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2020-11-28 電子發燒友

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0-06-12 16:53:15

MIT

當機器人可以抓取薯片且不會壓碎它的時候,這就意味著它們越來越先進了。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賦予它們觸覺和本體感知 -- 一種對它們在空間位置中的感知。這種感覺在大多數軟體機器人中是不存在的,但是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團隊有了可以改變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案。他們的研究可能使軟體機器人能夠更好地感知他們抓著的是什麼物體,以及使用的力度有多大。

其中一個研究小組的發現建立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先前的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軟的錐形機器人抓取器,能夠抓取100倍於其重量的物體。新的研究小組改進了「魔術抓球器(magic ball gripper)」,增加了傳感器,使其能夠撿起像薯片一樣精細的物品,並對它們進行分類,以便抓球器在未來能夠識別它們。

研究小組增加了由latex bladders」製成的觸覺傳感器,aka氣球,與壓力傳感器相連。一種算法利用反饋讓抓取器知道要使用多少力。到目前為止,研究小組已經在從很重的瓶子到罐頭、蘋果、牙刷和一袋餅乾等物品上測試了抓取傳感器。

與此同時,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二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叫做「GelFlex」的軟體機器人手指,它使用嵌入式攝像頭和深度學習來創建觸覺和本體感覺。抓取器看起來像一個兩個手指的杯子夾持器,每個手指在指尖附近都有一個攝像頭,另一個在手指中間。攝像頭觀察手指前表面和側表面的狀態,神經網絡利用攝像頭的信息進行反饋。這使得抓取器可以拾取各種形狀的物體。

「我們設計的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也可以承受相當大的衝擊,而不會損害相互作用的環境和自身,」一篇關於GelFlex的新論文的主要作者Yu She說。

