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前庭覺概述以及感統訓練的家庭指導!

2021-01-15 感覺統合教育

 分享智慧,傳遞愛心!


       前庭覺系統是大腦的門檻,包活兩部分。

       核心部分八個前庭神經核,位於大腦後下方,腦幹前部,也就是後腦勺的位置,呈倒三角狀。周圍神經系統叫前庭,由三根半規管形成的立體空間。主要功能是接收面部正前方的視、聽、嗅、味、觸等信息,同時將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過濾加工,再傳入大腦,使得大腦不至於那麼忙碌,前庭覺是大腦功能的門檻,是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源泉。

      前庭覺的發展較早,在孩子胎兒期第九周就開始發育,所以說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缺乏運動,也很可能造成孩子前庭覺的失調。嬰幼兒期間的爬行的抬頭動作,搖抱旋轉動作以及有效的活動量都很有效的刺激的前庭覺的發展,使得前庭覺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前庭覺不良的孩子會造成孩子的專注力不好,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表現不出或不明顯,孩子升入小學後孩子需要在課上安靜坐一節課,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不好,會造成孩子學習成績跟不上,造成孩子自卑自信心不足,嚴重影響孩子以後的學業乃至事業發展。


      前庭覺感受地心引力對我們的影響,只要是人運動起來就會發揮其作用,前庭覺正常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但是孩子一旦前庭覺出現問題,感受地心引力的能力不佳,會影響孩子的平衡協調能力,讓孩子處於一個憚憚驚驚的狀態,孩子身體姿態維持不佳,做事前怕狼後怕虎,這樣時間久了會讓孩子的情緒出現問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前庭覺失調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所以說過早的進行前庭覺得訓練尤為重要,現在的城市孩子由於父母的溺愛,剖腹產的增加,孩子活動的受限孩子接受自然的訓練機會微乎其微。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需要給與必要的矯正。尤其前庭覺失調的孩子,隨著以後學業壓力的加大,專注力問題會更加的凸顯,為了孩子的未來,請給予他們更加快樂與健康的童年吧。


   除了平躺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前庭系統都在執行任務。換言之,前庭系統與許多神經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例如:上課專注的凝視,就是前庭動覺與視覺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現在我們來一起學習前庭系統與其它神經系統間的關係:

前庭系統與視覺系統:

   人在凝視時,需要頭頸穩定不動;追視移動的目標時,需要頭頸穩定的移動,如此捕捉的影像才會清晰。前庭系統將地心引力的強弱信息提供給視覺系統,形成遠近、高低、前後、左右等方位概念,此即「空間視知覺」。

前庭系統與聽覺系統:

   這兩個系統的接收器都在內耳,併合而為第八對腦神經,彼此功能上有相輔相成之效。

前庭系統與動覺系統:

   前庭刺激引發肌肉張力提高,帶動肌腱、韌帶、骨骼與關節做出平衡動作,並維持姿勢。前庭平衡覺與動覺的信息整合,掌握四肢在三維空間的位置,形成有意義的身體知覺。

前庭系統與雙側統合:

   前庭系統的神經纖維把信息分別送到左右大腦半球,對促進身體的雙側統合助益很大,在學習複雜動作時,讓身體反應靈敏。
 

前庭系統與情緒中樞:

 
   前庭系統有神經纖維連接情緒中樞,所以前庭刺激能影響情緒,包括正面與負面的各種情緒,如興奮、緊張、平靜等。

   前庭系統在腦部發揮著基礎功能,因此對於健康的大人,前庭系統默默地運作,讓當事人根本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對於成長中的嬰幼兒來說,前庭系統在孩子整體的發展上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不容忽視。


   嬰兒喜歡抬頭看、側頭聽、踢腿、揮手、搖晃身軀等活動,因為可以體驗感覺輸入腦部的喜悅,於是不斷反覆的動作。積極的活動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經驗,也活化了他們的大腦。這其中前庭系統佔據了最基本的角色,發揮著關鍵性的功能——連橫合縱。

   另一方面,隨著人體的老化,前庭系統的功能會逐漸退化。中老年人為了應對前庭反應的遲鈍,動作要放緩,以避免因眩暈發生跌倒等意外。


   總之,前庭系統負責及時偵測地心引力的強弱,是保護頭部受傷害的第一道防線。


前庭覺失調的主要表現: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雖看到還經常碰撞座椅門窗,眼睛容易酸,討厭閱讀,坐立不安姿態不良,無法安靜,喜歡爬高卻不敢走平衡木,情緒易怒,做事撣撣驚驚。



遊戲方法與家庭訓練:


