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2021-01-08 騰訊網

兩岸青年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新聞頁-臺海網]

2020年1月

新冠疫情在武漢極速擴散

人心惶惶

1月23日

武漢,被按下「暫停鍵」

封橋、封路

馳援、守護

……

圖源:林晨同學

疫情期間

千餘名臺灣人滯留武漢,受困湖北

在經過多方協調和周密準備下

臺胞陸續返臺

此時,有一位在漢中國臺灣青年的聲音

清晰而堅定:

「我不回去,我與武漢共進退!」

他選擇了留在武漢

他是薛穎穜

「我想撈海裡的魚」

薛穎穜出生在臺北

他笑稱自己從來就不是什麼年輕創客

但是他和很多大陸青年一樣

一直熱愛創業

他師從臺灣漫畫家敖幼祥

從復興商工廣設科畢業後

他一直從事影像製作工作

他擔任著名的「阿貴動畫」導演

一舉拿下臺灣網絡金手指獎

十幾年間,他在臺灣創業三次

涉及婚紗、攝影、動畫影像等等方面

可以說在臺灣發展的不錯的他

也看到了臺灣近年來經濟發展的瓶頸

在他的眼裡

臺灣的市場就像湖

大陸則像海

他毅然決定拋下一切既有的資源

跨過海峽來到大陸

面對朋友們疑惑不解的眼光

他說:「我想撈海裡的魚。」

「不能按照臺灣的思維在大陸闖

我必須了解這個地方」

融入當地市場

成為了薛穎穜的當務之急

他不斷尋求加入一些商會組織

結識當地的朋友,尋找機會

評估和認識自己的優劣勢

了解客戶的需求,快速解決客戶的疑慮。

摸爬滾打,腳踏實地

讓他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和支持

在大陸

他賺到了第一桶金

也把根扎在了這裡

「你在武漢?是什麼留住了你?」

2018年深秋

薛穎穜背起行囊來到武漢

又開始一段新的創業徵程

2017年7月

當薛穎穜應邀到武漢

參加「金銀湖杯」創業大賽

碰到一位已在漢成功創業的臺灣朋友

令他非常吃驚

「你在武漢?是什麼留住了你?」

帶著這個疑問

薛穎穜在武漢四處考察

紅樓、起義門、辛亥革命博物館、長江大橋……

武漢厚重的文化歷史沉澱

讓他著迷,讓他感嘆

這是一片文創的沃土

「那些在書裡讀過的東西就在眼前,

厚重的文化給我無限靈感,

武漢值得我留下。」

2019年2月

薛穎穜正式成立

紅薏米文化傳媒(武漢)有限公司

這是武漢第一家

由臺灣青年組建的文創團隊

他開始拍攝電影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

公益微電影《媽媽,我們回家吧》

弘揚中華孝道,反響頗佳

緊接著快速打造起《60秒創業一點通》

《我的PARTY我作主》《紅薏米微劇場》

三個自媒體平臺節目

創業知識乾貨、網紅美妝教學、微電影

精心生產的內容在網上反響熱烈

吸引了一批鐵桿粉絲用戶

「發展事業,朋友很重要,

在武漢,我從來不缺朋友,

這裡人很熱情。」

在東西湖海峽兩岸青創基地的介紹下

他結識了很多同行

還有企業諮詢顧問

化妝、攝影等行業的朋友

大家互通有無,交流資源,共同進步

帶著對武漢的愛

薛穎穜精心策劃

以在武漢的臺商

和中國臺灣青年為主角

拍攝了一檔名為

《武漢臺胞為武漢點讚》文化宣傳片

並由此延伸出「為武漢打卡」

「原創歌曲徵集」等活動

鏡頭裡,來自全球的華人舉著點讚牌

面向鏡頭說出對武漢的喜愛

不斷有臺灣朋友問薛穎穜:

