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已經於 6 月 20 日發布「好奇心大調查之大學生系列」,我們將會用數十篇文章探討大學生的消費、愛情、工作、迷惘以及他們對虛擬世界的態度。其中很大一部分,會是我們採訪的 50 位同學的獨立故事。第十六位是個雙性戀男生,他現在的伴侶是一位同性。
大學期間,肖翰交過兩任女友,最後都以分手告終,現在他的親密伴侶是一位同性。
採訪中他告訴我自己其實很早就察覺到了自己的 「Bisexuality」 取向(雙性戀),即使如此,大學期間他仍然交往了兩任女友,也是在這兩段關係中,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沒那麼喜歡和女生相處。
肖翰最近成功被保送至全國 Top2 的法學院,為了犒賞自己,他去了一趟臺灣,接著馬上又回到學校準備司法考試,這期間他還去了一趟美國進行學習交流。這樣的行事作風符合他給我留下的一貫印象——勤勉、自律、節制、所有的事情皆在掌控之中。
拿獎學金、進頂尖律所實習、拿保送資格,外人眼裡的他是典型的 「別人家的孩子。」而他所交往的,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也都無一例外和他一樣,有著優異的成績和光鮮的履歷。
肖翰平時最愛的美劇《傲骨賢妻》講述的也是律師的故事 圖片來自 youtube
肖翰沒有向身邊的朋友公開過自己雙性戀的性取向,他還比較放鬆,覺得還沒有到需要嚴肅考慮這個事情的階段,也沒有打算要站出來為這個群體說些什麼。他覺得當自己未來有了一定的能耐和社會地位,就不太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可以自由地做一些選擇。
聊起這個話題時,肖翰呈現出一如既往地能將事情掌控好的姿態,他說他給自己預留了一些空間,想跟隨內心去體驗更舒服的同性關係。
但他也有無奈,採訪中他告訴我 「可能最終依然會選擇符合社會主流觀念的走入正常的婚姻。未來還是充滿了變數,而且我的家人也不一定會接受。」
我們把肖翰的故事以口述的形式記錄下來,希望你能更直接地認識他。
不能說的秘密
其實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和其他男生不太一樣吧,就覺得自己不只是單純對女生有好感,對男生也會有所關注,有時候甚至會關注得更多,舉個例子,一般男生到了青春期嘛,就會看 AV,一般直男的話應該會比較關注女主角吧,但我也會很關注男主角啊,甚至會關注得更多。
肖翰從小覺得自己對男生也有好感。電影《暹羅之戀》 來自:豆瓣
比較明顯的轉折點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有個男生向我表白,也是很優秀的那種,其實我當時對他也是有好感的,但當時我還是很接受不了,所以就委婉地拒絕了他。他是高我一級的學長,學校成績好的人彼此也都比較熟悉,下課的時候他會來我們班找我聊天,有時候也在微博經常給我私信或者留言,還給我抄寫歌詞,當時他抄的是那首王菲的《暗湧》。
《暗湧》推出國語版的那年,我也在微博裡轉發了林夕重填的一句歌詞:「 因為太有所謂,我才顯得無所謂,越想要的關係你越不敢給。」 算是對之前那種感情的一種回憶吧。不過現在和他(和肖翰表白的學長)也算是朋友,但是不會像以前一樣聊那麼多,見面也還是有點尷尬。
後來我在性別這方面也有一些啟蒙,偶爾看一下性學或者心理學這方面的書籍,對於理論上的認識還是有的。
兩任女友
大學的時候我談了兩段戀愛,第一段感覺很幼稚,時間也很短。當時是大一,我們在學校的一個比賽上認識了,我當時是工作人員在檢票,她是其他學院文娛部的,在檢票口的時候她問我要微信,後來就私底下聊過,也一起約出來自習,但是可能不到一個星期,我覺得自己還是沒有考慮好。可能是剛進大學,為了戀愛而戀愛的狀態,想一想對她好像也沒什麼感覺,後來我們就沒怎麼聯繫了。
肖翰之前和兩任女友戀愛,都以分手告終。電影《初戀這件小事》 來自:豆瓣
