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一艘名叫「馬爾波羅號」帆船在從紐西蘭駛往英國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蹤了。20年後,人們在火地島海岸邊發現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東西都原封未動,完好如初。船長航海日記的字跡仍然依稀可辨;就連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員,也都「各在其位」,保持著當年在崗時的「姿勢」;1948年初,一艘荷蘭貨船在通過馬六甲海峽時,一場風暴過後,全船海員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鮑拉得利山洞入口廊裡,3名旅遊者齊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上述慘案,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普遍關注,其中不少人還對船員的遇難原因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就以本文開頭的那樁慘案來說,船員們是怎麼死的?是死於天火或是雷擊嗎?不是,因為船上沒有絲毫燃燒的痕跡;是死於海盜的刀下嗎?不!遇難者遺骸上看不到死前打鬥的跡象;是死於飢餓乾渴嗎?也不是!船上當時貯存著足夠的食物和淡水。至於前面提到的第二樁和第三樁慘案,是自殺還是他殺?死因何在?兇手是誰?檢驗的結果是:在所有遇難者身上,都沒有找到任何傷痕,也不存在中毒跡象。顯然,謀殺或者自殺之說已不成立。那麼,是以疾病一類的心腦血管突然發作致死的嗎?法醫的解剖報告表明,死者生前個個都很健壯!
案情的確蹊蹺、迷離而莫測!
經過反覆調查,終於弄清了製造上述慘案的「兇手」,是一種為人們所不很了解的次聲的聲波。次聲波是一種每秒鐘振動數很少,人耳聽不到的聲波。次聲的聲波頻率很低,一般均在20赫以下,波長卻很長,傳播距離也很遠。它比一般的聲波、光波和無線電波都要傳得遠。例如,頻率低於1赫的次聲波,可以傳到幾千以至上萬公裡以外的地方。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發生大地震,地震時產生的次聲波傳遍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1961年,蘇聯在北極圈內進行了一次核爆炸,產生的次聲波竟繞地球轉了5圈之後才消失!
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不僅可以穿透大氣、海水、土壤,而且還能穿透堅固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築物,甚至連坦克、軍艦、潛艇和飛機都不在話下。次聲穿透人體時,不僅能使人產生頭暈、煩燥、耳鳴、噁心、心悸、視物模糊,吞咽困難、胃痛、肝功能失調、四肢麻木,而且還可能破壞大腦神經系統,造成大腦組織的重大損傷。次聲波對心臟影響最為嚴重,最終可導致死亡。
為什麼次聲波能致人於死呢?
原來,人體內臟固有的振動頻率和次聲頻率相近似(0.01~20赫),倘若外來的次聲頻率與身體內臟的振動頻率相似或相同,就會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從而使人產生上面提到的頭暈、煩躁、耳鳴、噁心等等一系列症狀。特別是當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動頻率與外來次聲頻率一致時,更易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使人體內臟受損而喪命。前面開頭提到的發生在馬六甲海峽那樁慘案,就是因為這艘貨船在駛近該海峽時,恰遇海上起了風暴。風暴與海浪摩擦,產生了次聲波。次聲波使人的心臟及其它內臟劇烈抖動、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後促使死亡。次聲波雖然無形,但它卻時刻在產生並威脅著人類的安全。在自然界,例如太陽磁暴、海峽咆哮、雷鳴電閃、氣壓突變;在工廠,機械的撞擊、摩擦;軍事上的原子彈、氫彈爆炸試驗等等,都可以產生次聲波。
由於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因此,國際海難救助組織就在一些遠離大陸的島上建立起「次聲定位站」,監測著海潮的洋面。一旦船隻或飛機失事之後,可以迅速測定方位,進行救助。
近年來,一些國家利用次聲能夠「殺人」這一特性,致力次聲武器--次聲炸彈的研製。儘管眼下尚處於研製階段,但科學家們預言:只要次聲炸彈一聲爆炸,瞬息之間,在方圓十幾公裡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將被殺死,且無一能倖免。次聲武器能夠穿透15釐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鋼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鑽進坦克的「肚子」裡,也還是一樣地難逃厄運。次聲炸彈和中子彈一樣,只殺傷生物而無損於建築物。但兩者相比,次聲彈的殺傷力遠比中子彈強得多。
博科園
喜歡這類內容?也願意再閱讀其內容…?那麼敬請關注【博科園】今後我們會努力為你呈現更多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