚了。經過長達五個月周密計劃和精心準備的藍光行動,以失敗告終。卡特總統因此尷尬,導致連任無望。

美國總統卡特

1980年4月26號上午七點,卡特總統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向新聞界宣布這次在伊朗營救人質的行動失敗了,並且向國會通報了有關情況。之後,美國國會和五角大樓相繼派出調查小組。沒過幾天,調查小組就有了結論:失敗的原因除了特別惡劣的天氣之外,指揮失誤也是原因之一。由於指揮官過分強調保密,導致參戰部隊之間缺乏相應的配合。但是國會和五角大樓並沒有要求處罰導致行動失敗的指揮官。伊朗方面很快就發現了美軍丟棄在沙漠裡的一大堆破銅爛鐵。人質的命運因為藍光行動的失敗,就更難預測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人質事件陷入僵局。針對美國採取的軍事行動,伊朗方面態度更加強硬。1980年7月10日,人質事件卻突然出現轉機,伊朗釋放了一位患病的人,人質事件向好的方向發展,讓煎熬中的美國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980年7月27日,伊朗國王巴拉維死於淋巴癌,美國希望這一消息能有助於解決人質危機,但希望這次又落空了。1981年1月,人質的命運才真正明朗起來。阿爾及利亞外交官積極促成美國和伊朗達成《阿爾及爾協議》。

這份協議可以讓人質重獲自由,這究竟是怎樣一份協議呢?這項協議的內容基本是一邊倒,美國必須答應伊朗的四項條件:不幹涉伊朗內政,解除對伊朗資金的凍結,撤銷對伊朗的所有制裁以及承諾不對伊朗人質事件提出索賠。美國人不能不同意,人質已經被綁架400多天了,他們以及家人的生活一直都是陰雲密布,除了同意還能怎麼樣?《阿爾及爾協議》畢竟是一份可以讓人質重見天日協議,只是來得太遲了。1981年1月19號,人質被俘後第444天,新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宣誓就職。就在他宣誓就職沒過幾分鐘,伊朗就釋放了餘下的人質。就釋放人質的時間,外界有很多說法。一些人認為,整個事件就是為了羞辱吉米卡特;另一些人則認為,在這個微妙的時間釋放人質,不禁會讓人懷疑裡根與伊朗方面是否有過暗地交易?還有人認為伊朗只是害怕美國會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但這些說法,僅僅停留在猜測上。而這個時候,被譽為特種作戰專家的貝克維斯漸漸的淡出了美國軍界。

