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和工程學的重大突破:保持聲波的完整性

2020-08-19 4K頻道


為改進使用表面聲波技術的超聲成像,聲納和電子系統鋪平了道路

作為物理和工程學的一項突破,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畢業生中心高級科學研究中心的光子學計劃的研究人員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基於時間調製的拓撲順序。這一進步使研究人員能夠沿著拓撲超材料的邊界傳播聲波,而不會產生聲波向後傳播或被材料缺陷阻礙的風險。

這項新發現刊登在《科學進展》雜誌上,將為使用電池電量更少,可以在惡劣或危險環境下運行的更便宜,更輕便的設備鋪平道路。CUNY ASRC光子學計劃的創始理事和CUNY研究生中心的物理學教授AndreaAlù,以及博士後研究助理Xiang Ni以及喬治亞理工學院的Amir Ardabi和Michael Leamy都是本文的作者。

拓撲領域檢查不受連續變形影響的對象的屬性。在拓撲絕緣體中,電流可以沿著對象的邊界流動,並且這種流動可以防止被對象的瑕疵中斷。超材料領域的最新進展已將這些功能擴展為遵循類似原理來控制聲音和光的傳播。

特別是,Alù和紐約市城市學院物理實驗室的先前工作,Alexander Khanikaev教授使用幾何不對稱性來創建3D列印聲學超材料的拓撲順序。在這些物體中,聲波被限制在物體邊緣和尖角附近傳播,但是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這些聲波沒有被完全束縛-它們可以以相同的特性向前或向後傳播。這種影響從本質上將這種方法的整體魯棒性限制在聲音的拓撲順序上。某些類型的無序或瑕疵確實會向後反射沿著物體邊界傳播的聲音。

這項最新的實驗克服了這一挑戰,表明時間逆向對稱性破壞(而不是幾何不對稱性)也可用於引發拓撲順序。使用此方法,聲音傳播真正成為單向的,並且對紊亂和瑕疵具有很強的魯棒性

「結果是拓撲物理學的突破,因為我們已經能夠顯示出隨著時間變化而出現的拓撲順序,這與基於幾何不對稱的拓撲聲學方面的大量工作有所不同,並且更具優勢,」Alù說。「以前的方法固有地要求存在一個後向通道,通過該通道可以反射聲音,這固有地限制了它們的拓撲保護。通過時間調製,我們可以抑制向後傳播並提供強大的拓撲保護。」

設計由圓形的壓電諧振器的陣列的設備的研究人員安排在重複的六邊形,如蜂窩網格,並結合到聚乳酸的薄盤酸。然後,他們將其連接到外部電路,該外部電路提供了時間調製信號,打破了時間反轉對稱性。

另外,它們的設計允許編程。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沿著各種不同的可重構路徑引導波,而損失最小。使用表面聲波技術的超聲成像,聲納和電子系統都可以從這一進展中受益。