「武漢怎麼樣?」

薛穎穜告訴他們

「在這個活力無限的城市,

我享受著忙碌的喜悅。」

「我不回去,我與武漢共進退!」

2020年,疫情襲來

在第一次回臺包機的時候

朋友與他聯繫

詢問他有沒有回家的打算

他說:

「把機會留給生病或是急需回臺的朋友,

我留在武漢我不回去,

我與武漢共進退!」

他住在武漢武昌,大家都知道

這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

他身處在風暴眼的中心

如果回去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武漢

臺灣的家人每天都瘋狂給他打電話

覺得武漢「太危險了」

他說:「我會沒事的。」

我是臺灣同胞,我挺武漢

風雨同舟、共戰疫情

「我對大陸抗擊疫情有信心。

越是困難的時候,

我們越有凝聚力。」

宅在家裡,能為武漢做些什麼?

1月23日「封城」後最初的幾天

沒有人知曉自己會面臨什麼

但每一個人都在思考

我能做點什麼?

在這個非我們所願,前所未有

複雜迷茫的城市裡

和很多大陸青年一樣

他用自己的方式

為這座城市和身邊的同胞加油

他拿起烏克麗麗,先後寫下了

《為武漢歌贊》《英雄武漢》

《真誠的聲音》《親愛的武漢》四首歌

讚美白衣天使、讚美志願者

也讚嘆武漢英雄的人民

3月21日

重災區武漢首次迎來零確診

4月8日

封城76天的武漢,按下「重啟鍵」

薛穎穜早早地起床

他要趕著出門辦一件大事

——上街過早!

來到一家熱乾麵館

薛穎穜終於吃到這76天裡

心心念念的那碗熱乾麵

「真香!」

同一天

他用自己封城期間拍攝的素材

製作了一部紀錄片

就叫《76天台灣導演在武漢》

很多臺灣朋友主動在片中出鏡

異口同聲說

「我是臺灣同胞,我挺武漢」。

疫情逐漸好轉

他也重啟了他的電影夢

就如家鄉的紅薏米一樣

「是一粒米,也是一粒種子

把種子種在武漢」

每一粒米都能在這裡生根發芽

其實有許許多多的臺灣青年

跟薛穎穜一樣,選擇留下來

他們跟我們一起攜手抗疫、共度難關

他們跟我們一起實現夢想,創造未來

想說的話寫成歌

她是宋彤

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90後」藝人

今年年初,武漢受傷了

而她的牽掛也跨越了海峽

在春節假期,她雖然人在高雄,

但她每天都會關注武漢

甚至是大陸的疫情進展

在疫情期間

她創作了歌曲《陪你等天晴》

並用這首歌為武漢祈福

還在臺灣參與了

為武漢祈福公益音樂會

在大學畢業後

她隨劇團在大陸巡演

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武漢

她說:

想說的話寫成歌

所以就想到了創作一首歌

為武漢同胞鼓勁

我只希望這首歌

能讓更多武漢人聽到

給他們一點點溫暖

每分每秒都不敢浪費

她是黃馨瑩

今年春節

原定於大年初二回臺的她

看到疫情發展迅速

主動取消了機票

選擇留守醫院

參與新冠肺炎疫情抗擊工作

「身為呼吸重症科醫師,

我只有站在一線,

才無愧於這一身白!」

黃馨瑩作為隔離留觀病區專責醫師

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到晚

只要穿戴上厚重的防護服

進入隔離病區

她就忘了時間

有時甚至兩天兩夜都沒合眼

她說:

穿上白袍,披甲上陣

每分每秒,不敢浪費

這個春天,我找回安全感

他是創業者郭屹凡

一名來自臺中的「90後」創業青年

2014年在臺中市創辦了

「拎咖啡」LINKOFFEE品牌

並於2016年來到福州來開啟他的咖啡夢

疫情期間

他與合作夥伴

輾轉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福建省立醫院

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等多家醫院

送上一杯杯親手研磨的咖啡

給他們提神、去乏、加油、打氣

這一舉動溫暖了醫生

也感動了眾人

他說

病毒無情人有情

借咖啡的芳香

讓世界變得更好

是這個春天讓我找回的安全感!

