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被懷疑很鬱悶 走近大學同性戀主題志願者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中國人民大學大二男生任牧最近很鬱悶。一星期內,他婉言拒絕了3個男生的「真情」告白,同時不斷地告訴一個又一個詢問他性取向的朋友:「任牧還是異性戀,任牧有喜歡的女生了。」

  這不是「愛情宣言」。這種誤解的產生,僅僅因為任牧是一名同性戀主題志願工作者。為了澄清自己的異性戀身份,他不得不在人民大學「天地人大」BBS上發帖聲明。

  大二女生朱雅璋也很鬱悶。她所在的人民大學「觀影組」社團,舉辦的第一屆主題影展———「同一片天空,另一種關注」,本想辦成同性戀主題電影展,卻不得不打著關懷弱勢群體的旗號,將關於民工、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和同性戀者的電影聯合展映。

  「我感覺我們的工作處在中間地帶。一方面很多『同志』一旦知道你是異性戀就會很排斥志願者,尤其是拉拉們(女同性戀者———作者注);另一方面,我們的工作不能為主流社會所接受,比如在學校開展活動就會困難重重。」

  他們的工作被稱為同性戀主題志願工作,是指以同性戀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同志維權和知識普及的活動。

  自復旦大學今年為本科生在全國首開同性戀研究課程以來,北京高校學生組織了不少這樣的主題志願工作。從2005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學就同性戀問題展開問卷調查開始,北京林業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都舉辦了同性戀知識論壇等主題活動。

  這些活動大多數由該校的紅十字會或青年志願者協會等組織,北京高校中少有專做同性戀主題志願工作的組織。朱雅璋所在的中國人民大學觀影組,本是一個向同學們推薦優秀電影並組織觀看的學生組織,關注同性戀人群只是偶一為之。

  在北京高校中,像任牧這樣公開做同性戀主題志願工作的「直人」(Straight,非同性戀者———作者注)很少。「在人民大學,我知道做這方面工作的『直人』就我一個。」任牧說。而介入到志願工作的學生同志為了避免公開身份,往往做著做著就退出了。

  任牧學的是社會學,開始是做愛滋病防治方面的志願工作,由於認識到男性接觸的特殊性行為方式使得男同性戀人群面臨更大的HIV感染危險,他逐漸參與到同性戀主題志願工作中來,到現在大約有半年了。

  任牧的父母覺得不理解。社會學可關注的問題多了,為什麼一定得關注同性戀的問題呢?「你不會把自己陷進去吧?」任牧的爸爸有些擔心。

  任牧並不覺得自己會改變。同志社工中有不少幫助人認清自己性取向的科學方法,他一直用這些方法小心地審視自己。不過他也有困惑:「做『同志』工作必然要先對這一群體進行認同,當認同程度太深的時候,是不是會把自己也一起認同進去?」

  他舉了個例子:「同性戀的眼神跟『直人』有些不同。通常我參加志願工作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是跟他們一樣的眼神;平時跟朋友接觸的時候,我又會是『直人』的眼神。最尷尬的是帶著『直人』朋友去參加同性戀的聚會,實在不知道用什麼眼神好,只好折衷一下。」

  與相關志願工作短缺的情況相反,高校的同性戀群體並非少數。著名社會學者、性問題專家李銀河在《同性戀亞文化》中引用美國性社會學家懷特姆的結論稱:不管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形態是什麼樣,同性戀在人口中所佔比率十分接近並保持穩定。據悉,中國目前可接受的同性戀佔總人口比例約為3%~5%。不少專業社工認為,在大學校園中,這一比例還會有所增加。

  例如任牧在這半年來的志願工作中,僅在中國人民大學就認識了近50名同性戀者,他們通過一個QQ群彼此聯繫,而對外界隱瞞身份。「確實不少同學對同性戀問題很過敏,說『怎麼著也不理解』的不在少數;但我在工作中也發現,很多同學非常關心如何面對同性戀、如何跟他們打交道。我覺得真正打動我的是很多『直人』對同志確實很關注,這是我想不到的。我沒有想到有那麼多人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真正接觸同志。」任牧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羅維】

