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圖解】相對性狀與等位基因

2021-02-15 飛哥的生物教學

        生物的性狀是受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下圖所示為人的幾對相對性狀,每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你的一些性狀的基因型

    根據上述資料分析自己下表中一些性狀的基因型,並用相應的符號表示。你也可以了解自己家庭成員的一些性狀,並判斷控制這些性狀的基因型是顯性純合的還是雜合的。如果以上資料還不足以幫助你確定這些性狀是不是雜合基因型控制的,就假定基因型是雜合的。

根據你自身的性狀特徵,將相應的表現型和基因型填寫在表格內:

(1)把一張紙剪成12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把上述表格中的基因型分別寫在紙上(注意:每對基因型中的兩個基因分別寫在兩張紙上),然後把你的名字寫在紙的背面。

(2)兩位異性同學可以進行以下遊戲:分別從自己準備的12張紙片中隨機抽取6張紙片(注意:這6張紙片應該代表控制不同相對性狀的基因),然後兩位同學將各自抽取的紙片混合一起,挑選出控制同 一性狀的基因(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組合成基因型,將基因型填寫在下面的表格中,並寫出相應的表現型。

(3)與其他同學繼續進行上述遊戲,看看後代的表現型是否相同。

閱讀連接:

【生物圖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支持飛哥

相關焦點

  • 高中生物:遺傳規律知識點總結+方法綜述
    知識篇1基因的分離定律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隱性基因。一般用小寫字母表示,豌豆矮莖基因用d表示。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對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如高莖和矮莖。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5.C     【解析】     試題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於一對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A和a與B和b是一對等位基因,所以位於成對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 等位基因只存在於同源染色體上嗎?核基因在染色體的存在位置的幾個誤區
    在染色體的結構變異中,有時會導致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位置發生變化。其中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關係是理解遺傳學定律、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關鍵所在。在教學中發現,老師和學生在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上有明顯的幾個誤區。
  • 等位基因在我們體內扮演了什麼角色?!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英語:allele),是染色體內的基因座的可以複製的DNA序列,其在細胞有絲分裂時的染色體上的兩個基因座是對應排列的,故在早期細胞遺傳學裡稱其為等位。等位基因一個生物體裡,某個基因的基因型是由該基因所擁有的一對等位基因所決定。例如在人和其他二倍體生物,也就是每條染色體都有兩套的生物,其等位基因的兩個位點決定了該基因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兩個位點來自父輩和母輩的遺傳,其基因型決定了生物的表現型。 生物的表現型由一對等位基因的一個位點決定的,稱顯性基因;而由兩個位點決定的,則稱為隱性基因。
  • 基因在染色體上
    也就是說,基因就在染色體上,因為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係。 (1)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也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圖解: 就果蠅紅眼與白眼這一對相對性狀來看,F1全為紅眼
  • 中考生物每日一題│考點:性狀、基因顯性和隱性的判斷,試題解析
    中考生物,一題一論:山東省泰安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第20題,原題如下:20.雞的正常羽與反卷羽由一對基因控制(顯性、隱性基因分別用B、b表示)。基因判斷再次呈現,山東省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第25題解析
  • 《現代遺傳學教程》概念介紹(2):等位基因系列概念
    等位基因是遺傳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對它的正確理解是進行遺傳學分析的重要前提。同時,由等位基因派生出了多個類似概念,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對於遺傳學的學習是有幫助的。l 等位基因(alleles):指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某一給定位點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如R和r。該詞由William Bateson創立。等位基因之間有顯隱性之分。
  • 科技成果 | 揚州大學:新的等位基因讓水稻更好吃
    近日,《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布了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劉巧泉團隊創製的多個微調直鏈澱粉含量的新Wx等位基因,為優質育種提供了新種質與新方法。蠟質基因(Waxy,Wx)是控制水稻胚乳直鏈澱粉合成、影響稻米蒸煮食味品質的關鍵因子,Wx變異是水稻直鏈澱粉含量變化和蒸煮食味品質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 2017高考生物重難點突破——遺傳變異(圖)
