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達成3.6萬億「大生意」?這口葫蘆裡賣的「藥」,相當毒!

2020-12-05 海的敬畏

文章作者:戎評

2019年6 月18日,美國社交軟體Facebook 位於瑞士的子公司

——「天秤座網絡」(Libra Network),所主導的數字貨幣「天秤座(Libra)測試網」,在經過數月造勢之後終於成功上線!

據悉,此次Facebook 所推出的這款名為「Libra」的數字貨幣,除官方「天秤座」的名稱以外,還有一個頗有雄心的內部暱稱—Global Coin(全球幣)...

——(為方便閱讀,以下以「全球幣」指代Libra)

如此雄心,在Facebook同期發布的《Libra白皮書》中也得到了證實:

Libra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簡單的全球性貨幣和財務基礎設施,惠及全球數億人。

沒錯,就在政治碎片化、大國博弈、文明衝突大背景下的今天,作為世界最大社交平臺的美國Facebook ,竟然號稱要打造一個「全球性」的貨幣!

這不禁要讓人疑問,Facebook 憑什麼?

瘋了?美國政府砸碎「Face book」金飯碗!

眾所周知,作為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社交平臺,在過去的2018年,Facebook在26億全球固定用戶的客戶基礎上,不僅創造了高達250億美元的平臺純利潤,其市場估值更是達到了整整5000億美金!

不可否認,從一家公司的角度來講,如今展現在世人面前的Facebook,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財務狀況,都是及其成功的:

在26億的用戶基礎之上,Facebook憑藉註冊內的用戶資料和動態,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手段的分析下,通過用戶偏好的形象刻畫,進行廣告的精準推送...

顯然,對於Facebook的真正「金主」而言,這種精準投放的廣告所展現出來的效率是極具誘惑的:

如果說傳統的廣告投放效率只有1%的話,那麼Facebook這種立足於用戶動態大數據分析的廣告投放效率,則可謂倍增!

道理很簡單,傳統的廣告投放需要解決「需求」與「購買」兩個難題,而精準投放的廣告在大多數時候,需要解決的恐怕只有最後一個問題—購買...

不過,這種在去年締造了250億純利潤,看似實現了「多贏」的商業模式,卻在一個細微且致命的問題上走到了盡頭-----個人隱私!

2018年3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衛報》共同發布曝光Facebook在超5000萬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將用戶個人資料提供給政治數據公司「劍橋分析」,用以幫助2016年川普團隊參選美國總統的用戶隱私洩密醜聞。

3月22日凌晨,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洩露醜聞後首次發聲,他承認對Facebook數據洩露事件負有責任,並告知Facebook早在數年前便已經開始利用用戶數據進行廣告內容的精準投放....

隨即,在26億用戶的憤怒之下,更多有關Facebook侵犯用戶隱私數據用以商業盈利及政治途徑的醜聞被逐個被曝光、而為了應對洩密危機,去年5月時歐盟更是通過了旨在保護用戶隱私的《通用數據保護法案》!

而受此影響,去年下半年的Facebook,不僅公司內的員工骨幹掀起了離職大潮,在CEO扎克伯克身陷國會聽證質詢的同時,歐美媒體更是紛紛呼籲:「拆分Facebook 」...

是什麼讓Facebook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背地裡的原因戎評暫且不提,至少擺在檯面上的原因只有一個:用戶信息洩露!

而簡單的6個字,卻承載了Facebook百億利潤的商業模式...

毋庸置疑,無論是出於「政治正確」還是「輿論考慮」,當「醜聞」敗露的那一天起,那套承載其上的商業模式,便已經宣告壽終正寢。

事實如此,擺在Facebook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死,要麼變!

亙古未有!「Face book」3.6萬億的大生意!

顯然,在當前歐美對於用戶數據隱私立法保護的大環境下,Facebook如果再繼續堅持之前的那一套商業邏輯的話,最終的結果必定只有一個大大的「死」字。

這似乎為我們解釋了此次Facebook 推出名為「Libra」的全球數字貨幣的動因所在:

——這不過是一場簡單的商業自救,不過是Facebook被逼入絕境之中的一場效仿中國網際網路支付的模仿和嘗試!

不可否認,這種聲音的出現並非無的放矢。

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用戶數量大致在6億左右,相較於Facebook總計已達26億的已有用戶數,中國的數字僅僅只佔到了23.7%。

但是就是這6億中國人,在去年卻創造了高達28萬億美元的線上交易額!

