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步驟,訓練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2020-12-05 阿甘心理諮詢

馬睿欣

編者語

你是否發現,很多青少年在做選擇和決定方面,經常感到無從選擇,或者舉棋不定?和同學朋友相處中,他們經常後悔自己衝動做決定?

如果你在教養中有這方面的難題,今天這篇文章或許會給你啟發。

青少年常常在狹窄的範圍裡面,以「非此即彼」的態度去決定各種事情。

難怪成年人總是批評家裡的孩子:路這麼寬,為什麼你就要選那條最難的走?

原因是,他們當下並沒有真正理解許多選擇的存在。

關於如何做決定,有一些非常實用的步驟可以採用。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決定力,可以教孩子以下這些程序,並且鼓勵他們,平時需要做決定時, 就根據這些步驟練習,直到變成習慣為止。

1. 暫停

暫停,換句話說,除非是緊急情況,否則不要急著做決定。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做選擇是一種壓力,為了趕快擺脫壓力,做決定是一條捷徑。「暫停」不容易,懂得暫停需要一些成熟度,但學習暫停,從哪個年紀開始都不算早。

對於自控力不好的孩子來說,暫停需要用其他的具體「動作」來代替馬上做決定,比方深呼吸,或是離開現場,等一個小時、一天、一星期。這些具體的動作,比讓他們什麼都不做容易很多。

暫停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讓我們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

有些時候,我們只是被迫進入一個做選擇的氛圍或景況裡,不一定真的非選擇不可。

生意人最懂得這一套:「一套五百,三套一千,你要買一套還是三套?趕快決定,時間不多了,聰明的你,一定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誰說的?誰規定我今天非要決定買哪一套還是三套?所以,做決定是一種權利,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權利。

在同輩壓力特別大的青少年生活裡,他們非常需要明白自己可以暫停,並且問自己:

「我是否有必要馬上做這個決定?」

「我是否需要做這個決定?」

「這件事應該由我來決定嗎?」

不大不小的孩子,也許覺得對同伴說「我得回家問問我爸媽」不太酷,但他們應該知道,自己還有一個更酷的回應方式是:「我決定現在不做決定。」

2. 攤開選擇

因為孩子往往在遇到選擇時,會把自己困在狹窄的井底,我們需要教他們習慣暫停之後,把所有想到的選項寫下來。

寫下來非常重要,尤其是重要的決定。即使孩子願意和父母討論有多少選擇,也要請他們寫下來。因為寫是一個再思考再反省的過程。

特別是在一些十字路口,人常常會被自己的情緒套住,以為眼前只有兩條路,不是向左就是向右。此時,孩子若能夠拿起筆在紙上反覆推敲,往往會找出更多的選擇。

如果孩子年紀不大,父母可以用問問題的方式,激發孩子尋找出更多的選擇。

比方阿利很想養狗,但是學校功課重,媽媽已經說過,如果不能自己照顧小狗,就不可以養。

阿利知道自己動作慢,要兼顧學校的功課和照顧小狗的確有些困難。可是他非常希望能養一次小狗,所以一直很猶豫,到底該如何決定。

很明顯,阿利把自己限制在「要」和「不要」兩個選擇中間,所以很難做決定,或者應該說是兩難。

後來經過媽媽的引導,他開始想出更多的選擇。

阿利想到班上有個好朋友住在附近,去年養了一隻很可愛的小狗花花,他每次去他家,都和花花玩得很愉快。好朋友也是因為學業重,無法好好照顧花花,結果媽媽最近一直威脅說要把花花送給別人。

「也許我可以和他一起養花花?一人照顧一個月?」阿利想到這個可能性時,頓時眼前一亮,趕緊在紙上寫下「共同照顧」。

暫且不管這件事能否成功,對孩子學習做決定,這都是一個進步。

3. 選擇的後果評估

除了選擇多,還要懂得評估結果,否則選擇就失去了意義。

成人很容易以為某種選擇的結果顯而易見,不需要強調,但——很難說。

孩子不一定短視,但注意力卻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抓住,以致看不長遠。很多結果在孩子的腦子裡,只是個模糊的概念或是感受,直到有機會好好化為文字,放在紙上,才會漸漸清晰起來。

在每種選擇後面寫下結果有幾種方式。最簡單的就是直接陳述。

大一點的孩子,我鼓勵他們將結果分成好處和壞處兩欄,這樣寫完後一目了然。甚至有些時候到了這個步驟,就已經很清楚哪個才是最好的選擇了。

碰到特別重大的決定,可能要分長期和短期的結果。

比方決定要學習哪種樂器,有的樂器很容易上手,學完第一堂課就可以彈奏簡單的曲子,像民謠吉他;有的樂器則起步難,如小提琴,要忍受好一陣子,才能稍稍有點成就感。

選學校、科系,也都有必要把時間的因素考慮進去。這些都是儘早開始鍛鍊出來的決定力,熟悉每一個步驟,才能夠掌握。

結果評估對於孩子來說是個特別好的訓練。在漫漫人生中,考試拿第一名留不下什麼痕跡,歲月的風輕輕一吹就過去了,但是訓練出來的結果評估能力,卻往往可以在每個人生轉彎處,把人帶到正確的方向。

偶爾聽到一些父母罵孩子做決定不用大腦,我心裡總會想著:你教過他、訓練過他怎麼用腦子了嗎?