1、充分爬行。

   爬行,不僅僅是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前的爬行,很多孩子在爬行的關鍵期錯過爬行,也可以在後期給予彌補練習。

   要訓練寶寶的爬行,孩子在出生後的28天就具有了爬行反射,這時候要寶寶每天俯臥幾秒鐘,先鍛鍊孩子的頸部肌肉,讓孩子的頭慢慢抬起,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以趁勢的向前爬。在孩子七八個月齡會爬行時候要讓孩子充分爬行三個月以上,儘量不要使用學步車,準備一個足夠大的活動區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2、平衡遊戲。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孩子,也可以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多玩一些蕩秋天,走平衡木等遊戲。


3、搖擺毛巾遊戲。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頭,或左右或上下搖動,也可以讓孩子在擺動過程中拿球目標投球。


4、趴地推球遊戲。孩子平趴在地上面對牆一臂距離,讓孩子挺胸抬頭,手臂抬起,眼睛看著球,對牆進行推球。


5、飛機遊戲。由家長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膊,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曲雙腿用腳拖住孩子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併攏伸平,做成飛機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或者找個平坦的乾淨地方,讓孩子趴在上面,手臂張開或放置於屁股上,胸頭抬起,堅持一分鐘左右。


   建議: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最好使用搖籃或者經常搖抱小孩,使孩子前庭覺得到鍛鍊。大點的孩子,可以多玩一些如電動木馬,坐電動玩具,滑板,蕩秋天,跳彈簧墊等活動。這些對於孩子是很有幫助的,如果前庭覺敏感的孩子出現了如噁心,嘔吐等反應,家長應該給與孩子心理上的支持,並且鼓勵孩子堅持從事這些活動。只要適度加強保護,並且循序漸進,孩子就會逐漸的適應和改善。


   當然,最終感覺統合應該成為一種觀念,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感覺統合訓練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訓練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讓人們更好的適應周圍的環境,而不是離開現實的生活情境去空想能力的提高。

