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動作能力 是指孩子憑藉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在感知覺、注意力等多方面心理活動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比如:畫畫、拿積木、握筆……
精細動作是孩子智力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成熟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周,央視網《少兒守護人·直播微課》特別邀請到親子教育專家、為女兒自創了150種親子遊戲,被網友稱為「勇赫大叔」的劉勇赫為各位家長分享:如何通過親子遊戲來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主講人 |劉勇赫 ——
做親子教育13年,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一直在一線從事教育工作,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當過心理老師。在這期間,我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學習問題並不是當下的問題,高中的問題可能來自初中,可能來自小學,也可能來自學前,所以我認為,更多時候家長應該聚焦在0~6歲的親子教育上。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叫做精細動作,精細動作是兒童早期三大訓練之一,三大訓練包括:感統訓練、精細動作訓練、注意力訓練。再簡單來說,精細動作就是小動作的訓練。
孩子不會系扣子,不會繫鞋帶,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用筷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些其實都是源於精細動作能力的缺乏,我想說的是這些能力必須要在早期進行訓練!
很多輔導班給小學生進行精細動作訓練,甚至給中學生或者大人進行訓練,這是不科學的,因為訓練一定要在早期進行!
精細動作養成過程中,家長容易出現的問題
1)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
孩子吃飯的時候米粒掉在桌子上,孩子會去舔或者是去撿,這是很好的訓練精細動作的機會,但是家長會打斷,然後要求孩子吃自己碗裡的飯。
2)玩必陪:
孩子自己在玩遊戲的時候特別專注認真,比如玩小型積木,玩玩的很開心,但一會兒奶奶過來讓喝水,打斷一回,後來孩子喝完水之後,好不容易又進入狀態了,又過兩分鐘爺爺過來讓吃水果。幾分鐘打斷兩次精細動作,能力沒訓練不說,孩子的習慣也被破壞。
3)不專註:
精細動作和注意力訓練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孩子會對家長產生模仿,如果我們陪孩子的時候不夠專注,很容易影響孩子精細動作和注意力習慣的形成。
需要注意,精細動作和注意力是一對孿生兄弟,你在訓練精細動作的時候就是在訓練注意力,你在訓練注意力的時候也往往會伴隨精細動作。
同時,訓練的時候要注意,口令不能太複雜,太多,訓練一定要在平時孩子放鬆的時候訓練,不建議現場訓練(禁止現場訓練)。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第一句話就是:從來沒有一個抽象的孩子。所以,你要學會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
之前我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話:沒有一個孩子天生愛閱讀,但是所有的孩子天生愛遊戲。孩子剛生下來,他就可以看書,這就很嚇人了。但是孩子生下來,就願意跟家長互動,玩遊戲,這也就是遊戲的魅力。
適合在家裡進行的精細動作訓練遊戲
1)抓手指遊戲
適合年齡:2歲以上
遊戲方式:家長伸出手指,然後引導孩子抓伸出的手指,寶寶準確抓住以後,家長可以在這個時候誇孩子,然後繼續引導孩子抓其他手指。
難度升級:
一級難度:手指伸出和抽回的速度加快;
二級難度:角色互換,讓孩子伸手指,說口令,家長抓;
三級難度:給手指做「人設」,確定好手指和壞手指,訓練孩子精細動作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訓練心理調適能力。
2)撕紙做飯
遊戲意義:訓練精細動作的同時,還可以讓孩子知道做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遊戲方式:準備不同顏色的紙,一個顏色代表一種食物,比如:綠色代表蔬菜,粉色代表肉。規定做蔬菜和做肉的方式,做蔬菜是撕紙,做肉菜是團紙,不同菜式需要不同大小和數量的「蔬菜塊」和「肉丸子」,家長從旁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做菜,在這期間家長可以適時引導和表揚孩子,讓孩子多嘗試,多練習,自己發掘其中的樂趣。
3)瓜子排隊
遊戲道具:瓜子和其他乾果
