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李廟鎮西南30公裡,素有「羊腸小道36拐」的鷹坡嶺與海拔1200米的鳳凰寨咫尺對峙,中間一條縱深的山谷順勢而生。南漳縣最偏遠的袖珍小學——莊廟完小就傍依谷中。香石、後衝、廟埡、荊竹、滋坪等7個「邊陲空心村」散落在這山巔谷底,這裡不通網絡,一條在群山半腰蜿蜒盤旋的公路與外界相連……
她,郭秀,自小生長在鹹寧城區,2010年大學畢業時她以高分通過英語專業八級考試(TEM-8)。懷著炙熱的教育情懷,她衝破世俗的藩籬,毅然不顧父母的反對,參加了湖北省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來到南漳縣莊廟完小資教。這期間,深圳一家外貿公司以月薪6000元向她拋出橄欖枝,她謝絕了。為了山裡孩子的夢想,郭秀一呆就是5年,1800個日夜,他用堅強、擔當和大愛譜寫出美麗的教育篇章。他的事跡先後被《中國教育報》《楚天都市報》《襄陽日報》等20餘家新聞媒體競相報導,2014年,她被評為「襄陽市十大鄉村好教師」,受到前襄陽市委書記王君正的親切會見,並個人出資1萬餘元要郭秀轉達給貧困學生;2015年,郭秀調任城關鎮張營中心小學成為副校長,她作為襄陽市唯一代表參加湖北省師德論壇發言,2016年她被評為「湖北省三八紅旗手」……
鏡頭迴轉,讓我們再次回到鳳凰寨前,鷹坡嶺下,去感悟那閃爍著溫暖的故事點滴和那令人動容的青春瞬間。
3次抉擇,鋪就執著夢想路
2010年5月,即將大學畢業的郭秀,在省資教生高校巡迴報告會上,被學姐學長們深入山區,情灑深山的事跡感動,那一刻,蟄伏她內心的教育熱情頓時被點燃,他決定到山區尋找夢想,籤約那天,她選擇了一個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南漳。8月26日,郭秀經過10個小時的舟車顛簸和一路暈車嘔吐,來到莊廟完小。這所只有40多名學生的學校讓郭秀有些失望:斑駁破損的教學樓,塵土飛揚的操場,滿是裂縫的潮溼寢室,牆角下不時可以看到老鼠和蜈蚣爬過……最糟糕的是,唯一的公用旱廁在200米開外的山坎子上。晚上蚊子多,叮咬得她起了一身紅疙瘩,第一次深入農村的她,徹夜難眠,想起崗前培訓時的錚錚誓言,她對自己說,路是自己選的,再苦也要堅持適應。作為全校唯一的女教師,她帶了全校3-6年級英語課,音樂課和信息課,負責學校少先隊、女生陪護工作;課下,她向老教師請教南漳方言,學習自己做飯,種菜,嘗試著半夜冒雨壯著膽子爬到山坎上廁所。面對艱苦環境,她不服輸,這是第一次抉擇。
「我的人生就這樣在山裡度過,是不是應該出去闖一闖?」沒有網絡,交通不便,城市長大的她,很不適應。2011年7月,郭秀回鹹寧過暑假,母親託人為她謀工作,憑著英語專業8級的資質,深圳一家外貿公司以月薪6000元向她拋出橄欖枝,郭秀捏著買好的火車票,在火車站候車廳徘徊尋思:「我這樣悄無聲息的走了,學校就沒有英語老師了,對孩子是多麼不負責啊!」9月開學,郭秀再次回到莊廟。從城市再次回到深山,這是她從教路上的第二次抉擇。
2011年10月24日晚,郭秀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講臺上堆滿了孩子們親身製作的生日賀卡,半個橙子上插著幾隻蠟燭,孩子們齊刷刷地起立,唱起英文生日快樂歌,聽著稚嫩童聲夾雜並不標準的發音,郭秀的眼睛開始朦朧,孩子的歌聲是對自己最好的獎賞!當她發現班裡有孩子在書面上寫著「距離郭老師生日還有0天」的時候,郭秀的淚水奪眶而出:「這是一個倒計時啊,孩子們是多麼在乎自己呀!」那天晚上郭秀輾轉難眠,孩子們多麼乖巧啊,他暗自下定決心,這輩子就做鄉村教師!2011年12月,郭秀與同在莊廟完小任教的南漳本地資教生張龍結婚,他們約定,將為渴望知識的山裡娃堅守一生。紮根南漳,終身從教,這是郭秀從教路上的第三次抉擇。
5年陪護,情暖留守兒童心
莊廟地廣人稀,位於李廟鎮西南邊界。學校生源來自附近7個「空心村」,隨著農戶大量外遷,一些村子裡十幾裡地見不到一戶人家,因此在這裡上學的孩子大都是寄宿生,是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孩子們從6歲到12歲不等,有些孩子連上下床都有困難,為了照顧好他們,郭秀就在女生宿舍裡用窗簾隔出10平米的單間,當起了「陪護媽媽」。這一陪護就是5年。
每天早上她會幫低年級孩子穿衣服,梳羊角辮兒,洗臉,晚上給她們洗腳,蓋被子,遇到孩子們晚上鬧著想媽媽,哭著不睡覺時,郭秀會耐心地給他們講故事,直到孩子在自己的懷裡睡著……孩子們尿床了,她還會幫孩子們洗床單。說起第一次幫學生洗屎尿褲,郭秀記憶深刻,二年級小英拉肚子,郭秀塞著鼻子搓洗髒褲子,並打著電筒到校外農戶給小英找換洗衣服,小英的母親知道後,深受感動!硬是提著一籃子雞蛋感謝她,郭秀婉言謝絕:老師,為學生服務,是義務,怎麼能收東西呢!
