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不會燃燒,但它的衛星為何比理論更溫暖?誰在給它們加熱?

2020-09-15 姿勢分子knowledge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其中絕大部分物質都是氫和氦。

無與倫比的質量和十分類似於太陽的物質構成,讓木星備受人們關注,很多人經常想像木星「謀朝篡位」、與太陽一爭高下的場面。顯然,雖然比地球大得多,但是和太陽相比,木星仍然微不足道。木星的質量不僅遠遠不足以成為恆星,甚至連恆星的「殘次品」——褐矮星,木星都不夠格,它的核心無法進行任何核聚變反應。

即便如此,科學家們還是發現了奇怪的事情。距離太陽7.78億公裡(4.83億英裡)的木星,表面溫度比想像中還要更高一些。科學家的計算結果顯示,如果要達到這個溫度,木星需要自己產生熱量,並且這個熱量是它從太陽處接受能量的2.5倍左右。

有人認為這是木星能夠進行核聚變的證據,但科學家認為,這是木星核心處氫的等離子體上下翻動、摩擦所產生的熱量。

不過,在解釋了木星自身溫度比理論更高的問題之後,科學家又意外發現:連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的溫度也比理論值更高。既然木星不能進行核聚變,它們的溫度又為何會高於理論值呢?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給出的說法是:木星自己產生的熱量也被這些衛星所共享。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些衛星的升溫機制不是直接來自於木星,而是它們自己之間相互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木星並沒有直接參與,但是它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最近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向我們介紹了這個特殊的過程。

實際上,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在各自軌道上繞木星公轉的同時,彼此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都拜宇宙中的最基礎法則所賜,那就是萬有引力。在只有兩個物體的系統中,萬有引力似乎非常簡單。但是,如果越來越多的物體加入進來,這個系統就會變得極為複雜,不再簡單地是兩個物體相互吸引那麼簡單了。

尤其是在天體物理學中,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更為複雜。即便它們都看似「專心」地繞木星公轉,但是也會影響到其他衛星。科學家發現,伽利略衛星中的前三顆——木衛一、木衛二和木衛三之間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字,他們的公轉周期保持著1:2:4的比例。

這個比例是巧合嗎?當然不是。這是三個天體之間的引力交互作用所導致的一種叫做軌道共振的現象,類似的現象在太陽系還有很多。由此可見,這些衛星之間的關聯還是非常緊密的。

至於我們提到的伽利略衛星溫度高於理論值的現象,其實也與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那就是彼此之間的潮汐力。所謂的潮汐力,其根源來自於引力,但是由於天體普遍巨大,而引力作用又和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不同而變化,導致不同位置受到的引力不同而產生了這樣一種力。地球海洋的潮汐,就是典型的月球潮汐力帶來的現象。

儘管伽利略衛星等天體並沒有表面的液態海洋,但這種潮汐力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潮汐力可以對天體造成輕微的推拉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熱量的產生,所以這個現象又被稱為潮汐加熱

不過,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很少會想到利用潮汐加熱來解釋這個問題,正如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行星科學家Hamish Hay所說:「這些衛星比木星小太多了,沒有人指望它們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潮汐反應。」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計算機模擬了衛星和衛星之間的潮汐加熱。結果他們發現:這些衛星之間的潮汐加熱足以產生許多熱量,甚至比它們的宿主行星所提供的熱量更多。在看到這個結果時,Hay也忍不住說:「這太驚人了!」

當然了,表面沒有液態水,不代表其他位置沒有。實際上,根據目前的研究,四顆伽利略衛星都有可能擁有地下液態水海洋。而在這些衛星潮汐共振的作用下,液態海洋就會上下翻湧,然後把動能轉化為熱能。

Hay解釋說:「共振可以產生更多的熱量,這麼說吧,如果你推動任何物體或者系統,然後鬆開手,它們都會按照自己的節奏自然地擺動下去。如果你按照你的頻率繼續推動系統,振動就會越來越強。那就像你打鞦韆時一樣,如果你推動鞦韆的時機合適,鞦韆就會越蕩越高;如果選錯了時機,就會阻礙鞦韆的擺蕩。」

正是在研究這些衛星受到的抄襲共振時,科學家們發現了問題。按照這些衛星的自然頻率來看,僅僅靠木星的潮汐共振所產生的效果和這些衛星內部的海洋規模並不匹配。這意味著,他們還需要加入其他因素。

當他們把衛星自身的引力也加入進去考慮的時候,發現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潮汐力符合目前科學家們所估計的伽利略衛星海洋規模。由此可見,它們之間的潮汐力的確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足以將它們內部的冰融化掉。而且,作為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天體,木衛一內部的溫度足以為400多座活火山提供巖漿,可見潮汐加熱的能量之巨大,連內部的巖石都能融化。

(圖片說明:木衛一是太陽系火山最活躍的天體)

實際上,這樣的潮汐力不僅僅存在於伽利略衛星之間,很可能還會牽扯到木星其他的衛星。目前,科學家一共發現了79顆木星衛星。這是太陽系內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這些衛星的形成和演化,很可能都有伽利略衛星引力的參與,就好像木星也曾經為太陽系今天的結構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樣。

同樣的,深入了解天體之間的潮汐力,也可以推廣應用到整個太陽系,了解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也許,地球和月球的形成、生命出現的秘密,都蘊藏在這個複雜的引力機制之中。

