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長度暗藏性取向線索?科學家教你一招快速辨別性取向

2021-01-09 前瞻網
手指長度暗藏性取向線索?科學家教你一招快速辨別性取向
 olivia chan • 2018-10-18 17:59:24 來源:前瞻網 E170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手指的長度可以為他們的性取向提供線索,無名指比食指長的女性更有可能是女同性戀。

埃塞克斯大學(Essex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觀察了一對同卵雙胞胎,其中一個是異性戀。他們發現同性戀的食指和無名指的長度差異更大,而這一差異在女性中最為明顯。

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子宮內暴露在男性荷爾蒙睪丸素中可能與手指長度的差異以及性取向有關。

女性的食指和無名指的長度基本相同,而男性的食指和無名指的長度差別則較大。男性和女性在還是胎兒時均會暴露在子宮的男性荷爾蒙睪丸素中。

研究發現,在18組女性雙胞胎中,女同性戀者的手指長度比她親姐姐或妹妹的具有更多的男性典型特徵。在14組男性雙胞胎中,同性戀者食指和無名指的長度雖然與異性戀者的存在差別,但他們之間的差異並不明顯。

一份圖表顯示,同性戀女性的食指長度一般約為無名指的90%至100%。

來自心理學系的Tuesday Watts博士說:「因為擁有100%相同基因的同卵雙胞胎在性取向上可能存在差異,除了遺傳因素外,其他因素也會造成差異。」

「研究表明,我們的性取向是由子宮決定的,取決於我們暴露在男性荷爾蒙的數量,或者我們身體對這種荷爾蒙的反應方式,那些接觸到高水平睪丸素的人更有可能是雙性戀或同性戀。」

「因為荷爾蒙水平和手指長度的差異有聯繫,所以看某人的手可以提供他們性取向的線索。」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一項從2001年開始研究調查得出的數字比率也發現「間接證據表明高度暴露於早期雄激素可能增加一個女孩在成年期發展成同性戀取向的概率,有一個最明顯的標記是暴露在早期雄激素中會使得無名指更長。」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男同性戀者更可能具有與直女相似的手指長度比率,而女同性戀者更可能具有「男性手指典型特徵」--即較短的食指。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女同性戀女性更可能表現出與男性相似的手指長度差異。

雖然這項研究肯定支持Lady Gaga的「生來如此」理論,但它認為女性天生就更「男性化」的假設是一種愚蠢的、二元的方式來看待性別和性取向,這在女性中尤其不穩定。

「在這一點上你還必須小心行事,」John Manning說,他是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生物學家和數字比率研究員。「雖然手指長度差異能在一定程度上暗藏一個人的性別取向,但是你不能草率的下結論,因為影響一個人的性別取向的因素除了遺傳和生物因素外,還存在其他因素。」

