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子你跑到哪了?」72歲老人徒步萬裡尋妻,找不到願死在路上

2020-12-02 河南都市頻道

▲5月9日,王玉明在張貼尋人啟事。

新京報記者 祖一飛 編輯 胡杰 校對 王心

貼尋人啟事的時候,72歲的王玉明總忍不住「唉……唉」地嘆氣。對著照片,他一遍遍地問:「老婆子,你究竟跑到哪裡去了啊?」

16個月前的一個雪夜,閻寶霞拿了支手電筒走出家門,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她再沒回過家。從那晚開始,王玉明踏上了尋人之路。在徒步行走數千公裡、貼出一萬多張尋人啟事後,老伴仍然杳無音訊。

為了找人,王玉明走遍了附近的城鎮和鄉村,只住有幾戶人家的山溝也不放過。遍尋不見後,他開始擴大尋找範圍,從家鄉甘肅隴南一路走到天水、蘭州,幾百公裡外的廣元和西安也去過好幾趟。

派出所、救助站、電視臺、城市的大街小巷,王玉明逢人便問,四處求助。磨破了六雙鞋,要找的人還是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張張尋人啟事在牆上。

風吹日曬下,薄薄的A4紙撐不了幾個月便褪色、破損。再次經過的時候,王玉明會把舊的撕下,再貼上新的。碎紙片被他揉成一團,塞進手提袋裡。人沒了蹤影,他不忍心照片也隨風而去——「我要把她帶回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72歲老人徒步萬裡尋妻:找不到人願死在路上。

━━━━━

萬裡尋妻

夏至過後,紫外線的威力一天天增強。為了在太陽升到頭頂前多趕點路,王玉明經常在清晨五點就出門尋人。他脊背微弓,身材顯得有些瘦小,層層白髮從頭頂兩側往中間聚攏,皺起的眉頭很少鬆開,看上去總是一臉苦相。

由於勞動過度,王玉明的手指關節粗大到變形,兩隻胳膊也無法伸直。隔著衣服,能摸到他的肌肉,但明顯感覺有些鬆弛。與同齡人相比,王玉明還是要硬朗許多,這是他堅持尋人的本錢,「幸虧我身體好。」

王玉明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從18歲當兵起就沒再感冒過,至今沒有高血壓等老年病。今年初,他犯了胰腺炎,只在醫院住了三天就急忙出院。找人、貼傳單,是他眼中最重要的事,一天也耽擱不得。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王玉明從隴南徽縣的家中出發,走遍了周邊的各個縣市。「光天水我就去了不下10次。」兩地路程約200公裡,坐公共汽車要四個小時左右。換成步行,需要花費他四天時間。

▲5月9日,王玉明步行前往附近的鎮子尋妻。

天水也在王玉明規劃的另一條路線中:從那裡坐火車去蘭州,待上幾天再步行往回走,途中可以經過不少地方,來回耗時半個月。這條路線,他已經走過三回。

大部分時候,王玉明都選擇步行。在他看來,尋人堅決不能坐車,「你要貼尋人啟事、問人,坐車怎麼行?」他不喜歡停下來休息,總是邊走邊貼,速戰速決。向本地人打聽幾句便繼續上路,經常從天亮走到天黑。據王玉明估算,他每天最少能走40公裡路。

有時候,他會騎一輛黑色的飛鴿牌二八自行車。車的坐墊已經開裂,騎起來好幾個地方傳來異響。1978年,王玉明花費180元買下了這輛車,一直騎了四十年。

當地山路多,遇到上坡就得推著走。有次趕上下暴雨,路上出現塌方,樹橫七豎八地躺在路上,王玉明只能扛著自行車前進。也沒地方避雨,直到遇見一位好心的車主載他回家。「那一次算是把我累壞了。」

幾十條尋人路線,王玉明走了一遍又一遍。陪伴他的,除了手提袋裡的一摞尋人啟事,還有兒子寄來的行軍包。王玉明把一張尋人啟事用塑料膜包好,再拿硬紙板加固,掛在包上,一路上能吸引不少人的注意。

行軍包看似鼓鼓囊囊,其實裡面只裝了套薄薄的鋪蓋。走到哪裡天黑了,把塑料布往地上一鋪,展開被褥就能睡。有次住賓館,是一對年輕人開好了房間,堅持請王玉明去住,他才不得不去。