顯然,對於手握26億用戶,並仍舊持續增長的Facebook而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機:

即使考慮到用戶國別和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哪怕Facebook的26億用戶能夠有一半實現2018年中國水平的有效轉化,那麼其於本月推出的「全球幣」,也能夠實現最少50萬億美元的年線上交易總額!

50萬億,這是個什麼概念?

2018年,全球跨境支付的貨幣價值總量大致在120萬億美元左右,而為了實現這價值120萬億美元各國貨幣在各目標國金融網絡中的實時流通,在各種繁複和冗雜的法律監管之下,支付人通常還需要額外支付匯出金額3%-7%的換匯手續費。

因此,即使按照最低3%的換匯手續費計算,倘若Facebook的「全球幣」真正被順利架設的話,那麼僅僅一年,扎克伯格在手續費上的收入就將達到3.6萬億美元!

對於用戶而言:3%手續費的線上「全球幣」,省去了繁雜的手續和反覆匯兌的麻煩。

對於Facebook而言:3.6萬億美元的最低年收入,將是去年淨利潤250億美元的144倍。

顯然,這是一筆『』天大的生意」

——即使扎克伯格在當前的轉化效率下只收取千分之三的「手續費」,這個盈利數額也將遠遠超過去年Facebook的淨利潤!

而這一切,還僅僅是構建在現有用戶基礎,不過50%的網絡支付轉化率而得出的。

但是對於Facebook而言,在現有用戶基礎上壟斷當前世界近一半跨境支付匯兌生意的企圖,難道就是「大生意」的全部?

扎克伯格的「葫蘆」:兩不沾的全球幣...

從表面上看,Facebook此次推出「全球幣」僅僅只是去年用戶洩密危機下的一個「應急產品」

——其存在的全部價值似乎只是為了Facebook在立足於用戶資料分析的大數據商業盈利模式遭到各國監管之後而開闢的「新盈利渠道」。

在其公開的《Libra白皮書》中,一切都顯得如此「商業」。

你可以說他如其所宣傳的那樣,是類「比特幣」一般的數字貨幣,甚至可以說他是美國版的「支付寶」,但是絕不能聯想到任何諸如陰謀、野心的詞彙...

但是我們分明又能看到,此次Facebook所推出的此款「數字貨幣」,無論是與現實認知中的比特幣,甚至我們更為熟知的「支付寶」,都存在著可謂截然的差異!

戎評為何這麼說?

想必被所謂「幣圈人士」安利過的朋友都知道,由日裔美國人中本聰所發明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其最大的特點也是被極力渲染的優勢,莫過於「去中心化」!

何為去中心化?

顧名思義,所謂「去中心化」就是把傳統金融機構的中央權威去掉:

諸如各國受組織機構或政府控制發行的法定貨幣,就可以被視為「中心化產物」,而在「去中心化」思維下誕生的比特幣,則沒有單獨的機構或者政府可以控制或者左右他的發行。(不過隨著比特幣集中化趨勢不斷加大,在流通領域中,諸如「礦霸」虛浮炒幣、割韭菜、正在成為不可遏制的事實

換一句話講,與「中心化」規則下貨幣存在肆意濫發、並由某一機構或政府進行控制監督有所不同,在「去中心化」規則下,貨幣數量不僅將按預設規則保持相對恆定,在沒有一個中心化的控制節點條件下,憑藉「數字貨幣」的網絡屬性,諸如比特幣此類的「去中心化」貨幣,甲乙之間的交易不僅無需第三方了解就可以在區塊鏈內有保障地進行,憑藉網絡渠道,更是可以輕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國家金融界限!

因此,在前文中戎評為何篤定扎克伯格有這麼一筆年收入3.6萬億美元的「大生意」?

無他,這是「數字貨幣」相較於傳統金融系統的競爭優勢所在!