通過這個窗口在大陸展翅飛翔

他是鄭明嘉

在四年多的時間裡

他在兩岸之間往返幾百次

在臺灣舉辦各種

就業創業分享會、創業大賽

讓島內青年真正了解

大陸的經濟發展情況

讓更多中國臺灣青年

產生在陸的未來願景

他通過「以臺引臺,以臺助臺」

用自己臺灣青年的身份

協助在廣州的其他中國臺灣青年

解決他們在實習、就業、

創業、培訓中的困難

2016年

他創辦廣州「臺灣青年之家」

截至目前

在兩岸共舉辦活動約230場

在大陸參加交流活動的

中國臺灣青年超過23000人。

他說

讓更多的大學生

通過這個窗口展翅飛翔

從而了解大陸並喜歡大陸

願意把家安在這裡就能落地生根

她是朱慧寧

十四年前,她在大陸創業失敗

返回臺灣

卻始終在等待著新的機會

哪怕這一等就是十年

2016年,她再次來到大陸

在平均每天10小時、全年無休的工作中

逐漸積累了自己的粉絲

她趁熱打鐵成立寧家軍傳媒有限公司

目前旗下擁有2500多名主播

遍及中國各地

她說:

大陸是一片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土地

也是一片你努力就會開花的土地

只要勇敢融入

願意把家安在這裡

就能落地生根

從一個家回到另一個家

2003年,紅極一時的臺灣男團

「可米小子」的主唱許君豪

因彩排意外受傷而退出娛樂圈

2004年

他被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錄取

再出現在大眾眼前時

他已經成為成都的一名牙醫

他很樂意分享自己在

大陸求學、創業的故事

去啟發更多臺灣同胞

他說:

大陸很大、機會很多

我們應該把眼界放得更開

而不是局限在一個島上

「在臺灣與成都的區別,

其實就是從一個家,

回到另一個家的感覺。」

圖源:林爍

我們講著一樣的語言,

傳承同樣的文化,

每年來往大陸的臺灣人有數百萬,

其中一大部分是青年,

他們和我們一樣,

在大陸逐夢、紮根!

我們都一樣,

喝著會令人發福的奶茶,

用著沙雕的表情包,

愛著同一個「杰倫」,

寵著同樣的「毛孩」,

擔憂自己的「花唄」,

熬最深的夜,掉最多的發。

雖然大家表面上都喪裡喪氣,

但是大家暗地裡都在加油,

為了更好的生活,

努力奮鬥,乘風破浪,

實現人生夢想,書寫青春華章。

我們清楚當前兩岸關係的緊張,

也明白兩岸意識形態存在分歧和差異,

正因如此,

兩岸之間的交流不能停,

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

更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9月19日上午9:30,

第十八屆海峽青年論壇將在廈門開幕!

我們誠邀所有中國青年,

共赴這一場青春交流盛會。

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

我們一起分享理想和成長,

奮鬥和努力,愛戀和欣喜,收穫和迷茫,

我們在這裡等你,一路同行!