往常,出再遠的門,王玉明也不帶食物和水。長時間行走,身上多一斤東西他都嫌重。「碰到有人家的地方,問人要兩個饃饃,渴了就喝石頭縫裡冒出來的礦泉水。」走熱了,他喜歡到河邊洗把臉,捧起幾抔水,從頭頂澆下去解涼。

▲5月9日,尋妻途中,王玉明在河邊洗臉。

在徽縣當地,很多人都知道王玉明尋妻的故事。兩個冬天過去,他們還能看到這位七旬老漢在路邊貼尋人啟事。王玉明也感受到了很多溫暖。比如一位年輕人從兜裡掏出20元錢塞到王玉明手裡,囑咐他「不要著急,慢慢找」;一位司機駕車駛過,認出王玉明後又倒了回來,詢問他是否需要捎一段路;經過幾家商店時,店主們紛紛給王玉明遞水,其中一位還給他端了碗面。

━━━━━

最後的監控影像

王玉明不覺得尋找自己的家人是件值得稱讚的事。最近,小區門口貼上了一張尋貓啟事,照片中是一隻暹羅貓,王玉明不懂貓的品種,他看完感慨:「一個貓娃丟了都有人找,何況是人呢?」

2018年1月25日,66歲的閻寶霞從同一片區域走失。以前,王玉明預料過妻子將來有天會走失,「果不其然發生了」。大約12年前,閻寶霞開始出現記憶衰退,把東西放到一個地方,經常轉過頭就忘。2008年的一天,頭昏嚴重的她被丈夫帶到醫院,一查查出了阿爾茨海默症。她的記憶力衰退嚴重,從病房到廁所的短短幾步路也走不回來。

確診之後,閻寶霞的病情時好時壞。儘管平時不怎麼離開小區,還是有好幾次跑到了外面找不到家,最終被好心人送了回來。擔心老伴把鑰匙弄丟,王玉明狠了狠心,花1700元給家裡換了套指紋鎖。

▲王玉明家的指紋鎖。

然而,老伴終究還是走失了。

那天晚上,王玉明正在衛生間洗臉,聽見門響,以為老伴要去家附近的公共廁所。平時為了節省水,她經常會多走幾步路去院外上廁所。

20分鐘後,人還不見回來,王玉明才意識到不對勁。

那天下著小雪,閻寶霞出門時穿了件舊棉襖,腳下是20多元的一雙單鞋,身上除了一支手電筒再無他物。同小區的住戶汪政學在路上碰見了她,但他沒多想。

王玉明一路騎向高速收費站,後來才知道找錯了方向。閻寶霞沿著公路,一直走到了離家17公裡遠的伏鎮。離開家四個小時後,鎮上的一支攝像頭拍到了她的身影。

伏鎮派出所副所長馬國慶回憶,接到報警那天正好是他值班,從監控中,他看到一位老太太打著手電在走。

從監控探頭和實地詢問中,王玉明得知,2018年1月26日零點多,閻寶霞曾在一家餐館門口停留了一個多小時。

▲為了尋找妻子,王玉明已經貼出一萬多張尋人啟事。

凌晨2時33分,閻寶霞從一家酒廠大門的監控前走過,再往前便是沒有攝像頭的一段山路。

清早五點鐘左右,家住公路邊的馬志祥被一陣狗叫聲吵醒。他和妻子起床看了看,發現門外有一個老太太,「從河邊走到門前,又轉身回到河邊,來回走了兩遍」。老人說找不到路了,馬志祥的妻子便給了兩個饃饃,將其帶上公路,看著對方朝徽縣的方向走去。

自此之後,王玉明再沒有找到見過閻寶霞的人。他開始懷疑,「是不是哪個車把人撞了,挖個坑給埋了?」餓死的可能也不是沒有,「但餓死也應該有人發現嘞。」王玉明有意沿河邊走過幾次,想看看河裡是否有浮屍,同樣沒有結果。

伏鎮派出所副所長馬國慶告訴記者,警方曾多次派車在周邊的村鎮尋找,也是一無所獲。後來有人打電話報警,說發現了長得很像的一個人,後來發現不是。直到現在,每當外地有無名屍體發現,他們都會去核對,沒有發現一例吻合。

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王玉明不敢放棄,打算就這樣一直找下去。「找不到我老婆子,我死也要死在外面。」