第二段滿打滿算有一年多,但是確定關係後就維持了 7、8 個月,但是我們處於曖昧關係的階段挺久的。這段關係我醞釀了很久,後來覺得時機成熟才和她說的。分手的導火索是我比較受不了兩個人太緊密的關係吧,就是要天天一起吃飯、一起自習、什麼事情都要一起做。我比較理想的狀態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可以聊想聊的東西,做想做的事情,但是不需要每天都膩在一起。
我對女生的容忍度比較低,我不太能夠慣著女朋友,如果你發脾氣發得特別無釐頭我就會比較受不了。比如之前有一次,我吃完午飯和前任一起自習,然後我想走樓梯消化一下,她就非要坐電梯,然後我就和她開玩笑說我們倆看看誰先到,結果她就生氣回家了,手機也關機。我還是一個比較紳士的人,表面上我還是會編一百個理由來承認是我不對,但內心我就會很困惑,我到底錯哪兒,這樣的狀態時間久了,就會比較煩。
「和同性相處更開心」
和女生相處過以後,我就會覺得可能有些事情只有男生才可以比較好地相互了解。男生會比較自然地了解你的狀態,不會患得患失,不需要通過每天非常親密地相處來確認彼此的存在感。
我覺得可能我們這個群體會有一種叫做 Gaydar 的東西,你還是能比較快地從對方的衣著甚至朋友圈判斷他的性取向。我現在有關係比較親密的同性伴侶,他和我都是學法律的,我們在一次專業活動上認識的,他也蠻厲害的,拿了世界頂尖法學院的 Offer,活動結束後我們就在微信上聊,我一看他朋友圈就知道他也是(Bisexuality)。
肖翰和現任伴侶都被頂尖法學院錄取為研究生。圖片來自 Boston Globe
我們兩個相處起來就比較輕鬆吧,因為都是同一個專業的,所以共同話題就會多一點,一兩周見一次,見面時我們會住在一起,但保持不高頻率的見面某種意義上也是克制一下,保持新鮮感。最近大家都在複習,就希望互不影響,但每天會聊一會兒,聊心情啊八卦啊,也會聊每天複習遇到的問題,甚至會聊(法律)案例。
我和他聊過關於和異性相處的感覺,我們都會覺得可能有些事情同性才能更好地彼此理解吧。但我其實還是能接受和女生在一起的,所以我的性取向是 Bisexuality 而不是 Gay,而且我也覺得我對我前任是有感情的,只是會比較不能容忍過於作的一些做法吧,以後如果能遇到合適的女生,我不會排斥的。
「 我絕對不會選擇形婚」
因為我是學法律的,所以我知道這個會涉及到很多東西,房產和贍養這一塊的問題,操作起來太麻煩了。而且現階段對我來說,這個問題還很長遠,變數也比較大,所以還沒有成為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吧。
電影《暹羅之戀》 來自 豆瓣
我嘗試著和父母聊過這個問題,因為回家經常會聊聊擇偶這一塊,我也會很自然地聊聊自己的想法,因為我們的家庭關係氛圍比較寬鬆嘛,當時我是拿身邊的人舉例子,就和他們說;「誒,我身邊有個朋友怎麼怎麼樣。」當時他們的態度讓我覺得如果讓他們接受別人可能還可以,但是如果是我的話,他們就比較難接受,尺度還是太大了。
我後來也沒有再嘗試試探他們了,因為這個問題對現在的我來說也不急,我媽都說讓我 30 歲再考慮婚戀的問題,真的走到那一步的話(出櫃)我覺得可能得給他們做很多很多的鋪墊,不是這三五年會做的事情,我對這個東西比較坦然,我也不知道遲一點會發生什麼變化,反正就是順其自然。
"我對這個群體的看法和其他人不太一樣"
我的觀點可能和這個群體中的人有些不同吧,很多人會 push 別人去接受他們(同性戀或者雙性戀),但我的觀點是不需要其他人對這件事有多大的包容度,而是我覺得你不要反對就好了,就好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言論自由。
現在我覺得很多人都挺激進的,比如在學校裡一定要校長支持(自己的性取向),我倒覺得這樣不對,支持是個人的意願,但是你不能要求別人去支持,這個東西換位思考,只要別人不排斥,我覺得就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長期來說,現在的社會觀念還沒有開放到這個地步,所以我覺得要容忍大家不同的觀點。你說言論上對你有偏見和想法,這是正常的。但是你要是上升到行動上,比如有些國家的立法,認為 gay 是犯法的行為,或者有些學校以此為由不讓你畢業,這我就不能接受了,而且我覺得這也越界了。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