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發現孩子手指的長度和他們的音高之間可能存在聯繫。研究表明,如果寶寶右手的食指比無名指長,他長大後的聲音就更容易吱吱響。同樣,科學家說,這種聯繫可能是由於子宮內缺乏睪丸素造成的。睪丸激素被認為是身體早期發育的關鍵,在青春期音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手指長度能辨識你的性取向?
    你開始對這個人感興趣,從餐廳回家的路上,TA牽起你的手,這一瞬間非常浪漫。TA卻突然從口袋中拿出一把尺子,開始量你的手指…… 」「你在面試一份管理層的工作,面試官竟然要求你伸出手,並開始測量你手指的長度,尤其是你的食指和無名指……」這些情節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在未來這或許將會成為非常生活化的一部分,初次約會,求職面試都可能要求要測量你手指的長度。
  • 手指長度,能辨識你的性取向?
    你開始對這個人感興趣,從餐廳回家的路上,TA牽起你的手,這一瞬間非常浪漫。TA卻突然從口袋中拿出一把尺子,開始量你的手指…… 」「你在面試一份管理層的工作,面試官竟然要求你伸出手,並開始測量你手指的長度,尤其是你的食指和無名指……」這些情節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在未來這或許將會成為非常生活化的一部分,初次約會,求職面試都可能要求要測量你手指的長度。
  • 顏值高低、手指長度能暗示性取向?
    網絡上有許多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的方法,從衣著、髮型到走路姿態、說話習慣。甚至越來越多名人承認他們的同性取向,在我們驚呼他們都是顏值高的人時,一份研究報告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答案。   顏值高的女性更不容易被「掰彎」  美國社會學協會最近收到了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那些看上去更具吸引力的、在年輕時就能夠「成功與男性合作」的女性更傾向於成為100%的異性戀,而且很有可能永遠都不會去探索不同的性取向。另一方面,那些因為「循規蹈矩」錯失與男性共度浪漫機會的女性,反而可能會在她們的人生中尋找其他的性認同。
  • 手指長度竟與性取向相關?這些秘密真的隱藏在手指?
    女性的食指比無名指短,更可能是同性戀;食指比無名指短,從事某些工作更可能成功;食指比無名指短,數學成績更好……很多研究者認為這一指標與人的性別、性格、行為,甚至是性取向有著神秘的關係。不過,這類研究也遭遇了很大的爭議。「手指科學」究竟是否成立?
  • 藏在手指長度裡的秘密
    而在女性中,兩個手指的長度大多數相差無幾。在經過一系列研究後,科學家們發現這一比率與胎兒在子宮內發育時,接觸的雄激素和雌激素相對含量有關。  最近,一項發表在期刊《性行為檔案》上的文章稱,左手指長比率較小,也就是食指較無名指短的女性,更可能成為同性戀者。那麼,人的指長比率真的會揭示出一些令人驚訝的信息嗎?  手指長度決定性取向?
  • 解密同性戀: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性取向?
    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一個學習行為,但也有人認為,如果同性戀是一種學習行為的話,應該可以通過讓同性戀者學習異性戀者的性覺醒、性刺激和性行為來改變同性戀取向,但這事實上是很困難的。科學家通過對同性戀者的大腦解剖,發現同性戀男性的大腦與異性戀女性的大腦有相似的地方,而與異性戀男性的大腦有區別。其他的發現包括同性戀男性的手指印與異性戀女性的相類似,如一個胎兒的手指印在16周形成。
  • 可辨別性取向的人工智慧引發爭議,專家稱應用需符合倫理道德
    可辨別性取向的人工智慧引發爭議,專家稱應用需符合倫理道德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劉樂凱 2017-09-14 17:54 來源:澎湃新聞
  • 心理學揭秘「流動的性取向」:64種性取向,你是哪一種?
    此外,多項研究顯示,女性的性取向流動性比男性要高出許多。女性更容易有變化的性取向。其中,14-21歲人群中性取向的流動性最高。  其中一位參與實驗的女士,最初表示自己是異性戀,在後來的隨訪中,她喜歡上了同性好友。兩年後,她再次回歸了異性戀。
  • 周淑怡暴露性取向?做性取向測試結論驚人,周姐明顯急了
    對於自己的性取向,相信很多人都堅信自己是直的,但是現在網上流傳的各種關於性取向的測試題,做完就會讓你開始懷疑人生。周淑怡雖然平時大大咧咧地像個男人,而且和駱歆、葉知秋等姐妹也經常很親密,但是還是堅持自己的性取向是正常的,不過當周姐做完這一套題,直接當場怒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從手指長度真的能看出你是不是同性戀?