4. 負責任

在做決定之前,必須要問自己:「我能夠付得起這個責任嗎?」「我願意為這個決定負責到底嗎?」

我們不只是訓練孩子會做決定,還要訓練他們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任何選擇,無論事先經過多周全的思考和分析,結果都只是一個預測。決定之所以困難,正是因為它包含了未知在裡頭。

很多人會選擇,但不願意為選擇的結果付代價,這樣的人並不算真正擁有做決定的能力。

讓孩子知道,好的決定,不一定能帶出我們預期的好結果,然而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這就是擁有決定力和懂得選擇之間最大的差別。

本文摘自《養育模式大逆轉》,馬睿欣著。

孩子遇到困惑不能等,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效幫助無數家庭,如果您有教育孩子相關的需求,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如何訓練孩子的感知能力?
    家長可以通過視、聽、嗅、味、觸來刺激孩子對外界的敏感性和對外界信息的抓取,提升孩子能力。,觀察孩子的視覺反應;(2)讓孩子在盒子中找出相應顏色的蠟筆並在紙上塗抹;(3)讓孩子在大盒子或籃子裡找與剛才相應顏色的玩具;(4)大人說出某一顏色,請孩子尋找。
  • 「八步走」培養孩子「看圖寫話」能力,先從語文句子訓練開始
    怎樣培養孩子的「看圖寫話」能力?句子是「看圖寫話」的基礎,先從訓練語文句子開始。訓練句子是開啟作文的起點。在句中訓練中,最主要的是學會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運用。許多孩子頭疼「看圖寫畫」,不知道如何從手,也不清楚如何組織語言。可以參考這「八個步驟」,培養孩子找到「看圖寫話」的「感覺」。「第一步」,這是最簡直的動詞運動,學會動詞與動詞後面的補語搭配。
  • 數獨訓練孩子思維,掌握4個入門技巧,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
    九宮格數獨對孩子的思維訓練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我們完全可以用其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並培養孩子嚴謹的邏輯推理態度。那九宮格數獨有沒有技巧口訣呢?對於孩子來說,過於複雜的技巧他們也掌握不了。所以,我們培養孩子從簡單的技巧來訓練孩子即可。第一個技巧:認識九宮格橫是橫來豎為豎,九格方陣為一宮,數從一起九為止,彼此相異各不同。
  • 怎樣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也許有些父母會問,在日常養育中如何訓練孩子的的記憶力呢?我們認為,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生活經驗很少,訓練記憶力,可從掌握周圍的日常生活知識中培養。涉及的具體內容是:  1)知道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家庭住址和10個以上的親戚或父母的朋友的名字。
  • 課程實錄|4個精細動作訓練小遊戲,帶孩子「玩」出聰明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叫做精細動作,精細動作是兒童早期三大訓練之一,三大訓練包括:感統訓練、精細動作訓練、注意力訓練。再簡單來說,精細動作就是小動作的訓練。孩子不會系扣子,不會繫鞋帶,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用筷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些其實都是源於精細動作能力的缺乏,我想說的是這些能力必須要在早期進行訓練!
  • 4個步驟教你學會「抗幹擾」的能力
    時間限制意味著決定你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模板來規劃你每天的時間,填補日曆上的空白。你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你之前計劃要做的事。你可以刷微博,但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而不是犧牲你「計劃要做的事情」的時間,比如和家人在一起。根據你的價值觀,決定你想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投入的時間長度。
  • 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四大階段:分享四個小遊戲,在家做感統訓練
    科學研究發現,剛出生不久的嬰幼兒大腦重量僅在350克至400克這個區間範圍內,僅為成人腦重的1/4。這段時期是大腦發育的成熟期與感覺綜合能力發展的最終階段,換句話講,這也就是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最後機會。
  • 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訓練,你用對方法了嗎?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進入青春期後,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執,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 「朋友圈,決定了你的高度」如何吸引高層次的人,按這4個步驟做
    按這4個步驟去做吧。步驟一:在行動之前,先好好想想,你想要吸引怎麼樣的人。「高層次」這個概念太大、太模糊了,一定要細化、具體化。比如你想吸引的人有什麼樣的品質和特徵,或者就是你認識的、在你的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某個人。先確定目標,才能有方向。
  • 通過這30個遊戲,培養孩子做數感訓練和學習!
    自孩子數學啟蒙起,我就一直十分注重孩子在邏輯思維這塊的訓練,但單純的加減運算上基本沒給孩子做什麼訓練,結果一進小學,問題立馬來了,學校裡第一次給小朋友測試,要求5分鐘100題,孩子才做了80題。學校對數學的要求標準就擺在那,為了迎頭趕上,於是開始了每日刷題,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我都挺煎熬的。刷題其實是我最不希望的方式,但這個時候沒辦法、不得不刷。
