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表達「愛」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兩岸青年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表達「愛」

2020-11-21 21:0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舉行 繆璐 攝

  中新社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繆璐)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21日分別在上海大世界和臺灣桃園古華酒店隔空同時舉行,來自兩岸的60多名獲獎學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交流互動。

  「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自2018年設立以來,受到廣大青年攝影愛好者的支持,在兩岸攝影交流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本屆攝影大賽以「愛」為主題,共徵集到來自兩岸青少年的攝影作品334件,其中上海219件作品,臺灣115件作品。經大賽評委會評選產生金、銀、銅及優秀獎作品共100件,集中展現了滬臺兩地青少年嚮往和平、熱愛生活、互相關愛、和諧相處的願景。

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舉行 繆璐 攝

  兩岸青年在此次攝影大賽中都受益良多。來自臺灣啟英高中的陳冠宏憑藉作品《戲曲之子》獲得金獎,陳冠宏表示,他喜歡用照片寫故事,用照片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捕捉每個精彩的瞬間。此外,通過參加攝影活動還發現,原來攝影也可以做公益,進而幫助到更多弱勢族群。今年因為疫情,除了讓他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之外,也更想用相機記錄下自己家園的美。

  同樣獲得金獎的還有來自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李星辰的作品《大橋下的愜意》,李星辰說:「通過本次攝影大賽,我體會到學攝影可以在使用相機觀察社會生活和自然界快速變化的過程中,促進自己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整理自己的攝影作品過程中,將這些照片以圖文形式記錄下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處理和組合能力。」

  據悉,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將於11月19日至24日在上海大世界展出。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攝影大賽,讓兩岸青少年在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文化氛圍中施展才華,共同繼承郎靜山大師對攝影藝術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偉大精神,以「愛」的信念攜手邁向美好明天。(完)

