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性戀朋友相處,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性取向?

2021-01-15 健康資訊大播報

在中國的社會上比較少見,不過在海外的話比較多,因為大家觀念不一樣。

我們中國社會在戀愛觀上還是比較傳統的,談戀愛結婚講究男歡女愛,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組成我們中華文化、文明的基本成份。

不過,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一些屬於西方的戀愛觀念也進入到我們國家裡,讓一小部分人的戀愛觀念發生重大變化,開始步入同性戀這個群體當中。

網友回答: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接受同性戀的人,肯定會認為這不是一種病態,不接受的人肯定就回認為是病態,很多同性戀是從出生就是這樣的,他也無法控制這種出生造成的取向,我覺得這類人是應該可以理解的,還有一種是被掰彎的,這類人可能是因為寂寞孤獨造成的。很多年輕人好奇心強導致很容易受到別人的誘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同性戀在一些發達國家被接受。在落後國家不接受。一個比較封建的國家,人的思想都是隨大流。同性戀在人的腦海裡都是無所謂的。如果同性戀自己認真一點,堅強一點,就接受了。同性戀自己不認真堅持,不去爭取,不去管,大家都不會管。今天在中國說同性戀是可有可無的狀態。說有也有,說沒有也沒有,沒有人會在乎你。只有沒有寬容的人才會說同性戀不好。只有落後的人,無知的人,抱著死黃曆不放的人,才不承認有同性戀。同性戀自己也不敢主張,只想等待別人來支持自己。別人被生活都壓得喘不過氣來,還要來支援你同性戀嗎?還要來管你嗎?中國接不接受都是那麼回事情。無知的人導致了什麼都是無知。

網友回答:和異性戀不同,異性戀是大眾認可的,千百年來延續到現在,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異性戀人沒有思想負擔,對彼此的感情投入或許也不是很多,有可能就像網上說的異性只為繁衍後代。

對於同性而言,如果真的遇見,並且不是炮友這麼簡單的關係,而是真的相愛了,那麼這份愛肯定比同性更穩固。因為同性的愛面對的不僅是彼此,還有彼此的家人,還有社會的壓力,如果承受不了這雙重壓力,還是不要這幸福的好。

曾經奇葩說這個節目,有一期就是關於同性戀的話題,馬薇薇說: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同性戀人都這麼好看,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同性戀人都這麼優秀,有才華,那是因為只有好看的,優秀的,有才華的同性戀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那些醜的和社會底層的同性戀者只能隱藏自己,免得被世界唾棄。

所以同性戀人幸福的只佔少數人,有幸福的家的更佔少數人,因為歧視充滿了整個時刻,就算在開放的歐洲,也是會受到歧視。

網友回答:同性戀絕大多數都是天生的,生來就是,生是男身但長了個女心,生是女身卻長了個男心,等到他們長到戀愛年齡自然就喜歡和愛戀同性了,這很難改變。但有及少數也許和他們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有關,其實這極少數也應該是天生就是同性戀,只不過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環境讓他們發現了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所以他們懷疑可能是後天的,其實不用懷疑,本來就是。至於雙性戀就感覺很複雜,但大多數雙性戀應該是先喜歡異性,結婚後由於生活環境和特殊的經歷讓他們有好奇或為了追求性刺激讓他們逐漸喜歡了同性,這就產生了不分性別都喜歡的雙性戀,這些雙性戀應該大多數是後天形成。

戀愛的幸福是自己去感覺的,有沒有幸福的家,確實有親朋好友參與的。

如果親朋好友,不能接受同性戀,那麼,這就是一段很艱難的戀情,別說家了,有多艱難我就不說了,心裡明白就好。

但也有好的,去一個能接受同性戀的地方,去生活,也許你們會有很幸福的家,為什麼是也許呢,因為婚姻生活也是要相互經營的,不管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結合,婚姻的問題,還是那樣。

