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如何判斷自己的性取向
性取向的定義是指對於某個性別(或兩性)的性慾望和感情慾望。所以判斷性取向,兩個因素都需要具備。很多人僅僅通過機械摩擦,就能勃起甚至達到性高潮,所以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性取向的出現,並不須要有性行為或感情關係經歷。有些人錯誤地以為,如果沒有嘗試過,性取向就無法判斷。性取向實際上是一種直覺,即使一個人在還沒有任何性經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有些人常用「喜歡」來表達親密關係,但喜歡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如果不具備性吸引,那顯然也與性取向無關。同性性取向的人,完全可以喜歡異性,也能有很深層的友誼。性取向是只有本人自己,通過自己的直覺,感覺性吸引和感情慾望,才能做出判斷的。
第四、性取向什麼時候才能被自己完全意識到
一般來講,一部分青少年在12歲的時候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青少年要在12歲-16歲的階段繼續探索自己的性取向並逐步確定下來。絕大部分人在20歲的時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在40-50歲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並深信不疑。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的早晚,與個人經歷、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境,有很大的差異。這就是雖然科學界對於同性性取向在總人口中的分布已有共識,但具體在每個文化中,「同志」的比例卻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所謂「同性戀越來越多」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對這個問題缺乏知識造成的。實際上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開放,越來越多的同性取向的人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人敢於在自己生活中(或至少在一定範圍內)以自己的真實本質生活,才給人這個所謂「同性戀越來越多」的印象。
第五、性取向是一個軸
性取向是一個軸,兩端是100%的同性戀和異性戀,中間是100%的雙性戀,人類的性取向可以在整個軸上的任何一個點上。現代研究結果指向性取向確實是二元化的,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是處於接近「純粹」異性取向的位置,一小部分人處於接近「純粹」同性取向這個位置,也有一小部分人處於中間位置(即雙性取向)。現代研究,綜合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以及人口統計結果顯示,異性取向約佔總人口的95%,同性取向約3~5%,雙性取向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