相關焦點

  • 蘋果CEO是同性戀 孩子的性取向是母親給的?
    根據假說,同性戀是其母體之前抵抗異性激素的產物。比方說,如果母體基因抵抗過多的睪丸酮,相應的基因遺傳變化受到影響,就會使得包括性吸引力和性取向在內的腦部結構發生變化。母親給的性取向?子宮決定論:母體潛意識拒絕過多男胎 但是,這種研究結論日前受到加拿大安大略省布洛克大學安東尼·波格特博士的反駁。同性戀有70%是遺傳基因的結果!20世紀初,世界醫學界否定了同性戀性取向與道德相關的觀念。認識到同性戀是人性的一種自然流露,並非內心的扭曲,應尊重他們的個性化情感的發展。
  • 解密同性戀: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性取向?
    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一個學習行為,但也有人認為,如果同性戀是一種學習行為的話,應該可以通過讓同性戀者學習異性戀者的性覺醒、性刺激和性行為來改變同性戀取向,但這事實上是很困難的。科學家通過對同性戀者的大腦解剖,發現同性戀男性的大腦與異性戀女性的大腦有相似的地方,而與異性戀男性的大腦有區別。其他的發現包括同性戀男性的手指印與異性戀女性的相類似,如一個胎兒的手指印在16周形成。
  • 人工智慧同性戀雷達通過照片判斷你的性取向,靠譜嗎?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米哈爾科新斯基 (Michal Kosinski) 2018年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上發表一篇文章:如何用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技術通過圖片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同性戀。
  • 美國科學家:性取向與基因有關 同性戀系天生
    中國網2月18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2月16日報導,來自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對400名以上男同性戀者進行了檢查,這些男同性戀者都擁有正常性取向的兄弟。最終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他們體內特定基因的影響下,他們成為了同性戀。芝加哥地區的科學家們鑑定的是與性有關的年輕男性的基因組。
  • 和同性戀朋友相處,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性取向?
    不過,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一些屬於西方的戀愛觀念也進入到我們國家裡,讓一小部分人的戀愛觀念發生重大變化,開始步入同性戀這個群體當中。網友回答: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接受同性戀的人,肯定會認為這不是一種病態,不接受的人肯定就回認為是病態,很多同性戀是從出生就是這樣的,他也無法控制這種出生造成的取向,我覺得這類人是應該可以理解的,還有一種是被掰彎的,這類人可能是因為寂寞孤獨造成的。很多年輕人好奇心強導致很容易受到別人的誘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同性戀在一些發達國家被接受。在落後國家不接受。
  • 研究:通過簡單一瞥能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
    「同性戀」和「異性戀」能夠寫在臉上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也許用不了1秒鐘,人們便能夠通過簡單一瞥準確判斷出一個人的性取向。這一發現建立在一個逐漸成熟的理論之上,即下意識的思維判斷能夠對人的行為產生更多的指引,而這是人們之前未曾想到的。      人類非常善於對他人作出迅速判斷。
  • 測試是不是同性戀的方法有哪些?當然首選專業的性取向測試了!
    測試是不是同性戀的方法有哪些?本文小遇為你分享的是非常準的性取向測試、包括審美眼光測試、測測自己的審美觀、測你是否喜歡同性、Gay測試、女生要彎的徵兆、測試是否喜歡上同性、女生攻受測試題、內心真正想要什麼測試等等。
  • 性取向如何,現在AI掃描一下你的臉就知道了
    因為是約會網站,這些照片還會帶有年齡、性別、性取向等標籤信息。然後作者根據面部特徵訓練了一個回歸模型來預測性取向。2017年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就是這麼做的。當時,Kosinski教授把人臉所有相同性取向的臉合成了4張圖片:
  • 性取向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個連續譜?
    變化的性取向青少年時期,當艾弗裡的性慾開始活躍的時候,他對自己的性取向毫不懷疑。上世紀80年代初上大學時,他在一家同性戀酒吧工作,並且有過數百名同性伴侶,他還和一名男性有過一段長達四年的戀愛關係。馬特認為自己是一名「女性」。「過去,我重63.5千克,留著長長的指甲,金黃色的馬尾辮,戴著耳環,」他回憶道,「我是一道值得被欣賞的美景。」
  • 你的寶寶是同性戀嗎?
    不久之後,DNA測試將可以告訴懷孕的母親她的肚子裡孩子是否同性戀。已經有科學家宣稱他們能夠辨別胎兒的性取向,而識別和幹預之間的距離正在縮小。你的寶寶是同性戀嗎?只需在她的肚子上貼一張荷爾蒙藥貼,就可以改變她孩子的遺傳命運,逆轉寫在他染色體裡的性取向。這個世界上將少一個同性戀——如果這是她希望的。                        這並不像聽上去那樣遙遠。已經有一些科學家宣稱,他們可以識別胚胎的性取向,識別和幹預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 心理學揭秘「流動的性取向」:64種性取向,你是哪一種?