5月8日,貼尋人啟事的時候,他又對著照片說起了話,「我也不願意把你貼到這兒……你趕快走到光明處吧,讓我接你回家。」

▲5月9日,王玉明在張貼尋人啟事。

━━━━━

60年代的愛情

時間過去了一年多,尋人啟事上的懸賞金額也在變,從最早的「提供線索5000元,送人來1萬元」上升到「送人來20萬元,打電話去接人1萬元謝恩」。電話接到了不少,卻沒有一個對得上。

倘若真的有人把老伴送回來,這20萬元怎麼出?王玉明的計劃是把房子賣了。「我要房幹啥,只要人回來,就帶上她回她娘家去住。」

現在居住的這套房有110平米,十年前買下的時候花了老兩口13萬元。「我拿了6萬,她一個人掏了7萬。」閻寶霞曾在徽縣人民醫院當了18年清潔工,幾乎沒有休過假。1990年入職,直到2008年有了孫子,才不再去幹活。

在此之前,閻寶霞在工地上當過小工,一天掙一塊兩毛錢。她也嘗試過做生意。三分錢一支批發來的冰棍,她拉到街上賣五分錢,第一天就賣出去兩塊多。「早上六點去的,晚上十二點才回到家。推著車子滿城轉,我心疼啊。」那天收入的硬幣和毛票,一分都沒花出去,被王玉明當作紀念保存至今。

▲王玉明把老伴第一天賣冰棍所得的錢保存至今。

王玉明七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留下六個孩子,四個送了人。十七歲時,母親也去世了。剛過十八歲,王玉明就報名參軍,被分配到西寧一支部隊的汽車連。

因為學習認真、工作負責,王玉明先後被評為「青藏線上的標兵」「優秀共產黨員」。部隊的一位唐山籍女兵覺得他人不錯,就把妹妹閻寶霞介紹給了他。

那時候,閻寶霞也住在部隊裡,幫姐姐帶孩子、做飯。打熱水的時候,王玉明經常能碰到她。「我們一見面都特別高興,我很愛她。」一年多後,兩人訂了婚。

1970年8月,王玉明隨部隊南下衡陽,10天後開赴廣西邊境參加抗美援越作戰,一去便是三年。在此期間,因為帶領戰士冒雨救援一輛彈藥車,王玉明榮獲個人三等功。此外,他還受過三次連級嘉獎。

▲王玉明曾經獲得個人三等功。

在前線的王玉明後來才知道,妻子回到老家唐山後,有人曾勸她改嫁。說自己是個外地人,家裡沒有父母,上前線又不知道能不能回來。閻寶霞給那人說了一句話——「我跟了他,就跟他一輩子。」

三年裡,閻寶霞曾兩次前往廣西邊境看望丈夫,每次都帶來自己親手縫的布鞋。因為通信不便,王玉明有任務在身,兩次都沒有去接妻子。下了火車,閻寶霞看到軍車就打聽,就這樣找到了丈夫的駐地。

去前線之前,也有過一次同樣的經歷。王玉明被調到西安後,閻寶霞曾去看望他,結果那天因為工作忙,他把接人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現在回想起來,王玉明後悔得直哭,「我這是當的什麼男人啊。」

━━━━━

「她平時一分錢都不捨得花」

有時候,王玉明也會後悔,覺得娶閻寶霞是害了她。「我的條件太差,她跟了我,過的一定是苦日子。」當時復員回鄉後,家裡既沒人也沒房,他找了間舊屋,盤好一張土炕後,才敢拍電報讓妻子過來。

生大兒子的時候,因為沒錢去醫院,閻寶霞只能在家裡生,結果流血過多,身體虛弱,出現了產後抑鬱的症狀。沒有奶,王玉明就走五裡山路去親戚家擠羊奶,一路跑回來給孩子喝,餵完奶後再給妻子熬粥。

▲王玉明年輕時和妻子的合影。

讓一家人不得不分開的,還有糧食問題。當時實行計劃經濟,每個村民的口糧都由生產隊統一分配。閻寶霞的戶口在唐山農村,只能回家賺工分領糧。

不久後,王玉明去徽縣農機廠幹起了車工。他一個月工資42元,寄給妻子20元,自己吃飯花12元,再攢下12元,以備不時之需。工作三年,他一次也沒去過唐山,原因是車費太貴。

1976年7月,王玉明終於到唐山見到了妻兒。結果第三天夜裡,大地震發生,一根倒塌的房梁砸在了妻子腿上。幸運的是,家裡沒有人遇難。這之後,王玉明和妻子仍然像以前一樣分居兩地,隔上幾年才會聚在一起住上半年。