相關焦點

  • 青年幹部選拔!理論、演說、思辨「三聯考」,一樣不能少……
    青年幹部選拔!理論、演說、思辨「三聯考」,一樣不能少…… 2020-12-02 2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年教師不能成為師傅的影子
    近年來,許多地方啟動了「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對幫扶活動——青年教師拜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為師,一師帶一徒,師徒互動,教學相長。在一些學校,「青藍工程」成為能力提升工程,不少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骨幹、當地名師;許多師傅在「後浪」的推動下,煥發職業第二春,成為校園「常青樹」。
  • 一個高校青年教師的痛苦:沒拿青年基金,不能評碩導,不能招學生
    到現在快滿兩年了,依靠學校的1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支持,並未招一個研究生(因為不是碩導,不能招生)。我時常感慨:「明明糧草充足,卻無兵馬,一個將軍獨自衝鋒陷陣,場景頗為悽涼。」最近又到了研究生招生的階段了,在仔細研究了學校的各項政策之後,我發現我依然不能招收研究生,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沒拿到青年基金,不能評碩導」。
  • 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價值看到希望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致辭時表示,不管遭遇多少幹擾阻礙,兩岸青年繼續走近走親的堅定步伐不會停、不會斷;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兩岸關係終將撥雲見日,重回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來自臺南的青年鄭明嘉在開營儀式上說,2106年與在穗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共同成立廣州臺灣青年之家,落戶天河區眾創五號空間,積極推動臺灣青年來穗實習、就業、創業與青年交流活動,目的是讓臺灣本島青年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喜歡大陸、紮根大陸。
  • 「以云為媒」 兩岸青年激蕩創意
    (資料圖片)「這是今年自疫情以來,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活動。」日前,2020海峽青年(福州)峰會在兩岸7個城市同步「雲開幕」,同時也拉開了第八屆海峽青年節紛呈活動的序幕。在福建福州主會場以及北京、武漢、崑山、廈門、平潭和臺北6個分會場,臺灣青年分享自己登陸發展的故事,大陸青年則分享新的機遇和利好政策,兩岸青年「以云為媒」熱烈交流,契合峰會「幸福·家園·夢想」的主題。
  • 即使超過光速,也不能時光倒流,更不能穿越!
    以聲速為例,假設超越聲速,那麼能聽到過去的聲音,但還是不能回到過去能看到過去的自己,但並不能同過去的自己交流,因為過去的自己看不到現在的自己。假設此時敲鑼鼓一下,同時以兩倍的聲速前進一分鐘,然後停下來同樣道理,以光度前進一年,然後停下來
  • 兩岸青年激情開唱「藍眼淚」音樂派對
    當天晚間,2019兩岸青年原創音樂交流季·「藍眼淚」青春兩岸音樂派對在福州海峽青年交流營地茉莉花廣場舉行。  夜幕降臨,一陣高亢激越的打擊樂穿越夜色,兩岸音樂人同臺獻演,具有爆發力的多元音樂語彙相互碰撞,激蕩出臺灣山海的狂野和兩岸新生代饒舌歌手的熱情。  此次音樂交流季活動以「未來可期」為主題,共吸引兩岸80名青年參加,其中臺灣青年61人。
  • 青年教師不能成為師傅的影子-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許多地方啟動了「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對幫扶活動——青年教師拜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為師,一師帶一徒,師徒互動,教學相長。在一些學校,「青藍工程」成為能力提升工程,不少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骨幹、當地名師;許多師傅在「後浪」的推動下,煥發職業第二春,成為校園「常青樹」。但在此過程中,有些青年教師刻意模仿師傅的教學風格,一味照搬師傅的教學招式,甚至連服飾裝扮也與師傅一模一樣,看似提高了自己,卻沒有超越「師傅」。「學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進,似我者死」。
  • 不能說話的霍金是如何與人交流的?
    霍金的輪椅沒錯,他就是通過這個神奇的工具實現與人交流的大家都知道他得的是漸凍症,隨著病情的發展,他不能站立,不能寫字,連說話都開始變得模糊,剛開始,身邊的人還能理解他含糊不清的表達,每次出門都要帶著一個特殊的「翻譯家」……然而,禍不單行,在1985
  • 2020閩臺棒球交流線上活動成功舉辦
    新華社福州7月11日電(記者 趙雪彤)「同心力 雲逐夢」2020閩臺棒球交流線上活動11日在福州市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臺灣嘉義市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棒球場舉行。  活動中,在閩青年選手和在臺青年選手各9名「1+1」聯合組隊參賽。每組選手在兩個賽場輪流上場進行打擊,各計時3分鐘,以每組全壘打總數計分。
