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價值看到希望

2020-12-06 海峽導報

12月4日上午,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並舉行開營儀式,1000餘名兩岸青年共同參與此次活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致辭時表示,不管遭遇多少幹擾阻礙,兩岸青年繼續走近走親的堅定步伐不會停、不會斷;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兩岸關係終將撥雲見日,重回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

來自臺南的青年鄭明嘉在開營儀式上說,2106年與在穗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共同成立廣州臺灣青年之家,落戶天河區眾創五號空間,積極推動臺灣青年來穗實習、就業、創業與青年交流活動,目的是讓臺灣本島青年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喜歡大陸、紮根大陸。四年來累計開展兩岸青年交流活動300多場,超過27000人次臺灣青年參與……廣州臺灣青年之家現已成為重要的兩岸青年交流平臺。從大陸十四五規劃來看,前景更加看好,相信臺青所有的夢想都可以在這裡得到放飛,所有遺憾將在這裡找到答案。

出生於兩岸家庭的許辰瑞從小就經常往返兩岸之間,見證了兩岸之間交流的一些變化。許辰瑞受訪時說,大陸同臺灣有很多共同點,也有很多不同點,希望通過自己製作的一個又一個視頻,去消弭掉一些兩岸之間的誤解,傳遞一些對兩岸和平有價值的東西。要讓越來越多的大陸人了解到,臺灣很多人是熱情友善的;也能夠讓越來越多臺灣人看到,大陸是一塊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熱土。

