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與超材料結合:突破衍射極限,實現聲波高解析度成像
通過將特製材料和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相結合,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並實現聲波可以用於高解析度成像。成像技術能讓我們通過對物體發射或輻射的光波和聲波進行遠場分析來描繪物體。波形越短,圖像的解析度就越高。然而,到目前為止,細節水平受到所討論波長大小的限制。
-
科學網—幹福熹院士:突破衍射極限的研究待加強
在近日於上海舉行的以「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機制及應用」為主題的第188期東方科技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幹福熹在題為《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發展納米光學和光子學》的主題報告中指出,納米光學和光子學器件的最小特徵尺寸和加工解析度,都受限於光的衍射極限。「因此,只有突破光的衍射極限,才能進一步發展納米光學和光子學。」
-
不可見成為可見,超材料和AI融合 洛桑聯邦理工「破譯」了聲音圖像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波工程實驗室(Laboratory of Wave Engineering,EPFL)的一個小組利用超材料結合深度學習技術的創新思路實現了這個過程。利用一個物體的成像,人們能夠對它傳播或輻射的光波、聲波進行一個所謂的遠場(far-field)分析,以此來描繪物體本身。為實現這一目的,較為關鍵的一個因素是成像的解析度。解析度受限于波長,波越短,解析度越高。也就是說,正是因為衍射極限,物體的成像質量會受影響。因此,遠場觀察、識別那些尺寸比光波長小得多的物體,這項任務具有挑戰性。
-
超材料和 AI 融合,洛桑聯邦理工「破譯」了聲音圖像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波工程實驗室(Laboratory of Wave Engineering,EPFL)的一個小組利用超材料結合深度學習技術的創新思路實現了這個過程。而在此基礎上的衍射極限則是指,受到衍射現象的限制,一個物點經光學系統成像,並不能得到理想像點。利用一個物體的成像,人們能夠對它傳播或輻射的光波、聲波進行一個所謂的遠場(far-field)分析,以此來描繪物體本身。為實現這一目的,較為關鍵的一個因素是成像的解析度。解析度受限于波長,波越短,解析度越高。也就是說,正是因為衍射極限,物體的成像質量會受影響。
-
香港科大利用雙光子顯微內鏡實現高解析度深層腦成像
香港科技大學利用自適應光學技術,實現高解析度神經突觸成像。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的一個科研項目開發出一種基於直接波前傳感的雙光子顯微內鏡平臺,結合自適應光學技術,實現了衍射極限解析度的深腦成像。研究成果被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
超材料:超越自然的極限(下)
當光遇到這種超材料時,它們可以與玻璃透鏡類似地讓平行的光線發生不同程度的彎折,從而匯聚到一點。因此,雖然這種結構的體積和重量比被傳統的透鏡低很多,卻可以實現和後者同樣的成像功能。 與傳統的玻璃透鏡相比,如此輕薄的超材料透鏡無疑是革命性的進步,能夠讓光學儀器變得更加小巧。
-
深圳先進院等在超振蕩波束與聲學超透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超聲團隊研究員鄭海榮、蔡飛燕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祝雪豐、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仇成偉合作在超振蕩波束與聲學超透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
突破傳統光學衍射極限:新一代Nanoimager可輕鬆實現超分辨螢光成像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
我是超材料,我為自己代言
首先,通過材料結構的創新設計,實現全新的物理現象,產生具有重大軍用、民用價值的新技術、新材料,促進甚至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然後利用超材料設計思想,提升傳統材料性能,突破稀缺資源瓶頸,實現傳統材料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電磁超材料實現,使我們繼利用半導體自由調控電子傳輸之後,首次具備了自由調控電磁波的能力。
-
Physical Review X:機器學習打破衍射極限
