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城區往更合鎮方向,距離合水圩5公裡的合和大道旁,有一條嶄新鋪設的水泥路從合和大道往外延伸,一個氣勢恢宏的牌坊就立在這條水泥路上,距離合和大道不過百米,車輛行人經過均清晰可見。牌坊左右共書一對聯:洞夾香山後隨將軍之巍峨、心如瓊水雅蕪鳳凰之高日。牌坊的後面,就是更合鎮巨泉村委會洞心村。
洞心村後山上修建了硬底化道路,這條路未來會與山頂連通。
洞心村在現址建村已逾百年,它從百年前隱藏在香山腳下的革命老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如今高明引人注目的美麗鄉村,巨大的變化讓人印象深刻。昨日,記者在村民的帶領下走進洞心村,感受了一番洞心村改舊建新之後的魅力。
洞心村裡的村民文化樓,共投入五十多萬元修建。
香山腳下老山區 革命年代育烈士
洞心村以鄉村建於一片廣闊的田垌中心而得名,聚落在公路邊呈塊狀分布。走過左右各書11個大字的牌坊,站在村口牌坊處往村裡眺望,視線不遠處是村中祠堂、文化樓,再遠些是整齊劃一的別墅群,而視線最遠端,則是被雲霧繚繞,鬱鬱蔥蔥的山嶺。
「洞心村原本不在這個位置的。」洞心村村民黎建泉說,相傳在明朝初年,洞心村先人從羅俊遷徙至香山腳下一處地方建村。後來由於鄉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洞心村先人便從香山腳下往外遷徙了3公裡,最終選中現在的位置重新建村。雖然因為年代久遠,到底遷址再建的時間迄今具體有多少年已經很難考究,但黎建泉表示,保守估計應該超過150年了。
洞心村村民的農田位於洞心湖和後山之間,村民灌溉都用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
由於現在更合鎮合水片區一帶,數十年前仍然是被崇山峻岭包圍的山區。而這裡與高明舊縣城(明城)、新興縣城距離適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洞心村一帶區域因此成為了高明新興一帶重要革命根據地。黎建泉表示,村中比較出名的革命烈士叫黎子廷,他1945年參加遊擊隊,於1949年春在攻打現廣東恩平的一次戰役中犧牲。
記者還了解到,早在1938年10月,洞心村就成立了中共洞心支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從洞心村走出的多名革命先烈活躍在大江南北,為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1957年,洞心村被當時的縣政府評為「抗日根據地」。不過,隨著抗日戰爭時期修建的三座炮樓在上個世紀70年代洞心村第一次翻修改造中被拆,洞心村這段革命老歷史如今已難覓蹤影。洞心村也隨之慢慢沉寂,直到迎來新農村建設的好時機。
洞心村中整齊劃一的村民別墅群。
改舊建新修好路 迎來發展新機遇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好一批民房之後,洞心村村民數十年間均居住在這些民房之中。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數十載之後,村中200多家泥磚屋年久失修,大多已經殘舊不堪。村民想要拆除這些泥磚屋,但受限於資金不足,舊村改造計劃遲遲難以開展。有村民向記者表示,當時村中破舊房屋太多,以至於其他村的人都私下稱呼洞心村為「爛村」。
2013年,現任洞心村村民小組組長黎文居和村委各成員走馬上任。村幹部隊伍一到位,第一時間便開展對洞心村破舊房屋的改造。「當時向村民、村幹部徵求意見之後,決定用閒置房屋統一拆除、統一安排宅基地和統一房屋設計模式的方法來建造新的民居」,黎文居說。
此前洞心村從沒有分配過宅基地,一些村民對於方案能否落實抱著懷疑的態度。黎文居當即和其他幹部逐家逐戶向村民解釋舊村居改造方案,並不斷聽取村民意見對方案進行調整。最終改造方案獲得村民通過,部分在外經商務工的洞心村村民更是為村居改造募集到了30多萬資金,改舊建新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僅僅40天之後,洞心村就拆除了246間閒置房屋,平整新宅基地5000平方米。經過公開拍賣之後,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紛紛建起了小洋房,形成了如今洞心村整齊劃一的別墅群。黎文居表示,新建的數十幢別墅式洋房如今已有十幾戶村民搬入居住,而其他在建的新房屋將爭取在今年全部完工。
隨後,村委會將拍賣宅基地所得的款項,加上各級單位給予的新農村建設補助,全部用於進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其中洞心村於2014年進行了村道硬底化道路建設,修建路面款為3.5米的環村道路和大街窄巷總長達3公裡。經過一番改造之後,這條曾經的革命老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引人矚目的新農村。
洞心村後山上建有兩個涼亭。圖為其中之一的聚寶亭。
村前有湖村後亭 美麗鄉村名遠揚
經洞心村牌坊往裡走,在如今村前位置,有一個人工開挖而成的湖。記者昨日在黎文居、黎建泉的帶領上,登上了這個湖上的小島。雨後涼風迎面吹來,視線所及皆是遠處青蔥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這個湖取全村同心協力的意思,名為同心湖。
同心湖是洞心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的另一項重點工程,經人工開挖魚塘擴建而成。黎文居介紹,同心湖中種上了夏天美豔多姿的荷花,湖的四周則種上由鎮林業部門提供的桂花樹等綠化樹種。預計今後在同心湖周邊,還將種上滿堂紅、白木香等其他樹種。
村前的魚塘被改造成了同心湖,洞心村也沒有讓村後的山崗「飛鵝嶺」白白閒置著。沿著同心湖旁邊的硬底化小道,一直往村後山崗方向延伸,便是洞心村在後山崗建設的兩個涼亭之一,納福亭。之前已經鋪設好的觀光小道一直通往後山崗,在便道盡頭則是另一個涼亭聚寶亭。兩個涼亭之間約有百餘米距離,小道兩旁都種滿了已有數十甚至上百年歷史的生態樹種。置身樹下,一股清風襲來,讓人非常舒服。
從後山便道上可以清晰看到遠處的祠堂和活動廣場。
「下一步我們打算將後山崗這條小道延伸到山崗頂上去,村民和遊客到了崗頂,就能將附近的美景盡收眼底」,黎文居談到洞心村後山崗的建設情況時表示,洞心村計劃將這個山崗開發成一個後山公園,配合當前全區開展的全域旅遊以及民宿旅遊,發揮洞心村的資源優勢。
村前同心湖、村後山上亭、整齊劃一的別墅群,以及整潔的村容村貌,洞心村以極強的競爭力成為更合鎮的區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去年年初,村前的空地上種上了油菜花供過往遊客觀賞。而黎文居介紹,洞心村目前正在規劃一個建在村前空地上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將洞心村的品牌進一步推廣出去。洞心村,這個曾經的山區革命老村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沉寂之後,正在以一種讓人讚嘆不已的姿態,重新煥發出自己的非凡魅力。
來源 | 佛山日報
文圖 | 見習記者何志勇
編輯 | 梁楚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