四年級孩子楚倫斌家境貧困,父母常年在外,靠年邁的奶奶打山貨貼補生活費,他和五年級的姐姐,每周的生活費只有五元錢,姐弟倆時常打一份飯,兩人分著吃,有時每餐就用一袋5角錢的方面便充飢,看著面黃肌瘦的姐弟倆,郭秀看著心疼,便每月從有限的工資中擠出100元來資助他們,還隔三差五把他們叫到家裡,給他們改善夥食。臨近畢業時,看著楚倫兵日漸紅潤的臉頰和臉上燦爛的笑容,郭秀感到十分開心。
六年級學生李鳳嬌,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沒有精力關注她,孩子生理期到了不知所措,郭秀就給他講生理知識,給她洗衣、洗頭洗澡,給她做飯……
郭秀的付出收穫了孩子們的愛戴,也收穫了村民們的一致敬重。每到節日,或是哪家殺了年豬,村民們都會邀請郭秀夫妻去做客,有些孩子還會給郭秀背來自家種植的香菇、木耳,甚至是鹹菜,在學校旁邊開診所的郝世忠夫婦,對郭秀更是佩服有加,他們覺得這個85後城市女孩,有愛心和擔當,有幾次半夜郭秀抱著發燒的學生來診所瞧病,一直守護左右,有時還會替他們墊付醫藥費。
千裡家訪,戳疼心中悲喜情
山裡孩子輟學、逃學現象比較常見,為深入了解學生,加強家校溝通,郭秀和張龍自從資教以來,便做好約定,每個月都要堅持去家訪。去公路邊的學生家庭,就騎車;上山就爬坡,下谷就過河。在莊廟的幾年裡,郭秀和張龍先後走遍香石、後衝、廟埡、荊竹、滋坪、亢山、星宿河等7個「邊陲空心村」,足跡遍布全校43個孩子家庭,累計行程達1200餘裡,郭秀來自城市,行走山路不習慣,因此家訪回來,腳底常常布滿血泡,她從未喊過一聲苦,在懷孕3個月時,郭秀翻山家訪,歸來不小心摔了一跤,不得不住院保胎。說起家訪,有件事總能觸動郭秀內心的柔軟。
有一次,郭秀到亢山村高小爽家家訪,吃飯的時候,小爽的奶奶給客人們逐個夾菜,8塊肉片少了一塊,老人家很不好意思。飯後,郭秀聽到老人家在廚房訓斥高小爽:怎麼少了一塊肉,你為什麼偷吃?原來小爽好久沒有吃到肉了,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又不高,家裡靠奶奶一人操持,家裡已經沒肉了。了解到這些,郭秀鼻子開始一酸,山區貧困孩子苦呀!後來愛心組織到學校捐助,經郭秀牽線,為小爽找到了愛心幫扶,減輕了家裡的經濟壓力。
貧困孩子的苦,郭秀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鼓舞孩子們走出去,開闊眼界,郭秀還組織全校20個留守兒童到襄陽參加第二屆大學生音樂節,鼓勵孩子們在臺上獻唱,他對孩子們說,你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就能飛出鷹坡嶺和鳳凰寨,做真正的鷹和鳳凰!
一串記錄,書寫無悔青春書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郭秀開創了這個學校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趣味運動會,第一次舞蹈會演,第一次歌唱匯演,第一次英語故事會,第一次戶外採摘……
為了創造山區孩子學習英語的環境,郭秀在課堂上不單通過英語遊戲、歌曲和情境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她還帶領孩子利用廢紙、塑料等材料自製了100多種單詞教具,有動物頭飾,有瓜果蔬菜,有衣物鞋帽……從而讓每個單詞都形象具體,活起來。
班上的餘銘說,郭老師,會法術,她的英語課,我們在玩中就學會了,以前我學了兩年英語,連26個字母都讀不全,上課就想打瞌睡,現在我喜歡郭老師的教學方法。 2013年,南漳縣舉行英語教學大比武,郭秀的「快樂英語情境教學法」 斬獲優質課賽講第一名,她的教學模式開始在全縣推廣。2015年湖北省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課例比賽,郭秀代表襄陽隊,獲單課課例二等獎,2016年「一師一優課」推優活動中,郭秀的五年級英語《my favourite season》入選湖北省省級優課,她的數十篇英語論文,也榮獲省市獎項。2017年6月,郭秀代表襄陽候選「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