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收穫!現代工學院李濤研究組在超透鏡成像獲得重要進展:密集...

2020-11-25 澎湃新聞

昨日小南推文

探索·收穫!南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最新成果揭示日珥奧秘

近日,現代工學院李濤教授研究組報導了他們在超透鏡(Superlens)研究方面的重要進展。他們通過級聯的直波導和彎曲波導陣列來模擬正折射率和負折射率材料,實現了亞波長的自成像功能。

成果以"Subwavelength self-imaging in cascaded waveguide arrays"為題發表在《先進光子學》(Advanced Photonics 2, 036001 (2020))。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16級直博生宋萬鴿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李濤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在亞波長尺度上實現光場的精準調控對於成像技術以及光子集成都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超分辨成像,人們利用負折射率的超構材料,提出了超透鏡的設計。

然而,實現這種負的介電常數和磁導率往往需要複雜的結構設計以及精準的加工技術。為了避免這些問題,人們通過設計加工多層膜結構以及納米線陣列的結構, 得到呈雙曲型的色散曲線。雖然這種雙曲色散材料相比於負折射率的超構材料加工難度有所降低,但是由於這些材料的各向異性,它們與空氣背景的界面處存在阻抗失配,因此往往會導致巨大的損耗。

另一方面,光波導陣列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到光場的靈活調控上來。如果從有效介質的觀點來看,波導陣列體系和超構材料體系都具有亞波長的晶格單元。

例如,多層膜結構或納米柱陣列結構的超構材料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維的平板波導陣列或二維的圓柱波導陣列,因此它們在效應上應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雙曲材料其特殊的色散曲線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緊密排列的多層膜或納米柱之間的耦合效應。

因此,可以用通過精準調控耦合的波導陣列來模擬雙曲材料等效的負折射係數。這樣結構會得到大大的簡化,但是一些不平庸的效應和功能卻仍然可以保留下來,比如說,打破衍射極限的成像。

本工作提出了一種基於直波導和彎曲波導級聯型陣列,並在一維矽波導中成功演示了亞波長的自成像功能。他們借鑑了超透鏡的設計原理,用直波導陣列扮演正折射率介質,而彎曲波導陣列具有相反的色散關係,因此可以模擬負折射率介質。

有趣的是,直波導和彎曲波導這兩部分可以在結構上完美地銜接起來,同時由於它們的傳播常數非常接近,在連接處的阻抗匹配條件可以得到滿足。因此,界面處的散射損耗可以被很好的抑制掉。在實驗上,研究人員設計了具有多個輸入輸出埠(光柵)的級聯波導陣列。他們用近紅外的雷射打在不同的輸入埠上,用CCD來觀察光的耦入耦出情況。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是在亞波長的尺度下,級聯型波導陣列依然可以完美地將輸入信號匯聚到特定的波導上輸出,輸出波導的位置和輸入波導的位置保持一致,這就實現了亞波長的自成像功能。

相比於前人通過表面等離激元和超構材料的設計來實現的亞波長成像,比如等離激元透鏡和雙曲透鏡,這種設計在低損耗,加工難度,以及阻抗匹配方面都具有優勢,為在亞波長的尺度上調控光場提供了強大的手段。

同時這種對輸入信號的完美傳輸與復現也為片上光路由和高密度低串擾的光子集成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也可以拓展到二維波導陣列體系,基於此可以實現真正的打破衍射極限的成像透鏡的功能。該工作被SPIE News和PhysOrg News以"Waveguide array transports light without distortion"為題進行亮點報導。

該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京大學登峰人才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以及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微加工中心的技術支持。

.

論文連結:http://www.clp.ac.cn/EN/Article/OJ20a6c440c33b1a69

SPIE News:https://spie.org/news/waveguide-array-transports-light-without-distortion?SSO=1

PhysOrg News:https://phys.org/news/2020-05-waveguide-array-distortion.html

圖文速覽:

圖一、級聯型波導陣列實現亞波長成像的示意圖。

圖二、級聯波導陣列中的亞波長自成像:(a) 正負耦合結合的波導陣列可以超透鏡的功能。 (b) 級聯波導陣列示意圖。 (c) 模擬的光場傳播情況。(d) 模擬的 "0"/"1" 編碼的信號在級聯波導陣列中的傳輸情況。輸出信號完美地復現了輸入信號。(e) 實驗加工的級聯波導樣品的SEM 圖。(f,g) CCD記錄的光場在直波導(f)與級聯波導(g)樣品中的傳播情況。下方的柱狀圖展示了輸出埠光場強度分布情況,紅色箭頭標註了光場輸入的位置。

