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孩子觀察的精確性

2020-11-28 太平洋親子網

訓練孩子觀察的精確性

2010-01-14 00:00作者:佚名來源:出處:搖籃網錄入:kuangying  

收藏本文

導讀: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如果家長和老師不能正確引導孩子精確觀察,孩子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心……

  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如果家長和老師不能正確引導孩子精確觀察,孩子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心,結果不是籠統地看個大概,就是只抓住整體框架而忽略了細節,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粗心、馬虎的壞毛病,以後在學習和工作中往往出現差錯,張冠李戴。

  怎樣訓練孩子觀察的精確性呢?

  1、帶著目的和任務進行觀察。人在觀察事物時,目的越明確,任務越具體,越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細緻精確的觀察,收到預期的效果。

  2、引導孩子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在觀察事物時,儘可能調動孩子多種感覺器官,讓孩子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這樣可以獲得對事物的整體印象,對提高觀察效果和觀察興趣起很大作用。

  3、比較同類事物,指導孩子細心觀察,分辨他們的細微不同點,以培養孩子觀察的精確性。如:大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有什麼不同等。在區別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細心、精確地辨別觀察對象的某些特徵。

相關焦點

  • 如何訓練孩子的感知能力?
    1)訓練內容:追視移動的物體訓練材料:彩色玩具訓練方法:大人手持一個玩具在孩子眼前向任意方向移動,示意孩子看這一物體,大人看孩子的眼睛注視情況。訓練目標:孩子能追視向任意方向移動的物體2)訓練內容:視覺分辨物體訓練材料: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訓練方法:大人將四塊積木分散放,並說圓形的積木在哪裡,觀察孩子的視覺反應,以此類推。
  • 數位化口腔種植導航的精確性評價
    傳統牙種植手術中,醫生常需憑藉臨床經驗分析並確定種植體植入的路徑,這種「開放-觀察」式的種植手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種植體植入效果欠佳、牙槽骨側壁或上頜竇穿孔等術後併發症。而目前雖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一定的局限性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於數位化種植導板的應用中,如冷卻障礙、視野受限、精確度有待提升、不支持實時調整設計等。
  • 鉅力教育:腦思維訓練與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激發
    而對於家長而言,幫助孩子進行全腦教育,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財富。腦思維訓練--激發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腦思維訓練就是指全腦(左腦、右腦和間腦)的功能開發和全人教育教學。簡單來說,腦思維訓練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育,通過思維物象引導,激發孩子的想像和觀察能力,有一些寫作及其困難的孩子,通過"隔絕"思維訓練可以達到在寫作時身臨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後通過"投射"的方法將腦中的畫面進行展示,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九歲的小女孩龍心一在腦思維訓練學校學習三個月之後,提筆寫出"忽看佳人雪獨立,良辰美景無人賞。
  • 孩子的記憶力需要訓練,教會孩子打造「記憶宮殿」,孩子過目不忘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們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常常聯繫在一起,很多家長苦惱孩子記憶力差,實際上是沒用對記憶方法,記憶力也是需要訓練的,幫助孩子打造「記憶宮殿」,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 孩子視覺辨別力訓練可以這樣做
    出現這種現象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視覺辨別力不足。視覺辨別力是指孩子能夠利用視覺來區別環境中的人、事、物的形象、形狀或符號,如大小、遠近、高矮、長短、胖瘦的能力。視覺辨別力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視辨別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孩子書寫、閱讀的效果。
  • 精確性是學術論文語言準確與經濟的表現
    學術論文具有的科學性,決定了其語言表達必須思維嚴密,推論合乎邏輯,表述準確,要達到如此的要求,其語言必然會體現出精確性。達晉編譯認為,學術論文語言的精確性,是學術論文對語言「達意」的最基本的要求。學術論文語言的精確性,首先體現為文字表意的準確。
  • 怎樣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也許有些父母會問,在日常養育中如何訓練孩子的的記憶力呢?我們認為,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生活經驗很少,訓練記憶力,可從掌握周圍的日常生活知識中培養。涉及的具體內容是:  1)知道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家庭住址和10個以上的親戚或父母的朋友的名字。
  • 看圖寫話訓練方法18篇,指導孩子寫作入門
    仔細看圖,培養好觀察能力。看圖寫話,學會看圖是基礎,但第年級學生往往缺乏觀察能力,特別是剛入學的孩子,觀察事物的能力更是極差,這就要求教師或家長要在指導看圖上下工夫。旨在讓學生掌握看圖的具體方法,通過認真看圖,以此來判定某個事物發生的時具體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應的主要內容,其實這也跟初中所學的小說三要素很大的相似之處。
