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光學衍射極限:新一代Nanoimager可輕鬆實現超分辨螢光成像

2020-12-04 儀器信息網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英國Oxford Nanoimaging公司最新推出的超分辨螢光顯微鏡—Nanoimager,由牛津大學Achillefs Kapanidis教授團隊經過8年時間研發而成,是全球第一臺大視野單分子FRET顯微鏡,將以超強的解析度在單分子示蹤、活細胞成像、蛋白互作、3D成像等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Nanoimager主要技術特點

?  橫向解析度<20nm;縱向解析度<50nm
?  穩 定 性:<1 μm/K的漂移;<1 nm (1 Hz to 500 Hz)振幅
?  支持同時雙色成像和順序四色成像
?  採用1級雷射,使用安全

 圖1 Nanoimager 超分辨成像  

Nanoimager採用PALM/dSTORM技術和光激活定位顯微技術 (PALM) ,利用單分子定位算法並結合光學系統艾裡斑的形狀,以超高精度(納米量級)獲得螢光分子的中心位置,然後用CCD將其信號進行採集轉化最終得到解析度為20nm的超分辨圖像。

 

Nanoimager主要應用案例

1、單分子FRET  

  FRET是一種兩個螢光分子間非輻射性的能量轉移方式,反映兩者的分子間距(一般在2 – 10 nm的間距發生)。Nanoimager是世界第一臺用於大視野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smFRET)的商業化儀器,其適用於smFRET的關鍵功能包括:同時雙色成像;單分子散射光強度和總體平均的實時分析;視野中數千個單分子的高通量成像,以及用交替螢光激發 (ALEX) smFRET的功能來定量化學計量與FRET效率。圖2是smFRET用於研究單個DNA霍利迪交叉的動力學。 

 

圖2  用smFRET檢測霍利迪交叉(HJs)的實時構象變化

 

2、單分子示蹤 

  Nanoimager可以在兩個通道同時示蹤細胞或者純化物樣品中的單分子 (圖3),並計算擴散係數。細胞中分子的擴散係數可以被示蹤,如酶或蛋白可以通過藥物和抗生素的反應來示蹤。低擴散率可以表示標記分子與另一分子或結構的相互作用或相結合。
  Nanoimager可以直接反映純化樣品中螢光粒子的擴散率和預估大小,具有敏感性 (單螢光分子級別) 和特異性 (雙色標記可以顯著降低檢測雜質的可能性)。  

 圖3  Nanoimager雙色追蹤單分子/粒子 

 

3、更大視野的成像
  Nanoimager的每個成像通道均有50 μm x 80 μm的大視野,且照明均勻,可以實現單分子或細胞的高通量成像並快速收集數據。圖4顯示了以10倍於其他技術的速度對突變的大腸桿菌細胞的不同表型進行成像。為了獲得不同表型的可靠的結果,需要對大量細胞進行比較。使用具有大視野,能夠自動對焦和自動獲取數據的Nanoimager可以顯著加快整個實驗速度和通量。將大視野與超分辨成像結合是Nanoimager的獨特優勢。   

 

圖4  Nanoimager的大視野可以在高解析度下實現高通量成像  

超分辨螢光顯微鏡以其獨特的優勢,已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Nanoimager的技術和應用詳情,歡迎致電010-85120280諮詢,我們會儘快給您滿意的答覆! 