遊戲方式:家長用瓜子依次排隊,並且邊排邊數數,然後引導寶寶和家長一起排瓜子,一起數數。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加大難度,從走直線排隊到拐彎排隊,也可以家長說口令,讓孩子操作。
難度升級:取出更多種類的乾果,各種乾果間接排隊,比如:一個開心果,一個黑瓜子,兩個開心果,一個黑瓜子,三個開心果,一個黑瓜子……在乾果排隊過程中,可以問孩子接下來該排什麼乾果,或者是要排幾個乾果。
4)乾果拼拼樂
遊戲道具:瓜子和各種乾果
遊戲方式:引導孩子用乾果擺出各種造型的東西,不用去外面買很複雜的東西,只要選擇家裡的日常用品就好(要注意,選擇「模特」一定要問孩子喜歡什麼圖形,以興趣為教育的起點是很重要的)。
難度升級:家長擺出一個日常的物品或圖形,讓孩子猜是什麼,或者是讓孩子擺出形狀,家長猜。此外,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擺脫思維定式,不用一粒一粒的瓜子擺形狀,而是用一堆一堆的瓜子堆積一個形狀。
今天分享的就是如何在家庭中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如果你在家庭中忽略了這個訓練,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學習的專注度,以後從事一些有創意的工作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因為簡單動作的集合,才能為後面複雜的社會勞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各位家長可以訓練出一個專注度強,精細動作能力也很強的寶寶!
Q & A
Q1:孩子愛玩玩具,但卻不愛收拾,請問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他自己主動的把玩具收拾好?
A:我曾經就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我女兒和兒子都有這樣的表現,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表現,因為孩子只知道玩耍,但是不知道舒適,他從來就沒有做家務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所以,這個時候批評他是不管用的。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是一個精細動作的問題,而且還是一個行為習慣的問題。我們家用遊戲來解決的辦法是:在房子的角落給孩子安排一個玩具之家,同時準備一個購物車(玩具班車),孩子每天用班車接送玩具去不同地方,同時也要把玩具接回家。在這個過程中,首先他可以明確玩具是自己的,其次他可以有一種強烈的控制感,收拾玩具會讓他很有成就感,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Q2:沒時間陪孩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給孩子最好的引導,讓他不感到孤獨?
A:我的建議是進行碎片化陪伴。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不用跟早教老師似的全天候去陪伴,你做到碎片化陪伴就可以了。比如:早晨醒來的親子運動、飯前的親子遊戲,還有睡前的親子閱讀,每天累計20分鐘就足夠了,碎片化的陪伴、有限的引導,已經足夠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同時學會如何去學知識,學會如何去與人交流和分享,所以不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是效率問題。
Q3:孩子兩歲了,還不會繫鞋帶,也不是不學,就是怎麼學也學不會,不知道該怎麼教,只能給他買個那種不用繫鞋帶的鞋子。
A:繫鞋帶這種事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學的快,有的人學慢一點,不用特別著急,因為繫鞋帶對於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個難關。還有,你要相信孩子肯定會學會這件事情,但是關鍵是讓孩子去嘗試。
在繫鞋帶之前,你可以先讓孩子去玩一些穿針引線的遊戲,比如找一張紙,在中間去幾個孔,然後找一個繩子去孩子去穿,這個動作,其實就是一個預演。
一個複雜的行為,用遊戲來做鋪墊,孩子後面做起來會更容易,這也是在進行繫鞋帶之前的準備工作。
Q4:我們家孩子在手工課上剪紙的時候真是慘不忍睹,有什麼辦法教教他?
A:說到動手能力,實際上還是精細動作。在早期的時候,如果你的孩子0-3歲做了我們剛才給大家講的這些互動遊戲,我相信他的手工一定會很棒。
在手工課上大家也不要著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跟孩子一起去做手工,在做手工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催促孩子,你越是催促孩子,他就會越緊張。我認為對於動手能力差的孩子,我們可以先從親子遊戲入手,讓他打下基礎,然後再進行手工訓練。
監製:鄧東
主編:劉子銘
責任編輯:袁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