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名字和大陸人的名字最大的差別就是:臺灣人的名字,絕大部分都是三個字,這個「絕大部分」高達九成。而大陸人名字則是有七成是兩個字。
例如我吧,我叫王道偉,但我在大陸已經認識了四個王偉。我問其中一個王偉說:你爹媽為什麼不多取一個字?王浩偉,王添偉,王什麼偉的都可以,他說他也不知道,可能是因為懶吧。如果看文章的你知道原因,歡迎告訴我。
但這種撞名字(大陸叫「重名」),臺灣人也一點不陌生。就我從小到大認識的親朋好友中,就有五個雅雯,四個怡玲,三個淑芬,二個志豪,二個怡君。如果他們都有著非常常見的姓,例如趙錢孫李,那麼有一堆王雅雯、李志豪相見歡,也是稀鬆平常的事兒。為什麼會這樣?身為一個臺灣人我可以告訴你:是的,就是因為懶,他們的爹媽懶。
在臺灣,我們管這種名字叫「菜市場名」,什麼意思?就是「在菜市場一喊,有N個人應答」的意思。
會取臺灣的「菜市場名」的,有一半以上,都是沒有祖譜的,如果有祖譜,那他們名字的第二個字,就會比較特別,例如我叫王道偉,我的同輩兄弟姐妹,也都是道字輩的。我的弟弟叫王道儀,堂姐是王道蓉,堂弟王道俊。你想想,「欣怡」「心怡」「志豪」「雅婷」「雅惠」「家豪」「雅玲」「靜怡」,這些菜市場名,就是想到什麼取什麼,和族譜也沒有半點關係。
根據我王家的祖譜,「朝廷有道仕賢良」,我爺爺是「廷」字輩的,我爸我叔是「有」字輩的,我就是「道」字輩的,所以我的兒女就該是「仕」字輩,就是王仕*這樣。不過如果我生的是女兒,這樣還真難取名字。
仔細看看那「百大菜市場名榜」,就會發現臺灣人最愛用來取名的字,就是那幾個:「偉」「宏」「淑」「志」「雅」「慧」「玲」「怡」「建」「雄」「芬」「君」「詩」「婷」「明」「強」……其中同音的還可以置換,例如「玲」同「伶」和「鈴」,「慧」同「惠」,「明」同「銘」,「志」同「智」……掌握這些取名的偷懶法則之後,取名真是件容易事!小孩生下來,就把這些字拿來做排列組合安在他頭上即可。下次,如果你看到對方的名字是這樣的,那他十拿九穩就是臺灣人,而且是本省人。
相反的,如果臺灣朋友名字的中間名比較特別,例如把「朝廷有道仕賢良」當作中間名,他有很大的可能是臺灣的外省人(也就是蔣介石當年帶過去的那批國民黨老兵)。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通婚,臺灣的外省人和本省人差別愈來愈小,也有很多外省人忘記了或不用族譜,取起了菜市場名。我覺得有點可惜,不過,這是人家的家事,我也管不著。
回到大陸朋友的名字,身為臺灣人的我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問,這也是臺灣人的名字不會發生的事:為什麼大陸朋友的名字常常是男女顛倒?周迅,聽來是個爽快爺們兒,不料竟然是個美女。我有個同事叫王寒,感覺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姑娘?但他其實是個大胖男。還有什麼尚力、雷天……都是女的,但王歡、李玉……卻是男的……誰能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