生二兒子的時候,閻寶霞又出現了說胡話等症狀,診斷是「神經官能症」。王玉明覺得,當時生活條件太差,整天為生計操心,才導致了這個結果。

1984年,戶口「農轉非」後,一家四口總算在徽縣城裡安定下來。艱苦歲月養成的節約習慣,至今能在王玉明家中發現。廁所的洗手池裡總是放著一個塑料盆,用過的水被用來衝廁所;地上扣著一隻上世紀風格的鐵皮洗衣盆;廚房裡的兩隻棕色水甕也有幾十年歷史。

▲王玉明的安全帽和工具,他偶爾會去工地上當小工賺錢。

大兒子買房時,閻寶霞拿出了11萬元。走失後,王玉明在衣櫃和鞋裡發現了老伴藏起來的六千多元。「她平時一分錢都不捨得花。」

王玉明也一樣。儘管一個月有兩千多元的退休金,他還是不願閒著。經常跑到附近工地幹小工,一天收入80元左右。尋人時身上穿的衣服,能看到不少油漆點。缺錢的時候,他依然會去工地打工。

王玉明幾乎沒買過衣服,身上不是軍裝,就是工裝。那件1972年配發的軍裝,冬天尋人的時候,還穿過幾次。「我死了以後,叫我兒子幫我把這衣服穿上,埋了就完了。」

年輕時十幾年兩地分居,王玉明本打算到了70歲,啥活兒也不幹了,就和老伴好好過晚年生活。2017年12月30日,他從工地上歇下,帶著老伴去附近的山上、廣場上轉了轉。第二年的1月25日,閻寶霞走失。「這一輩子,就陪了她25天。」

━━━━━

再出發

走失一年後,閻寶霞每月1050元的養老金被停發。王玉明對此不能理解,「人沒找到,我現在正需要錢,怎麼能把它停了呢?」社保局退管站站長王喬解釋,按照制度規定,每半年需要做一次認證審核。考慮情況特殊,曾為閻寶霞做過一次延期,又過了半年沒找到,只能按規定停發。

民政部門則主動聯繫他填報困難申請,王玉明一共收到兩次救助金,共計9000元;聽說他的事後,附近的一家理髮店送來3000多元愛心款;鄰縣一家廣告公司的老闆免費幫他在廣告紙上刊登了一年的尋人啟事,佔的版面越來越大;一位愛心人士計劃組織50輛車,帶著200人去尋找,王玉明擔心路上出現意外,始終沒同意。

他記得所有人的好。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警官、記者、志願者的電話都記在上面。順路捎他一程的人,也會記下車牌號。不久前,一位當地拍客把他尋人的場景拍了下來,上傳到視頻平臺後得到不小的傳播。王玉明特意做了一面錦旗送給對方。

▲5月8日,王玉明向記者展示尋人啟事和此前的媒體報導。

最近一段時間,王玉明每天都能接到十幾個電話。有人發簡訊過來,想要給他轉錢,他不會回簡訊,請記者幫忙推辭,「我又找不著他,這人情以後怎麼還?」也有人在電話裡支支吾吾,或是壓根提供不了有用的線索,這讓他很煩躁,卻又不得不接,怕漏掉了重要信息。

因為在部隊服役,大兒子王軍峰沒辦法一起尋人,他擔心父親性子太急,身體會垮掉。得知媒體來採訪,王軍峰特別交代記者勸一勸他父親,在鄭州工作的二兒子也很少有空,能夠在外面跑的,只剩下王玉明一個人。

不只一個人覺得希望渺茫,勸王玉明再找個老伴,他聽了氣得發抖,「放他們的屁!老婆子對我多好,我能把她忘掉嗎?」

5月9日晚,貼了一天尋人啟事的王玉明回到家中。拿著老伴的照片,他忍不住感慨「你咋是這樣的命呢。」看見桌子上擺放的「光榮之家」金色銘牌,王玉明又開始嘆氣,「光榮之家是你創造的啊……」

