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會發現,同一部外國電影,大陸與臺灣的翻譯名會不一樣。但最近,一部好萊塢電影的臺灣譯名,就讓在臺美國人實在忍不住,出來吐槽:臺灣太不會取電影名,中國還比較厲害!
大陸譯名:《血戰鋼鋸嶺》
臺灣譯名《鋼鐵英雄》
在臺灣的美籍英語老師畢靜翰在FB發文,就對臺灣所取的《鋼鐵英雄》片名相當失望,他寫道:這簡直是翻譯者的自創,跟電影內涵還有導演想表達的意思不太一樣。這個翻譯會讓人想到超級英雄片或一些不相關的概念,而且它並沒有英文的原始暴力感,甚至光看名字都不知道這個電影要幹嘛。」他還認為,「中國的《血戰鋼鋸嶺》才是最貼切的翻譯」
他的這番吐槽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
「光看名字不知道在講什麼+1,我直到看到預告才開始對這部片有興趣,臺灣片商這幾年的翻譯越來越老梗+沒誠意了!」
「鋼鐵英雄,我以為超人又要飛出來了」。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我一開始看到「鋼鐵英雄這個翻譯真是狂皺眉頭,但臺灣電影翻譯又必須講究美感,《血戰鋼鋸嶺》可能會嚇跑一堆不愛血腥感的女性觀眾」。
還有更多網友發現,臺灣電影商在翻譯外國電影時,真是充滿了套路!
套路一:不加「神鬼」,你好意思說你是臺譯版?
臺灣電影名特別愛加「神鬼」,《木乃伊》能翻譯成《神鬼傳奇》,《加勒比海盜》能翻譯成《神鬼奇航》,幫小李子拿到奧斯卡的《荒野獵人》,臺灣也一定要翻譯成《神鬼獵人》。
港譯:復仇勇者
臺譯:神鬼獵人
你們能不能有點創意?什麼都是神鬼,搞的跟聊齋似的!
套路二:指標性演員有固定用詞
比如,施瓦辛格的電影,一律要加「魔鬼」。
所以,上面這部鋼鋸嶺,如果是施瓦辛格主演,片名就會變成《魔鬼鋼鋸嶺》,如果主演是傑森·斯坦森,就自動生成為《玩命鋼鋸嶺》。
你們這樣也太省事了吧?!
文章來源:八卦臺灣(ID:huanqiutaiwan)
按住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這裡是美國」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