這兩個小組的研究論文將在2020年機器人和自動化國際會議(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上發表。
       責任編輯:p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福祉科普|柔性抓取機器人
    柔性抓取機器人可以說是現代機器人產業中的一股"泥石流",和目前機器人最常用的剛性結構不同的是:其具有較多的自由度且結構簡單,不僅需要保證靈活性和柔韌性,還要在不傷害物品的前提下進行抓取。哈佛大學研發的超軟納米纖維機器人抓手,可抓取水下軟體生物,例如水母。又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有感官反饋能抓取本身220倍重物的軟機器人
    柔性抓取的核心——纖維增強型軟體機器人技術 螺旋柔性觸手的致動核心來源於中間層的軟體驅動器: 軟體驅動器由矽膠製成,通過液壓驅動,可以提供伸展和扭轉運動。 下面兩張圖可看出未抓取物體和抓取物體的不同電阻變化: 超強負載能力的變剛度結構 抓取物體的基本條件實現了,那如何保證抓取後不會掉落呢
  • 康奈爾大學發明柔軟機器人手,可以「感覺」到物體的形狀和紋理
    「抓取」這個動作對於很多機器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機器人想要完成一些特定動作肯定離不開機械臂對物體的抓取操作,但是通常的機械爪都是金屬製成的,它們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對一些相對脆弱的物品造成損壞,甚至傷害到人類。
  • 最牛抓取機器人:X射線「看透」物體堆,還能適應不同環境
    第一項研究介紹了X射線機器搜索方案,能提高機器人識別目標物體的準確率。第二項研究介紹了一個適應訓練算法,能提升機器人在不同環境中抓取目標物體的能力。在實驗環境中,機器人模型的抓取準確率達到82%!在模擬真實環境條件下,該機器人模型的抓取準確率也可以達到最高90%。
  • 學術分享丨用於食物抓取的新型軟體手
    吸入通道的橫截面應較大,以提供足夠的流量;(3)為了適應不同的物體尺寸,手指應該能夠放氣並反向彎曲到一定的變形;(4)指狀設計應有助於鑄造製造;(5)為避免手指不同部位之間的界面漏氣,應確保有足夠的粘合面積。最終設計如圖1所示。
  • 仿生軟體機器人「章魚爪」
    由於機器人具備強大的機械性能,因此常被用來執行不同任務。其中的仿生機器人,在家庭陪伴和環境監測方面都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據外媒「奇思摩多」網站3月30日報導,中德兩國科研人員聯合研發出一款形似章魚觸手的仿生軟體機器人。
  • 學術分享丨北航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研發新型多模態軟體抓持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工作致力於提高多指軟體手對被抓物體的適應性和負載能力的研究,但是抓取過程複雜,在抓取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手指和物體之間的相對位姿,並且實時調控抓取力度。近期,北航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別出心裁,聯合研發了一種新型的、無指的多模態軟體抓持手,在實現了對各種形狀和大小的物體自適應完全包覆的同時,利用仿生壁虎剛毛結構大大提高了負載能力。
  • 受獵豹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
    獵豹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生物,奔跑過程中,它們通過脊柱的彎曲來獲得速度和力量。受獵豹這種力量和速度啟示,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LEAP機器人,從外觀來看,LEAP機器人長約7釐米,重約45克。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對於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動對捕獵、逃跑和飛行至關重要。
  • 【科技前沿】哈佛研發最新軟體機器人不僅能抓取,還能實現"人造肌肉和心臟"
    我們見過很多軟體機器人,他們中有的可以披著科技的外衣,靠將一個完美的故事登上《Science Robotic》的封面。
  • ICRA 2018軟體材料機器人挑戰賽:浙大斬獲超半數獎項
    在幾個挑戰賽中,雷鋒網現場觀看了「軟體材料機器人挑戰賽(Soft material robot challenge)」,這場挑戰賽主要是讓參賽者展示他們使用軟體材料驅動的機器人,參賽者來自浙江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個全球知名高校,該賽事為展示軟體機器人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平臺,旨在促進軟體機器人領域的研究並提升其在真實場景下的適用性。
  • 燕山大學「無系留軟體抓手」,1.5kg自重抓起40kg物體!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來自於燕山大學的姚建濤教授研究小組近日開發了一款無系留(untethered)的軟體抓手,稱之為UHL(Untethered High-Load)軟體抓手,將氣動系統,控制系統集成到了抓手模塊上,總體重量為1.5kg。值得注意的是,基於仿生纏繞原理設計,UHL軟體抓手可以抓取超過自己重量26倍的物體(40kg),其抓取重量甚至超過了很多剛性抓手。
  • 伯克利AI實驗室最新發文:公布用於機器人抓取的Dexterity Network...
    這些數據集可以用來訓練根據一個實際機器人的點雲做抓取規劃的神經網絡,這個實體機器人可以拿取、運輸各種物體。抓取的背景由於傳感器噪聲和遮擋,很難精確的推斷物體的形狀、位姿、材料、質量以及手指與物體之間接觸點的位置等物理性質,因此讓機器人能夠抓取各種不同的物體很困難。
  • MIT新研究:機器人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物體
    6月18日消息,日前,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預測性人工智慧,它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感知物體。該團隊的系統可以從視覺輸入創建逼真的觸覺信號,並從這些觸覺輸入中預測哪些物體和哪些部分被觸摸。
  • 德國FZI讓機械手像人手一樣自適應抓取各種物體
    擬人化靈活抓取的挑戰 隨著進化,人類擁有先進而靈活的抓握能力。人類利用大腦控制迴路的組合共同作用讓手抓取物體。根據傳感器的反饋,如果物體移動或變形,手可以適應其運動,這稱為軟抓取。擬人化的手進行軟抓握是機器人在環境中與人形物體交互的重要功能。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觸覺粗糙度知覺是由 SA 傳入神經放電的空間變化準確預測的,因此,它是多種觸覺要素的函數。對物體滑脫(Slip)的檢測可以看作是皮膚受體對運動的編碼。表面和皮膚之間的滑動或相對運動對於感知粗糙度、硬度和形狀非常重要。滑脫作為一種誤差信號,在人的握力控制中起著重要作用。物體接觸表面的觸覺反饋會影響對支撐物體的力的感知。
  • 當章魚觸手機器人來敲門
    所以最終,你最先盼來的「柔軟」機器人很可能不是大白,而是仿生軟體章魚觸手。●■●以看到,機器人研究人員已經將目光鎖定在以章魚為代表的各種軟體動物身上,希望將這種「柔性」融入到機器人設計之中,使新的機器人類型——軟體機器人可以像生物體一樣改變自身形狀、剛度和運動方式,從而更加高效、安全地與人類和自然界環境進行交互。
  • 三款神作機器人:用「手」敏捷抓取物體、摔倒後能夠站起來、可讀懂...
    這些機器人都是獨立研發的,今天將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專門研究學習的專刊上發表。每一款機器人都傳達出:機器人可以改善他們與現實世界的互動。能夠用「手」敏捷抓取物體的機器人首先是在工作中使用正確工具的問題。由於人類的手指的靈活性以及多功能性,我們可以很容易完成這個任務。
  • 可超快速行走、遊泳、漂浮、捉蒼蠅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對於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動對捕獵、逃跑和飛行至關重要。這一點對於軟體機器人也一樣有用,因為它使機器人可以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並對周圍動態環境迅速做出反應。  但是,要在機器人身上複製這種高速行動非常具有挑戰性。
  • 五大機器人回答終極靈魂拷問,準確率95%
    垃圾被堆放到傳送帶上後,計算機視覺系統會根據垃圾的類型和大小進行分類,垃圾到達機械臂臂展範圍內時,會準確抓取分類好的垃圾,扔進目標垃圾桶。W.A.R技術能幫助機器人識別上百種材料,分析出垃圾的化學物質,準確分辨聚合物和塑料的區別。這項技術可以對要進行分揀的物品進行實時掃描和分析,確定抓取的優先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