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有許許多多的是關於家庭裡短,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稍有疏忽,便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難於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因此,古代先民們,就使用一些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易學的老話俗語,告訴大家,必須要處理好這些日常雞毛蒜皮的零碎小事,避免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造成更大的生活困難。如農村老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就是這樣的實際例子。~~
「開門七事不能少」,意思是說,每家清晨一打開家門,有七件事一件都不能少。這七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家裡一打開家門就必須要,是什麼東西這麼如此重要?原來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7件事,是農村人清早一起床,就必須要的,如口渴一要喝水時,就必須要茶水,早餐一揭開鍋蓋,就離不開糧食即大米,還要生火燒柴做飯,若是缺少一樣東西,早餐就沒得吃的,一談到吃菜,油、鹽、醬、醋是必須的,缺少一樣東西,這菜食而無味,怎麼樣能下咽呢。因此,農村一個家庭,每天必須的日常生活必須物品,都不能少,一旦少了,這天的生活就不完整,就非常艱難,就過不了。所以,每個農村家庭,每天必須要考慮好,準備充足的這七件日常生活必須物品。~~
「出行三物不能離」,意思是說古人出行遠走做生意、走親、訪友、辦事等等,不是一會兒時間,時間一長必須要隨身帶齊準備三種物品,即「衣物、乾糧和雨傘」。過去古人出行,與現實人出行有根本的區別,現在人出行就方便多了,可以不帶食物,可以帶點錢,或手機可以微信支付,或一張銀行卡就足夠了。古代人則不同,也不可能,這三件必須的基本性物品是絕對不可少的。
古代人出行一般情況下是需要步行的,速度非常慢,一天只能走一百多裡路,出一次行,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沒有帶衣服,遇冷要防寒,還要換洗;沒有帶乾糧即食品,一日三餐怎麼打發,過去銀根偏緊,農村人都非常窮,身上的錢財是不能隨便使用,要到最需要的時候使用;沒有帶雨傘,一下大雨,走路就不方便了,甚至被雨水淋出病來,影響行程,帶了雨傘,下大雨天也能趕路,不影響出行時間。所以,古代人出行必須要帶齊這三種物品,否則出行就成問題,甚至不能出行。~~
總而言之,農村這句古老的俗語,不僅適合古代人古代社會,同樣也適合現代人和現在的日常生活。因此是一句農村人非常適用的古老俗語,將會永遠地在農村流傳下去,指導未來農村人的日常生活。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