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現罕遇地震時程分析與多遇地震反應譜分析剪力之比小於3的情況,應查明原因,並進行調整。
1
反應譜計算的地震影響係數最大值不是規範規定數值
如下工程,其反應譜法CQC基底剪力為83758kN,而大震彈塑性的剪力為93564kN,二者之比僅為1.11,遠不在正常範圍內。
但是,在查看大震計算結果時,有如下提示:
查看上部結構計算參數的地震計算參數,可見8度設防時,規範小震的地震影響係數最大值是0.16,但用戶已改為0.45。因此上面彈塑性結果中輸出的CQC值為中震計算結果值。
將參數「地震影響係數最大值」改為0.16後重新計算,得到的CQC法基底剪力為29780kN,該值與大震彈塑性的93564kN之比為3.14,處於正常範圍之內,見下圖。
2
地下室嵌固計算時剪力圖上仍輸出最底層的剪力
如下工程,剪力圖上輸出的小震CQC基底剪力為31430kN,但是該工程有三層地下室,且在EP計算參數的模型參數中勾選了「地下室完全嵌固」。
此時,大震計算的彈塑性最大剪力輸出的是地下室以上一層的剪力,即第4層的剪力。但是輸出的小震CQC基底剪力31430kN仍是最底層的,即第一層的數值。
打開上部結構計算結果的「wzq.out」文件,可是第4層的剪力為27962kN,因此,應以該值進行大震計算結果的比值判斷,即104971/27962=3.75。
在YJK的2.0新的版本中,如果有地下室,且用戶勾選了參數「地下室完全嵌固」,則在剪力結果圖中改為輸出地下室以上1層的CQC基底剪力值,如下圖所示。
3
需要重新選地震波
一般工程,由程序自動選出的地震波計算出的地震剪力都能滿足3-5倍反應譜法CQC基底剪力的要求,但在較高地震烈度下有的波不能滿足,如下圖實例,某工程地震烈度為7.5度,先選出的地震波為:
CQC法基底剪力為18116kN,罕遇彈塑性地震剪力為43408kN,二者之比為2.4,該比值不到3。
查看EP結果中的「反應譜規範譜」菜單,得到如上地震波和規範反應譜的對比。雖然該條波整條曲線與規範譜非常接近,但是在本工程的4個自振周期、即4條豎線位置,該條波均小於規範譜。且在周期大於2.5秒的長周期階段,該條波更加小於規範譜。大震下本結構進入彈塑性階段,周期可能更長。這些都可能是該條波大震下地震剪力偏小的原因。
重新選波可能需要一個不斷選、不斷試算的過程,但有時可以在自動選波時,有意挑選地震波算出的結構底部剪力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CQC結果之比較大的地震波。為此選波時可將篩選限制條件如下左側的默認設置改為右側的設置,即選擇比CQC基底剪力大的地震波。
自動選波後,點開對話框中的「查看計算結果文本」項,該文本給出了所有地震波選波計算的中間結果,其中一項是波的剪力與CQC剪力對比的百分比,可據此從文本中挑選與CQC比值較大的地震波。
如下圖,可選與CQC比值為134%的波試算。
再查看原來的波
與CQC比值為84%,見下表,小了一些。
為此,重選比值為134%的波
計算,其大震彈塑性結果如下圖,罕遇彈塑性地震剪力為65600kN,與CQC法基底剪力18116kN之比為3.62,大於3,滿足了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按以上選與CQC比值較大的波試算,有時也得不到更大的大震基底剪力,那時只有再用其他方法找到更合理的波了。
本期的技術周刊
就到這裡
更多升版內容,請您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