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為何逢八不能歸家?

2021-01-08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天氣越來越冷,現在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已經能看到背著大包小裹返鄉的農民工,看到這一幕又想到了前幾年我在城市打工的場景。記得還在外打工時,每年最期待的事情便是到年底時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當時購買火車票還不像現在這麼方便,有的時候接連幾天大半夜去火車站排隊才能買到回家的火車票。在買回家的火車票前,老媽總是叮囑千萬不要買逢八的火車票,在我們這裡有「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說法。

儘管在很多地區都有「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說法,但是很多人只是聽老人這樣說,具體的原因並沒有多少人知道。聽村子裡的老一輩的人們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說法,並不是說逢七出門和逢八歸家對家庭或個人有影響,而是老一輩告誡後代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訓而來,隨著時間的演變,很多人將這句俗語最原始的初衷忘掉,只剩下如今「迷信」的說法。

「七不出門」中的七指的是家庭生活必備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種物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管是富有的家庭還是貧窮的家庭,過日子都離不來這七種物品,並且還要每天為這七種生活物品所奔波。在過去通常是男人出門謀生活,而女人在家庭中負責照顧老小,所以「七不出門」是指男人在出門前一定要先將家庭所需物品準備好後再出門,而並不是像現在所說的逢七不能出門。

「八不歸家」中的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出自《論語·學而》,是人生八德。之所以會有「八不歸家」是指男人在外,既要懂得這八個品行,又要嚴格遵守,如果不能遵守這八個品行,那麼就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家人的表現,沒有臉面回家,所以便有了「八不歸家」的說法,並不是逢八不能歸家。

以上就是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意思,你對這句俗語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我國農村的俗語文化,歷史悠久,深入人心。民間俗語又叫老話或者諺語,多半都是老祖宗對以前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凝結成一句短語,方便記憶和背誦。俗語的表面意思大多數都是一聽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深入發掘其中的道理,卻是十分深刻的。俗語背後的智慧,才是俗語文化魅力所在。
  • 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不過在農村就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七不出,八不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所在的農村有沒有這個說法,老農地處南方鄉村,還是有這樣一個說法的。每年正月初七的時候,一般父母都是不會讓你離家返鄉的,要麼初六提前走要麼就是初八就走的。所以說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說的就是初七不能夠離家,而初八不能夠回家。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你知道為何「逢七」不出門嗎?
    都說農民的本質就是種地,但是只靠種地的收入已經很難維持一家人的正常開銷,因此打工就成了農村人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每年過了正月初五之後,村民們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外出了。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現代生活的緊湊,讓人們除了抓緊時間去掙夠生活的本錢之外,再也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就更不要說那些從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之談,就更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認認真真地感受,一句短小的話裡,是用多少人多少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只能遠看,不能靠近」這話啥意思
    雖說在農村裡沒有什麼較多的講究,可是在農村裡也是有一定的規矩的,畢竟沒有規矩是不成方圓的,對於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通過一些以往的經驗和閱歷總結出來了很多的俗語,有的俗語也是告誡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要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很多的農村老人在有的時候也是會告訴我們一些俗語和我們的生活有關,尤其農村的心裡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地區,你一定在長輩口中聽說過不少俗語。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就喜歡學習俗語,每次回老家都會學上那麼幾句。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出門在外,哪怕是衣服破了,想要一根針用來縫補衣服,也有難處。
  • 農村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是什麼意思?
    如農村老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就是這樣的實際例子。~~「開門七事不能少」,意思是說,每家清晨一打開家門,有七件事一件都不能少。這七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家裡一打開家門就必須要,是什麼東西這麼如此重要?原來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 農村俗語「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是啥意思?很有道理
    那麼,農村俗語「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是啥意思?其實很有道理,因為它道出了勤勞致富的秘訣。「人不出門身不貴」的意思是說,人如果呆在家裡或者只在家鄉附近轉悠,不願意出遠門去闖蕩,身價是定不會富貴起來的。
  •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民諺、俗語作為廣泛流傳於市井之間的口頭語,很多時候都是父輩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下一代,代代流傳到今天。許多俗語都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遺失了,畢竟不像那些詩詞典籍,儒家學問能夠記錄預測。
  •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其中的數字意味著什麼?
    有關於說天氣變幻的: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有形容收成的:麥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有形容生肖屬相配偶的:豬猴不到頭兒等等。這些從字面上都能理解是什麼意思。有一句俗語說的是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七七八八的說的是啥?說的是歲數嗎,難道是說男的活不過88,女的活不過77?好像不科學啊!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其中的數字意味著什麼?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長輩們通過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俗話,因為農村獨特文化氛圍的陪襯下,這些俗語的流行沒有什麼阻礙,而且因為適用於農民生活,一代代人就這麼傳達了下來,不僅僅是對於一般生活經驗的總結,一些俗語有道理的同時還帶著俏皮,非常有趣,往往是調侃自己看到的不公平或者不地道的做法,俗語「烏鴉和豬站一起,只看到別人黑」就有一層調侃的意思,讓老農為大家解釋一下究竟是什麼含義。
  •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處家過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在比較貧窮的農村,更是經歷過艱苦的窮日子,所以特別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認真總結生活經驗,再用智慧和聰明來指導生活。那麼,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正值三九期間,農村俗語「三九不掛簾,明年倒春寒」,啥意思呢?
    導讀:正值三九期間,農村俗語「三九不掛簾,明年倒春寒」,啥意思呢?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天氣愈發地感到一天比一天的冷,尤其是小寒期間大範圍的寒潮來襲,多地的氣溫降低到了全年最低點。在筆者這裡的河北南端,氣溫降至到了零下十七度七,創下了近三十年來的最低氣溫。
  • 俗語「閏四月,兆年荒」啥意思?為何農村老人都不喜歡閏四月?
    所以在農村裡面有很多關於4月閏月的俗語,比如說閏4月兆年荒,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很多農村老人都不喜歡閏4月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農曆閏月的事情,以及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們都知道,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個回歸年,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農曆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12個月為354天或355天,比陽曆年少了11天。
  • 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老話靠譜嗎?
    導讀: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老話靠譜嗎?在農村生活,對於孩子的相貌以及其他身體特徵,都會有很多的說法,最為常見的是老人總愛抱著孩子,掰開小手一根指頭一根指頭地仔細看,看看孩子手上有幾個簸箕,有幾個鬥,鬥也被叫做螺,呈規則的螺旋狀,而簸箕則是雜亂無章的指紋,對於有幾個鬥,老人會有不同的說法,常見的稱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坐著走,九鬥十鬥享清福。
  • 今年是牛年寡婦年,農村俗語「太歲辛丑年,六畜瘴逡巡」,這話啥意思...
    這個時候在農村裡,大家沒有啥事的話都是在家裡待著,畢竟現在是響應號召,減少出門,所以在家裡還是比較安全的,在農村大家沒事的時候都是聊一些家長裡短之類的話,但是一些像上了年齡的人基本會聚在一起聊一些俗語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