原標題:《探索·收穫!現代工學院李濤研究組在超透鏡成像獲得重要進展:密集波導陣列實現亞波長自成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探索· 收穫!《中國科學報》:南京大學團隊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
    探索 · 收穫!·收穫!現代工學院李濤研究組在超透鏡成像獲得重要進展:密集波導陣列實現亞波長自成像5月27日,南京大學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光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利用金屬鈉所具有的低熔點特點,發展了獨特的液態金屬旋塗工藝,製成金屬鈉薄膜,首次揭示金屬鈉膜的優異光波段等離激元特性。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深圳先進院等在超振蕩波束與聲學超透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超聲團隊研究員鄭海榮、蔡飛燕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祝雪豐、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仇成偉合作在超振蕩波束與聲學超透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 探索·收穫!物理學院王牧和彭茹雯研究組在光與人工微結構相互作用...
    探索·收穫!物理學院王牧和彭茹雯研究組在光與人工微結構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8-28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索·收穫!現代工學院何平、周豪慎揭示全固態電池內空間電荷層對...
    現代工學院何平教授和周豪慎教授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Marnix Wagemaker教授合作,通過固態核磁共振二維交換實驗和模型計算定量地揭示了空間電荷層在全固態鋰電池內對鋰離子輸運的影響,指出減輕正極和固態電解質之間空間電荷層效應的重要性。
  • 探索·收穫!現代工學院魏輝課題組構築一種具有ROS清除能力的級聯...
    受限級聯反應通過降低擴散勢壘、提高中間體的局部濃度和改善整個反應的原子經濟性,獲得了優於傳統多步反應的優勢。受這些系統優點的啟發,人們做出了大量努力將酶在框架結構上進行整合,以模擬這些有效的級聯繫統。然而天然酶具有的高成本、低穩定性和潛在的免疫原性等缺陷,使基於天然酶的級聯反應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探索·收穫!現代工學院王學斌課題組在石墨烯三維網絡塊體材料研究...
    最近,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王學斌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鋅誘導的分層碳化法,可以在低成本下高效製備優質的三維石墨烯塊體材料,其產品稱之為鋅誘導三維石墨烯ZnG。王學斌教授課題組曾開創性地使用葡萄糖等多種廉價有機物為碳源,發展出化學發泡法以製備三維筋撐石墨烯等先進泡沫材料(Nat.
  • 高可靠透鏡迎接5G時代全新挑戰:專訪飛秒光電董事長李濤
    9/16/2020,光纖在線訊,2020年是5G規模建設重要的一年,也是5G前傳方案邁向半有源方案重要的一年。作為WDM波分器件中核心的透鏡材料供應商,飛秒光電的自聚焦透鏡在市場上一度供應緊俏,客戶排隊提貨是上半年的常態。在今年的CIOE上,光纖在線編輯對飛秒光電的董事長李濤進行了專訪。
  • 眼鏡片薄如紙手機鏡頭凸變平 平面透鏡「瘦身」
    南京工業大學王雨淋老師介紹,「比紙薄的平面透鏡」如果應用於手機鏡頭,鏡頭將會更加輕便。應用到相機鏡頭中,鏡頭也會更小,更薄,「啞鈴健身」一般的負重效果將大大減輕。 「瘦身」後的平面透鏡,如果能夠應用於手機,拍照效果是否也會更上一層樓?南京大學教授、微納光學領域專家李濤表示,按目前的水平,平面透鏡拍照還不會更加清晰。
  • 工學院陳匡時課題組發表單分子DNA成像技術的綜述
    ,介紹了DNA單分子成像技術的現階段研究進展及面臨的挑戰,其中重點介紹了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成像體系。Cas9內切酶與single guide RNA (sgRNA)是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Cas9與sgRNA結合後所形成的複合體可以在sgRNA介導下識別與結合特定DNA序列,並切割目的DNA,通過後續的DNA修復過程造成序列改變,從而達到定點編輯基因組的目的。
  • 創紀錄的超透鏡可能會革新光學技術
    傳統的光學透鏡通過玻璃等的厚度變化來調節入射光相位實現聚焦的,這樣的透鏡體積大、笨重、而且只能將光聚焦在有限的幾個波長上。隨著光學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光學透鏡難以滿足如大規模集成、器件小型化、功能多樣化等要求。為此科技人員開發出了超透鏡(英語:metalens)。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張學敏和李濤研究組與合作者發現,乙醯化修飾是控制cGAS活性的關鍵分子事件,並揭示了其背後的調控規律。研究不但揭示了機體抗病毒感染的關鍵調控機制,還發現了有效的cGAS抑制劑,為AGS(艾卡迪症候群)等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潛在治療策略。
  • 截至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統計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活動已舉辦15屆,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截至2019年,15年間入選科學十大進展的單位和大學統計如下表所示:中國科學院佔一半,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累計佔四分之一,其它機構累計佔剩下的四分之一。前四家佔了近四分之三的名額,可見基礎科研在我國科研機構中高度集中。
  • 王鵬組在生物病毒冷凍電子衍射疊層計算機重構成像上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王鵬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宋敬東研究員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Angus Kirkland教授課題組,率先實現低電子劑量條件下生物樣品的高襯度冷凍電子疊層衍射計算機重構成像(Cryo-Ptychography)技術。
  • 王漱明:紮根超構表面 堅守赤子情懷
    此項成果還獲得了「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研究類)」的榮譽。因為王漱明在微納光子學、超構表面和量子等離激元學等領域取得的眾多創新性研究成果,他還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多波段寬帶消色差超構表面成像研究」資助,在這一項目中,他將針對超構表面或超構透鏡固有物理問題,拓展超構透鏡的使用範圍,將深化超構表面新物理和新效應的挖掘作為研究重點。
  • 光學基礎:透鏡成像
    通過光心O的任意直線叫作透鏡的光軸。通過透鏡兩個球面的球心C1和C2的光軸,叫作主光軸,簡稱主軸。透鏡的厚度通常比它的球面半徑小得多,這種透鏡叫作薄透鏡,這裡只研究薄透鏡。透鏡二、透鏡成像規律1.凸透鏡成像規律
  • 工學院孫強教授研究組在二維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Soc.》最近刊發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孫強教授研究組的論文「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204990j), 報導了他們在二維多孔金屬有機單原子層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八年級物理上冊 透鏡 透鏡成像 透鏡應用
    透鏡 透鏡成像 透鏡應用 2.透鏡與面鏡區別:面鏡利用光的反射現象成像,透鏡利用光的折射現象成像;透鏡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鏡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鏡分類:透鏡分為 凸透鏡 和 凹透鏡 。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遠視鏡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