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堅持
家庭教育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源泉
人出生後神經細胞便很快地伸展軸突和樹突,並形成彼此之間的聯結即突觸。這些聯結使得神經細胞能夠彼此交流。2~3歲前,突觸急速地增加,並發展到最高峰,每個細胞約有15000個突觸,比成人多出很多。相比於成人,幼兒的大腦更具未特定化和活躍性。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在突觸發生的最快時期,一些較少受刺激的神經元就會喪失它們的連接性纖維,最後會陷入死亡,這一過程被稱之為「突觸修剪」。而那些得到環境刺激的突觸將會保存下來,繼續發揮功能。很明顯,環境所提供的刺激和經驗決定著突觸的去與留,也就是說環境在加強各種神經聯繫外,還決定著哪些聯結需要增強,哪些需要修剪掉。所謂的「用進廢退」,就是這個道理。幸運的是,幼兒所擁有的突觸數量遠遠地超過了大腦實際需要的數量。這一過程中,恰如其分的環境刺激至關重要。
當然,「大腦不能無止境地產生許多連接,如果產生比正常需要多的連接,就要在以後修剪掉它們。清除舊的連接與增加新的連接同樣重要。當一些軟弱的突觸被修剪掉後,那些帶有很多信息的突觸會更加強壯地繼續生存。」過量的聯結被清除,是個體發展必不可少的過程。因為,突觸連接和修剪的過程, 能使個體更加容易地去適應周圍的環境。這種情況就像給果樹修剪枝丫一樣。
——家庭感統訓練——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2-3)
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
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
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手勢提示。
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蹲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
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
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藉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消。
精彩內容:
——【了解我們點這裡】
家長必知|智能新概念
國家衛計委培訓交流中心主任蔡建華來我中心參觀
鮑秀蘭教授早期發展研究
早期發展教育至關重要
什麼是兒童早期綜合發展?
為什麼孩子的早期教育離不開醫生的參與
心理發展關鍵期
寶寶體能發展關鍵期
親愛的寶媽寶爸們,對於寶寶的早期指導教育,真的該重新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