  • 全腦開發課程——孩子必須掌握的想像力訓練法
    在全腦開發所有課程的訓練過程中,不管是高等感知能力開發、照相記憶、還是波動速讀,大家會發現一個共性:我們一直強調開發孩子的想像力,想像力是人類創新的源泉,是你在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可以說有了想像力,孩子學習會輕鬆、簡單很多,由此可見想像力的重要性。
  • 孩子參加「腦波反饋訓練」,不過是一種安慰劑效應
    在升學競爭如此激烈的北京,遠遠的父母自然是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遠遠剛上小學不久,就得上各種各樣的課外班,課餘時間也被塞得滿滿當當。   前不久,遠遠的日程表上又多了一項任務,去一家注意力訓練中心,參與所謂的「腦波反饋訓練」:頭上繃上軟頭帶,軟頭帶上連著幾根導線,然後坐在電腦屏幕前玩小遊戲。
  • 這3方面著重訓練,你的孩子也能「過目不忘」
    因此就要求具體訓練記憶力之前首先要形成良好的視覺發展,我們這裡所說的感知力訓練主要就包括視覺和聽覺。針對孩子,在最初的視覺和聽覺的訓練中,建議家長為孩子尋求儘量多的外部刺激,比如多去戶外運動,到大自然中看看讓孩子感到新奇的東西,提升外部刺激對於孩子大腦的發育。
  • 全腦開發訓練中孩子做不到是什麼原因?
    但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全腦開發訓練的過程中無法打開腦屏,則有可能因為心存執念緣故。「我看不到……」或者「我怎麼可能看到?」這個念頭成為一道壁壘,阻礙自己看不到腦屏,更不要說顯現出相應的畫面。
  • 課程實錄|4個精細動作訓練小遊戲,帶孩子「玩」出聰明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叫做精細動作,精細動作是兒童早期三大訓練之一,三大訓練包括:感統訓練、精細動作訓練、注意力訓練。再簡單來說,精細動作就是小動作的訓練。孩子不會系扣子,不會繫鞋帶,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用筷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些其實都是源於精細動作能力的缺乏,我想說的是這些能力必須要在早期進行訓練!
  • 通訊:新加坡孩子暑期「瘋玩」訓練營
    原標題:通訊:新加坡孩子暑期「瘋玩」訓練營  新華網新加坡8月6日電(記者 馬玉潔)雖正值暑假,新加坡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仍然熱鬧非凡。剛走進學校的露天食堂,就看到一群穿著廚師服的小學生,一邊在嘰嘰喳喳地討論,一邊有些笨拙地用勺子鏟起麵糊,放進做蛋糕的紙杯裡。
  • 訓練提高孩子的記憶力,這個方法最管用!
    對於孩子來講,訓練提高記憶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是比較好的時機,孩子的大腦正處於發育的黃金階段。孩子具有非常強的「想像力」,所以在訓練孩子記憶力的時候,要結合這一大特點來進行,效果才最好。如果孩子從小就能訓練掌握一套屬於自己的「記憶編碼」,不斷熟練運用,必將受益終身。採用編碼是保持持記憶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人們保持長期記憶的基礎。持久的記憶是通過編碼開始的,沒有編碼就沒有高效和神奇的記憶。
  • 貴陽兒童全腦開發訓練
    貴陽兒童全腦開發訓練,下面貴陽七田陽光整理了一些有關貴陽兒童全腦開發訓練一些小知識給咱們分享一下。人的大腦有八大智能:語言文字、邏輯數據、空間、大運動、內省、人際交往、自然觀察及音樂智能。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是人類的理性腦,主管邏輯、理性、操縱語言、文字等。
  • 超強記憶力:孩子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訓練的?
    那有人就會問了,孩子擁有這麼強大的記憶力,難道是天生的嗎?答案是:不是,他們靠的是後天科學的培養和訓練,關鍵是你有沒有抓好孩子記憶的關鍵時期和科學的訓練記憶力的方法。孩子的這種記憶能力,在他小的時候,被科學的教育方法激發訓練出來了,孩子上了讀書的年紀,孩子的方面的學習能力都會明顯優於其他的孩子。
  • 感統訓練之增強孩子左右腦的協調
    如果孩子的左右腦配合非常默契,那對以後的學習和體能運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大腦雙側分化不是說一朝一夕的,是需要相應的刺激才可以實現。那如果刺激不足,就容易出現身體靈活性差、協調性不好的情況。那如果發現孩子雙側感統失調,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左右腦功能的感統訓練,具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呢?請往下看。
  • 這個訓練開發孩子大腦,同時教會孩子專注、安寧和情緒控制的技能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正念對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成年人有很多好處,許多成年人通過正念和冥想訓練,舒緩了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淨化自己的心靈,正念冥想日益成為自我身心訓練的有效途徑。既然正念的技巧對成年人這麼有幫助,為什麼不教給我們的孩子呢?在許多教育發達的國家,正念對兒童的好處已得到認可。
  • 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訓練,你用對方法了嗎?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最近看一篇文章其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在了解到延遲滿足可以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後,對孩子事事進行約束,事無巨細通通延遲,甚至包括吃飯,喝水,上廁所,美其名曰延遲滿足。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環境下,他的需求和表現都會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因時因地因人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