  • 光影構築兩岸溝通橋梁 「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獎項揭曉
    新華社上海6月30日電(記者潘清)歷時四個多月的「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30日在上海揭曉獎項。兩岸青年用鏡頭記錄、展現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以光影構築起兩岸溝通的特殊橋梁。  「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由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等主辦,於2月21日正式啟動。
  • 即使能超越光速,也不能時間倒流,更不能穿越時空
    以聲速為例,假設超越聲速,那麼能聽到過去的聲音,但還是不能回到過去。同樣,超越了光速,那麼能看到過去的事情,回到過去就別想了。能看到過去的自己,但並不能同過去的自己交流,因為過去的自己看不到現在的自己。
  • 共享單車治理:不能無序停放,也不能倒退到「有樁時代」
    共享單車治理:不能無序停放,也不能倒退到「有樁時代」 全國累計投放超1600萬輛,累計服務超15億人次——在每一座共享單車進入的城市,人們的出行方式幾乎都發生很大改變。
  • 農村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是什麼意思?
    如農村老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就是這樣的實際例子。~~「開門七事不能少」,意思是說,每家清晨一打開家門,有七件事一件都不能少。這七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家裡一打開家門就必須要,是什麼東西這麼如此重要?原來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 兩岸青年齊聚鷺島 氣象科技拉近距離
    氣象青年在廈門天語舟氣象科技園體驗科氏力(即地轉偏向力)的奧妙 謝玉麗 攝東南網6月7日訊(本網記者 林峰峰 通訊員 謝玉麗)6月6日,以「青春、創新、體驗」為主題的「兩岸氣象青年匯」活動在廈門舉行。據悉,該活動是第十屆海峽論壇·第七屆海峽兩岸民生氣象論壇的活動之一。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學生吳宗霖在廈門天語舟氣象科技園颱風科普館體驗了一把4D效果的「莫蘭蒂」颱風後,印象深刻。和吳宗霖同行的還有15位來自臺灣和大陸的氣象青年。
  • 兩岸青年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表達「愛」
    兩岸青年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表達「愛」 2020-11-21 21:03:21  繆璐 攝   中新社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繆璐)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21日分別在上海大世界和臺灣桃園古華酒店隔空同時舉行,來自兩岸的60多名獲獎學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交流互動。
  • 實用英語口語:「一個都不能少」怎麼說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以其催人淚下的故事反映了我國教育事業在特定歷史時期面臨的困境,以極強的感染力感動了觀眾。從此以後,「一個都不能少」成了一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被應用於各種場合,在百度輸入「一個都不能少」檢索,有250萬個相關網頁之多。
  • 頭可斷,血可流,「乾飯人」三餐不能斷
    「我可以不談戀愛,但是我真的不能少幹一頓飯。」「只要你不停的乾飯,沒有你追不上的體重,加油,乾飯人!」或許是疫情把大家憋的,網際網路的造熱詞能力在今年仿佛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大家面對英語交流的時候,就像被施了魔法,嘴巴都不能講話了
    大家面對英語交流的時候,就像被施了魔法,嘴巴都不能講話了【大家好,感謝大家持續關注老楊,老楊會堅持不懈給大家帶來《心靈的聲音》系列呦!剛才還哈哈哈笑的婦女們也停下來了。還在剛剛很高興的一個爺爺,也瞬間嚴肅了起來。大家對說英語好像十分的頭大。
  • 幾個生活妙招不能少
    幾個生活妙招不能少 嗨嘍大家好,家中總會有一些食物會因為忘記吃而過保或者是腐壞掉,有了冰箱之後,還容易將一些食物遺忘在冰箱裡,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發現,這就導致這些食物已經不能吃了。 第一:過期牛奶,放在冰箱裡的牛奶最容易忘記,因為裡面的牛奶很多,有些斷保只能保鮮二十幾天,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過期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