    傷心的戴維失魂落魄走上馬路,獨自離去……  電影大膽的題材,讓人對性取向產生許多困惑:  克萊兒喜歡女裝的戴維,但戴維實際是男人,她到底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  戴維雖是男人,卻以女人的身份愛上克萊兒,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呢?
  • 性取向的不同其實是基因決定的
    據稱,研究人員在同性戀和異性戀身上發現了兩種基因的不同之處。這兩種基因的不同可以解釋性取向不同的原因。該研究已經發表在了《科學報告》期刊上。研究團隊對比了同性戀和異性戀基因組,發現了兩種基因的不同。這項研究由伊利諾州北岸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團隊發現了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TSHR基因組的不同。之前的研究已經把TSHR基因組和性偏好以及減肥聯繫起來。另一組導致人們性取向不同的基因組是SLITRK6,這是一種與腦部發育和荷爾蒙產出有關的基因。早先的研究發現,與異性戀者相比,同性戀者的下丘腦區域要大34%。
  • 刷臉識別性取向,AI 有這麼可怕嗎?
    史丹福大學的兩位研究員發布了一個研究報告,他們用數十萬張約會網站的照片來訓練一個面部識別系統,嘗試讓 AI 學會通過照片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同性戀。AI 只要一張照片就能看出來你是不是同性戀》的標題很快散播在各家媒體網站上。從多家外媒的報導來看,研究指出通過一張面部圖片,該系統就可以判斷出圖片上的人性向如何,判斷準確率男性 81%,女性 71%,如果同一人物的圖片素材達到 5 張,則準確率可以上升到男性 91%,女性 83%。
  • 母親親手刺死同性戀兒子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
    但自從他的媽媽知道他是一名同性戀後,佩雷拉就一直很厭惡他,兩人也就不斷生起爭執。同性戀產生的原因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 做性取向測試結論驚人,周姐明顯急了
    對於自己的性取向,相信很多人都堅信自己是直的,但是現在網上流傳的各種關於性取向的測試題,做完就會讓你開始懷疑人生。周淑怡雖然平時大大咧咧地像個男人,而且和駱歆、葉知秋等姐妹也經常很親密,但是還是堅持自己的性取向是正常的,不過當周姐做完這一套題,直接當場怒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表觀遺傳學標記與男性同性戀有關
    圖片來源:RickLoomis/Los Angeles Times/Getty性取向的生物學機制一直是人類遺傳學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而且在政治上高度敏感。現在,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同性戀與受環境影響的DNA標記存在某種聯繫。雙胞胎研究與家譜信息為「性取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這一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 怎樣觀察孩子的性取向
    第三、如何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性取向的定義是指對於某個性別(或兩性)的性慾望和感情慾望。所以判斷性取向,兩個因素都需要具備。很多人僅僅通過機械摩擦,就能勃起甚至達到性高潮,所以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性取向的出現,並不須要有性行為或感情關係經歷。
  • 同性戀緣何不敢見光 性取向研討會記者遭驅逐
    一位李先生正在做「我們18年的同性伴侶(夫妻)生活:回顧與希望」的發言……一會兒,一位工作人員走近記者,俯下身問:「你是記者?」「對!」記者說。「不行,你不能聽,你過來一下。」記者只好來到他們在會場內的臨時工作處,工作人員跑到會場前排叫來研討會牽頭人張北川先生,張先生了解到記者的身份後,語氣強硬地表示,記者必須立即離開,這裡不歡迎記者。記者只好退到會場外。
  • 性取向被識別後,AI倫理的邊界又在哪裡?
    就在此前,史丹福大學兩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神經網絡,可以通過研究一個面部圖像來檢測一個人的性取向。研究人員訓練了超過35,000張面部圖像的神經網絡,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平均分配。該算法的追蹤涉及了遺傳或激素相關的特徵。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影響性取向的產前激素理論。
  • 性取向被識別後 AI倫理的邊界又在哪裡?
    就在此前,史丹福大學兩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神經網絡,可以通過研究一個面部圖像來檢測一個人的性取向。研究人員訓練了超過35,000張面部圖像的神經網絡,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平均分配。該算法的追蹤涉及了遺傳或激素相關的特徵。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影響性取向的產前激素理論(P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