不過前面也說了,此次Facebook所推出的「全球幣」,與頗具爭議的比特幣大有不同。

道理很簡單:

比特幣是「挖」出來的,它的產生和交易並沒有任何機構或者個人來背書,其價值依賴於人們的共同信念,是「去中心化」的。

而全球幣是「發」出來的,它的產生和交易有Facebook背書,有抵押擔保,有基金會運作,更沒有數量限制,是「中心化」的。

那麼,既然不是「比特幣」,又會不會是美國版的「支付寶」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眾所周知,所謂的「支付寶」其實本質上不過就是一種對傳統銀行金融體系的一種填補,不過是網絡時代下,與傳統支付沒有任何本質差別的新興「支付方式」,僅此而已。

而此次Facebook所推出的「全球幣」,雖然在表現方式上看似與「支付寶」差異不大,但是從其獨立於傳統銀行體系甚至國家金融體系的「獨立貨幣」發行特徵來看,卻可謂天壤!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要問了,這既不是「比特幣」、也不是「支付寶」,這扎克伯格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哪門子藥?

圖窮匕見:「超主權貨幣」凌駕世界!

中國有這麼一個成語,叫「圖窮匕見」。

而在戎評看來,此次Facebook所發布的《Libra白皮書》中,恰好就藏著這麼一把匕首:

Libra旨在成為一個穩定的數字加密貨幣....他們可以根據匯率將他們的數字貨幣兌換成當地的法定貨幣...支持進一步增長和採用。分配保護區利息...

這段話什麼意思?

全球幣是一種加密數字貨幣和通證經濟領域中所稱的「穩定幣」,在錨定多國法幣之後,雖然會在一定範圍內出現價格波動,但是並不會如之前的區塊鏈數字貨幣一般以「升值」來鼓勵持有,而是如銀行一般,為持有者進行「保證」和「派息」。

事實上,在戎評看來,此次Facebook發行的所謂「數字貨幣」,其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助其升級為數字經濟世界裡,同時掌握信貸權和鑄幣權的超級數字銀行!

為什麼這麼說?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白兩個專業術語:信貸權和鑄幣權。

什麼叫「信貸權」?

銀行擁有存款、貸款等以償還和付息為條件的價值運動形式的信用活動開展的權利,就叫「信貸權」。

通俗一點講,所謂「信貸權」,就是在商業目的下,「借錢給人」和「找人借錢」的權利!

那麼什麼又叫「鑄幣權」?

根據美國金融學家班傑明·科恩(Benjamin Cohen)教授的觀點,鑄幣權的本質是通過拖延和轉嫁他人,避免調整成本的權力。

通俗一點講,所謂「鑄幣權」就是欠債以後拖延和轉嫁債務的權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世界各國央行在發行紙幣時通常都標明了該紙幣背後的「黃金抵押數目」,但是老百姓如果真的拿著紙幣去央行要求匯兌等量的黃金,作為「欠債人」的央行,卻並沒有義務進行兌換。

——這是傳統金融體系中,「紙幣」得以根據經濟情況進行超發通脹的基本原理,也正是因為如此,一般情況下,世界各國的「鑄幣權」通常由中央政府或者指定機構持有!

顯然,從「兩種權利」的詳解對比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對於一般國家機器而言,相較於信貸權的「低門檻」獲得,鑄幣權基本就是不可觸碰的特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傳統金融政治體系中不可觸碰的「特權」,Facebook卻做到了。

前面也提到了,相較於比特幣等傳統區塊鏈「數字貨幣」,Facebook所發行的「全球幣」,將是錨定多國法幣之後,依靠數字貨幣加密算法而作為存在基礎的「穩定幣」。

當然,一切穩定的基礎都來源於「錨定多國法幣」:

其機制類似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69年為穩定美元而發行的「紙黃金」(特別提款權),同樣與2005 年進行「匯率改革」之後的人民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未來令人驚詫:

在未來「Facebook模擬央行」的浮動匯率制度下,錨定一籃子貨幣,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來靈活擴張和收縮網絡數字貨幣供給量、從而達成價格穩定的基本運行機制,就是一種完全擁有鑄幣權的方式,其內在與當今世界任何一家央行無異!

或許,受限於其初始階段「權威背書」的弱小,Facebook所發行的「全球幣」還需要以相當的他國法幣及資產作為「信用背書」。

但是,這種信用恐懼隨著Facebook在「鑄幣權」的不斷分攤和Facebook網絡內以線上網購、線下支付、金融理財等為基本內容的生態網絡的建立和繁榮下,將快速得到消除!