    基因重組只考慮兩對及以上不同性狀的重新組合,一對性狀的性狀分離現象屬於基因分離定律,與基因重組無關。染色體組內都是非同源染色體,計數染色體組的技巧是看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條數或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數量。如卵細胞中出現3條形態相同的染色體,即為3個染色體組。基因組屬於某種生物,測序的染色體條數=常染色體對數+2(異型性染色體)。
  • 八年級生物下,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知識梳理
    (2)生物的性狀①概念:性狀就是生物體( )、( )(人的ABO血型)和( )(如各種先天性的行為)等特徵的統稱。②性狀特點:生物性狀是相對穩定的,有些性狀通過肉眼能看到,有些性狀是肉眼看不到的。
  • 【生物】高考複習:遺傳和變異連續三年分值較重
    1、細胞核遺傳(等位基因完全顯性)         正交、反交時,F1總表現出顯性性狀,與母本性狀不一定相同。         2、母系遺傳         正交、反交時,F1總表現出母本性狀,正反交中母本性狀不同,因而後代的性狀不同。
  • 高考生物難點突破:基因分離定律及其應用,二輪微專題!
    基因分離定律及其應用1.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2.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如圖所示:3.適用範圍:①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②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基因;③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細胞學基礎:同源染色體分離。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4.2基因表達與性狀關係
    第4章 基因的表達第2節 基因表達與性狀關係練習與應用(P75)一、概念檢測1.個體的性狀和細胞的分化都取決於基因的表達及其調控。判斷下列相關表述是否正確。(1)基因與性狀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分析這種貓的基因,發現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於X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XO(黃色)和XB(黑色),雄貓只有一條X染色體,因此,毛色不是黃色就是黑色。而雌貓卻出現了黑黃相間的類型,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雌貓的有些細胞內XO表達,而另一些細胞內XB表達呢?請查找資料,尋找答案。
  • 什麼叫基因?染色體的可變性質?背景基因型?
    亞效基因表型效應在性質上相同於野生型,可是在程度上次於野生型的突變型基因。超效基因表型效應超過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突變型基因。新效基因產生野生型等位基因所沒有的新性狀的突變型基因。反效基因作用和野生型等位基因相對抗的突變型基因。
  • 初中生物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判斷方法這樣做,保證題題都對
    對於生物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判斷,八年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摸不著頭腦的,不知如何去判斷。這其中既有對性狀、相對性狀等概念的不理解,也有學習方法的缺失。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判斷生物的顯性性狀、隱性性狀還是比較簡單的。首先回顧下什麼是生物的性狀?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2 單因子分析法  現在已知在豌豆體細胞中有7對同源染色體,孟德爾研究的7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分布在4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子葉顏色和花的顏色兩對基因位於第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植株高矮、豆莢形狀、花的位置三對基因位於第四對同源染色體上,豆莢顏色的等位基因位於第五對同源染色體上,種子形狀的等位基因位於第七對同源染色體上。
  • 等位基因介紹
    遺傳方式和公式可以參考公眾號裡的基因介紹貼,裡有詳細介紹。關於基因和染色體應該都理解了吧,那麼接下來就講一下複合基因和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就是兩條蛇的染色體是在同一對染色體產生變異,就比如你和一個人上樓梯,你在第三個臺階站住,他也在第三個臺階站住,這樣說能理解吧,所以兩個基因組合後並不是疊加,可以理解為融合,重組後的基因可以說它是雙基因也可以說是單基因,因為是同一條染色體變異融合,並不是疊加成為兩條染色體變異,並且每個品系會表現出一半,Ultramel的書寫方式直接可以寫成ab,一半一半,這也是為什麼叫做Het
  •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試題
    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 選用自花傳粉的豌豆進行實驗的好處是:免去人工授粉的麻煩B.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後代出現兩種表現型,且其數量比接近1∶1D. 驗證假說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2.下列各組中屬於相對性狀的是(  )A.
  • 常識累積 | 公考之生物常識
    遺傳物質的特點:  (1)分子結構的相對穩定性(儲存遺傳信息);  (2)能夠複製,保持上下代的連續性(傳遞遺傳信息);  (3)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表達遺傳信息);  (4)能夠引起可遺傳的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