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花了一下午的時間玩了《太空巨人》的卡片遊戲,但並沒覺得太有趣。《戰錘》世界觀中的Tyranid 基因竊取者被設定為你的敵人,你需要反覆用那一兩個技能努力打死他。遊戲中並沒有太多戰術選擇的空間,但事實上也不需要有什麼戰術。正是這種無恥的味道和氛圍早就了《戰錘40K》的成功。所以同樣定位的《太空巨人》回合策略電子遊戲,和你想像的一樣,也不會有太多遊戲操作上的深度。
《太空巨人》簡單地說就是《戰錘40K》+《異形》,但卻沒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兩者的概念設定。太空陸戰隊被派到「太空巨人」號太空船上清掃Tyranid基因竊取者,但這幫人有點傻,他們派上去一隊重型終結者,而船上大多數地形全是狹窄的走廊,一次只能通過一名終結者。他們的體積太大,無法從隊友身後瞄準射擊,也就是說,在走廊裡,他們的有效火力只有派頭的和結尾的兩名終結者。再加上他們本身移動速度特別慢,想轉身180度就要花費掉一半的行動點數。面對快速移動,近戰攻擊的基因竊取者,他們還拋棄了唯一的優勢:範圍攻擊。
《太空巨人》的故事劇情講述的就是太空陸戰隊奪回範圍攻擊優勢的過程。雖然狹窄的走廊幾乎就是死亡陷阱,但如果你將終結者切換到「守望」模式下的話,有機會逆轉戰局。雖然有些不合邏輯,但在「守望」模式下,終結者無法在自己的回合開火,但可以在敵人的回合中一直保持開火狀態。所以如果你發揮走廊前後兩名終結者的有效火力,所有基因竊取者在自己回合中接近你的時候,都不得不暴露於你的火力之下。如何找到最佳站位,如何在適當的時候走出走廊,只要能正確處理這個戰術謎題,就能順利通關。
問題是,只要你布下了陣地,就沒什麼其他的事可做了,就像是把絞肉機設定到了自動工作狀態。有一些任務會給遊戲帶來一些變數,例如在空曠場景中前進,面對四面八方撲面而來的基因竊取者,還有由於傳送失誤而需要玩家逐漸集結自己的部隊。不過這些戰況的改變並不能從本質上改變遊戲操作流程。
遊戲為玩家提供了不少緊張氣氛,不過緊張氣氛完全是因為遊戲過分依賴運氣成分。武器可能會卡殼,需要玩家劃分一點指揮點數解決(自己回合中省下的額外行動點數,全隊共享)。而且只要讓一隻基因竊取者近身,幾乎可以保證會有一名終結者倒下,所以一旦出現意外,絕對讓你驚心動魄。你的工作就是設定好最佳的戰鬥形勢,對所有隨機事件做好萬全準備。在《太空巨人》遊戲流程中,筆者感覺自己是觀光客,而不是指揮官。
如果你是《戰錘》系列的粉絲,本作並不會讓你太失望。《太空巨人》成功地展現了星際戰士的厚重感和深度,也呈現出了一艘被外星人入侵的恐怖太空船。每個小隊成員都有自己獨特的裝甲花紋,音效和配音也很棒,讓玩家真正感覺身處密閉的金屬船艙中。
藝術風格也很出色,只是不同場景見略顯重複。但最重複的還是遊戲中人物動作動畫,而這正是致命傷,你會看到基因竊取者總是會以同樣的姿勢送死並死去,還有終結者被基因竊取者的利爪切開撕碎的畫面也太重複,讓人看得都麻木了。另外一方面,每個終結者的盔甲花紋都很獨特,減少了一些重複感。
你可以想像到,如果和人,尤其是好基友對抗,《太空巨人》就會變得更加有趣。如果和陌生人打,遊戲的慢節奏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無聊。而且玩家點擊「結束本回合」以後,會莫名地暫停一段時間,讓人很不爽。單人遊戲也一樣。
不過如果你能和好友一起對打,同時用網絡語音聊天,那《太空巨人》就會突然變得有聲有色起來。故事劇情可能是一位英雄終結者單手清掉了一走廊的基因竊取者,也可能是一個苦逼的小隊長即將逃出死神的追捕,遭到了背刺。很明顯,這才是這款遊戲的精髓,因為人控制的基因竊取者要比AI控制的更加陰險狠毒。就像是在《生存之旅》中扮演殭屍一樣,考驗的是玩家的耐心與機會把握。而且對於《戰錘》系列粉絲來說,遊戲過程將充滿樂趣。「諾克提斯,我的弟兄,我手中的神聖啤酒杯已經乾涸。以國王的名義,我命令你從冰箱裡取來一罐帝國啤酒!」
總結:
《太空巨人(Space Hulk)》是一款以《戰錘40K》為背景的回合制策略遊戲,遊戲場景設定在一艘被人遺忘在太空墳場的古代飛船內,玩家指揮終結者戰士「嗜血天使」,與成群的外星掠食種族展開殊死搏鬥。簡單地說《太空巨人》就是《戰錘40K》+《異形》的變異合體,雖有新意但難免會有舊作遊戲的影子,故IGN給出了6.7分的最終評價。
優點:
+緊張的氣氛
+優秀的多人遊戲
+出色的藝術設計
缺點:
-重複的人物動作
-沒有實質的玩家抉擇
評分:6.7 還好
《太空巨人》是一款有趣但淺薄的遊戲,借用並擴展了《戰錘40K》奇幻風格的世界背景。
結語:
說到底,《太空巨人》是一款出色的遊戲,是讓人愉悅的分支作品。雖然沒有哪個任務會讓筆者想玩第二遍,筆者不得不懷疑這12個劇情任務是否具有重玩性,但多人遊戲卻增加了許多深度,讓人很想再玩下去。《太空巨人》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製作組沒能夠讓它脫離桌遊的簡單規則和遊戲體驗,缺少戰術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