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新冠肢體接觸傳播風險高於預期!新冠病毒在皮膚活躍長達9h

2020-10-20 生物探索

本文轉載自「 MedSci梅斯」。

導語:通過肢體接觸傳播新冠風險高於預期。

pixbay

近期,來自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Kyoto 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Medicine)研究人員發表在牛津大學《臨床傳染病學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一項解剖樣本皮膚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人類皮膚活躍長達九小時,是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的五倍。這意味著,通過肢體接觸傳播新冠風險比流感高。

根據這項研究,由於將高度傳染性的病原體直接施用到活著的人的皮膚上是危險的,因此,將採用死後一天的屍體皮膚用於檢測實驗。通常流感病毒可以在人類皮膚上存活1.8個小時。

Survival of SARS-CoV-2 and influenza virus on the human skin: Importance of hand hygiene in COVID-19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ciaa1517, https://doi.org/10.1093/cid/ciaa1517

與其他表面(不鏽鋼/玻璃/塑料)相比,SARS-CoV-2和IAV在皮膚表面的失活速度更快。SARS-CoV-2的生存時間明顯長於IAV [9.04 h(95%置信區間:7.96-10.2 h)對1.82 h(1.65-2.00 h)]與粘液相比,粘液上其他表面的IAV失活更快,而SARS-CoV-2在粘液和介質中顯示出相似的穩定性。SARS-CoV-2的生存時間比IAV的生存時間長得多[11.09 h(10.22–12.00 h)vs. 1.69 h(1.57–1.81 h)]。此外,通過乙醇處理,人類皮膚上的粘液/介質中的SARS-CoV-2和IAV均在15 s內完全失活。

不同表面上病毒的存活時間和半衰期,Survival of SARS-CoV-2 and influenza virus on the human skin: Importance of hand hygiene in COVID-19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ciaa1517, https://doi.org/10.1093/cid/ciaa1517

文章指出,「與IAV相比,SARS-CoV-2在人皮膚上的9小時存活可能會增加接觸傳播的風險,從而加速大流行。保持適當的手部衛生對於防止SARS-CoV-2感染的傳播很重要。

評價80%(w / w)乙醇對SARS-CoV-2(上圖)和IAV(下圖)對人體皮膚的消毒效果

此前哈佛醫學院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上關於新冠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多個表面上存活數小時至數天:在銅上長達4個小時,在紙板上長達24個小時,在塑料和不鏽鋼上長達則長達 72小時。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表面的病毒數量眾多都會大大減少,所以觸摸到病毒的感染風險,也可能會使時間的流逝而降低。

SARS-CoV-1和SARS-CoV-2在氣溶膠和各種表面上的活力,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N Engl J Med 2020; 382:1564-1567

DOI: 10.1056/NEJMc2004973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病毒能夠在氣溶膠中存活並保持傳染性,該病毒可以在氣溶膠中存活數小時,並且在長達數天的表面上仍具有感染力。

9月,美國環境保護署批准了Clorox的Pine-Sol原始多表面清潔劑作為有效的針對新冠病毒的消毒劑,並將其添加到該機構不斷增長的可用於對抗新冠病毒的產品清單中。

總之,大流行期間切記勤洗手,若在室內等人多的場所請戴口罩,做好防疫自我保護!