屆時,以今天26億Facebook用戶為基礎的龐大社交用戶群體,將與「全球幣」一道構成橫跨世界的「超主權貨幣體系」,幾十億人將主動的以自己的產品、服務、現金乃至資產,來主動為「全球幣」進行信用背書。

而到那個時刻,憑藉成熟的「經濟生態」,「全球幣」將在Facebook 的數字經濟生態內循環,而根本很少甚至無需被兌現!

如此一來,Facebook或許仍然會提供一個兌現承諾,但實際上並不需要承擔兌現義務

——到那時,與如今的國家央行一般,Facebook將可以在市場允許範圍內,對「全球幣」發行量進行自由增減,從而達到網絡所及之地,皆為其金融掌控之處!

戎評可以肯定,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世界上任何一種「國家主權貨幣」,都不可能是Facebook「全球幣」的對手...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顯然,如今Facebook正在進行的這一切,對於世界任何一類「國家主權貨幣」而言,都是極其不利的:

憑藉數字貨幣的網際網路屬性,「全球幣」不僅具備了比特幣一樣徹底跨越國家政治界限、徹底繞開各國傳統金融體系監管的超高「侵徹力」!

從發行到流通,其完全以某家公司,甚至某個背後勢力為「中心」主導運行策略,更是彌補了比特幣等「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發行「不受控制」、流通壟斷「代價過大」、幣值結算不便等諸多缺陷...

正如媒體 《THE BLOCK》 所讚頌的那樣:

Facebook 的數字貨幣將是 2009 年比特幣主網啟動之後,加密數字貨幣領域最重大的事件!

由此,世界數字貨幣應用將正式從附庸僕從於傳統世界金融體系的1.0時代,正式進入到具備跨越國家金融中心實力,可與世界傳統金融體系分庭抗禮的2.0時代...

而在此變革下,戎評雖不願以「惡意」去任意揣測,但事實卻又往往令人膽顫:

2019年6月19日,也就是Facebook 《Libra白皮書》發布的第二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就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美聯儲不會將監管Facebook的Libra項目納入議程,如果Facebook決定繼續向前推進項目,美聯儲將從安全性、穩健性等監管角度出發,對Libra抱有很高的期望。

此外,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也明確表示:

Facebook的Libra等新支付服務可以獲得英國央行前所未有的支持!

不得不說,如今正在發生的一切無法讓人不去「疑問連連」:

早在數年前便已經依靠出賣「用戶信息」吃飯,甚至兩年前美國總統選舉都受惠於其「非法操作」的Facebook,為何直到去年才被美國政府「往死了打壓」?

對於此番亙古未有的「大生意」,Facebook為何要晚在比特幣已經啟動的整整10年之後才珊珊啟動?

明顯有損當前美元「全球鑄幣權」乃至美元霸權,Facebook公開繞開各國傳統金融監管體系的「全球幣」,為何偏偏得到了英美的一致支持?

是「打壓」還是「磨刀」?

是「遲緩」還是「等待」?

是「支持」還是「操縱」?

戎評不敢想,也不願往那方面想,但是在「圖窮匕見」的殺意面前,在關乎14億國人的錢袋子、關乎40年改開成果、關乎中華民族的復興成敗面前,卻不得不想,不敢不想...

無他,前蘇聯的失敗經驗時刻警醒我們:

徹底洗劫一個國家財富的最佳方式,不是炮火呼嘯的戰爭,而在寂靜無聲的金融場!

