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戴維·帕卡德,細節是什麼?就是那些看起來普普通通,卻有重大作用的事情,許多事情就是在細節中發現地,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是在一些特殊的職業身上,比如醫生,如果一不下心漏了什麼東西,可能就會發生醫療事故,比如教師,一個錯誤的教導,可能會耽誤了一個孩子的一生,還有警察,每一個細節中,可能都有著犯罪證據和嫌疑人導向。在《重生》這部電視劇中更能感受細節的重要性,也更能體會警察的辛苦和危險。有人說警察要靠豐富的想像力,還有人說警察要靠緊密的邏輯思維,我更傾向與豐富的想像力,許多案件都要依靠非同常人的思考和極大的想像才能破解。
每一次失憶都意味著重生,從宏觀的肉體上來說,你沒有任何變化,你還是你,從微觀的精神層面來說,你已經是全新的自己了。像劇中的秦馳一樣,過著和往日截然不同的生活,可能性格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以前貪圖名利,現在的他只想找出真相。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被命運安排,你無法選擇怎麼生,但是你可以選擇怎麼死去,去做命運的奴隸,或是主宰命運,蔡康永說:「如何使用生命,簡稱使命」,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怎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的人選擇為人民服務,有的人衝在最前線,軍人的使命是捍衛國家主權的尊嚴,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警察的使命是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使命而戰。
一位好警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推理能力和善於發現的眼睛。劇中的吳曉雲曾是一位司法一級鑑定員,做過三年的毒物鑑定,這樣一位優秀的職業女性,卻淪為了家庭中的「奴隸」,不受待見,不被尊重,因為唯一的倖存者是吳曉雲的兒子鄭鑫,也是案件中唯一的受益者,滅門慘案卻獨留一人,秦馳不得不對他開始產生懷疑,他與助手路銘嘉前往案發現場時,翻看了衣櫃中的衣物,通過對鄭鑫鞋上的泥土辨別,確認來源距離鄭鑫宿舍幾公裡外的防風林,因此對滅門慘案唯一生存者鄭鑫的詢問,得知吳曉芸曾疑似出軌生下鄭鑫,因此常被丈夫鄭方家暴,通過查看吳曉雲的遺體後,發現了新的疑點,才揭開了這個案件的真相,因為吳曉雲的毒物鑑定的身份,她才能把案發現場布置的一絲不漏,即使是激情犯罪,也能泰然自若,把作案的衣服剪碎衝進馬桶,地上的痕跡反覆擦拭。
她選擇了最錯誤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保護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解脫,對她而言活著是一種煎熬,如果沒有暴力,事情或許是另一個結局。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微小的細節裡發現的,通過這些細節環環相扣,和秦馳豐富的想像力,才能破解這個案件。看完這個案例,令我害怕的不是吳曉雲的心思縝密,而是她到底受了多少委屈和屈打,才讓她徹底爆發了,其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不敢發聲,不敢反抗,在深淵裡凝望著外面的世界,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相信法律和群眾,家暴從來不是家務事。
劇中有許多讓人瑟瑟發抖的細節,每一件都可以引起人們的深思。在範凱那個案件中,在垃圾桶裡發現嶄新的輪胎,普通人只會覺得惋惜,只有具有超強想像力的人,才會分析是不是為了減少浮力。陳夕的好朋友彭鵬,他能一眼辨出警犬,說明他和警察有過交道。在回答陳蕊疑問的時候,他說,「有人做賊,有人當兵,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或許他和陳夕以前做過警察的眼線,才會對警犬這麼熟悉,甚至是了如指掌。還有胡一彪對秦馳說「你真的以為你是幸運才活下來的嗎」,好像暗示他其實知道真相,714當晚槍戰現場為什麼射向秦馳的子彈特別少?六個兄弟,獨獨活下了他一天,是巧合還是早已安排好的,秦馳到底是倖存者還是失憶的幕後黑手,不到最後一分鐘,一切皆有可能。
劇中胡一彪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什麼對秦馳的事情了如指掌,他到底是悍匪還是好人,在後面的劇情中我們也許會發現。每一處地方都讓我們細思極恐,心驚膽戰,每一個角色都值得深入剖析。我相信孟子的性善論,每一個都是善良的,可是人心經不起誘惑,或許為名為利,才會一步一步陷入沼澤。「相信人性的善良,但不要去賭這個善良,更不要去給人心底滋生魔鬼的機會」。——耳根《三寸人間》。
愛是包容是體諒是不計前嫌,每個人都有無數個缺點,愛卻只有一個理由。在肇事逃匿案件中,受害人廖勇是一位經紀人,曾培養過一個女團,後來被迫解散,其中兩個一位是娛樂明星一位是文藝編輯,兩位暴露在大眾視野的人,都不敢說出真相,只有混得最差的石晶原意道出之前的種種,根據了解和詢問,曾經的他們,白天練歌練舞,晚上得陪各色的老闆喝酒,後來的石晶在美院當人體模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比起其他兩個人,我更認為石晶過的幸福一點,有一個不在乎過去並且深愛她的男人,她的丈夫說:「如果愛一個人就能接受他的一切」。
接受她的缺點和優點,她的過去也是她的經歷,愛情大概就是兩個靈魂的契合,相濡以沫,相伴一生。往往在高處的人不敢說出真相,因為他們害怕跌倒,害怕摔到谷底,他們沒有釋懷也沒有放下,只是不想再被過去的事情牽絆著了。
救困扶危是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兄弟。「我經常腦子裡就在想啊,六對九,如果說那天晚上我去了的話,那就是七對九,是不是從勝算上咱們就更多了一點?換句話說,是不是我們就可以有機會多活一個兄弟下來,即便那個人他不是我」。——路銘嘉,即使有一絲希望,也希望衝在最前線,和那群弟兄們同甘難,即使活下來的不是自己,他也實現了自我價值,有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大義凜然,捨去自己的利益滿足對方。
其實他一直都在找尋實現價值的地方,但由於他的身份,在父權的保護下,他無法實現,這種保護對於他而言,就是抑制他的成長,沒有辦法爬上更高的階梯,一直被父親的光芒照耀著,好在他沒有因為這個而產生虛榮心,一直的想法都是想要獨立,想離開父親的庇護,去闖一番自己的新天地。渴望成為一名優秀的警察,和人們心中的英雄。在三岔路口,每一個選擇都決定著你的命運,抒寫著新的篇章,很可能徹底改變你的人生。對生命保持敬畏,每個人除了他自己,沒人能決定他的生命。
每一條生命都是神聖的,在路上遇到的人,做過的事都是他自己的回憶,感恩生活,好好生活。每個人都為著信仰而活,「有一種信仰,並且只有一種信仰,我們可以用以抵達內心所期待的救贖,它應該是否定性的,並且可以同一切肯定的東西相對峙,是這個信仰使我們變得卑微,在這種關係中,連光與暗都變得不重要」——《黑白》。中國人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因為發生危險,永遠有人衝在最前線,替我們抗下所有。總有一些英雄,不怕險阻迎難而上。真愛可迎萬難,愛是兩個靈魂的碰撞,無關其他,因為愛可以不在乎外界的所有,什麼人言可畏,都是浮雲,真愛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