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1868-1936)是著名的俄國作家。他為了讀書,甘願挨打,為了讀書,付出了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代價。
高爾基出生在俄國中部一個木工家庭,家境貧寒,三歲喪父,十歲喪母。只念過三年小學就輟學了。他做過各種活計,像鞋店學徒,搬運工人,守夜人等等。為了能夠在工作之餘讀書,他要借月光,甚至偷借神龕下的長明燈的光亮,要忍受老闆的毒打,甚至被幾十根木刺刺進身軀。
我們一般都讀過《海燕》就明白其中的那種堅韌,奮發向上的氣質實際上也是他在艱苦生活中的一種可嘉的精神品質的展現。他還有一部作品,叫《我的大學》。實際上高爾基沒有上過大學。他一直夢想能夠上大學。我的大學這裡的大學實際上說的是社會這所大學。
《我的大學》講述的是16歲的阿廖沙16歲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實際上根本沒有辦法到理想中的大學去,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四處打零工,在碼頭,在麵包房等等。在社會這所大學裡經歷磨礪,思想上發生的變化。
高爾基就是實際成長經歷和《我的大學》是相似的。他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然熱愛書籍。「撲在書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再列一寫高爾基的名言吧,值得我們學習體會
1.一個人的價值,全決定於他自己。
2在艱苦的日子裡要堅強,在幸福的日子裡要謹慎。
3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人的自我完善。
4一個人應該在自己靈魂深處樹立一根標杆,從而把自己個性中與眾不同的東西匯集在他的周圍,顯示出自己鮮明的特點。
5對於生活,必須有一貫的、巨大的、使它變得有生氣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