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夢圓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科裡待了才三個月,就管了3個梅毒陽性的病人,同門戲稱:你是有吸引梅毒病人的體質?
作為一個外科大夫,每天都會為病人換藥,當面對梅毒陽性病人時,我的導師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從不因病人梅毒陽性就表現的躲閃不及,知道病人感染了梅毒螺旋體,保持平常心,注意並防範自己的感染風險即可,甚至直接觸病人也是有的。
自己上手的大多時候,並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一次,與他隔了一張床的病人沒有外塗的藥膏了,想和梅毒陽性的病人借一下藥膏,我直接制止了。心裏面想,就算不考慮交叉感染,藥膏沾過血的呀,你用過也感染了怎麼辦?
之後,我反思到:我想的究竟對不對,性病一般通過性行為、血液傳播,也可能垂直傳播,梅毒螺旋體會通過血液傳播嗎?同時,究竟是怎樣的感染機制?可治癒嗎?
1.流行病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估計,2012年全球約有1770萬15~49歲的人患有梅毒,估計每年有560萬新發病例。分布人群如下:
2.臨床表現及傳染性
原發性梅毒患者在感染後3周內,主要表現為在生殖器或其他涉及性接觸和局部淋巴結病的身體部位出現單個潰瘍或多處病變; 這些通常是無痛的並且自發地解決,次要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和側腹,肩膀,手臂,胸部或背部的斑丘疹,通常包括手掌和腳底。隨著體徵和症狀消退,患者進入潛伏期,可持續數年。
由於25%的二期梅毒有復發風險,前1~2年潛伏期的患者仍被認為具有傳染性。歷史文獻表明,15~40%的未經治療的個體會發展為三級梅毒—表現為破壞性的心臟或神經系統疾病,嚴重的皮膚或內臟病變(牙齦)或骨性受累。
需要注意的是,神經梅毒通常被描述為晚期表現,但其實它也可以在早期梅毒中發生。
受感染的個體通常遵循在≥10年期間分為初級,中級,潛伏和三級的疾病過程。通常,「早期梅毒」是指可以通過性傳播的感染(包括原發性,繼發性和早期潛伏性感染),並且與活動性(傳染性)梅毒同義。世界衛生組織將「早期梅毒」定義為:<2年持續時間的感染,而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指南將其定義為感染<1年的持續時間。
不同的指導方針將早期延遲定義為暴露後1~2年開始。
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梅毒的性傳播發生在接觸後的前1~2年(即感染的初級,中級和早期潛伏期)。母嬰傳播(MTCT)的風險在初級和中級階段最高,其次是早期潛伏梅毒。
個人觀點:性病傳播的可能性大小是由存在傳染體的數量多少決定的,傳染體可以存在於受感染體的血液和體液中,那麼,就像條件致病菌一樣,當你虛弱時,你就會得病,同樣,當傳染體達到一定數量時,你也會有感染風險,如果想要無感染風險,一定要記得保護自己,比如,戴帽子口罩,換藥時一定要戴手套,一定注意自己手上或者其他地方有沒有小傷口等等,杜絕感染體侵入我們的身體。
3.梅毒螺旋體形態
為什麼定義為螺旋體?主要因為梅毒每個極的動力鞭毛,在肽聚糖頂部的圓柱體周圍纏繞,在中間細胞處重疊,並由剛性細絲施加在彈性肽聚糖上的力使圓柱體變形從而產生了螺旋體的平波形態。
電鏡下:
4.診斷
梅毒的診斷可以通過測量患者對感染的血清學反應來進行。
首先出現的是針對梅毒螺旋體蛋白的IgM抗體,幾周後有IgG抗體出現。
IgM和IgG抗體可使用密螺旋體測試,如被測量蒼白密螺旋體血細胞凝集分析(TPHA),梅毒螺旋體粒子測定(TPPA),螢光梅毒螺旋體抗體吸收測定(FTA-ABS),酶免疫測定(EIA)和化學發光免疫測定(CIA)。
針對梅毒螺旋體不特異的蛋白質的IgM和IgG抗體(非密螺旋體抗體)可以使用快速血漿反應蛋白(RPR),性病研究實驗室(VDRL)或甲苯胺紅未加熱血清(TRUST)測試來檢測,並且通常在密螺旋體抗體後2~3周出現。目前醫院中常用的為快速血漿反應蛋白。
快速血漿反應蛋白結果
通常,通過有效治療(這裡在6個月時任意顯示),非密螺旋體抗體水平下降,而密螺旋體抗體仍會保持高水平多年。
約20%的患者在治療後6個月持續存在非特異性抗體;這些人被標記為具有血清狀態。反覆治療後,約有11%的患者仍然表現為血清狀態。
5.治療
長效青黴素製劑如苄星青黴素G是大多數梅毒患者的首選療法。
管理梅毒的重要因素是早期發現、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方案及時治療以及治療感染性梅毒患者(原發性,繼發性或早期潛伏感染)的性伴侶。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成人早期梅毒管理的指南和歐洲指南是相同的。CDC(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南不提供普魯卡因青黴素作為治療,但在其他方面相同。晚期梅毒患者不再具有傳染性。因此,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無症狀患者的併發症(即,具有晚期潛伏梅毒)或如果患者具有三級疾病的表現則阻止其發展。晚期梅毒的治療比早期疾病需要更長的抗菌治療療程(仍有治癒可能性)。
6.梅毒患者的心理健康
梅毒陽性的患者會導致嚴重的社會恥辱感,強烈的尷尬,以及對報復,家庭暴力或失去關係的恐懼。
公共衛生專家認為,梅毒是比其他性傳播感染診斷更為恥辱的根源,儘管這很難確定,因為研究計劃傾向於將追蹤工作的重點放在梅毒上,而不是因性傳播感染導致的嚴重後果。但在一項測量與幾種恥辱性皮膚病相關的羞恥程度的研究中,患者對梅毒的羞恥感最大—超過愛滋病,以及其他性傳播感染或幾種毀損皮膚狀況。
7.展望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梅毒管理提出以下挑戰及願望清單:
結語
作為待手術患者,傳染病系列檢查是醫務人員自身安全的基本保障,如果是梅毒陽性患者,應該先查一下快速血漿反應蛋白,以確診,並判斷其傳染性大小。
如果確實為傳染性梅毒患者,那麼,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要做到的,絕不是躲閃不及,而是保持平常心,同時小心謹慎處理患者傷口,為患者帶來一絲慰藉:即使身處深淵,也有人伴我同行。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