第二天,他背起行軍包,再次上路。

來源: 新京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史涵鈺

相關焦點

  • 尋子29年:人販早歸案卻找不到買家,95歲老人透露實情
    警方是不是找你驗了DNA?」他撥過去,那一頭仍是沉默,黃海民卻再也忍不住,「你就是我的兒子。」1991年9月5日,梅州大埔人黃海民和妻子黃新紅在惠州打工期間,僅11個月大的兒子黃東能被鄰居拐走後失蹤。此後29年,黃海民和妻子黃新紅從未停止尋找兒子,然而線索卻最終停滯在汕頭潮陽一帶。今年8月以來,黃東能失蹤案得到媒體廣泛關注,惠陽警方經過多方偵查,最終找到了黃東能的下落。
  • 28歲鶴壁小夥立志徒步環球旅行 計劃5年完成
    淇濱區九州路辦事處大賚店社區28歲的小夥兒郭利龍,用行動踐行著自己徒步環球旅行的夢想。  2011年5月,他背起行囊,從黑龍江省漠河縣出發,徒步穿越西藏到達尼泊爾、印度,用時兩年多。  每一天郭利龍都要走十多個小時,餓了就找小餐館將就一頓,或者吃方便麵和餅乾,晚上在網吧裡睡覺,找不到網吧就在野外湊合著睡。為了節省開支,郭利龍想盡了一切辦法。
  • 吉尼斯記錄最長壽的老人,活了146歲,生前最大願望就是:能死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一種幸福」你怎麼看?人們對於老人的祝福,往往都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祝福往往不是老人們想擁有的,他們未必覺得活得久,是一種幸福。一位百歲老人曾說:活得太久,就是遭罪」。
  • 搞笑GIF圖段子:就你這樣的,能找個站著尿尿的就不錯了
    一、搞笑段子:網上看到一個笑話,老公氣憤地對老婆說:你竟然用我的錢養別的男人!老婆一臉懵逼,問:我養誰了?老公答:馬雲! 今天突然想起來,回家就跟老婆說:你竟然用我的錢養別的男人!老婆弱弱的看著我說:沒有,我和他出去都是他掏錢!
  • 馬步芳臨死時,家鄉老人來看他,他老淚縱橫用手指天,想表達啥?
    1961年秋,一位叫馬月蘭的妙齡少女從沙烏地阿拉伯跑到臺省臺北,找到一些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和官員聲淚俱下地控訴說:」我僥倖逃出來,實在是沒法活了,58歲的伯父馬步芳在沙特強迫我做七房姨太太……上月又將15歲的三妹馬月蓮綁架、欺負,並收為第八房姨太太。」馬月蘭是馬步芳的堂弟馬步隆的女兒,馬步芳出逃時,她和家人隨行。
  • 蔡志忠:智商186,4歲開悟,一生著作等身,72歲卻在少林寺出家
    「我生於臺灣,老死於杭州,將來葬於少林寺」-----漫畫大師蔡志忠近日72歲的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方丈剃度釋永信親自為他,取名「釋延一」,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從此世間少了一位畫師,多了一位禪師。蔡志忠是誰?到底有多牛?
  • 「老婆,我錯了原諒我」「對不起,你叫我去死的時候我已經死了」
    總之,他老老實實找了份工作,守點上班,按時拿工資。生活過得普通且沒有浮動。在孩子長到3歲送進幼兒園之後,雁南終於鬆了口氣,她覺得上次懶床恍惚像是上輩子的事,孩子上了幼兒園她最想做的事就是不分白天黑夜狠狠地睡上幾天。當然,她確實也這麼做了。把兒子送進幼兒園後回到家裡倒頭就睡,第一天她甚至連午飯都沒吃,一口氣睡到下午。
  • 40歲男子7年走5千公裡 手繪貴陽周邊徒步路線圖
    徒步狂人李云為你支招,他從2005年開始徒步,足跡遍布貴陽周邊的500多個村寨,行程近5千公裡。徒步前,他還隔三差五的感冒,徒步後,7年沒有生過一次病。另外,他還想為山區的孩子組織一次公益徒步,你有興趣加入到徒步行走的隊伍中來嗎?找個周末,輕裝上陣吧,看看沿路的風景,奉獻自己的愛心。
  • 超5800 萬人獨居:與世隔絕的你,或許是「無緣死」預備軍
    「我是被世間排除在外的人」前段時間,一位日本72歲孤獨啃老族爺爺上了熱搜,引起了一億多人的注意。這位骨灰級啃老選手名叫前田良久,某天深夜拿著免費報紙在街頭閒逛時,被《跟拍到你家》節目組發現。他熱情地邀請節目組跟拍:「先跟你說好,我家可是很厲害啊,如果你不怕被嚇一跳的話就來吧!」
  • 老人去世後,生前穿的衣服為什麼要燒掉,其實並不只是迷信!
    在農村還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兒孫只管熱鬧做場,哪管祖宗升天不升天」。生老病死這是所有人類都逃脫不了的命運,尤其對於我們國人來說,無論紅白喜事,必須要有儀式感,而且必須要做出來這樣才能讓別人看見。
  • 72歲老太指標「棒棒噠」人卻「弱弱噠」 健康老人的標準不光光是...