相關焦點

  • 樹上長的葫蘆竟賣了69萬天價!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雖然69萬元的成交價格在王世襄舊藏拍賣中算不上高,然而讓藏友們不解的是,王世襄舊藏固然名頭響亮,樹上長的葫蘆怎麼就那麼值錢?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他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拍場上的那對王世襄舊藏綰結葫蘆成對,其實就是普通的葫蘆,沒什麼特別,不過它的個頭很大,年代久遠,且是王世襄舊藏,拍69萬都算便宜了。最令人稱奇的是,這對葫蘆身高及大小均頗為雷同,雙雙如孿生,尤為難得,故而被眾多藏家所喜愛。
  • 「要強」的川普吃抗瘧疾藥預防新冠,白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當地時間5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表示,他正在服用藥物羥氯喹,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對這個「大消息」,美國媒體圈和醫學界一時間都驚掉了下巴——總統吃起了抗瘧疾的藥,白宮這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藥?川普說自己「吃藥」了白宮似乎一直希望出現一種現成的、能預防甚至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特效藥」,一勞永逸地解決疫情在美國擴散的頭疼問題。
  • 你永遠想不到,涼茶壺裡賣的是什麼藥
    和早期港片中所塑造的「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寶芝林等中醫館形象不同,廣東涼茶鋪裡並沒有滿牆的藥櫃和貌美的十三姨。它往往就是十平米大的一間小店,店裡常坐著一位鄒鄒巴巴的老人,角落裡還總會出現一隻不知在賣什麼藥的巨型葫蘆。傳統涼茶店的符號。
  • 果殼網直播了一次關於直播的會議,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果殼網直播了一次關於直播的會議,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這其中有三點原因:首先是練兵,給同事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其次是建立觀眾的收視習慣,讓用戶產生收視預期;最後,直播是為更好的內容輸出做準備。  直播的時間  據徐來直播中透露,果殼網直播的時間為工作日的下午3點到5點,有可能會讓同事以個人帳號直播,果殼網微博轉發的形式來吸引關注。
  • 「三馬」賣保險啟動 葫蘆裡賣什麼藥?
    搗騰了一年,三馬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昨日終於揭開序幕,三位中國商界的執掌者———馬雲、馬化騰、馬明哲聚首復旦大學,參加國內眾安在線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的啟動儀式。作為國內首家網絡保險公司,電子商務,行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將成為眾安在線的重點業務。
  • 一邊往農村送化肥,一邊拒絕農民購肥,農資店葫蘆裡賣的是啥藥
    而有的農資店老闆在面對上門求購化肥的種植戶,一個勁兒地勸導不要購買太多肥料,有人不理解,這不是把生意往外推嗎?兩家農資店一對比,就讓不免讓人有了困惑,同樣是種植中藥材白朮,同樣是銷售肥料,為啥兩家老闆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兩個觀點呢?農資店老闆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 馬上2021年了,你還只盤過美國葫蘆?
    葫蘆愛好者接觸、認識葫蘆,相當一部分都是從美國葫蘆開始的。差不多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左右,正是美國葫蘆最為流行的時期。在此之前,廣大玩友僅有本地手捻可以選擇。這種手捻雖然歷史悠久,但實事求是地講,當時的本地手捻,大部分都瘦長歪斜,皮兒也薄,品相真不怎麼樣。
  • 要命的河豚卻在菜場裡賣 更要命的是攤主不知這是河豚
    可你大概沒想到吧,吃了會要命的河豚魚,居然已經出現在紹興的一個菜場裡;更要命的是,攤主說,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河豚。  菜場裡竟有河豚公開出售  3月18日,溫州傳來消息,一家四人,誤食河豚被毒倒。
  • 徵調百萬預備役,千萬僑民緊急回國,美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受到疫情影響,美股多次向下熔斷,美國發起2.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川普甚至準備直接給美國人發錢以拯救直線衰退的經濟。目前美國國內物資供應不足,各種打砸搶事件不斷,由於部分人的挑釁帶頭,種族主義、民粹主義也開始抬頭,這不能不讓人想起1929——1933年的那場資本主義世紀大蕭條,那場經濟危機直接導致德日意三國法西斯政權的成立,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伏筆。
