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06 神鳥知訊視界

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人情往來是家家戶戶都避不開的一個話題,而與城市的朋友相比,農村相鄰之間的來往更加頻繁,農民對人情世故方面也更為看重。

這幾年,農村的酒席名目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紅白喜事,不少農民還會專門給老人祝壽,對於農民來說,每一個場合都不能忽視和遺漏,就算不能親自上門捧場,該準備的禮金和禮物無論如何也不能少。

說到送禮,農村在這方面的講究還不少,比方說根據場合和親疏關係的不同,農村準備的禮物也會有所區別。雖說禮物是為了表達心意,可是如果不懂送禮的規矩,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首先說這「喜不送傘」,聽村裡的老人說,早年間農村的條件比較落後,如果有哪家辦喜事,糧食、白酒、豬肉之類的物品都可以當作祝賀的禮物。不過農村有一個規矩是,新人結婚,親朋好友和鄰居們是不能送傘的,原因是聽起來不吉利。傘和「散」諧音,如果你送一把傘當結婚禮物,在農民看來其實是盼著人家散夥,反而會因此得罪人。

「壽不送煙」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農村很多老人經常煙不離手,但是按照農村的規矩,在給人祝壽的時候,不論多昂貴的煙都不能拿來當禮物,這是主人家的大忌,因為煙和咽同音,在祝壽的時候送煙,經常會讓人聯想到咽氣的意思,對老人來說實在不是什麼好彩頭。從這個角度來說,祝壽送煙確實不合時宜,收到的人不僅不會領情,反而會影響原本的關係。

至於「喪不後補」的說法是,在農村,如果因為太忙或者其他的原因,忘了給辦喪事的人家送禮,之後想起來也不要再補送。在送禮的人看來,補送禮金或許是為了表達誠意,但是對主人家來說卻並不是好事。

一方面,農村辦白事的講究本來就不少,在農民看來,有人在喪禮結束之後補送禮金這件事,多少有些不怎麼好的寓意,碰上之後心裡也會有個疙瘩;另一方面,至親離世本來就是一件傷心事,喪禮辦完也就意味著塵埃落定,如果不合時宜地補禮,只會讓逝者的家人再傷心一次,這種做法並不明智。

以上就是對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的解釋,這句話一直流傳到今天,在很多農村地區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你都知道多少?你覺得農村送禮的講究有道理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農村俗語,已經慢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農村俗語不但通俗易懂,還蘊含許多深刻的道理。就比如下面這句:壽不送煙,喪不後不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來,在過去老人都會過八十大壽什麼的。人家過壽,你總要送一些東西,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吧!
  • 農村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是什麼意思?
    陰曆十月一日正好是正好在公曆的十一月中下旬左右,對於這個日子,農村裡流傳著一句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裡,每逢陰曆的十月一號,經常都可以看到農民在路邊燒紙錢、燒紙衣,就像清明節和中元節一樣,一片火光,昭顯了凝重的氣息,陰曆十月一日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現如今中國的農村還流傳著很多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一些地方文化的標誌,很多標誌都是一些生活智慧的體現。所謂的入鄉隨俗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而且,在很多農村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和文化。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抽菸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
  • 農村老話「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什麼意思?
    關於農村老話俗語,很多人都很喜歡,這些老話不僅能教導各種民間的風俗,還能教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句關於金錢觀的諺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那這句老話究竟又是什麼意思呢?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俗語「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有很多人會把運氣看的特別重要,在古代就有觸了黴運,就要找些事情來衝喜的說法,農村中就有許多老話是關於運氣的,有些帶著迷信的色彩,但其中又蘊含著很多道理,那可是先輩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話說的是什麼
    由於常年的在外打工,對於自己家鄉的一些事情也會逐漸的消失,那些過去家鄉說的俗語,很多人都已經忘掉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農村的幾個俗語,你能夠理解都說的什麼嗎?農民自給自足1.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句話看字面意思不難以理解,但是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 農村俗語「五喜進家福壽財,五樹進宅人亡財敗」,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起農村的俗語,那真算得上是歷史久遠了,俗語也是農村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可以說在農村裡幾乎人人都會說上幾句俗語,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俗語覺得也是比較簡短,殊不知俗語的魅力就在於此,有的俗語你別看是很簡單,有的俗語讓人覺得不太了解,但是你要是真正的領悟到了其中的意思,那麼你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了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農村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土地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作為土地的使用者農民,在幾千年的勞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把祖先的智慧結晶傳給後世子孫,為了方便記憶,久之就成了言簡意賅的俗語,別看一句俗語的字數不多,裡面蘊含著先人的生活智慧,仔細品讀方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 農村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什麼意思?
    在農村,俗語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是一代代在田間辛苦耕耘的先人,通過細微的觀察和對事物認知的一種「解釋」!在漫長的歷史中,俗語的發展包含了人情世故,包含了農業種植,也包含了自然天氣!可以說,農村的俗語是一部記錄社會發展的編年史,畫盡了人事的蒼桑!
  • 俗語:「要煙、蹭飯、其人必賤」是什麼意思?生活中很常見
    俗語可以說是民間文化的活化石,是古人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包含了古人對世間萬物的理解。給後人為人處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導。有些俗語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有些則流傳了下來。既然流傳下來,就有他流傳下的道理。俗語語言可能有些不太悅耳,但其中的道理卻很深刻。
  • 農村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分別是指哪五喜?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在生活和勞作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五喜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 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
    文/訪客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要說中國的文化啊,那可真是多得數不過來,就算是說上個三天三夜也是不能講個透徹的,不過也正是因為歷史足夠深厚,才能沉澱出這樣渾厚的文化。進屋之後,主人要做的就是倒水了,中國人喜歡喝茶,但是這倒茶也不是隨意亂倒的,茶壺的茶嘴兒一定不能對著客人,因為在農村壺嘴的讀音跟「虎嘴」一樣,這虎嘴可不是什麼好的意思,萬一要是對著客人,人家還會誤以為你對他是不是有不歡迎的意思呢。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都是農村人最重視的事情之一,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一座房子往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還是一家人感情的寄託,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講究也會特別的多。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對於很多的農民老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的廣泛,有關於教育人的,也有關於天氣的,還有的俗語是是關於壽命,所以以前老人在聊天的時候總喜歡聊到俗語,但是現在很多農民都發現,現在農村的俗語已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非常的可惜。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和農諺是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以說這些俗語和農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有許多科學發現其實質就來源於生活和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而研究發明成功的,因此,農村俗語和農諺應該標註為通俗科學理論的標籤加以發揚光大,並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