 

相關產品及連結 

1、新一代超分辨螢光顯微鏡 (NEW)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73664.htm

2、LaVision BioTec光片照明顯微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32856.htm

3、雙光子螢光顯微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32637.htm

4、LVEM5 臺式透射電子顯微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57727.htm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新一代螢光顯微鏡可輕鬆實現超分辨成像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導讀近年來,研究者將一系列超分辨成像技術與螢光偏振顯微術結合,實現了納米尺度上乃至單分子水平的螢光偶極子成像。北京大學席鵬副教授課題組總結了已有的螢光偏振成像技術,介紹了最近開發的兩種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技術,比較了各種螢光偏振成像技術的優劣。
  • 潘雷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超分辨光學成像小談
    本人2009年有幸參與一個973項目申報,內容就是發展超分辨光學成像研究蛋白質組學,但是最終沒有成功,不過對超分辨光學成像知識略知一二了。1.「趕超」遠場解析度的方法有個途徑:遠場超分辨光學成像(此次諾貝爾化學獎);近場超分辨光學成像。這兩種超分辨的思維與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 浙大科學家提出三維光學超分辨成像新方法
    近日,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旭教授和匡翠方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光學成像技術——多角度幹涉顯微鏡(MAIM),實現了對生物體內活細胞的多色、長時程、高速和三維超分辨成像,為微管、內質網、線粒體和細胞膜等亞細胞器的生物動力學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這項研究發表在知名期刊《自然·通訊》上。
  • 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成像揭露細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發展了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SR-FACT)雙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實現了對細胞內細胞器相互作用過程的高速三維全景成像。 超分辨螢光成像技術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現代生命科學對細胞內新結構和新的動態過程的研究。然而,受限於較寬的發射光譜及光毒性,其僅能對有限幾種螢光標記同時成像,難以用於細胞內不同細胞器間複雜代謝過程的研究。電子顯微鏡雖然具有更全面及高解析度的成像能力,但不能對活細胞進行動態成像。即使在活細胞的超分辨螢光成像中,依然也需面對螢光漂白效應對三維成像速度、成像總時程的限制。
  • 基於光子晶片的超分辨顯微鏡
    今天,基因表達的螢光蛋白允許對活生物體進行高度特異的多色標記,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生動、動態、三維(3D)的生命過程的壯觀細節。然而,在傳統的寬場顯微鏡中能夠光學分辨的最小尺寸d受到衍射極限的限制。根據阿貝標準,當用數值孔徑(NA=1.49)的物鏡對綠色(λ≈500 nm)螢光樣品成像時,可以分辨小到d=λ/(2×NA)=500nm/(2×1.49)=168nm的特徵。
  • 無極子誘導的強光熱非線性及光刻結構的超分辨定位成像
    他們研究發現利用亞波長矽結構所支持的光學anapole模態,可以獲得比體態矽高3到4個數量級的光熱非線性。基於此機制,他們提出了一種高效動態的全光調控方式,實現了對納米矽盤光散射響應接近100%的調製幅度。研究還發現,利用簡單的掃描雷射共聚焦顯微系統對納米矽盤散射成像,能夠得到具有亞波長特徵尺度的成像光斑,並展示了對亞波長矽結構的精度高達40納米的遠場超分辨定定位成像。
  • 科學網—幹福熹院士:突破衍射極限的研究待加強
    ,例如在納米光刻、納米成像和納米信息存儲等信息技術中,都有很重要的應用。」 在近日於上海舉行的以「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機制及應用」為主題的第188期東方科技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幹福熹在題為《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發展納米光學和光子學》的主題報告中指出,納米光學和光子學器件的最小特徵尺寸和加工解析度,都受限於光的衍射極限。「因此,只有突破光的衍射極限,才能進一步發展納米光學和光子學。」
  • 【Light在線】問答實錄:超分辨成像與單細胞分選技術
    問:STED技術可實現的解析度有沒有極限?STED能否實現組織或者活體成像?答:理論上無極限,受限於樣本材料的大小。實際一般可實現30nm左右,主要用於細胞成像,也有用於老鼠腦的研究。2.答:受激輻射了,類似雷射產生的原理,發射光和入射光一樣,不發螢光,後面會被濾光片濾掉。答:傳統顯微鏡解析度極限,主要是阿貝衍射極限,和光波長,物鏡數值孔徑NA有關。7.
  • 攻克納米級超分辨顯微成像 甬企永新光學捧回國家科學技術獎