聲學和光學成像在生物醫學成像、工業檢測、微電子刻蝕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用途。傳統的光波或聲波成像受制於阿貝衍射極限,成像解析度只能達到波長的一半左右。在確定的成像波長條件下,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看到物體的細節,通常需要採取一些額外的輔助成像方法來提高成像的解析度,比如油浸、近場掃描成像法、螢光標記成像法等等。
-
物理和工程學的重大突破:保持聲波的完整性
為改進使用表面聲波技術的超聲成像,聲納和電子系統鋪平了道路作為物理和工程學的一項突破,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畢業生中心高級科學研究中心的光子學計劃的研究人員和這一進步使研究人員能夠沿著拓撲超材料的邊界傳播聲波,而不會產生聲波向後傳播或被材料缺陷阻礙的風險。這項新發現刊登在《科學進展》雜誌上,將為使用電池電量更少,可以在惡劣或危險環境下運行的更便宜,更輕便的設備鋪平道路。
-
超材料:超越自然的極限
當光遇到這種超材料時,它們可以與玻璃透鏡類似地讓平行的光線發生不同程度的彎折,從而匯聚到一點。因此,雖然這種結構的體積和重量比被傳統的透鏡低很多,卻可以實現和後者同樣的成像功能。與傳統的玻璃透鏡相比,如此輕薄的超材料透鏡無疑是革命性的進步,能夠讓光學儀器變得更加小巧。
-
一種受蜘蛛網結構啟發的聲波超材料
近日,歐洲的一群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種仿生蛛網的聲波超材料,甚至能幫助建築和橋梁抗地震! 科學家嘗試了多種型號的蜘蛛網聲波超材料後,終於找到了一種能夠更高效地抑制低頻聲波、調諧不同頻率的聲波材料。 眾所周知,蜘蛛絲不僅特別輕,而且比強度還非常高,在特定條件下甚至超過鋼的強度。
-
超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王琪薇等將正折射率和負折射率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光子相位的精確控制,還研製出一種能操縱光的折射率並且完全控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的光納米結構,並證明光能從某一點傳到另一點而毫無相變地穿過人造傳播媒介,好像該媒介並不存在一樣。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合成生物學與超材料學科不僅誕生時間和發展歷程非常接近,而且具有非常類似的概念內涵,並在2010 年同時被《Science》雜誌評為「21 世紀前十年自然科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
-
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將出現顛覆性技術突破
合成生物學與超材料學科不僅誕生時間和發展歷程非常接近,而且具有非常類似的概念內涵,並在2010 年同時被《Science》雜誌評為「21 世紀前十年自然科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人工智慧從名稱來看包含兩個部分:「人工」和「智能」,其中「人工」指的就是由人工設計、人工創造和製造,而「智能」則來自於生物和活體,這表明人工智慧與合成生物學、超材料同樣具有天然融合的概念內涵。
-
現代工學院李濤研究組在超透鏡成像獲得重要進展:密集...
南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最新成果揭示日珥奧秘近日,現代工學院李濤教授研究組報導了他們在超透鏡(Superlens)研究方面的重要進展。他們通過級聯的直波導和彎曲波導陣列來模擬正折射率和負折射率材料,實現了亞波長的自成像功能。
-
打破阿貝衍射極限,超解析度顯微鏡毫秒級成像,看百萬分之一毫米
到目前為止,超解析度顯微鏡比傳統方法慢得多,因為必須記錄更多或更精細的圖像數據。與耶拿的合作夥伴一起,比勒費爾德大學科學家現在已經進一步開發了超解析度SR-SIM過程。學者們表明,SR-SIM也可以實時和非常高的成像速率,因此適合於觀察非常小的細胞顆粒運動,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研究:聲學超材料可制隱形鬥篷
圖片來源:劉曉峻/南京大學聲波遇到障礙物被散射時,信號可能會丟失或者退化。但如果你能用一種方法使信號繞過障礙物,仿佛幹擾阻隔並不存在呢?最近,中國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用聚乙烯膜研製出了一種材料,可以實現上述效果。他們的最終產品,如在本周發表在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應用物理雜誌》中的論文所述,是一種有效密度接近於零(DNZ)的聲學「超材料」。
-
3D列印超材料用磁場遠程控制 消除聲波和振動
位於洛杉磯的USC Viterbi的研究小組最近開創了一種控制聲音的新方法,超級3D列印材料的開發,這些超級材料具有專門設計的結構,使其能夠利用光波或聲波以及其他應用。這一最新的突破是獨特的,因為可以遠程使用磁場來打開或關閉超材料的聲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