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覺訓練,從家庭小遊戲開始

2020-11-25 騰訊網

下面是在家可以做的本體覺訓練小遊戲,趕緊做起來咯。

枕頭大作戰

【遊戲玩法】

1、孩子把枕頭當炸藥包向對方扔過去,爸爸要快速躲閃。

2、扔的一方使出全身力氣扔,躲閃的一方如果被打中,就要作投降狀,一場戰爭就結束了。

3、兩人再互換角色玩。

4、玩的時候,可以在床上玩,也可以各自在床的兩邊,時站時蹲,把床當作屏障以保護自己不被對方枕頭擊中。

【遊戲益處】

孩子在扔枕頭時,對力度的掌握和角度的調整是在鍛鍊孩子的本體覺,可以促進孩子肢體控制能力和方位辨別能力。

過關斬將

【遊戲玩法】

1、把枕頭、靠墊、小椅子等安全障礙物放置在客廳空曠的地方,隨機擺放順序。

2、讓孩子空手跨越障礙物。

3、讓孩子手拿物品跨越障礙物。

【遊戲益處】

跨越障礙物,可以訓練孩子的本體覺,提升孩子動作計劃能力,大小肌肉動作協調能力。

魔鏡小遊戲

【遊戲玩法】

1、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好;

2、家長做一個動作,孩子要迅速模仿做出來,比如,摸左耳朵,孩子要做鏡子動作,摸自己的右耳朵。

【遊戲益處】

本體覺發展不良的孩子缺乏空間和身體概念,小鏡子模仿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空間方位感和對身體的感知。

變身「小桌子」

【遊戲玩法】

1、孩子平躺著地面,抬起腹部,把自己當成一張桌子;

2、腹部放一個小球,讓孩子像螃蟹一樣走路,不能讓小球落下來。

【遊戲益處】

多做這類遊戲可以發展孩子的本體覺,鍛鍊大小肌肉動作協調和維持姿勢的能力,更加熟練運用自己的身體。

畫鼻子

【遊戲玩法】

1、用一塊布把孩子的眼睛蒙上;

2、讓孩子拿著「鼻子」往前走;

3、走到小黑板或牆面前;

4、將「鼻子」貼在小丑的臉上;

