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觸修剪與環境|後續感統訓練實操

2021-01-15 BabyBlue嬰幼兒早期發展中心


早期教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堅持

       家庭教育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源泉



人出生後神經細胞便很快地伸展軸突和樹突,並形成彼此之間的聯結即突觸。這些聯結使得神經細胞能夠彼此交流。2~3歲前,突觸急速地增加,並發展到最高峰,每個細胞約有15000個突觸,比成人多出很多。相比於成人,幼兒的大腦更具未特定化和活躍性。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在突觸發生的最快時期,一些較少受刺激的神經元就會喪失它們的連接性纖維,最後會陷入死亡,這一過程被稱之為「突觸修剪」。而那些得到環境刺激的突觸將會保存下來,繼續發揮功能。很明顯,環境所提供的刺激和經驗決定著突觸的去與留,也就是說環境在加強各種神經聯繫外,還決定著哪些聯結需要增強,哪些需要修剪掉。所謂的「用進廢退」,就是這個道理。幸運的是,幼兒所擁有的突觸數量遠遠地超過了大腦實際需要的數量。這一過程中,恰如其分的環境刺激至關重要。


當然,「大腦不能無止境地產生許多連接,如果產生比正常需要多的連接,就要在以後修剪掉它們。清除舊的連接與增加新的連接同樣重要。當一些軟弱的突觸被修剪掉後,那些帶有很多信息的突觸會更加強壯地繼續生存。」過量的聯結被清除,是個體發展必不可少的過程。因為,突觸連接和修剪的過程, 能使個體更加容易地去適應周圍的環境。這種情況就像給果樹修剪枝丫一樣。



——家庭感統訓練——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2-3)
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

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

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手勢提示。

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蹲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

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

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藉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消。

 


精彩內容:

——【了解我們點這裡

家長必知|智能新概念

國家衛計委培訓交流中心主任蔡建華來我中心參觀

鮑秀蘭教授早期發展研究

早期發展教育至關重要

什麼是兒童早期綜合發展?

為什麼孩子的早期教育離不開醫生的參與

心理發展關鍵期

寶寶體能發展關鍵期

親愛的寶媽寶爸們,對於寶寶的早期指導教育,真的該重新認知了!


