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對於事務性、重複性乃至經驗性工作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小。反之,對於富有觀察力、執行力、應變力、前瞻力的複合型、成長型人才的缺口則越來越大。企業在人才招聘、培養中,也開始越來越注重對員工思維方式的引導和塑造。
特別是在當前這個網際網路經濟蓬勃發展,年輕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生活體驗的背景下,幾乎每一個企業在研發、生產一款商品之前,都會充分的調查、分析目標客戶群的信息、數據。所以,很多企業在面試環節當中,都重點加入了對應聘者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察。並相應地設置了許多很難解答的問題。特別對於那些與市場客戶群體接觸密切的客戶代表而言,在這些方面的考察就更常見了。
比如,在某專注服務青少年群體的一家綜合性網際網路企業的面試環節當中,就有一名女面試官在招聘客戶代表的面試環節中,提出了一個相當「前沿」,卻又有點「奇葩」的問題。因為她當時所提出的問題,既跟客戶服務技巧無關,也跟她們公司的用人要求無關。她所問的便是: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
眾所周知,性取向是一個人極度隱私的事情。特別是在當今社會還沒有完全接受同性戀的背景之下,只要自己不願意,旁人是很難判斷其性取向如何的。而此次女面試官直接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很顯然就是要難住不少人。
聽到問題之後,面試者中的一個女本科生想也沒想,隨口便答了出來:要判斷一個人是什麼性取向,就看看這個男生是不是很「娘」,或者這個女生是不是很「爺們」。我覺得男生沒什麼陽剛氣,女生不夠溫柔,其性取向或多或少都會與別人有些不同。
第二個面試者是個IT專業碩士則回答道:判斷一個人是喜歡同性還是異性,主要還是看看他的社交圈子、個人喜好是什麼。現在社交平臺那麼多,我們只要去他們使用的社交平臺上,看看他們平時的生活軌跡,就好了。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有一些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實現了對性取向的初步判斷參考。雖然準確率還不能達到100%,但已經有百分之六七十了。
第三個面試者是個專科生。他聽到這個問題後先是一愣,而後想了一會才回答道:要想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我覺得最關鍵的方法還是要與這個人進行深入的溝通。同時,也要充分利用一些社交平臺的數據分析,不過這些都只能是輔助性的手段。因為網際網路數據信息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出人的某些習慣。但性取向畢竟屬於心理深處的內容。我們只有持續、深入的與對方進行交流、溝通和互動,才能慢慢掌握其更為準確的信息。
女面試官聽了他們的回答之後,表示第二個和第三個面試者回答的都算準確。但二人相比而言,第三位面試者能夠提出與對方深入、持續交流互動的想法,更適合公司對客戶代表的要求。所以,該企業當場便表示錄用了他。而對於第二位IT碩士,則向其提出了調入客戶數據管理部門的建議。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點擊上方關注,一起交流職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