    近些年,隨著超分辨螢光顯微鏡技術和冷凍電鏡技術的研發,全球超解析度顯微鏡市場迅速拓展,我國相關行業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剛剛,從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傳來好消息,憑藉多年技術攻關,由浙江大學牽頭,民企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第二完成單位申報的《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項目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此外,項目成果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種LED光源體系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支撐了包括新一代投影、光醫療儀器以及遠程照明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共聚焦顯微鏡也已完成工程化,擬進行產業化生產和銷售。  據了解,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高/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0-100納米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是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 中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探索微觀世界 離不開高端顯微鏡高端顯微系統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尤其是10-100nm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技術,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生物醫學實驗研究的必備工具,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比傳統的螢光顯微鏡解析度更高,而且可以進行層析掃描3D成像。
  • 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作為生物醫學實驗研究的必備工具,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比傳統的螢光顯微鏡解析度更高,而且可以進行層析掃描3D成像。但是共聚焦顯微鏡能夠觀察的樣品厚度一般小於100um,要觀察更深的樣品時需要藉助雙光子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最大的優勢是觀察的深度。 但是無論是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還是雙光子顯微鏡,都無法擺脫衍射極限的限制,為了進一步探索微觀世界,需要解析度更高的顯微鏡。
  • 北大成像專家解讀2014諾貝爾化學獎
    光學顯微技術有很多優點,不但能放大微觀世界,同時還對樣品沒有損害,並且可以特異地觀察目標對象。這種特異性一般是通過螢光顯微技術實現的。螢光是物質吸收光照後發出的光,一般發射光波長比吸收光波長較長,因此可以單獨檢測螢光,對目標實現高靈敏度的檢測。然而,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是有限的。由於光的衍射,即使一個無限小的光點在通過透鏡成像時也會形成一個彌散圖案,俗稱「艾裡斑」。
  • 如何突破衍射極限?基於近場光學技術的納米分辨紅外光譜
    例如,納米複合材料對於傳統基於紅外光譜的表徵手段提出了典型的挑戰,當域和子結構的尺寸越來越小,這些域和子結構比傳統的光學手段所能提供的最小解析度還要要小。納米傅立葉紅外光譜(nanoFTIR)是一種新興的光學超分辨顯微技術,它可以實現10nm空間解析度的紅外光譜和化學成像。
  • 【材料】ACS AMI┃全可見光調控的聚集誘導發光型二芳基乙烯螢光分子開關用於超分辨成像
    405 nm可見光照能夠有效驅動TPE-2DTE 和OTPE-2DTE的閉環反應,由於閉環態二噻吩基乙烯的吸收光譜與螢光團的發射光譜有效重疊,能夠發生能量轉移而猝滅螢光。光穩定態時,TPE-2DTE和OTPE-2DTE分別能獲得50% 和40% 的閉環態轉化率。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學者在活細胞超分辨成像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實驗室生物醫學光子學功能實驗室張玉慧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細胞穿膜肽的研究,利用其運載能力將不能透膜的螢光染料及特異性識別基團攜帶進入活細胞,突破以往光激活螢光化學探針中螢光染料及識別基團本身需要透膜的限制,為活細胞超分辨成像化學探針的構建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 【材料】季銨化哌嗪羅丹明——提升亮度的新型超分辨螢光染料
    相較於傳統光學成像,超分辨螢光成像建立在更大規模的光子統計數據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提升成像解析度、改善成像質量,人們希望設計出具有更高亮度以及更好光穩定性的螢光染料。羅丹明染料雖然被廣泛應用於超分辨成像,但其螢光亮度通常受激發後分子內扭轉電荷轉移(TICT)的非輻射躍遷過程的影響(圖1a),其成像潛力並未得到完全的釋放。
  • ...組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實現長時間超高解析度活細胞成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孫育傑課題組近日成功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GMars-Q,從而實現了基於並行RESOLFT原理的長時間活細胞超高解析度成像。該項工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以封面文章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