相關焦點

  • 神經細胞的這兩個發育過程制約了感統的發展,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要想對孩子進行系統的感統訓練,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我們的神經系統,因為神經系統決定了信息的傳輸和加工,是感覺統合的關鍵。而神經系統是由最基本的神經元組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神經元。細胞體上延伸出來的長長的一條是軸突,長而分枝少,其主要作用是接受外來環境的刺激,然後傳給細胞體,再有樹突傳給其他的神經元。遍布我們全身的感覺神經其實就是軸突的神經末梢,不斷地採集各種信息。軸突離開細胞體後獲得髓鞘,這是後天信息傳遞速度快的一個必備組織。
  • 感統訓練=職能治療=治癒自閉症?
    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嗎?80%以上的自閉症患者存在感覺異常,如對痛覺失調,對聲音、光線特別敏感,平衡能力差,動作姿勢異常等,需要通過感統訓練或職能治療來改善。但在中國內地,真正做職能治療的機構少,大都偏重於感統。所以一些家長誤以為職能治療就是感統訓練,甚至認為感統訓練就是治癒自閉症的良方。 這種兩種想法實際上都是錯誤的。
  • 神經元突觸的修剪--「我」是如何成為「我」的?
    在這之後,會長出大量的樹突和軸突,與此同時,對神經元突觸的修剪也在進行著,並且是有選擇性的修剪:多達50%的突觸會凋亡(因為沒有建立起有效連接),那些經常被使用到的神經連接則被塑造得強大和高效。人類要一代代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就要求一個可學習、可變化並且高效的大腦--保留成功的經驗,拋棄那些只會減緩運轉速度的無用信息。這就好像一個新的城市,它需要鋪設道路以連接所有房屋和建築物。
  • 突觸修剪失控: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中,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學家Beth Stevens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事實上在阿爾茨海默病初期突觸可能就會減少,而不是之前專家認為那樣,是蛋白質病理學中的繼發效應,Beth Stevens的團隊認為突觸損失這一過程可能先於斑塊的形成。
  • 重磅丨央視新聞權威報導:警惕兒童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關鍵期不容錯過!
    學能訓練走進幼兒園讓孩子真正贏在起點!近期,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內容如下: CCTV13新聞頻道報導感覺統合 視頻中的小男孩因為協調能力和大動作會比同齡人差一些,被老師建議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視頻後段又針對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表現、改善方法以及最佳訓練期為家長們做出了一系列解釋。
  • 突觸修剪失控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一項對小鼠的研究顯示,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大腦在發育過程中修剪多餘突觸的過程可能出現了異常。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中,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學家Beth Stevens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事實上在阿爾茨海默病初期突觸可能就會減少,而不是之前專家認為那樣,是蛋白質病理學中的繼發效應,Beth Stevens的團隊認為突觸損失這一過程可能先於斑塊的形成。近些年Stevens著迷於研究突觸消除或「突觸修剪」這一大腦發育的正常過程。
  • 與學習、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的突觸修剪過程
    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Downstate醫學中心領導的研究,發現了一種似乎啟動青少年突觸修剪的大腦受體。突觸修剪的過程被認為是學習所必需的,但似乎在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中都會出現突觸修剪的偏差。 突觸修剪被認為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突觸聯繫,為相關的新記憶騰出空間,但由於它在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受到破壞,近來對該問題的關注受到廣泛關注。
  • 感統訓練之增強孩子左右腦的協調
    那如果發現孩子雙側感統失調,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左右腦功能的感統訓練,具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呢?請往下看。但是基本反應運動還沒完全建立,所以這個時間的訓練方法有: 小狗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膝部前進; 大熊爬:左右交替使用手掌與腳掌前進; 鱷魚匍匐前進:寶寶腹部貼地,手肘呈彎曲狀,借前臂和腿部的力,左右交替前進。
  • 研究發現自閉症人群的大腦在發育時不能修整神經突觸/PNAS: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特異神經遞質受體對大腦突觸修剪至關重要
    並未參與此項研究的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麗薩·布朗熱說:「毫無疑問,神經突觸並不是越多越好,修剪神經突觸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神經突觸過度生長,你只能期望他們從開始就有所不同,但神經突觸的差異性出現的很晚,而大腦早就在一直修剪神經突觸了。「蘇爾壽博士的小組也在自閉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了能夠反映清除老化及退化細胞的系統處於失效狀態的生物指標和蛋白質。
  • 神經元突觸,你不得不知道的冷知識~
    我們常說,0-6歲是孩子大腦快速發育期,大腦神經元的聯結稱作:「神經元突觸」。人類的大腦共有860億個神經元、10000萬億個突觸。在人生命的第一年,在新鮮刺激的作用下,神經元以每秒700~1000個的驚人速度建立者新聯結。3歲達到高峰。之後很少被刺激到的突觸會削弱甚至被裁剪,稱作突觸削減。
  • 唯有身腦合一,感覺方能統合 | 感統精進計劃
    感覺統合訓練我們常見的兒童問題如:平衡能力差、書寫困難、觸覺敏感過分防禦、動作協調性差、學習能力差等等,都極有可能與感覺統合能力相關。孩子出現這些問題需要專業的訓練機構進行分析評估,再由專業的訓練師帶訓,絕不能帶著兒童瞎練一氣。
  • 獨家翻譯:突觸修剪過程與學習功能、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關聯
    由紐約州立大學唐斯泰特醫學中心(Downstate Medical Center)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個大腦受體,該受體似乎可以發起青春期時的突觸修剪,這一過程對人的學習功能十分重要,然而,研究人員發現: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這一修剪過程往往出現問題。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小孩的成長環境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他們所處的成長環境影響,這也是造成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一大因素。 3.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需要進行感統訓練的時候,可能會習慣性的拒絕,甚至會認為這種訓練,
  • 0~6歲寶寶的感統訓練有多重要?關係到大腦開發,建議為孩子抓住
    而適當的訓練能夠對大腦產生刺激,幫助大腦發育。 如果在孩子身體感官相互配合的時期缺乏必要的訓練,就很容易造成感統失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在注意力發育最強的階段,沒有對孩子進行必要的訓練,孩子在長大後,勢必會存在注意力低下的問題。 感統訓練有助於大腦潛力的開發?
  • 2、誰在修剪大腦「花園」?浙大科學家找到大腦神經突觸「刪除鍵」。
    受體,並在活動性較低的突觸上產生長時程的抑制作用,從而促進該突觸被刪除。神經元之間接觸的結構稱為神經突觸。每個神經元會和別的神經元形成大約1000個突觸,大腦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大腦像個複雜而精緻的花園。」汪浩研究員說:「花園裡的園藝草木需要被修剪,大腦裡冗餘的突觸也需要被刪除。成人的大腦每天都會生成和刪除大量突觸,是一種常態化的生理機制。」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影響通常會導致行為缺陷(包括焦慮、認知能力下降和運動功能障礙)和突觸功能受損。突觸功能受損是酒精濫用的主要特徵,可能是此類行為缺陷的基礎。 酒精對突觸前區室和突觸後區室以及神經遞質的分泌/循環利用有不利影響,最終導致興奮性和抑制性神經傳遞受到破壞。
  • 娃的這些鬧心行為,可能是「感統失調」惹的禍,不幹預會影響一生!
    隨著城市化,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看著舒適,實則匱乏,生活上被代勞,行為上被保護和限制,身體能力的發展嚴重受阻。這些都是很多兒童存在感統失調的原因。 03 如何改善孩子感統失調的現象? 孩子感統失調, 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嗎? 答案是有的。
  • 傳說中的「感統能力」到底是什麼?
    傳說中的「感統能力」到底是什麼?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指大腦對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聽覺以及嗅覺等由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信息進行識別、分類、解釋和整合,並依據既往經驗,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時做出的反應都與感統功能有關。  根據調查顯示,將近50%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其中重度失調者佔10%!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有哪些?如何給娃做感統訓練?看完這篇就懂了
    5.觸覺統合失調:通常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偏食或者暴飲暴食,而且到了陌生環境的時候也會比較害怕,喜歡咬指甲、哭等。 二.嬰幼兒早期感統訓練遊戲方法: ◆充分爬行 可以多去訓練一下寶寶的爬行活動,每天讓寶寶俯臥幾秒鐘,使他可以慢慢的抬頭,會爬後再充分爬行3個月以上,就可以專門準備一塊地毯鋪在地上,以供孩子在上面爬行,這樣的話既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又能讓孩子放開了玩耍
  • 青島兒童語言發育訓練
    早慧樹兒童感統體能訓練中心,專業從事2~12歲少年兒童感覺統合測評和訓練,通過遊戲體驗式感統訓練,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提升感統能力,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成長,提升兒童專注力和學習興趣,塑造好性格,讓健康的孩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