相關焦點

  • 蘋果CEO是同性戀 孩子的性取向是母親給的?
    根據最新的一項假說,性取向可能不是由DNA決定的。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與性別有關的基因會隨著子宮內母親和胎兒所分泌的激素水平而波動。這種波動對胎兒有好處的,即使激素水分達到頂峰時也可以保證胎兒穩定的發育成男寶寶或是女寶寶。但是如果這種波動在胎兒出生甚至胎兒自己生育後還存在,研究表明這樣產生的後代有一部分就會是同性戀。
  • 解密同性戀: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性取向?
    每個人的性傾向位於從「只對異性感興趣」到「只對同性感興趣」之間的某個位置。關於性取向產生有很多的理論。當今大多數科學家同意性取向很可能是環境,認知和生物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總之,重要的是應當認識到性取向可能是很多因素造成的,而且因人而異。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 性取向被懷疑很鬱悶 走近大學同性戀主題志願者
    一星期內,他婉言拒絕了3個男生的「真情」告白,同時不斷地告訴一個又一個詢問他性取向的朋友:「任牧還是異性戀,任牧有喜歡的女生了。」這種誤解的產生,僅僅因為任牧是一名同性戀主題志願工作者。為了澄清自己的異性戀身份,他不得不在人民大學「天地人大」BBS上發帖聲明。   大二女生朱雅璋也很鬱悶。她所在的人民大學「觀影組」社團,舉辦的第一屆主題影展———「同一片天空,另一種關注」,本想辦成同性戀主題電影展,卻不得不打著關懷弱勢群體的旗號,將關於民工、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和同性戀者的電影聯合展映。
  • 人工智慧同性戀雷達通過照片判斷你的性取向,靠譜嗎?
    如果他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同性戀,他不會把人的性取向簡單地區分為「同性戀」和「異性戀」。性取向可能是多元流動的。儘管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可能會有人是「同性戀」,有人是「異性戀」,有人是「雙性戀」,也有人是有其他的戀愛特徵。在另外的區分之下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3. 如果他的目的是保護同性戀,他可能會提出一些保護同性戀不被識別出來的算法和特徵,但是這篇文章中並沒有體現。
  • 美國科學家:性取向與基因有關 同性戀系天生
    最終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他們體內特定基因的影響下,他們成為了同性戀。芝加哥地區的科學家們鑑定的是與性有關的年輕男性的基因組。研究組領導人麥可•貝裡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性取向不依賴於人的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因。我們發現的證據表明男性是同性戀或者異性戀男性取決於兩組基因。」
  • 64種性取向,等你來測 |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異性戀!
    長按二維碼測試01曾經有一些朋友在後臺留言,問如何才能科學地了解自己的性取向。雖然大部分人對自己的性取向是比較明確的,但仍舊會有一些人感到困惑:我的大學同學K先生,就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當時他剛結束了一場短暫的戀愛,理由是:女生主動追求他,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不來電,不想再耗著。就在我們打算慫恿他去追求另一個女生時,他卻一臉不自在,總是逃避這個話題。
  • 心理學揭秘「流動的性取向」:64種性取向,你是哪一種?
    戴維再度扮成女人,他們深情擁吻,然而,在克萊兒觸碰到他男性身體的那一刻,她忽然意識到自己無法接受和男人身份的他發生關係,立即轉身離開。  02  64種性取向,你是哪一種?  大部分人對性取向的認知,都停留在同性戀和異性戀。  而根據權威性學專家金賽的研究,人類的性取向實際上是一個連續的譜系。
  • 你的寶寶是同性戀嗎?
    像她的大多數朋友一樣,這位女士,雖然信仰宗教,卻自認為是個思想開放的都市人,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是:「我不認為那有什麼錯!」                        至少她對其他人的同性戀孩子是這麼看的。可是,這是她自己的孩子,她的第一個,也許是唯一的一個。無論她和丈夫多麼努力地想適應這個新情況,他們知道這個世界對於喜歡其他男孩的男孩而言,將永遠是個困難的地方。
  • 測試是不是同性戀的方法有哪些?當然首選專業的性取向測試了!
    測試是不是同性戀的方法有哪些?本文小遇為你分享的是非常準的性取向測試、包括審美眼光測試、測測自己的審美觀、測你是否喜歡同性、Gay測試、女生要彎的徵兆、測試是否喜歡上同性、女生攻受測試題、內心真正想要什麼測試等等。
  • 性取向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個連續譜?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可能也不是同性戀,於是我開始和一位女性約會,感覺還挺不錯,」馬特回憶道。在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裡,馬特發現自己只和女性發生關係。他的改變沒有受治療和宗教團體的影響。他表示,來自朋友的支持幫助他處理與父親之間的問題,也幫助他學會適應自己的男子氣概。馬特甚至達到了對男性沒有性幻想的程度。在這方面,他可能比許多異性戀者表現得更像異性戀。