  • 4個瘦腿步驟,堅持3個月時間,大腿維度下降4cm!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出門可以搭乘各種交通工具,不想做法可以叫外賣,工作不需要做重力活兒,只需要坐著對著電腦就能完成。而這樣的生活習慣,也導致肥胖機率飆升。尤其久坐的人,下肢血液循環不暢,會出現大象腿,加上飲食過於重口味,重油鹽的飲食原則,身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低下。
  • 孩子被燙傷怎麼辦?父母學會這4個急救步驟,連醫生都會稱讚
    今年4歲的樂樂,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姑娘,又處在好奇心強的年紀。晚上洗澡時,媽媽給她放好水,調好水溫,把她放到浴盆裡,然後去拿浴巾。 就這短暫的一分鐘,樂樂把水龍頭調到最高溫,並且打開了水龍頭,儘管媽媽第一時間關掉了水龍頭,但是樂樂的小腿還是被燙傷了。
  • 孩子視覺辨別力訓練可以這樣做
    出現這種現象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視覺辨別力不足。視覺辨別力是指孩子能夠利用視覺來區別環境中的人、事、物的形象、形狀或符號,如大小、遠近、高矮、長短、胖瘦的能力。視覺辨別力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視辨別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孩子書寫、閱讀的效果。
  •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
    到底怎麼辦,一時難做決斷。  我的第一句話是:「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好了!」我們就這事討論了一會兒,我的最後一句話還是:「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  曾經連續教高三,我對這種情形很了解:一方面,孩子對自己的高考成績不滿意,想要複習,同時又不能確定自己明年是不是一定能實現理想;另一方面,家長希望孩子走更穩妥的路,能考個二批本科就覺得還可以,同時,也希望孩子以後能有更好的未來。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一般有4個特徵,佔1個也不錯
    老話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往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家長不要覺得這句話沒有依據,事實上那些長大後容易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那麼從什麼地方能看出孩子有出息呢?在北大教授看來,長大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學習有多好,而是他們身上大多都具備這4個特質。
  •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一般有2個表現,能力更加出眾
    一般來說,邏輯思維強的孩子都有2個表現1.語言表達能力強我們身邊總是有這樣的孩子:聽別人講話總是能夠一下子抓住重點;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來不會拖泥帶水,而是有條有理、吐字清晰,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屬於邏輯思維比較好的孩子。
  • 英語「使用能力」訓練:Sleep on it
    英語「使用能力」訓練:Sleep on it我們多年學習英語的最大問題,是不會也不能用英語「讀」英語,而是只會用中文「讀」,甚至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讀」成英語。用中文「讀」是不會促進你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英語「使用能力」的,因為你根本沒有「使用」到英語。它只說明你「用」中文的意思「理解」了那句英語在說什麼。
  • 孩子寫看圖寫話遇到這4個問題要怎麼解決?
    在輔導孩子寫看圖寫話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是遇到下面這幾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看圖寫話疑問1:寫話訓練要不要限制時間?一般來說,小學一二年級考試時間是一節課,小朋友會用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做完前面的題目,然後剩下二十分鐘做最後的看圖寫話(10分鐘構思,5分鐘寫第一句話,最後一分鐘還在修改)有時候心裡很慌,連句號都沒寫。所以,平時訓練看圖寫話也要限制時間,從審題到完成,單圖不可超過15分鐘,多圖不可超過20分鐘。
  • 他為「星星的孩子」做能力評估
    新華社天津12月3日電(記者尹思源)在天津市北辰區特殊需求服務指導中心內,周鵬程正在為一名孤獨症兒童做著能力評估測試。周鵬程打開工具包,拿出一個彩色小球跟他做互動,坐在周鵬程面前的小朋友不但沒有提起任何興趣,反而捂起耳朵,身體極力向後仰著,嘴裡也發出含混的「不」的聲音。
  • 父母對全腦教育的認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命運
    經過右腦開發的孩子,能夠擁有良好的視覺專注和聽覺專注,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深度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這樣孩子便會注意力集中,做什麼都很專心、聚精會神,不開小差。 3.觀察力敏銳 人的觀察力受制於空間感知的影響,開發右腦,通過色卡訓練,激活眼內的錐狀細胞,瞬間在大腦中形成思維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