5、看是否能貼對位置。

【遊戲益處】

蒙上眼睛,對於本體覺發展不足的孩子來說,失去代替的感覺,多多練習可以促進本體覺的發展,逐漸奠定身體知覺度。

相關焦點

  • 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四大階段:分享四個小遊戲,在家做感統訓練
    多種感覺通路包括嗅覺、聽覺、前庭覺、觸覺等等。 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四階段 階段一、胎兒期 在胎兒期,由於受到外界活動的影響,寶寶的觸覺、前庭覺以及本體覺等感覺能力其實已經開始在慢慢發展
  • 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
    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本體覺是什麼?「本體覺」是指人們的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的狀態下產生的感覺,比如,運動時、靜止時、閉眼的時候能夠感知身體各個部位的位置。本體覺是一種高度複雜化的神經應變能力,也是大腦可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這是關節、肌肉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的自動自發的能力,在我們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本體感的成熟較慢,只有前庭平衡覺和觸覺發展正常了,本體覺才可能發展正常,如果前庭平衡覺、觸覺不良,本體覺便很難健全地發展了,從最簡單的吃飯、穿衣、寫字、騎車到難度較高的體操、舞蹈等體能動作的學習掌握都需要本體覺的功能。
  • 感統——前庭覺概述以及感統訓練的家庭指導!
    主要功能是接收面部正前方的視、聽、嗅、味、觸等信息,同時將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過濾加工,再傳入大腦,使得大腦不至於那麼忙碌,前庭覺是大腦功能的門檻,是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源泉。      前庭覺的發展較早,在孩子胎兒期第九周就開始發育,所以說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缺乏運動,也很可能造成孩子前庭覺的失調。
  • 「本體感覺」究竟是什麼感覺?
    本體感覺是包含關節運動覺和位置覺的一種特殊感覺。 第一階段的第1周,從簡單的重量轉移開始,引導進入負重訓練,逐漸負重。 第二階段採用平衡板和穩定測定儀訓練,開始應用閉鏈訓練幫助膕繩肌群神經肌肉控制的募集。 靠牆靜蹲、微蹲和弓箭步訓練有助於股四頭肌和膕繩肌共同收縮。
  • 孩子總把自己弄一身髒,並非是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
    其實孩子不愛乾淨,都是有一個共同原因,即是由「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
  • 這幾個小遊戲,訓練孩子的自然拼讀
    很多媽媽們和老師們苦於找不到好玩的遊戲,給孩子們訓練,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方法,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家庭裡,都能很好的訓練孩子的自然拼讀技能。01彈力橡膠帶我們可以把單詞寫在彈力橡膠帶上,或者是其他能夠拉升的、有彈性的物品。
  • 0~6歲寶寶的感統訓練有多重要?關係到大腦開發,建議為孩子抓住
    馬主任指出,對於兒童「感統綜合失調」的應對最好要從早期開始,在0~6歲時做好感統訓練,才能避免影響。 醫學上將感統綜合認為是人體的各感覺器官(視、聽、味、前庭、本體覺)接收信息,並由身體做出相應的反應的過程。
  • 我們的感知——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是指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產生的感覺(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較深,又稱深部感覺。此外,在本體感覺傳導通路中,還傳導皮膚的精細觸覺(如辨別物體的紋理粗細等),主要涉及軀幹和四肢的本體感覺傳導通路。
  • 《DNF》次元法師二覺背景故事
    導 讀 dnf次元法師二覺背景故事,虛空行者二覺全程對話,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dnf次元法師二覺背景故事
  • 略論佛教本體哲學——胡曉光
    這三個宗系,都有自己的本體論。本文試圖對大乘佛教的各種體論做一番邏輯分析,從而澄明佛教本體的本質規定。一、何謂「本體」?本體就是事物的本性,哲學的本體是一個共相本體,即普遍性與必然性的理則。科學的本體是一個殊相本體,即萬象森羅的分理。在西方哲學史中,講本體有兩大哲學主義,一是唯物主義哲學本體論,二是唯心主義哲學本體論。
  • 家庭訓練日記——孩子無意義語言的改善還是要從概念理解開始
    家庭訓練日記左左在語言上還是我聽不懂的語言比較多,每天嘴裡也不閒著的說,但通常都是無意義的語言。對於聽指令,左左很多時候能聽明白我讓他做什麼,比如我說:「左左,吃飯了。」他立馬跑過來,自己主動坐在餐椅上等著。
  • 5個小遊戲開發左右腦,在家就能玩,讓寶寶擁有高智商
    現在每個家庭都想自己的孩子可以擁有好的智商,畢竟智商對於一個人還是很重要的。人們總說常用的是左腦,所以人們熱衷於開發右腦,但是專家認為,左右腦同時開發更有利於寶寶智能和潛能的發展。要想嬰幼兒左右腦均衡發展,掌握適當的時期和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的「方向感」可以訓練,這6款小遊戲,能助家長一臂之力
    剛開始訓練孩子沿著牆壁走直線,孩子腿力不錯,自己也願意學,有時小茹都累了,孩子都不願意休息。孩子進步很快,慢慢小茹就放手讓孩子自己走。比如跟他說:「你看,電視機櫃下面有個小花籃,去幫媽媽拿過來。」聽到這種指令,孩子就需要時間反應。
  • 一切幻化的現象是我們的錯覺,這個覺是覺受
    「幻從諸覺生」,一切幻化的現象是我們的錯覺,這個覺是覺受,從一切眾緣和合的覺受所發生。「幻滅覺圓滿」,變化的相(現象)消失的時候,本來的覺性,本來那個能分別的作用,就圓滿了。這個道理具體到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怎麼理解?我們現在眼只能看,耳只能聽。為什麼?
  • 抖音小遊戲
    抖音小遊戲墨蝦探蝌怎麼變成青蛙?在遊戲中需要吞噬其他事物來幫助自己進化成青蛙哦,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墨蝦探蝌變成青蛙的方法,快來了解下吧。 抖音小遊戲墨蝦探蝌怎麼變成青蛙 剛開始玩家只是一個非常小的蝌蚪,通過指尖的移動操作,難讓蝌蚪在水中四處的遊蕩尋找同類,找到同類之後可以吞噬,然後慢慢的成長進化。
  • 第四種思維狀態——認知本體
    認知本體是什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知覺從中而生,這些行為是本體的作用。我們看到的一切、聽到的一切、嗅到的一切,也從認知本體當中產生,這些稱之為信息現象。在這種狀態中,我們更能體會到愛因斯坦說月亮存在與否、王陽明說花之明滅的美妙。一切滋生現象的行為和在行為下滋生的現象,都產生自認知本體。
  • 第四種思維方式——認知本體
    認知本體是什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知覺從中而生,這些行為是本體的作用。我們看到的一切、聽到的一切、嗅到的一切,也從認知本體當中產生,這些稱之為信息現象。在這種狀態中,我們更能體會到愛因斯坦說月亮存在與否、王陽明說花之明滅的美妙。一切滋生現象的行為和在行為下滋生的現象,都產生自認知本體。
  • 學能注意力訓練
    學習能力提升訓練不能只用單一的訓練方法,因為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生理、心理、環境等方面,同時學習能力訓練又與注意力訓練密不可分,因此啟樂園學能訓練專家姚老師認為既要視、聽、觸、前庭覺等感官統合,進行全腦開發,又要培養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啟樂園學習能力提升訓練採用雙管齊下:一是選用配套的教材,如老師念一組數字,讓孩子聽、讀、寫、算。
  • 家庭訓練日記——將家庭訓練融於生活,這位媽媽做得很棒
    家庭訓練日記哥哥放假了,今天在家陪弟弟玩,弟弟超級興奮,和哥哥一起做運動,玩蹲走小矮人比賽,推小車鍛鍊手臂和腰部力量,跑步,下蹲,翻跟鬥,還自製了跳房子的格子練習跳,出了一身汗,和哥哥一起洗澡玩水,可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