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感知——本體感覺

2020-11-25 騰訊網

本體感覺是指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產生的感覺(如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較深,又稱深部感覺。此外,在本體感覺傳導通路中,還傳導皮膚的精細觸覺(如辨別物體的紋理粗細等),主要涉及軀幹和四肢的本體感覺傳導通路。簡言之,就是人體在進行各種活動的同時能對自身的位置、姿勢、運動以及負重的感知能力。

那麼,影響本體感覺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

不良姿勢以及習慣會影響我們的本體感覺。如含胸駝背、翹二郎腿等,最終會因代償造成肌肉失衡、骨骼異常和疼痛等問題。

2

運動損害後也會對本體感覺產生影響。運動損傷病人本體感覺的缺失主要是軟組織及關節的位置感覺、運動感覺、負重感覺以及前庭和小腦的運動協調感覺。

【異常姿勢】:在受傷後人體會為了避免疼痛,而讓受傷的部位相對處於一個比較不受力且舒服的位置。久而久之,會改變受傷部位在靜態下的姿勢,從而造成肌肉失衡等;

【運動功能減退】:一切運動技能都是在本體感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比如腳踝扭傷的人在運動中都會表現出遲鈍、不穩,影響足踝的功能。此時大腦接收的運動反饋出現異常,在較複雜的運動下,身體很可能在應對強度較大的動作或意外時,不能精準判斷而再次受傷。

本體感覺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如何增強自身的本體感覺呢?

刺激感受器

在訓練本體感覺之前,首先要恢復或加強皮膚的感覺,我們可以通過「筋膜球」、「泡沫軸」以及「筋膜刀」來實現。

運動訓練

運動感知覺訓練包括幾個組成部分,下表包括了反映患者姿態、支撐面和重心的參數,便於治療師根據需要調整難度。訓練中需要不斷挑戰患者通過感覺系統(如視覺、外周感覺系統)控制姿勢穩定能力;一次訓練大概持續30分鐘,但是單組訓練時間通常是5-20秒,不會超過2分鐘。重複次數根據訓練動作的難易程度選擇,簡單動作重複20次,高難動作重複5次。

運動感知覺訓練的三個階段:

靜態、動態、功能性階段

靜態訓練

瑞士球和迷你蹦床可以作為不穩定平面訓練。

使用彈力帶改變重心 使用不同阻力的彈力帶從支撐面的不同方向和角度改變重心。

動態訓練

不同方向的幹擾,以較低強度增加在接近重心的位置施加

a 重心向前轉移

b重心向左轉移

c重心向後轉移

d重心向右轉移

脊柱穩定性訓練 使用彈力帶放在頭後部提供阻力,在維持頸部正常位置的前提下進行,激活深層穩定肌;軟質重物或實心球,拋接過程中維持身體姿態穩定

功能性訓練

通過腳在不穩定平面,拋接球來訓練本體感覺

相關焦點

  • 「本體感覺」究竟是什麼感覺?
    我們經常會聽到本體感覺這個詞彙,在運動當中正確的運動模式及本體感覺的建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麼究竟什麼是本體感覺呢? 簡單來講,是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的關係。
  • 人類本體感覺之謎
    本體感覺是身體感知四肢位置的神秘能力,即使在黑暗中,這種感覺也能充分發揮出來。但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剛開始理解它。「那種感覺就像是迷了路一樣,」薩娜告訴實驗人員。她眼睛閉著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喪失本體感覺的人我們閉上眼睛後,對世界和身體位置的感知並不會消失。這種感覺叫做「本體感覺」,是一種對四肢位置和身體空間位置的意識。和其他感官(視覺、聽覺等)一樣,本體感覺也有助於我們的大腦導航。科學家有時稱其為「第六感」。
  • 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
    我們的身體地圖——「本體覺」本體覺是什麼?「本體覺」是指人們的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的狀態下產生的感覺,比如,運動時、靜止時、閉眼的時候能夠感知身體各個部位的位置。「本體感覺」的位置較深,又稱為「深部感覺」,它是人們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感覺的重要部分,是一種自我身體操控能力。本體感覺系統幾乎與皮膚感覺系統一樣的龐大,它的感覺器官是一些藏在肌肉、肌腱、關節裡的本體感受器,此外,在本體感覺傳導的路徑中,還傳導皮膚的精細觸覺,比如辨別兩點距離和物體的細小文理粗細等等。
  • 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打開APP 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0-06-12 16:53:15
  • Piezo蛋白的故事:觸覺、聽覺和本體感覺背後的觸感機制
    「關於細胞間的信號傳遞,我們已經了解了很多,主要涉及化學信號傳導。」加州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的分子神經生物學家Ardem Patapoutian說,其研究團隊發現了Piezo。「我們現在逐漸意識到,機械感覺這種物理力也是一種信號傳導機制,只不過我們對此知之甚少。」觸覺幾乎是所有組織和細胞正常運作的基礎,Patapoutian說。
  • 佛說阿彌陀經析.67光是一切諸佛本體、一切物質狀態的本體……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的名字翻譯過來為無量光、無量壽。在《無量壽經》裡提到了佛陀的十二種光,我們也在過去用了一些時間和大家仔細逐條地分享了這十二光的部分,這裡就不再多說。各位要曉得,光才是一切諸佛本體、一切物質狀態的本體、一切色受想行識的本體、一切空的能量本體、一切有的物質本體。
  • 論「是」的本體意義
    許多學人不贊成將西方哲學中的Being 翻譯成「是」 , 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認為Being 是本體, 而「是」 決沒有本體的意義。可是我們畢竟不能否認西方人所說的Being 也有「是」 (to be) 的意義。這兩個意義——— 「是」 和「本體」 擺在一起, 就迫使我們去想一想:這個通常用作系詞的「是」 為什麼會有本體的意義? 哲學要探討的本體為什麼竟然會是「是」 ?
  • 本體覺訓練,從家庭小遊戲開始
    下面是在家可以做的本體覺訓練小遊戲,趕緊做起來咯。 枕頭大作戰 【遊戲玩法】 1、孩子把枕頭當炸藥包向對方扔過去,爸爸要快速躲閃。
  • 本體論和認識論
    皮浪的懷疑論斷無意中勾勒出了哲學發展的的一個脈絡,即本體論哲學,認識論哲學和語言哲學。 哲學和科學密不可分。我們做任何科學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兩個基本的哲學問題。第一個問題,現實的本性。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存在?解決這類問題的哲學領域叫做本體論。第二個問題,獲取知識的方法。
  • 孩子總把自己弄一身髒,並非是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
    其實孩子不愛乾淨,都是有一個共同原因,即是由「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
  • 研究:失重會使太空人出現空間感知錯覺
    俄羅斯一項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失重的反應會引發空間感知錯覺,可能影響太空人的工作能力。俄科學院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的專家在該單位網站上發布研究報告說,他們對47名俄太空人進行了代號為「虛擬」的人體感知試驗,涵蓋太空人乘飛船升空前、在國際空間站內常駐和著陸後恢復地面活動能力等階段。這些太空人的年齡為35至50歲,在空間站累計生活了125至215天。
  • 機器人本體主要包括哪幾部分
    機器人目前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一般由機械本體、控制系統、傳感器、驅動器和輸入/輸出系統接口等五部分組成。其中機器人本體部分組成就是機械部分、傳感部分和控制部分組成,工業機器人本體廠家松樂智能裝備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下。
  • 我們為什麼要思考本體論?
    稍微接觸過哲學的同學應該都聽說過「本體論」這個詞,而且還知道在本體論上的差異(即「世界的本原是什麼?」的問題)是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根本區別。唯物主義的本體論觀點是「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或本體)」,那麼我們常說的這個「本原」或者「本體」到底指的是哪方面的東西呢?「本體論」到底在「論」什麼?
  • 存在就是被感知,那麼我感覺不到你,你就不存在?
    按照我們普通人的觀點,就像一個蘋果,我就算看不見,摸不著,吃不到,也不會說它不存在。按照我們唯物主義思想來說,事物的客觀存在為第一,我們對於物質的存在的感官認識在後,不可以依照自己的感覺判斷事物是否存在。那麼這種代表主觀唯心(唯我論)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思想,是誰提出的呢?他就是貝克萊。
  • 隨物生心:重啟鈍化的感覺系統
    幻象變化多端,實體就是那面極簡運動的鏡子,人們通常感知到的是幻象,實體本身很可能在感知世界之外存在,甚至無法被感知。又如在《平面》這個裝置中,自上而下的磁鐵和自下而上的磁鐵保持不可思議的相向靜止形態,暗含電磁力和重力之間的角逐,提醒觀眾看似游離於規律之外的現象其實是被另一條規律所控制。
  • 世界改變了,我們怎麼辦?
    ————讀後感先生上篇文章,為我們釐定了感知邏輯的」無矛盾」特性,這對於在貪嗔痴慢的娑婆世界中煙燻火燎的猛男勁女來說,這不啻是久旱甘霖,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東西,幸福來的太突然,一時芳心大亂。感知邏輯對於存在來說,就是其自然而然、先驗的本體邏輯,存在就這樣運行,不會其他的運行方式,所以,這就是一套邏輯,沒什麼大不了。
  • 本體論及其應用(上)
    為了能夠處理本體以及能夠基於本體進行自動化操作,就需要形式化規範。本體論用來描述一個領域,而知識庫(基於本體論)用來描述事件的特定狀態。每一個知識庫系統或代理擁有自己的知識庫,而且只有能夠用本體論進行表達的知識才能夠存儲並在知識庫中應用。當一個代理想和另一個代理進行通信時,就需要利用由本體構建的信息結構。而為了相互理解通信內容,就必須在代理之間共享這些本體。
  • 基於XML和本體的物聯網數據交換標準體系研究
    數據交換標準體系的思路,即標準應以XML為語法格式,以標準化的本體為語義共識;標準體系應以頂級本體為基礎,以縱向的領域本體和橫向的任務本體為支撐,建立起各種不同的應用本體標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0572.htm關鍵詞:物聯網;數據交換標準;可擴展標記語言;標準本體0 引言2009年被稱為中國的物聯網元年,這一年,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察時提出了「感知中國」戰略。
  • 本體論(二)| 核心概念
    首先是日常語言下的」是「和作為哲學範疇的」是「不完全一樣,本體論下的」是「的意義就是他的邏輯規定性,什麼叫做邏輯規定性?前面我們說過,由於」XX是什麼?「這樣的追問中,這個XX本身是沒有含義,必須被規定以後才產生含義。因此這就使得我們探討對象的時候,不是通過經驗或者感性的表象直接給予給我們的,而是我們通過另一個概念去定義這個概念,然後使得這個概念的含義顯露出來。
  • 什麼是感知?你有感知嗎?
    什麼是感知?感知即我們對外界或者內界信息的感覺和知覺。那麼,你有感知嗎?也許,我們往往會附和著表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但未必真的有感知。但是對於沒有見過沒有吃過柚子的人而言,是無法感知到的?什麼是柚子?什麼是苦柚?苦柚有多苦?直到多年以後,才知道苦柚原來這麼苦,柚子原來這麼好吃。小時候,寫作文時,往往會寫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但是經常看到的不是這樣子的。但是寫作文時,如果不寫飄揚,好像犯了錯似的,讓人甚至疑惑感知是否有問題,讓人疑惑大家為什麼都如此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