相關焦點

  • 重磅丨央視新聞權威報導:警惕兒童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關鍵期不容錯過!
    學能訓練走進幼兒園讓孩子真正贏在起點!近期,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內容如下: CCTV13新聞頻道報導感覺統合 視頻中的小男孩因為協調能力和大動作會比同齡人差一些,被老師建議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視頻後段又針對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表現、改善方法以及最佳訓練期為家長們做出了一系列解釋。
  • 娃的這些鬧心行為,可能是「感統失調」惹的禍,不幹預會影響一生!
    前庭覺失調: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幹擾,眼睛閱讀時容易跳漏行。爬行不足產生前庭平衡失常; ◇父母忙碌、陪伴少,導致右腦感覺刺激不足; ◇父母或保姆包辦太多,造成兒童觸覺刺激和活動不足; ◇過早用學步車,前庭平衡和頭部支撐力不足; ◇過度保護、驕縱或者要求太多; ◇延誤矯正,造成兒童自信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
  • 0~6歲寶寶的感統訓練有多重要?關係到大腦開發,建議為孩子抓住
    醫學上將感統綜合認為是人體的各感覺器官(視、聽、味、前庭、本體覺)接收信息,並由身體做出相應的反應的過程。 如果蘋果足夠重的話,孩子拿起蘋果需要掌握好平衡(前庭覺)。最後孩子將蘋果核扔到垃圾桶,則是考驗了孩子的本體覺。 不難發現,感統綜合併不是一個「高大上」的內容,而是一個正常人在做事時的必備技能。可對於那些感統失調的孩子來說,這種看似正常的事情做起來,也充滿了很大的挑戰性。
  • 傳說中的「感統能力」到底是什麼?
    傳說中的「感統能力」到底是什麼?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指大腦對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聽覺以及嗅覺等由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信息進行識別、分類、解釋和整合,並依據既往經驗,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時做出的反應都與感統功能有關。  根據調查顯示,將近50%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其中重度失調者佔10%!
  • 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又有哪些表現呢?感統失調的全稱叫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是指人體通過視、聽、觸、味、嗅、前庭、本體等各種感覺通道收集信息,並由大腦進行分析、綜合處理後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 感統訓練=職能治療=治癒自閉症?
    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嗎?80%以上的自閉症患者存在感覺異常,如對痛覺失調,對聲音、光線特別敏感,平衡能力差,動作姿勢異常等,需要通過感統訓練或職能治療來改善。但在中國內地,真正做職能治療的機構少,大都偏重於感統。所以一些家長誤以為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甚至認為感統訓練就是治癒自閉症的良方。 這種兩種想法實際上都是錯誤的。
  • 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四大階段:分享四個小遊戲,在家做感統訓練
    多種感覺通路包括嗅覺、聽覺、前庭覺、觸覺等等。 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四階段 階段一、胎兒期 在胎兒期,由於受到外界活動的影響,寶寶的觸覺、前庭覺以及本體覺等感覺能力其實已經開始在慢慢發展
  • 孩子轉很多圈都不暈,可能是前庭覺失調
    今天孩子在家自己轉圈,轉了好多圈我看的都暈了他還在轉,大家都開玩笑稱以後做個飛行員吧,我卻好像在哪看到過轉很多圈不暈也是感統失調的一種體現。 轉很多圈不暈是感統失調中的前庭覺失調,前庭覺失調往往有以下幾種表現: 1.
  • 感統器材使用方法之平衡臺
    訓練目的:調節身體平衡,改善身體協調不良項目:平衡臺靜坐目的:讓前庭體系和固有體系的技能感覺不同反應,減低肌肉緊張的現象要求:1、讓孩子坐在平衡臺上,左右晃動身體2、家長可配合著做一些舒緩情緒的訓練,如兒歌、拍手遊戲,以減輕孩子緊張的狀態;也可做指令訓練平衡臺互相扶持目的:對身體協調、觸覺感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有哪些?如何給娃做感統訓練?看完這篇就懂了
    當前社會由於都市化生活使活動空間的減少,戶外活動減少,獨生子女群體生活的不足等等的原因,使嬰幼兒期的感覺學習明顯不足,尤其是觸覺、前庭平衡覺及運動覺的學習。所以感覺統合失常的兒童也越來越多。
  • 感統訓練之增強孩子左右腦的協調
    那如果發現孩子雙側感統失調,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左右腦功能的感統訓練,具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呢?請往下看。但是基本反應運動還沒完全建立,所以這個時間的訓練方法有: 小狗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膝部前進; 大熊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腳掌前進; 鱷魚匍匐前進:寶寶腹部貼地,手肘呈彎曲狀,借前臂和腿部的力,左右交替前進。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很多家長對於小孩的感統失調,可能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對於他們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可能很多家長會感到非常奇怪。這其實和先天以及後天因素都有著一定聯繫,所以家長不能孤立的去看待。
  • 老嶽講感統: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的行為,你有嗎?
    反之,如果父母對孩子施行【感覺剝奪】的教養方式,令孩子需要的感覺刺激過度匱乏,就容易造成他大腦的「營養不良」,引發一系列感統失調問題。那麼,什麼是【感覺剝奪】?你有對孩子進行「感覺剝奪」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老嶽講【感覺剝奪】! 現在來給大家講什麼叫做【感覺剝奪】。
  • 突觸修剪與環境|後續感統訓練實操
    ——家庭感統訓練——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2-3) 訓練目的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
  • 孩子走路穩不穩關鍵要看感統能力,輔助工具收效勝微,別被忽悠了
    寶寶無法保持應有的平衡能力學步車的圍擋在給了寶寶保護的同時,也大面積的限制了寶寶對平衡力的訓練,即便寶寶走不穩也不會摔倒,因此前庭功能失去有效刺激後,寶寶的感統也會隨之失調,進而脾氣暴躁、好動、專注力不好。
  • 唯有身腦合一,感覺方能統合 | 感統精進計劃
    感覺統合訓練我們常見的兒童問題如:平衡能力差、書寫困難、觸覺敏感過分防禦、動作協調性差、學習能力差等等,都極有可能與感覺統合能力相關。孩子出現這些問題需要專業的訓練機構進行分析評估,再由專業的訓練師帶訓,絕不能帶著兒童瞎練一氣。
  • 家中閒置物件用起來,高大上的感統玩具,在家也能給寶寶DIY
    如果您購買了我們的專欄,記得在後臺私信我,我們會及時送上價值388元的【講師精選50個(0~12個月)小寶寶感覺統合訓練遊戲】大禮包,方便各位爸爸媽媽在家陪孩子做感統訓練。小寶寶的感統訓練課入營須知這是我的專欄課程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說得更簡單點就是當孩子對某個事物的感覺反射到大腦,大腦做出的投射反應,這整個過程就是感統。當孩子開始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時,可能會對以後的生活學習帶來不便,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時刻注意。 我們看幾項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你家的娃中招了嗎?
  • 前庭覺是個什麼覺?
    前庭覺 地心引力作用以及個體軀體移動(尤其是頭部運動)刺激形成的感覺。在發生直線的位移、圓形運動或頭部及身體的移動時,晶體的位置發生變化而引起前庭內感受器的興奮。 前庭覺的功能 01 維持身體姿勢,不至於彎腰駝背或從椅子上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