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常常將地球比作浩瀚晨星中的滄海一粟,宇宙的宏偉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甚至是把一生都奉獻給太空探索的科學家們,至今還是無法知道宇宙確切的大小。
科學界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宇宙的形成來源於一次奇點大爆炸,而這場爆炸距今已經過去了138億年。
如果把地球比作圓規中的一個定點,那麼以這個定點為中心畫圓後,人類現在所能知道的宇宙就是畫出的圓的大小,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圓的外面,是更加神秘並且充滿未知的領域,這個領域有多寬廣是人類難以想像的。
我們所圈出來的這個圓,科學家將其定義為可觀察宇宙。那麼可觀察宇宙究竟有多大?用宇宙的年齡乘以光速就可以得出結果,可觀察宇宙的直徑是276億光年。
這只是一種客觀的假想狀態,可觀察宇宙的大小遠不止於此。因為這個宇宙就像是擁有生命一樣,它是無時不刻地在生長、膨脹。
即使是一個物質以光速在可觀察宇宙的「邊緣」飛行,它也永遠不可能飛出可觀察宇宙的範圍。在它飛行的同時,宇宙也在以比這個物質快幾十倍或者幾億倍的速度成長著。
最重要的是,宇宙的膨脹是均勻的。無論你處在哪一個角落,都無法看到宇宙的邊界。無論你從哪個方向去分辨,宇宙看起來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宇宙最為神奇的地方,這也解釋了為何人類在宇宙黑暗中會容易迷失自我。
科學家將宇宙的模型設置為三種狀態,一種是球體,這種狀態是假如一個人盡全力的往前看,那麼光通過在這個球體上彎曲,人可能會看到自己的後腦勺;另一種是類似於馬鞍型;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宇宙是一個沒有形狀,無限平坦並且無限向外擴張的狀態。
這並不代表宇宙的空間曲率等於零,NASA通過測量得知,宇宙的空間曲率小於0.4%。有科學家計算得出宇宙的半徑至少是可觀測宇宙的250倍,而它的體積更是驚人,是可觀測宇宙的1500萬倍,直徑更是達到了11萬億光年!
不過這些數據目前只是一種設想,或許真正的宇宙比科學家計算出的結果更大。人類以後是否真的可以測量出宇宙大小這一點,科學家表態,認為不敢再想下去了!
筆者-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