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本體感覺這個詞彙,在運動當中正確的運動模式及本體感覺的建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麼究竟什麼是本體感覺呢?
簡單來講,是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的關係。
我們的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們的關節,肌肉和皮膚當中存在大量的感受器。這些感受器負責採集關節的位置等信息,感受器採集信息提供給我們的中樞(大腦),中樞處理信息之後控制運動系統產生動作,動作的產生改變了關節的位置,感受器又重新採集感覺信息傳給中樞進行處理.有點像派兵打仗,情報員(感受器)將戰況匯報給將軍(中樞),將軍針對戰況作出下一步的決定然後下達新的命令(動作輸出),隨著命令的下達戰況會發生改變,情報員(感受器)就會採集新的戰況匯報給將軍(中樞)。
1906年謝靈頓首次將體感覺定義為:對身體位置,姿態和動作的感知。
經過一個世紀,在2000年來福特將本體感覺重新定義:採集外周感受器的刺激,同時將這些機械刺激轉化為神經信號,並將神經信號通過傳入神經通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進行處理。
人在進行各種活動的同時能給出身體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這種感覺稱為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是包含關節運動覺和位置覺的一種特殊感覺。
(也有將其分為位置覺、運動覺、振動覺,本文認為後兩者都是運動覺)
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關節位置的靜態感知能力;
二是關節運動的感知能力(關節運動或加速度的感知);
三是反射回應和肌張力調節迴路的傳出活動能力。
前兩者反映本體感覺的傳入活動能力,後者反映其傳出活動的能力。
解剖基礎
包括位於內耳的前庭器官,它們有橢圓囊斑(作用是感受線性加速和重力,頭部空間位置),球囊斑(作用是感受低頻振動,頭部空間位置),壺腹嵴(作用是感受角速度和運動)。
位於運動系的本體感受器(見表1),綜合這些感受器的作用就可以使人感覺到身體各部位所處的位置和運動,而無需用眼睛去觀察。
比如,你閉上眼睛也知道你的手在哪,閉眼前屈肩關節也知道前屈的角度是多少。
表1:運動系本體感受器
圖1:前庭器官
圖2:肌梭
(其內部由梭內肌纖維和神經末梢構成,感覺通過傳入神經進入脊神經後根向上傳導,又與脊髓前角的γ神經元相連,對本體感覺進行反饋調節肌肉張力)
圖3:環層小體模式圖(有結締組織被囊和神經末梢形成)
評定方法
評定方法一般是:
關節位置覺:測量關節被動感知關節所處的某一特定位置和主動重複還原至特定位置的能力。
關節運動覺:測量關節能感知的被動運動速度的最小閾值。
評價脊髓反射通道。
肌肉收縮和肌張力的調節可對關節起到主動保護作用,這種反映神經肌肉控制傳出途徑的活動能力,即肌肉的反射性收縮能力常通過不隨意幹擾條件下肌肉收縮的潛伏期來評定,對可能傾向於關節過度使用損傷導致的不同步的神經肌肉活動模式的評價,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參考。
力學感受器、前庭、視覺控制聯合對神經肌肉控制的功能評價通過下肢平衡和位置的搖擺來測定。
目前有較多先進的穩定和平衡測試分析儀器能對關節的本體感覺進行綜合測試和分析。
例如:
肘關節本體感覺測定可採用肘關節敏感度測量儀進行測量。
測量時將測量儀平放在桌面上,受試者取坐位,面向儀器,使肘關節正對儀器的軸心,前臂放在儀器的移動板上,用固定帶固定,然後以肘關節為軸心做屈伸運動。
按要求屈到一定位置(角度)再返回原點,重複3次,要求被測者邊運動邊感受肌肉的收縮。
之後,被測者閉上眼睛,再完成上述動作重複5次,記錄前後兩次的差值。
圖4:肘關節本體感覺測試尺
本體感覺康復舉例:ACL術後
前交叉韌帶損傷及術後康復過程中本體感覺和神經肌肉訓練應及早進行。
第一階段的第1周,從簡單的重量轉移開始,引導進入負重訓練,逐漸負重。
第二階段採用平衡板和穩定測定儀訓練,開始應用閉鏈訓練幫助膕繩肌群神經肌肉控制的募集。
靠牆靜蹲、微蹲和弓箭步訓練有助於股四頭肌和膕繩肌共同收縮。
並可用增加阻力、不穩平面、增加內外翻應力進行訓練。
當患者可以安全承受自身體重的100%時,過渡到單腿站立訓練刺激下肢肌群以及募集神經肌肉系統穩定近端的髖關節。
最後,病人開始曲線步行訓練。在步態邁步期增大膝、髖屈曲,反覆訓練,恢復正常步態,而不是常由提髖來代償的膝僵硬。
第三階段將以前本體感覺訓練推進到更高水平,曲線跨越、90°旋轉步、健側用彈力帶抵抗進行單腿站立試驗,這些訓練需要患者應用感覺運動系統來代償不足。
也可通過打亂平衡和在需用下肢的動作中使用上肢協同訓練,進一步增強神經肌肉途徑。
另外,健肢單腿站立而上肢Plyometric搖動,進一步刺激運動員。
第四階段繼續本體感覺訓練。站在跳躍床上或泡沫滾軸上單腿站立訓練。
第五階段如果力量和移植物完整性達到要求,不僅繼續木體感覺訓練,而且開始直線跑訓練,增加往後跑。
第六階段是功能更完善,有針對性運動項目訓練,在開始直線跑訓練和基本條件成熟之前,開始斜切和軸移。
總結
本體感覺是支持我們運動能力的一項重點能力,是提高運動水平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較難訓練的能力,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綜合進行。
來源:網絡
責編: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