美國「藍光行動」只留下了「一地雞毛」

相關焦點

  • 伊朗對美以態度大轉變,中東國家陷入恐慌,報復行動正在醞釀
    近日發生在伊朗的暗殺事件,讓整個中東地區的上空再次被烏雲籠罩。2020年的一首一尾,伊朗國防事業遭到兩次重大損失。1月3日,美軍空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遭暗殺;11月27日下午,在伊朗首都的一個城鎮上,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被不明恐怖分子以「自殺式炸彈」襲擊。
  • 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法克裡扎德是伊朗最資深的核科學家之一伊朗將矛頭直指以色列 誓言展開報復行動暗殺事件發生後,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指責以色列特工組織「摩薩德」策劃並實施了暗殺行動,伊朗軍政高層隨後也紛紛發聲。
  • 第二艘美航母趕赴波斯灣,艦長身份引發爭議,父親是伊朗人
    目前,圍繞美伊之間的衝突已經成為了中東地區的焦點,當地時間1月3日凌晨,美軍突然發起了一起有預謀有針對性的刺殺事件,當伊朗「聖城旅」的蘇萊曼尼少將抵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機場時,美軍的襲擊行動就接踵而至,隨著陣陣巨響,蘇萊曼尼在劇烈爆炸中不幸身亡,這對伊朗來說無疑是沉痛的損失,為此伊朗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片哀悼聲中,另外伊朗也譴責美國的行動與恐怖分子無疑
  • 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挺伊者」高調表態 「反伊者」保持沉默經年未決的伊核問題如今已成為中東地區重要又敏感的核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各方的不同態度使得「挺伊」和「反伊」兩大陣營愈發凸顯,雙方在暗殺事件之後的態度也顯得截然不同。
  • 核專家克裡扎德被暗殺,中東將經歷什麼?伊朗還能研究核武器嗎?
    ,嚴重影響世界和平的進程和發展,中東國家沒有多少大國,可以說強國背後必有後臺,弱國永遠成為別人的羔羊,幾乎都在其它國家的側面監控之下,予以各種支持和搗亂,搞得中東長期不得安寧。  事發後,伊朗民眾上街遊行,情緒高昂,把矛頭直接指向美國,打出繼續和美國抗爭的口號,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也表態,將報復提上了日程。  核問題是中東敏感話題,在這樣的事件發生以後,支持者強烈譴責,反對派保持沉默,伊朗鐵哥們葉門胡塞武裝也認為這是以色列為首的軸心國策劃的一場恐怖襲擊。
  • 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身亡 中東局勢再升溫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法克裡扎德的葬禮被安排在伊朗國防部外的空地舉行。伊朗國防部長哈塔米在葬禮上表示,任何犯罪、恐怖主義和愚蠢的行為都不能逍遙法外,伊朗將繼續執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指令,追查此次暗殺行動的罪犯。  伊朗官員譴責暗殺是國家恐怖主義。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公布了暗殺事件的更多細節。其中有關暗殺汽車的細節與此前伊朗國防部長的說法不一致。
  • 一本解釋現代中東如何形成、理解當代中東動蕩時局的重要之作
    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現代中東的形成(現代中東是如何形成的?中東百年動蕩的根源何在?獨特的「大中東」視角。英國、法國、俄國圍繞奧斯曼帝國遺產的大博弈。一部外交與戰爭交織的史詩。邱吉爾的中東政治舞臺。普立茲獎提名作品。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推薦。)
  • 美秘派特種部隊進入中東等地準備對伊朗戰爭
    核心提示:駐中東美軍最高指揮官已下令擴大美軍在中東、中亞和東非的秘密軍事行動,創建「可滲透、幹擾、打擊或摧毀」活躍於這些地區的蓋達組織和其他軍事團體的網絡
  • 伊朗徹底被美國逼急!核戰爭一觸即發?美航母緊急前往中東海灣
    伊朗和美國擦槍走火,蓬佩奧去中東埋雷 再加上最近美國和伊朗之間可謂是劍拔弩張,本來伊朗就在和美國上演著擦槍走火的制裁與反制裁軍事較量。
  • 美空軍女兵阿聯境內身亡,中東關係再度緊張,美國槍口直指伊朗
    近日因伊朗高級物理學家扎德遇襲身亡,身中數槍不治身亡,對於伊朗造成了很大打擊,這讓中東地區的矛盾再度升級。在扎德遇害之後美國直接將本駐在印度洋的航空母艦調到中東地區,本已經部署好在印度洋的航空母艦為何會出現在中東地區?
  • 伊朗鐵桿盟友宣布與美斷交,中東引發連鎖效應,美國這次慌了
