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記者欒海)載人航天科技的發展為長期駐留太空提供日臻完善的外部條件,但太空人的部分生理機能尚未完全適應太空環境。俄羅斯一項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失重的反應會引發空間感知錯覺,可能影響太空人的工作能力。
俄科學院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的專家在該單位網站上發布研究報告說,他們對47名俄太空人進行了代號為「虛擬」的人體感知試驗,涵蓋太空人乘飛船升空前、在國際空間站內常駐和著陸後恢復地面活動能力等階段。這些太空人的年齡為35至50歲,在空間站累計生活了125至215天。試驗結果顯示,受失重影響太空人會在定向、動態感覺和感知自我的「本體感受」三方面出現錯覺。
具體來說,定向試驗要求太空人仔細觀察周圍環境,然後在關燈後觸摸其附近的一件物體。結果發現一些太空人完全失去方向感,無法判斷身體需朝哪個方向運動和前進多久可觸摸到目標物,連摸牆壁都難以做到。
在動態感覺測試中,一些太空人在感知自身旋轉和沿直線行進時出現失誤。他們無法按自己的想法準確控制身體,出現異常滾動、飄飛。
在本體感受方面,一些太空人在身體靜止時會錯誤地認為身體在向前後左右傾斜,腿部在升起;雙手明明舉在空中,卻感覺是垂在身體兩側;平躺在睡袋裡,卻覺得是彎腰駝背地坐著。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約72%的太空人在注視移動的目標時出現失誤,例如太空人在觀察緩慢下降的目標時,其視線焦點與移動目標所處位置的吻合程度明顯比升空前表現差。這種失誤可表現為沒抓到想要的物品,在飄飛行進時意外撞到艙壁。
研究員葉基莫夫斯基說,如果上述錯覺僅出現在進入太空後的頭三天內,可視為人體對失重的正常適應過程。如果之後依舊時常出現這些錯覺,那就是航天運動病的表現,會影響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工作能力,科研人員需針對這些病症研究防治方法。
作者: 欒海 [責任編輯: 呂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