相關焦點

  • 兩岸同胞共訪郎靜山故裡 體驗「鏡頭下」的千年古埠風情
    奚金燕 攝   中新網金華10月21日電(記者 奚金燕)20日-21日,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在浙江蘭溪遊埠古鎮舉辦。100多位臺商臺胞和攝影愛好者,走進攝影大師郎靜山故裡,近距離感受攝影藝術魅力和千年古鎮的獨特之美。郎靜山紀念館。
  • 光影構築兩岸溝通橋梁 「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獎項揭曉
    新華社上海6月30日電(記者潘清)歷時四個多月的「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30日在上海揭曉獎項。兩岸青年用鏡頭記錄、展現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以光影構築起兩岸溝通的特殊橋梁。  「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由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等主辦,於2月21日正式啟動。
  • 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啟動 兩岸攝友共聚千年...
    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啟動 兩岸攝友共聚千年古鎮用鏡頭架起溝通橋梁 2020-10-20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青年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兩岸青年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在東西湖海峽兩岸青創基地的介紹下 他結識了很多同行 還有企業諮詢顧問 化妝、攝影等行業的朋友 大家互通有無,交流資源,共同進步
  • 新青年 | 愛攝影、愛健身,他說唯有熱愛能抵歲月漫長
    」攝影小白的漫漫出師路袁梓航是個不折不扣的攝影愛好者,一提起攝影,他的一雙眼睛就好像在發光,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籤約攝影師,走遍世界。進入城院後的他買了第一臺單眼相機,從此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野外拍照的經歷,讓袁梓航在挫折中積累了經驗,也學會了觀星和預判天氣的技能。大一和班級同學去千島湖的野外露營,拿著佳能750D的袁梓航對著滿目的夢幻星空驚嘆不已,但自己卻空拿這相機而留不下星空的那一幕美好。
  • 「以云為媒」 兩岸青年激蕩創意
    除了如今網上交流,兩岸青年之前的交流就很頻繁。圖為臺灣少數民族姑娘赴河南鄭州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大聯歡,入場前向著鏡頭大方揮手。(資料圖片)臺灣青年在大陸體驗活字印刷術等中華傳統文化。(資料圖片)「這是今年自疫情以來,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活動。」日前,2020海峽青年(福州)峰會在兩岸7個城市同步「雲開幕」,同時也拉開了第八屆海峽青年節紛呈活動的序幕。
  • 用這4個攝影技巧,把代表天真、和平、希望、純潔的小雛菊拍好
    花卉攝影,拍攝小雛菊,可以從多個維度入手。小雛菊,可以拍微距。花卉攝影,也是微距愛好者們非常熱衷於拍攝的題材。春夏交替的季節,不冷不熱,戶外的蚊蟲也不算太多。微距攝影愛好者,完全可以帶一個小噴壺,在小雛菊的花瓣上撒一點水珠,變換角度,仔細拍攝。
  • 4個特徵,決定你是不是優秀的攝影愛好者
    攝影愛好者應具備以下4個特徵1.對線條很敏感大千世界線條無處不在,有形的和無形的,還有類似不怎麼規則的線條。線條有引導視線、突出主體、加強立體空間的作用,善用線條是攝影師必備的素質。圖形強有力的視覺重量可以突出主體和平衡畫面的作用,善用圖形是攝影師必備的技能。3.各種天氣都能出片相信很多攝友都聽過攝影的黃金時段——日出和日落,那時光線柔和,色溫濃鬱,是出片的最佳時段,的確沒錯,但其他的時候就不好出片嗎?優秀的攝影師肯定各種天氣、各個時間段都能出片,要不然怎麼稱的上優秀呢?
  • ...競技,臺灣青年在這裡尋夢,「金銀湖杯」海峽兩岸創新創業大賽收官
    楚天都市報11月23日訊(記者張吉晴 通訊員唐思)經過三個多月的選拔,海峽兩岸青年的創業追夢之旅進行到了最後的角逐階段,今日記者從「金銀湖杯」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現場了解到,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來自臺灣和大陸的20支創新創業團隊「隔空」同臺競技,拿出自己的「好點子」「好創意」進行比拼。
  • 星空攝影哪家強 大光圈單反定焦鏡頭推薦
    現如今,星空題材攝影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所熟悉。但由於器材所限,不少攝影愛好者對星空攝影還只能「身不能至心嚮往之」,只能羨慕論壇上星空攝影愛好者的作品。與常規題材拍攝不同,星空題材拍攝對攝影器材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總結下來星空攝影鏡頭的要求主要有兩個,一為廣角,一為大光圈,大光圈更加重要。
  • 【圖說定興】紅外攝影鏡頭下的大美定興
    【圖說定興】紅外攝影鏡頭下的大美定興 2020-06-03 0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鏡頭下的金門(圖)
    背著二、三十斤重的相機、鏡頭、三腳架,一路跋涉的攝影師們,似乎忽略了背上的沉重,在拍攝途中,樂此不疲地尋找拍攝主體,探尋攝影技巧,閒談金門趣事,體驗金門生活。活動結束不到一周,本刊共收到近1500幅作品。
  • 王彬:用鏡頭去觀察和思考
    近日,第18屆湖南省攝影藝術展評選結果揭曉,湖南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王彬憑藉記錄視頻《苗族銀飾鍛造技藝文化影像志》獲得多媒體類金獎。尤其是外出採風的時候,攝影器材的打包和行李託運便成了頭等大事。鳳凰、張家界、福建雲水謠、廈門鼓浪嶼、川西藏區……談到自己這些年在攝影界的「闖蕩」,王彬認為攝影讓自己對生活有了很多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我喜歡記錄生活中的人和事,攝影教我如何在奮鬥中去享受生活,也使我收穫了很多。」 「鏡頭就是我觀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
  • 學攝影怎麼配鏡頭?一篇文章告訴你怎麼配
    學攝影除了要買相機外還要搭配合適的鏡頭,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怎麼搭配鏡頭,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標準變焦鏡頭 所謂標準變焦鏡頭就是焦距從24mm或者28mm起跳,一直涵蓋到70mm至120mm左右的中長焦鏡頭。
  • 據說這些是攝影牛人都愛用的相機鏡頭,看看你有同款嗎
    所用的2個小型NANO USM超聲波馬達在助力鏡頭小型化的同時,實現了高靜謐性,在安靜場合也可安心拍攝。 由於其動作快速,在突然的高速變焦操作中,也能夠瞬間做出反映,能夠在緊張的拍攝中,保持良好的節奏。配合EOS R系列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靜止圖像拍攝可實現高速 高精度的自動對焦,短片拍攝可實現平滑的自動對焦。
  • 賀領秀矽谷攝影愛好者聯誼會周年慶
    "五一",領秀矽谷攝影愛好者聯誼會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回顧一年的歷程,我們還真可以臉帶笑容自豪的說:我們收穫了!我們做到了!我們收穫了藝術的享受;收穫了美好的心情;收穫了真誠的友誼;收穫了健康的體魄;收穫了令人難忘的點點滴滴…...
  • 攝蝶二十載:從攝影愛好者到生態記錄者
    中新網貴陽3月18日電 題:攝蝶二十載:從攝影愛好者到生態記錄者  作者 周燕玲 黃蕾瑾  「瘋子」,坐在一張黑色椅子上的陳正軍,這樣形容自己二十載行攝貴州的蝴蝶之旅。  「我朋友和家人都說我是瘋子,為了拍到清晰的蝴蝶我確實是一個瘋子」。陳正軍笑著說到。
  • 是科學的記錄,也是愛的表達
    我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並不止於愛土地本身。我們熱愛的是大江大河,是花鳥魚蟲,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尋找描繪這些存在的藝術品時,我們會發現,中國的風景和人文都有頗為優秀的相關作品,但花鳥魚蟲——尤其是野生的花鳥魚蟲——這個品類的作品數量要少得多,無論是畫,是紀錄片,是照片還是別的什麼,都不多。
  • 2020年天河區青年攝影大賽開始徵集啦~
    2020年天河區青年攝影大賽開始徵集啦~ 2020-01-21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變焦鏡頭還是定焦鏡頭?面對攝影中最為艱難的抉擇,終於有了答案
    的確,這些鏡頭非常清晰銳利,也具有快速自動對焦的馬達,並且可以承受大量的拍攝。但是,由於它們的尺寸較大,沉重重量可能導致您背部和頸部疼痛,如果長期拍攝體驗並不好。儘管現在蓬勃發展的無反鏡頭市場,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個問題正在變小,甚至不少的專業人士也開始使用輕便、高質量的變焦鏡頭。但定焦鏡頭不以尺寸和重量為代價,兼顧多功能性,仍然是很多攝影師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