End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在皮膚上可存活9小時!研究稱比流感病毒長4倍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是流感病毒在皮膚上可存活時長的5倍。科學家表示,洗手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一個關鍵預防措施。研究人員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甲型流感病毒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半月刊。
  • 日本研究人員:新冠病毒能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8日報導,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在人體皮膚上的活性可持續9個小時,相比之下,導致流感的病原體在人類皮膚上的存活時間約為1.8小時。這一研究本月發表在《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研究表明,為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人們需要經常洗手。
  • 研究稱新冠病毒或在2019年9月就已經在義大利傳播
    據外媒BGR報導,來自義大利的一項新冠研究顯示,SARS-CoV-2實際上早在2019年9月就已經在該國傳播,比預期的早了幾個月。來自米蘭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癌症篩查研究的志願者血液中發現了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 義大利研究所:新冠病毒去年9月就在義大利傳播,可能重塑疫情歷史
    9月就開始在義大利傳播,遠早於武漢出現疫情的時間。研究發現,有111人(11.6%)在今年2月以前就出現了新冠病毒抗體。,這表明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可能比此前認為的更早。,這項研究認為新冠疫情可能開始於去年10月6日至12月11日之間,即病毒進入人類宿主的時間。
  • 新冠發現近一年,病毒傳播有哪些規律?
    病毒載量發病初即達高峰研究發現,總體上,人感染新冠後,上呼吸道裡的病毒載量在出現症狀後的一周內就可能達到峰值,隨後,下呼吸道裡的病毒載量也會達到峰值。這比SARS發病後10至14天病毒才在體內達到峰值要明顯更早,2012年同樣出現跨國傳播的另一種冠狀病毒MERS-CoV則為7至10天,也不及新冠早。
  • 新冠病毒或於去年9月就在義大利傳播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劉霞)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腫瘤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9月就已經在義大利傳播,遠早於武漢出現疫情的時間,也較目前義大利官方確認首例新冠患者出現的時間(2月21日)提前了5個月
  • 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12億人次旅客中僅有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病例《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前不久,有關機艙內可能發生新冠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那麼,旅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究竟如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初至今搭乘飛機出行的約12億人次旅客中,共計報告44人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了病毒(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國際航協據此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極低,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相當。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 義大利研究所:新冠病毒去年9月就在意傳播,可能會重塑疫情大流行歷史
    (觀察者網訊)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早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疫情之前,新冠病毒就已在多國出現。 據路透社16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去年9月就開始在義大利傳播,遠早於武漢出現疫情的時間。
  •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 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法新社18日報導,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半月刊。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
  •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通過數值求解得到參數值,代入模型對新冠疫情進行評估和預判。  主要結論:  1)新冠病毒基本傳染數明顯大於SARS,但單次接觸的傳染概率可能略低,民眾無需恐慌。根據數值模擬確定的參數值,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遠高於SARS,即不採取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平均每個病人傳染的人數更多。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 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新冠病毒去年9月或已在義大利傳播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腫瘤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9月就已經在義大利傳播,遠早於武漢出現疫情的時間,也較目前義大利官方確認首例新冠患者出現的時間(2月
  • 非接觸式互動,全沉浸式體驗!廣東科學中心推出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
    戰疫專題展設置「病毒來襲」「共克時艱」「科學防治」和「『疫』情警示」四個分區,共36個展項,全方位展示了病毒的知識與危害,新冠疫情的發展與影響、全民抗「疫」的感人事跡,科學防治以及科技在抗「疫」中的支撐作用,並期望通過疫情警示引起社會反思與進步。
  • 新冠病毒可「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疫情發布會上指出,已找到充分的證據鏈,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傳人,且該病毒在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這亦是世界首次在冷凍包裝發現活性冠狀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道,這一發現表明,各國應重視通過冷凍供應鏈存在著病毒傳播的風險。不過,該中心補充稱,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需要過於緊張,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張伯禮院士稱新冠病毒已變異,傳染性增強,毒性降低,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全球日增病例幾十萬就是例證。目前無症狀感染者佔比達50%,為新冠防控加大了難度。   近期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解剖樣本的皮膚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人類皮膚活躍長達九小時,是A型流感病毒的五倍。這意味著,通過肢體接觸傳播新冠肺炎的風險比流感高。
  • 日本研究團隊: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法新社18日報導,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半月刊。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
  • 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那麼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久?
  • 日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法新社18日報導,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半月刊。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相比甲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SARS-CoV-2可在人體皮膚上存活9小時,這可能增加接觸傳播風險,進而加劇疫情擴散。」
  • 新證據:怎樣算是與新冠患者「密切接觸」?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擴展了「與新冠患者密切接觸」的定義,因為中心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短暫接觸中傳播。之前,疾控中心將密切接觸描述為「某人在傳染性人群周圍六英尺(約1.8米)內停留了15分鐘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公衛人員應該考慮『累計暴露時間』與傳染風險之間的關聯。」長期以來,相關專家一直強調,所謂「六英尺內15分鐘以上接觸」規則並不是新冠病毒人傳人的閾值。
  • 哪些動物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黑名單一長串
    (新華社/歐新/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全球感染案例至2020年9月18日,已超過3000萬,死亡人數接近100萬,但仍沒有要停的跡象。與此同時,對於這一傳染力強勁的新型病毒,9個月來,人類對其傳播規律依然知之甚少。對比新冠病毒與其他已知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科學家只是估計它很可能源自蝙蝠,並通過某個中間宿主傳給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