  • 母親親手刺死同性戀兒子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
    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從生物遺傳學來說,攜帶有同性戀基因的個體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易於發展成同性戀細胞。同性戀通常是由父親遺傳女兒,母親遺傳兒子,並且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都有家族化的傾向。
  • 【獨家】同性戀口述:這一切構成了我生活中溫柔的部分
    搜狐文化:青春期的時候,男孩子總是喜歡討論女生,或者一起看女孩照片,那時你會一起參與嗎?有沒有和朋友交流過自己的感受? 小天:他們看的時候我會當成一個話題參與,但跟他們的心理可能不一樣。別說青春期,一直到上大學以後我都沒去跟人討論,誰去交流這樣的話題?
  • 「我更喜歡和同性相處,但我絕對不會選擇形婚」| 22 歲,他在想什麼...
    採訪中他告訴我自己其實很早就察覺到了自己的 「Bisexuality」 取向(雙性戀),即使如此,大學期間他仍然交往了兩任女友,也是在這兩段關係中,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沒那麼喜歡和女生相處。肖翰最近成功被保送至全國 Top2 的法學院,為了犒賞自己,他去了一趟臺灣,接著馬上又回到學校準備司法考試,這期間他還去了一趟美國進行學習交流。
  • 你的性取向,其實全寫在臉上了
    首先,研究團隊從美國約會網站的公開信息資料中提取出 35326 個面部圖片樣本,並將圖片輸入一個叫做 VGG-Face 的軟體中,該軟體會為每一個人臉圖分配一個編號。研究人員使用了每個人的一到五張照片,用戶則自己報告自己的性傾向和性行為。然後,神經網絡對這些圖片進行學習和提取特徵,然後把這些特徵輸入到一個旨在對性取向進行分類的邏輯回歸中。
  •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性取向,青春期的孩子想了解自己的性取向,到底...
    答:原生家庭的教養,環境的影響,並不會對性取向有影響,很多同性戀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都不是同性戀,但家庭中的情感結構模式,會對孩子感情寄託方式產生影響,這叫做後天的感情轉移,張國榮就是一個例子,他對女性失去了信心後,一個男人走進了他的生命,但也僅僅是這個人,剛好也是個男人而已,並不能說明張國榮對所有男人都有興趣,變成了同性戀,你的孩子,也可能經歷著這個狀態
  • 性取向看臉就知道!美國研發AI同志雷達,準確度高達9成
    現在回頭看看這句話,雖然不知道「偏見」是否依然還是偏見,但同性戀的問題早已被社會各種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了備受關注或許有還稍微有些敏感的社會熱點。世界各國同性戀人數比率排行榜,中國有6550萬同性戀
  • 怎樣觀察孩子的性取向
    第三、如何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性取向的定義是指對於某個性別(或兩性)的性慾望和感情慾望。所以判斷性取向,兩個因素都需要具備。很多人僅僅通過機械摩擦,就能勃起甚至達到性高潮,所以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性取向的出現,並不須要有性行為或感情關係經歷。
  • "同性戀測試"恐懼不應阻礙性取向遺傳研究
    我的實驗室在12年前就提出,它能影響一個人的性取向。要了解人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大驚小怪的表現,要從一些歷史談起。我的實驗室在1993年報導了第一個性取向的DNA標記,當時我們發現了X染色體上的一個區域——Xq28——能影響同性戀兄弟裡的性取向。今年,那項發現被一項新研究證實,該研究的樣本是我們當初的十倍,這項研究同時還發現第八號染色體上另一個區域也與性取向有關。
  • 黃毅清爆料黃奕,說她是同性戀,和自己結婚是因為看上他的基因
    之前他就多次在網上說前妻文靜的形象都是裝出來的,還曾經說過前妻故意把女兒藏起來,不讓她和女兒見面,甚至說她經常偷偷和富二代約會。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他每次說的都有鼻子有眼的,在網友們看來很有可能是真的。而且他好像非常樂意曝光前妻的種種行為。2月18日,黃毅清有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條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表觀遺傳學標記與男性同性戀有關
    圖片來源:RickLoomis/Los Angeles Times/Getty性取向的生物學機制一直是人類遺傳學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而且在政治上高度敏感。現在,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同性戀與受環境影響的DNA標記存在某種聯繫。雙胞胎研究與家譜信息為「性取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這一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