相關焦點

  • 聲波透射法檢測鑽孔灌注樁基樁完整性檢測技術
    為此,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了《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 106-2003)和《公路工程基樁動測技術規程》(JTG/T F81-01-2004),進一步明確要求、規範基樁工程的現場質量檢測工作。  基樁完整性的檢測方法主要有:鑽芯法、高應變動測法、低應變動測法、聲波透射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聲波透射法有其特點:①檢測全面、細緻,檢測範圍可覆蓋整個樁長的各個斷面,無檢測「盲區」;②檢測結果準確可靠,全樁長的斷面掃描檢測,加上短距離時聲波對較小範圍的缺陷也較為敏感,可以較為準確測定各缺陷在深度方向的準確位置和範圍、徑向的範圍,便於分析及對缺陷的處理;③不受樁長、樁徑的限制,也不受場地的限制
  • 人工智慧與超材料結合:突破衍射極限,實現聲波高解析度成像!
    通過將特製材料和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相結合,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並實現聲波可以用於高解析度成像。成像技術能讓我們通過對物體發射或輻射的光波和聲波進行遠場分析來描繪物體。波形越短,圖像的解析度就越高。然而,到目前為止,細節水平受到所討論波長大小的限制。
  • Science:重大突破!鑑定出保持細菌基因組完整性的關鍵分子ppGpp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說法,細菌重複性地接觸相同的藥物會產生耐藥性,而且在美國,耐藥性細菌感染每年與23,000例死亡和200萬感染病例相關聯。論文通信作者、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系生物化學教授Evgeny Nudler博士說,「大多數抗生素通過讓細菌DNA遭受損傷而直接或間接地發揮作用,因此找到破壞DNA修復的方法可能代表著耐藥性感染治療上取得的重大進步。」Nudler說,「儘管降低細菌DNA修復能力可能有助克服抗生素耐藥性,但是我們也對提高人細胞DNA修復的前景感到興奮。
  • 人工智慧與超材料結合:突破衍射極限,實現聲波高解析度成像
    通過將特製材料和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相結合,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並實現聲波可以用於高解析度成像。成像技術能讓我們通過對物體發射或輻射的光波和聲波進行遠場分析來描繪物體。波形越短,圖像的解析度就越高。然而,到目前為止,細節水平受到所討論波長大小的限制。
  • 工程地質知識:聲波透射法現場平測和斜測
    1、將發射與接收聲波換能器通過深度標誌分別置於兩個聲測管道中的測點處。平測時,發射與接收聲波換能器始終保持相同深度。斜測時,發射與接收聲波換能器始終保持固定高差,且兩個換能器中點連線即聲測的水平夾角不應大於30°。2、檢測過程中,應將發射與接收聲波換能器同步升降,聲測線間距不應大於200mm,並應及時校核換能器的深度。
  • 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
  • 聲波武器的現狀和未來
    根據這些現象,人們聯想到,電磁波能影響或傷害人體和物體,那麼如果設法產生足夠強的聲音,並讓其聲能或聲波定向傳輸,不是也能對特定方向上的目標產生殺傷破壞作用?這樣,就形成聲能或聲波武器。所以,聲波武器是指通過將化學能、電能或流體動能等能量,轉換成具有一定強度和頻率的聲波,並定向發射出去,從而實現對目標幹擾或殺傷破壞作用的一類武器。
  • @七臺河人,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
  • 雷射驅動技術檢測聲波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英國檢測研究院國家物理實驗室(NPL)開發出一種雷射驅動技術來檢測聲波,讓研究人員能以遠程非侵入方式,迅速,為音效和音響器材的檢測提供了可靠數據,將大大提高音響製造商的設計能力。
  • 《物理世界》今年十大科學突破評出:首獲室溫超導體等入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但並未阻止科學家們探究宇宙和自然的腳步,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七臺河關注|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
  • 國際性重大突破!
    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秀雄教授、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率先解決了幾何分析領域20餘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
  • 《物理世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但並未阻止科學家們探究宇宙和自然的腳步,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國際性重大突破
    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秀雄教授、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率先解決了幾何分析領域20餘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裡奇流」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
  • 物理解密:次聲波殺人之謎
    船長航海日記的字跡仍然依稀可辨;就連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員,也都「各在其位」,保持著當年在崗時的「姿勢」;1948年初,一艘荷蘭貨船在通過馬六甲海峽時,一場風暴過後,全船海員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鮑拉得利山洞入口廊裡,3名旅遊者齊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上述慘案,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普遍關注,其中不少人還對船員的遇難原因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就以本文開頭的那樁慘案來說,船員們是怎麼死的?
  • 《物理世界》評選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全看懂的,給你點讚
    ,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
  • 數學和物理的共同演化,物理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時需要數學協助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時需要數學的協助,反之亦然。但是,數學和物理的相互影響遠比這個故事裡講述的更複雜。在大部分有記錄的歷史中,物理和數學甚至不是分開的學科。古希臘、埃及和巴比倫的數學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距離、時間和重力都按某種特定方式運行的世界中。布朗大學的物理學家 Sylvester James Gates 說,「牛頓是第一個為了達到學術巔峰而發明一項新的數學領域的物理學家。這個數學領域就是微積分。」
  • 中國石油推進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
    11月17日,記者從中國石油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推進會獲悉,中國石油在總結以往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經驗成果基礎上,提出2021年近期目標、「十四五」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規劃。按照整體規劃,2021年,實現油氣田I類管道和II類管道完整性管理全覆蓋,每年管道失效率不超過0.15次/千米,杜絕管道和站場重特大事故發生。
  • 像超音速飛機突破聲波屏障一樣,我們能突破光速來產生光衝擊波嗎
    像超音速飛機突破聲速屏障一樣,我們能突破光速來產生光衝擊波嗎?這取決於您所使用的材料。為了防止東西進入過去,從而保留局部的質量能守恆,從而阻止宇宙瞬間爆炸,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能夠以比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更快。圖註:超音速飛機在空中突破音速飛行,產生了聲波衝擊波。
  • 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近日,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Space of Ricci flows (II)—Part B: Weak compactness of the flows」於國際知名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