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腦開發訓練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通過正確的方法,激發受訓學員的腦屏出現畫面(也有人稱之為心像力,實際上是一回事),這種現象稱之為腦屏成像。
提到腦屏成像,我們就不得不提起尼古拉.特斯拉,一位和愛迪生齊名的發明家,是交流電發電機的發明者。
當特斯拉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腦屏成像的能力就非常發達。當他開始考慮什麼的時候,眼前就會閃動亮光,各種圖像就會出現在面前,這種能力在特斯拉一生中從未消失過。他說:「在進行發明創造時,往往是連發明物模型的草圖都沒畫,實驗還未做的時候,就已經能清清楚楚地看見發明物,並且在自己大腦中呈現出完成後的形狀。」依靠這種能力,特斯拉一生中完成了許多偉大的發明。
這種腦屏成像的能力,是大腦的一個特有功能,就是我們通過想像在大腦中構建出圖像(靜態或者動態)。但是,如果沒有一個能夠刺激它,讓它得到發揮的環境,這種能力就得不到發展,常常是未得到任何表現便消失了。
腦屏成像
腦屏成像是內五感的一種呈現方式。舉個例子:
媽媽給大明(已經40歲了)打電話,「你有三四個月沒有回來,我很想你,這個周日一定要回家,我給你做你最喜歡的糖醋裡脊!」
當大明聽到「糖醋裡脊」這四個字的時候,在大腦之中就會構建出「糖醋裡脊」這盤菜的形狀、顏色、嫋嫋上升的熱氣,甚至包括菜品的香味也可以聞得見,嘴巴裡也會有相應的感覺。
這個就是通過想像力構建出的畫面,並且充分調用了「視覺、嗅覺和味覺」三個方面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是我們通過「內五感」與「外五感」達成連結後形成的。對於印象最為深刻的場景,可能成像會越發清晰,而且小孩子的圖像會比成人更加生動形象。
但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全腦開發訓練的過程中無法打開腦屏,則有可能因為心存執念緣故。「我看不到……」或者「我怎麼可能看到?」這個念頭成為一道壁壘,阻礙自己看不到腦屏,更不要說顯現出相應的畫面。
所以,在訓練過程中,當我們蒙上雙眼,可以有效降低顯意識對人類大腦的影響,潛意識的主導地位逐漸上升。有些人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看到了一塊黑色的帘子。拉開這塊窗簾就能看到窗外的景色。自己看到的是一樣黑色的東西,把它當做窗簾,那麼拉開它就會看見其它景象了。
有些孩子的想像力比較弱,可能沒有辦法很清晰的想像出帘子拉開的景象,這個時候老師可以讓孩子觀察投影儀剛開始的景象進行引導:
想像自己眼前漆黑的環境中突然出現了一道白色光束;
白色光束漸漸由弱變強;
白色光束中間多了一些色彩;
色彩越來越清晰,形成了一幅幅圖案。
當老師用孩子眼睛可以看到的景象來引導孩子想像的時候,孩子就會比較容易理解。所以,相關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兩點因素:
1、樹立牢固的信心,堅信自己可以達成目標;
2、用孩子可以完全理解或者可以通過觀察理解的方法進行引導。
做全腦開發培訓的老師要清楚地明白:任何人的大腦都具備清晰地產生圖像的能力。如果沒有達成訓練目標,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老師引導想像力訓練過程不到位或者沒有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連結。
從教學角度來看,部分孩子沒有開啟腦屏是正常現象,並非不可接受,這就需要培訓老師在訓練過程中對每一位孩子的表現及時記錄,並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時進行糾正,而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批評或者指責。
畢竟,全腦開發(HSP)是基於健康、微笑、平和的心理基礎上的。只有保持這樣狀態的孩子在接受培訓後才能擁有更多的好處。
如何通過想像力訓練開啟腦屏成像,請關注程老師後續文章。
更多推薦
全腦潛能開發師培訓|4天掌握潛能開發、照相記憶、波動速讀
「智慧機」能讓人變「智慧」?音樂可以開發大腦?這是真的麼?
教育部出臺《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對素質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全腦機構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