    比如,有人貼圖說「如果你看到兩個人都在舞蹈」,那麼你就是同性戀,實際上那是一張普普通通的視覺錯覺圖。還有人貼圖說如果能看出雜色塊中的數字,那麼你就是同性戀,可是這張圖片的上面就用俄文大字地寫著:「士兵入伍色盲體檢」,這就更讓人哭笑不得了。當然,在微博裡還是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同性戀測試,似乎靠譜。
  • 人工智慧同性戀雷達通過照片判斷你的性取向,靠譜嗎?
    一,同性戀人工智慧雷達介紹左邊為異性戀的合成圖片,右邊為同性戀的合成圖片1. 圖片來源:某約會軟體及facebook上的公眾頭像照片;2. 圖片數量:35,326張圖片;3.分析結果:單一圖片,人工智慧辨別男性性取向(僅分為同性和異性)的準確率為81%,女性的準確率為71%。高於人眼辨別男性性取向61%的準確率,女性性取向54%的準確率。如果有同一個人的五張圖片的話,人工智慧算法的區分男性性取向的準確率高達91%,女性性取向的準確率達到83%。6. 結論:這項研究表明人臉中包含人眼無法識別的性取向特徵,性取向和胚胎期間的荷爾蒙水平有關聯。
  • 知否|性取向研究新發現:左撇子男性更可能成為同性戀?
    研究報告作者範德蘭恩說:「關於家庭中兄弟出生順序、慣用手、家族基因這3種生物標記如何影響性取向的相關研究文獻可追溯至幾十年前,是否同性戀取向在家庭中遺傳,與性取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受基因影響有關。」「生物標記的重要影響性」生物標記是科學家容易測量的潛在生物進程的證據,它們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分析某人的生理特徵如何影響其它特徵,例如:他們的性取向。
  • 64種性取向,等你來測 |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異性戀!
    長按二維碼測試01曾經有一些朋友在後臺留言,問如何才能科學地了解自己的性取向。雖然大部分人對自己的性取向是比較明確的,但仍舊會有一些人感到困惑:我的大學同學K先生,就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當時他剛結束了一場短暫的戀愛,理由是:女生主動追求他,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不來電,不想再耗著。就在我們打算慫恿他去追求另一個女生時,他卻一臉不自在,總是逃避這個話題。
  • 性取向如何,現在AI掃描一下你的臉就知道了
    這一次,大家的關注點不僅僅是準確率本身,還有少年在復現研究中展現出的對AI的觀察:憑什麼說我是直男AI到底是靠哪些線索,來判斷人類的性向?約翰用了控制變量法,仔細觀察人臉的每個角落。首先,他用眼睛、眉毛、輪廓、嘴巴和鼻子的特徵,單獨指導AI的預測。
  • 性取向被識別後 AI倫理的邊界又在哪裡?
    然而,你興許尚不知的是,這一私密的問題,AI已經能夠做到精確識別了,這也著實引起了一撥恐慌。就在此前,史丹福大學兩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神經網絡,可以通過研究一個面部圖像來檢測一個人的性取向。研究人員訓練了超過35,000張面部圖像的神經網絡,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平均分配。該算法的追蹤涉及了遺傳或激素相關的特徵。
  • 性取向看臉就知道!美國研發AI同志雷達,準確度高達9成
    近年來,腐文化盛行時就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你之所以還喜歡女人,是因為還沒遇到你心動不已的男人。放下偏見,去追求真愛吧!」
  • 性取向被識別後,AI倫理的邊界又在哪裡?
    這一切都讓人們感到了恐懼,AI識別人類性取向,無疑是涉及到了隱私部分,這確實是讓人有所畏懼。而存儲在社交網絡和政府資料庫中的數十億公共數據將有可能在未獲得本人許可的情況下被用來進行性取向識別,這也是有待商榷的。
  • 怎樣觀察孩子的性取向
    第三、如何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性取向的定義是指對於某個性別(或兩性)的性慾望和感情慾望。所以判斷性取向,兩個因素都需要具備。很多人僅僅通過機械摩擦,就能勃起甚至達到性高潮,所以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性取向的出現,並不須要有性行為或感情關係經歷。
  • 歐派櫥櫃教你3招快速辨別真假石英石
    原標題:歐派櫥櫃教你3招快速辨別真假石英石 廚房就像一個戰場,高質量的臺面才幹防止在這場戰役中變得滿目瘡痍。一款優質臺面要滿意四個規範:耐磨、抗汙、阻燃以及環保。如此才幹反抗日常的刀切火烤,經久耐用,安全定心。
  • 不同性取向科學家得認同:科學以包容為傲
    公布真相   在這個全新開放的環境中,LGBT科學家發現,公開自己的性取向更容易了,或至少可能考慮這樣做。「我經常收到來自年輕科學家的郵件,『我能跟你會面嗎』。」史丹福大學神經科學家Ben Barres說。1997年,Barres從女性變為男性,也成為科學領域LGBT問題的傑出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