在粵臺青吳少宏受訪時說,相對於臺灣,大陸的機會多,大陸的市場、信息升級以及各地的惠臺政策對臺灣青年創業者十分有利。 

我們認為,這些年來的兩岸青年交流是卓有成效的,而且是可持續的,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實習、工作、創業、生活的故事可以看到,許多臺青都在大陸找到了價值、找到了市場、看到了希望。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兩岸政治氛圍不佳的影響,兩岸人員往來大幅減少,青年交流也遇到許多現實障礙,但幷沒有改變兩岸青年持續走近走親的大勢,相信絕大多數了解大陸的臺青都會認為,大陸的發展潛力大、機會多,臺青不但受惠於大陸的展,同時也貢獻於大陸的發展,幷且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來源:中評社)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像我們這樣臺灣青年來大陸,其實對的
    十年前,來自臺灣彰化的張元豪看到了這裡發展茶產業的機遇,毅然辭去了在臺灣的高薪工作來到長汀,在這裡,他不僅收穫了事業,也找到了真愛。日前,中新社記者來到福建長汀,約訪了張元豪。【解說】初見張元豪,這位白淨斯文的80後臺灣小夥正在廠房內仔細篩茶。長汀縣鐵長鄉的地形地貌和氣候與臺灣彰化、南投等地非常相似,很適合種植高山茶。
  •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2017-12-12 18:41: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臺灣青年:大陸發展很好 對未來十分期待
    該院是廣州市屬科研單位,2014年成立「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將科研創新與吸引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相結合,成為服務臺青創業發展的平臺。廣州還設立每年1000萬元人民幣的「臺資企業轉型升級與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金,對相關企業、團隊予以支持。「去年大陸出臺惠及臺企臺胞的『31條措施』後,我們可以更好享受同等待遇,我不再是遊子的心情,廣州也可以是我的家。」張彥彬說。
  • 臺灣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陸,因教科書只講1979年以前歷史
    授課老師講著1990年代到大陸的體驗 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由民革上海市委會、上海交通大學和來自臺灣的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共同主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中山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百餘位青年代進行了交流,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大學的專家學者,有企業的高管人員,還有主播和醫生。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
    (在蘇臺胞面面觀)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  中新網無錫12月4日電 (記者 朱曉穎)開展臨終關懷、拍「生命回憶錄」、做遺體美容、遠程代祭掃……在江蘇無錫,「90」後臺灣青年潘柏銓以「生命會館」提供定製化殯葬服務。「生命會館」內景。
  • 我的海峽論壇故事——臺灣青年吳宇恩
    海峽論壇是一個兩岸民間基層廣泛交流的平臺,近年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兩岸青年朋友的加入,尤其是臺灣青年。他們對兩岸交流充滿熱忱,渴望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海峽論壇期間,中國臺灣網為您特別奉獻《海峽論壇小小說》特輯——「我的海峽論壇故事」系列原創作品,聽一聽在臺灣青年的心中,海峽論壇有哪些難忘的人、難忘的事……中國臺灣網6月27日北京訊(記者 吳曉寒) 大家好,我是宇恩,我來自臺北。
  • 當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來大陸
    她認為臺灣教育人才到大陸就業的前景也是很好的,兩岸教育領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確實,兩岸交流已經越來越緊密,兩岸合作也越來越廣泛,同胞親情也自然越來越深厚。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來到大陸發展,也早已不是新聞。
  • 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從大陸看到臺灣
    ­  臺灣人的名字和大陸人的名字最大的差別就是:臺灣人的名字,絕大部分都是三個字,這個「絕大部分」高達九成。而大陸人名字則是有七成是兩個字。­  例如我吧,我叫王道偉,但我在大陸已經認識了四個王偉。我問其中一個王偉說:你爹媽為什麼不多取一個字?王浩偉,王添偉,王什麼偉的都可以,他說他也不知道,可能是因為懶吧。如果看文章的你知道原因,歡迎告訴我。
  • 臺灣大學生:大陸與我想像中不同,城市很現代
    「大陸和想像中的不同,這次交流活動有大陸同學陪同,透過彼此溝通與交流,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以及大陸經濟、科技、風俗民情等。」來自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的梁為翔2日在北京結束參訪行程時,對記者表示。
  • 臺灣青年在大陸當視頻博主:雙腳丈量大陸 視頻搭起橋梁
    林子均來自臺灣高雄。他自稱「森哥」,在大陸創作了近200條視頻作品,涵蓋大陸日常生活、旅遊景區體驗、公益扶貧、直播帶貨等,他用雙腳丈量著大陸,也為臺灣朋友細心講解著兩岸的共性和差異。林子均與大陸的緣分始於京劇。他自幼學習京劇,十幾歲開始,每年暑假都要前往北京,去戲曲學院交流學習,也是那時對大陸有了最初的印象,「大陸很大,人們很友善,我也認識了很多兄弟姐妹。」
  •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啟動 2020-12-05 09:33:52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廣州啟動
  • 「以云為媒」 兩岸青年激蕩創意
    13年前從臺灣省花蓮縣來北京「北漂」,臺灣少數民族歌手楊品驊早已把北京當成第二個家。他在這裡創業,做文創、開餐廳、唱歌、策展,尋找到了人生價值所在,也在追尋中華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完成了自我身份認同。他在峰會上對同儕說:「來到北京,我找到了一份歸屬感。」
  • 專訪金燦榮:臺灣年輕人要走出「信息繭房」,抓住大陸機會
    統一對臺灣才是最佳選擇澎湃新聞:有臺灣學者評論說,你此前看兩岸問題很溫和,近年來有所改變,你的態度為何有改變呢?金燦榮: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變,對兩岸關係從來保持一致觀點,希望兩岸能用比較和平的方式完成祖國統一。
  • 以「夢」為馬過海來的臺灣青年們
    作為大陸首個涵蓋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兩岸經濟合作示範區「四區疊加」的省會城市,福州對以「夢」為馬過海而來的臺灣青年們展示出特別的吸引力。  「感覺在這裡創業變得容易,說不定我們會以兩岸合作的方式參與青年創業。」張舒媛說。  24歲的臺灣新北市女孩周詩婷是第二次來到福州。
  • ...競技,臺灣青年在這裡尋夢,「金銀湖杯」海峽兩岸創新創業大賽收官
    楚天都市報11月23日訊(記者張吉晴 通訊員唐思)經過三個多月的選拔,海峽兩岸青年的創業追夢之旅進行到了最後的角逐階段,今日記者從「金銀湖杯」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現場了解到,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來自臺灣和大陸的20支創新創業團隊「隔空」同臺競技,拿出自己的「好點子」「好創意」進行比拼。
  • 大陸四所名校學生向臺灣"大選"候選人致公開信
    ,提出三點呼籲,希望認同九二共識,維護兩岸和平;順應開放趨勢,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增進青年福祉,守護世代公平正義。   以下為中國臺灣網刊發的公開信原文。   尊敬的三位候選人:   我們是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南開大學海峽交流協會、北京師範大學形勢與政策小組、北京師範大學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協會,是大陸幾所高校中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的學生組織。
  • 大陸發出攤牌信號,臺灣蔡慌了...
    但最失意的不是美國,也不是最後一刻放棄的印度,而是臺灣,因為這意味著整個東亞都被中國拉入群內一起發財,身處圈外的臺灣儼然成了一座孤島。經濟只得愈發依賴大陸,相當於臺灣的經濟命脈全部被大陸捏在手裡。  尤其是這幾件事,讓大陸無法容忍:  1、甘願淪為美國過時武器的提款機,同美國接連達成巨額軍售。  就在12月8日,美國批准了一項對臺灣價值2.8億美元的「野戰資訊通信系統」軍售,這距離上次18億美元軍售還不到2個月,而且這已經是今年第6次了。
  • 蔡英文: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在致信民進黨員號召「力抗大陸」之後,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再次向大陸喊話,竟聲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希望大陸不要誤解、誤判整個情勢,以為用壓力可以讓臺灣人民屈服。臺灣不會屈服於來自大陸方面不斷加大的壓力,不過她表示會避免對抗,並敦促北京方面與她的政府舉行談判。
  • 大陸「磁吸」臺灣人才 臺基層質問蔡英文:有膽量讓陸青來臺灣就業?
    大陸對臺灣青年的「磁吸效應」越來越強(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共十九大後,大陸方面祭出一連串的政策,向臺灣青年學者、學生招手,日前一項民調顯示,有四成臺灣民眾願意赴陸就業,三成八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創下八年來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