    美國只能將目光轉向中東,為了中東的石油資源暗中動作不斷,為此美伊衝突日益嚴重。只是本就分身乏術的美國,卻收到了一個更壞的消息,巴勒斯坦宣布與其斷交。據路透社消息,巴勒斯坦剛剛宣布與美徹底斷交,此外,以色列也被其宣布斷交。眾所周知,美國和以色列一直站在同一戰線,兩國都是伊朗的敵人。因此有分析稱,巴勒斯坦此舉可能是表明其要完全站到伊朗陣營,同伊朗成為鐵桿盟友。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衝擊中東局勢
    整個事件持續3分鐘。報導還稱,這輛安裝有自動機槍汽車的所有者已不在伊朗境內。有分析認為,媒體前後報導細節不一,可能是隨著調查深入發現新的證據,進而對細節進行更正,也不排除在調查期間,伊朗有意釋放一些錯誤信息迷惑兇手的可能。據專家分析,即便能夠解決遠程遙控機槍精確打擊運動目標這類技術問題,僅靠一輛汽車上的遙控機槍順利完成此次襲擊的可能性也較小。
  • 伊朗矛頭直指以色列,德黑蘭爆發抗議活動!中東將發生什麼?
    1月3日,美軍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導致在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身亡。11月27日下午,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在伊朗首都被暗殺。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
  • 伊朗新盟友宣布與美斷交,中東引發連鎖效應
    新年第三天美軍就在巴格達國際機場暗殺伊朗軍方高層將領蘇萊曼尼將軍,為今年的美伊衝突定了個高調,隨後伊朗發起大規模報復行動,不僅多次出動境外武裝勢力圍攻美國大使館,還向伊拉克美軍基地發射數十枚彈道飛彈,雙方劍拔弩張,中東地區一時間戰雲密布。正值國內新冠病毒疫情嚴峻時刻,美國仍然沒有忘記繼續施壓伊朗,五角大樓剛剛宣布將在中東地區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應對不斷增大的威脅。
  • 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重要人物屢次遇刺意味著什麼?戰爭新形態?
    (原標題: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重要人物屢次遇刺意味著什麼?戰爭新形態?) 近日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刺事件引起了多方關注,他並不是第一個遇刺的伊朗核科學家,近年來,伊朗屢有重要人物遭遇刺殺。
  • 伊朗通過強硬法案,中東局勢將被打破,伊拉克或成美伊主戰場
    據伊朗通訊社12月1日報導稱,伊朗議會通過了取消制裁和保護伊朗國家安全的緊急計劃法案,此次通過的法案,可以視為伊朗對此次核科學家被暗殺的應急法案,其內容的核心內容,就是為了打擊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制裁。
  • 美國無人機空襲伊朗將軍危機事件點評
    原油方面與蘇萊曼尼受襲事件將緊張局勢推升至幾近前所未有的高度,伊朗核心政治利益大損將導致報復性行動發生的可能性大幅提升,鑑於其在中東地區具備強大軍事力量,市場對後序發展極度擔憂。展望未來,油價對相關事件的反應將尤其敏感,風險溢價進一步增強油價利多驅動,黃金及原油的價格相關性短期內將提升。前期多單可繼續持有。
  • 伊朗核專家被暗殺後,不僅是伊朗的災難,也是美國的一道大坎
    在美國權力交接期間,遠在萬裡的中東開始動蕩不已,今年的伊朗更是多事之秋繼年初伊朗「二把手」蘇萊曼尼將軍被美無人機斬首後,在11月28日美國軍事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證實,伊朗頂尖高級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隨後伊朗方面也很快證實了這一事件。美國方面率先確認,似乎難掩其幸災樂禍的興奮情緒。而這起刺殺事件,也讓外界將矛頭指向了伊朗的宿敵--美國和以色列。
  • 伊朗終於打響反擊第一槍!中東多國出手,以色列內傳出一連串巨響
    自二戰之後中東地區局勢就動蕩不堪。近幾年,中東這片土地也一直都不太平,常有戰亂發生。為爭奪各種資源以及領土,國與國之間摩擦不斷。前段時間,以色列的摩薩德暗殺了伊朗的核專家法赫裡扎德。在伊朗核專家遭遇刺殺之後,摩薩德的一名情報官員於上周突然遭到了暗殺。
  • 他是擴大伊朗中東影響力的關鍵人物
    MQ-9「死神」無人機執行了此次襲殺行動伊朗高級將領卡西姆·蘇萊馬尼1月3日在美軍實施的襲擊中身亡。作為伊朗革命衛隊精銳部隊「聖城旅」的指揮官,蘇萊馬尼在戰場上動員民兵武裝,戰場下與政治領導人磋商,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代理人戰爭」立下汗馬功勞。蘇萊馬尼在伊朗國內人氣很高,他的身影近幾年經常出現在戰場照片、紀錄片,甚至動畫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