    每日商報訊 (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王婷 郭俊 吳婧)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有這樣的老年人:沒有什麼大毛病,甚至個別指標比年輕人還好,但給人的感覺就是年老體弱。這是為什麼呢?「上了年紀人體會老化,然而相當多的老年人表現出來的是衰弱。
  • 老人夫妻關係不睦,也是一件好事,別不信!三個老人說出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有一個知冷知熱、溫暖有趣、無話不說的伴侶;但事實上,並不能隨人願。現實中,有很多老年夫妻達不到感情深厚的程度,他們在瑣碎的平淡日子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爭吵和冷戰已成為家常便飯,用兩看相厭這個詞來修飾她們彼此的態度絕不為過。
  • 老人去世40年 知情人到哪找?民警三天兩頭外出找人嘮嗑
    2018-10-30 09:48 | 紹興晚報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接連10多天,上班時間天天往外跑,還去找人嘮嗑。但是年代久遠,哪還找得到知情人?沒有辦法,趙先生只能求助華舍派出所。原西池漊區域,現由興華社區及華舍村管轄。為查明情況,社區民警老潘帶著戶籍民警小沈趕到社區、村委調查,在現有戶籍檔案中均未查找到相關資料。據趙先生說,他的奶奶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過世了,而其他情況一概不知。老潘分析那個時候沒有建檔,既然沒有檔案那就必須找到知情人。
  • 5歲男孩記得前世,憑記憶找回老家
    佛祖問阿難:你有多喜歡這女子?阿難說: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這是「民俗事務調查局」一段塵封檔案,也是我入職後參與過的唯一沒有結案的未解之謎,或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可他還只是個5歲孩子。
  • 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成都19歲大一男生失聯,留下這樣的文字
    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成都19歲大一男生失聯,留下這樣的文字 2020-10-25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69歲老人有錢卻窮遊 欲70歲前完成亞歐大陸騎行
    「爺爺,你要是再不回來,我就不認你了哈!」在成都的小孫子一聲令下。在外騎行旅遊了8個月的鄧宗全連夜趕回了成都,陪孫子過六一兒童節。  一輛摩託車,捆著帳篷、高壓鍋,再帶上大米、麵條、鹽、老乾媽等生活物資,風塵僕僕的鄧宗全近日再次返回成都時,依舊是這樣的行頭。
  • 76歲老人40年乞討,步行5萬裡,為收集民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十裡八寨已經找不到對手了。但因為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甩手掌柜」,妻子累了一身病,一檢查是肝炎,家裡沒錢看就一直拖著,沒兩年人就沒了。妻子死後,大兒子因為考上高中家裡沒錢供,也服毒自殺了。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王安江失去了最重要的兩位親人。幾個孩子從小就得不到照顧,也沒人跟他親,加上母親的死,所有仇恨的矛頭都指向了王安江。
  • 男人過了70歲,還會花心嗎?聽聽3個老人說出的實話
    可事實並非如此,很多男人到了70歲依然花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對於這一問題,三位老人說出實話。牛先生:我今年70歲,在我看來,男人的花心其實跟女人有關,我跟老伴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結婚後我對她一直不錯。可她總不拿我當回事,原因是她長得很漂亮,我長得歪瓜裂棗,站在一起不般配,我用真心暖了她20年,換來的是冷冰冰,既然這樣,我幹嘛一棵樹上吊死。
  • 七夕 寫給相信愛情的你
    幸福就是我需要你時而你恰好就在我身邊哪怕已經白髮蒼蒼2願和你一起去看海角天涯一位61歲老伯的辭職信:「我要帶老婆去貝加爾湖拍婚紗這是她一直的心願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明白老婆才是最重要的」說得70多歲的小妹妹害羞了。
  • 蘇州72歲老人追逐夢想 3年走過四大洋七大洲
    蘇州72歲老人追逐夢想 3年走過四大洋七大洲 2017年12月08日 10:17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