  • 業績暴增,股東卻瘋狂套現15億,千禾味業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不過,在業績和股價都表現十分亮眼的情況下,千禾味業的股東卻做出了令人不解的行為——在公司前景向好的情況下,大股東連發多次減持公告,而董事長在今年已經減持套現超過8億元!一面是大增的業績,一面是股東瘋狂地減持,千禾味業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在食品飲料行業風口過去之後,千禾味業又將何去何從?
  • 進口馬3劍指國產馬3 馬自達葫蘆裡賣啥藥
    業界都希望長安福特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的馬3之爭,會隨著銷售權回歸長安福特馬自達而圓滿解決。事實並非如人所願,放棄了國產馬3的銷售權,一汽馬自達擁有了進口馬3的銷售權。最為關鍵的是,進口馬3的售價並不比國產馬3高多少,而且承諾配件和售後服務價格與國產馬3不相上下。很明顯,兩家公司又開始了新一輪較量。
  • 玻璃鋼賣糖葫蘆-運城葫蘆樹脂雕塑定製廠家
    這類作品並不刻意要求有特定的主題和內容,主要的發揮著裝飾和美化環境的效應。裝飾性的玻璃鋼雕塑,題材內容可以廣泛構思,情調可以輕鬆活潑,風格可以自由多樣。它們的尺度可大可小,大部分都從屬於環境和建築,成為整體環境中的點綴和亮點。雕塑早在歐洲大陸出現,為普通的材料為大理石、青銅。羅馬時代的從內容、形式、材料以及服務對象、審美標準等方面進行了一次性定位,以後的歷史演變並沒有本質的突破。
  • 維力醫療:小生意裡的大格局
    其實很多行業都是這個邏輯:惠普、施樂這些印表機廠商最賺錢的不是賣印表機,而是靠賣墨盒、硒鼓這類耗材賺錢;小米賣手機和電視利潤不到5%,賺錢靠的是裡面的內置廣告;汽車廠商賣車賺的錢很苦逼,可是三桶油基本上是躺著賺錢,4S店賣車也不賺錢,靠的是維修保養和賣保險;
  • 辛巴威100萬億面額紙幣賣斷貨
    不過,在我們慣性的思維裡,要成就如此天價的身家可絕非易事。  然而,現在卻有一個機會,能讓所有人只花十幾元錢,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上周,成都商報記者獲悉,由於惡性通貨膨脹的影響,全球通脹最嚴重的國家辛巴威在2008年發行了世界上面額最大的紙幣———100萬億元。
  • 「決勝 2020」小小「寶葫蘆」蘊藏大寶藏 助力西鄉奔小康
    記者了解到西鄉縣富裕的種植土地為吊瓜提供了吊瓜種植的「地利」之優,吊瓜屬於一年種植,多年收益的經濟作物,瓜子藥、食兩用,經濟效益可觀(畝產收平均2500元以上),現由於農村勞動力結構老齡化(現有勞動力70%以上為50歲以上留守老人),土地結構分散,不利於機械七大規模耕種,而吊瓜種植技術簡便,勞動強度不高,通過吊瓜種植,已使廣大種植農戶取得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 今年美國GDP或降至20萬億美元,與2018年相當,那中國、印度呢?
    按照美國勞工部的說法,7月份美國的休閒、酒店、政府、零售、醫療保健、社會援助、專業和商業服務等領域的就業崗位顯著增加。雖然失業率依然高企,但越來越多的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陸續開工。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國失業率已經連續3個月出現下降,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也在不斷縮減。但由於社交頻率的增加,新增確診病例也增加了。
  • 靠賣藥用玻璃瓶年銷近30億,位列全球前三的山東藥玻是如何躺贏的
    ,國內能為製藥企業生產全套「瓶子+塞子+蓋子」的企業也沒有幾家,而山東藥玻卻是這個圈子裡最頂級的王者,2019年靠賣玻璃瓶實現營收27.45億,其模製瓶市場份額高達 一、小本生意,賣瓶子賺大錢 企業的發家邏輯可以很簡單,就像山東藥玻股票(600529)一樣,能夠憑藉著賣玻璃瓶子成為國內藥用玻璃的行業老大,甚至做到了全球前三,這小小玻璃瓶究竟蘊含了什麼大商機呢?
  • 深挖Mini LED電視,TCL電子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這臺4K解析度的Mini LED電視,同樣具有1000000:1高對比度、95%的DCI-P3色域,峰值亮度卻有1200nits之高,厚度比大多數LCD電視更薄,僅有22mm。TCL電子憑藉這樣的產品,在海外獲得了市場表現和媒體評價雙豐收,大量國際權威媒體對TCL的Mini LED電視給予積極肯定。
  • 婕斯的「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而就在約10日前,瑞士多家媒體同時報導了這樣一則新聞———JeunesseG lobal(婕斯環球)組織1.2萬名中國員工進行為期6天的瑞士之旅。消息一經傳回國內,引發熱議。  南都記者也從多個渠道獲悉,以「精英」背書著稱的婕斯,其經銷商確實在以各種方式借力名人效應,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 一家五口誤食世界上「最毒蘑菇」
    紅網株洲6月19日訊(長株潭報記者 杜方江 通訊員 梁輝)6月18日,《長株潭報》記者從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日,寧鄉一家五口吃了野生蘑菇燉的湯後中毒入院,其中包括兩名兒童。因中毒較重,6月18日下午,五人均被轉往長沙救治,其中最小患者只有2歲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