相關焦點

  • 研究稱「潮汐加熱」或使木星衛星變暖
    研究稱「潮汐加熱」或使木星衛星變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而且有一大堆衛星圍繞著它運行。事實上,這顆氣態巨行星有近80顆衛星。
  • 研究稱「潮汐加熱」可能使木星衛星變暖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BGR報導,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而且有一大堆衛星圍繞著它運行。事實上,這顆氣態巨行星有近80顆衛星。這些衛星的奇怪之處在於,它們的溫度似乎比實際應有的溫度高不少,但為什麼呢?
  • 木星是冷的,它的衛星竟然是熱的?科學家:它們會相互取暖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因此圍著它運行的衛星也不會少,木星的四個最大的衛星中有三個被認為存在地下液態海洋,即木衛三,木衛二和木衛四。木衛一也被認為存在地下熔巖。按照木星太陽的距離(7.78億公裡),它的衛星不應該達到這樣的高溫,究竟是怎麼回事?
  • 木星的衛星可能彼此變暖
    木星衛星的引力推和拉可能比氣體巨星木星更容易變暖。在一個稱為潮汐加熱的過程中,木星衛星和地球本身的引力拖船將衛星拉伸和擠壓到足以使它們變暖的程度,結果,一些冰月衛星的內部溫度足以容納液態水海洋,在巖石月球的情況下,潮汐加熱將巖石融化為巖漿。
  • 我們如何塑造木星的衛星?
    木星衛星:在木星系統中,有79個已確認的衛星,大小、形狀和組成各不相同。為了紀念木星,它們有時被統稱為朱庇特星。其中,最大的四個——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被稱為伽利略星(為紀念他們的創始人伽利略)。
  • 木星的衛星之下為什麼能存在液態海洋?能量不是來自太陽
    據外媒報導,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木星的四顆最大的衛星之所以溫暖是因為它們的重力場相互拉拽而產生的這種潮汐加熱可能有助於解釋木星的衛星系統進化方式。自1973年NASA的Pioneer 10飛越木星以來,這顆巨大的行星就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驚喜。
  • 研究:木星衛星之間的引力拉拽可能能解釋其變暖現象
    據外媒報導,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木星的四顆最大的衛星之所以溫暖是因為它們的重力場相互拉拽而產生的潮汐力。這種潮汐加熱可能有助於解釋木星的衛星系統進化方式。自1973年NASA的Pioneer 10飛越木星以來,這顆巨大的行星就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驚喜。
  • 研究:木星衛星之間的引力拉拽可能能解釋其變暖現象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木星的四顆最大的衛星之所以溫暖是因為它們的重力場相互拉拽而產生的潮汐力。這種潮汐加熱可能有助於解釋木星的衛星系統進化方式。
  • 土星陡增20顆衛星,超越木星成太陽系衛星之王,但木星反超很容易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他六大行星都有各自的衛星,如地球有一顆天然衛星,就是月球,火星有兩顆衛星,即火衛一和火衛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各自都有幾十顆衛星,那麼誰的衛星更多一些呢?
  • 同在太陽系之中,木星的衛星數量極多,為何水星卻沒有衛星圍繞?
    同在太陽系之中,木星的衛星數量極多,為何水星卻沒有衛星圍繞?在太陽系當中,除了行星之外,還存在著很多的天體,比如說衛星。科學家介紹道,衛星就是圍繞著行星來進行旋轉的天體,比如說人類所熟知的月球其實就是地球的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但是科學家經過長時間對太陽系研究,發現太陽系的行星當中,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有圍繞其旋轉的天然衛星,其中太陽系中的水星就沒有衛星存在。
  • 太空移民的新地點,就在木星衛星中?看科學家們怎麼分析
    就像我們在一個先前的文章(木星能成為恆星嗎)中解釋的,把木星變成恆星是不完全可行的(無論怎樣說還不行)。然而,這裡有一些關於我們怎樣開始著手把木星的一些衛星地球化,以讓它們對人類來說可居住的建議。簡單來說,人類把一顆或者更多顆木星衛星變得適於人類大規模居住在將來某一天是有可能的。
  • 木星的衛星可以通過掀起潮汐使彼此保持溫暖
    對於木星最大的衛星,一項新的分析表明,其中某些熱量的來源令人驚訝:彼此之間。天然氣巨人的四個最大衛星中的三個,即木衛三,卡利斯託和歐羅巴,被認為在冰冷的殼下藏有液態水海洋(SN:5/14/18)。第四,火山月亮Io可能包含一個內部巖漿海洋(SN:8/6/14)。
  • 為什麼木星和木星有那麼多衛星 而地球只有一顆?
    地球人都知道,我們的星球只有一顆衛星,那就是月亮。相比較而言,木星則有幾十顆衛星圍繞著它旋轉。木星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家族的新成員不斷被發現,自從去年7月16日新發現了12顆新的木星衛星以來,它的衛星數量達到了79顆。
  • 朱諾號再立功,木星這顆衛星有罕見結構的冰,暗示著一個理論
    由於它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大氣層,所以這些等離子體不會像地球一樣一直漂浮在上空,而是直接傾斜到衛星的表面,像是一場壯觀的等離子雨。最近,朱諾號探測器就利用木星紅外極光成像儀(JIRAM)對木衛三表面的等離子雨進行了拍攝,從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壯觀的畫面,這種畫面是在地球上不可能看見的。不僅如此,這樣的等離子雨還給木衛三的表面結構帶來了改變。
  • 天文與太空:關於木星的月亮歐羅巴的10個事實!
    天文與太空:關於木星的月亮歐羅巴的10個事實!木星的月亮歐羅巴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是一個寒冷,冰冷,明亮的怪異。歐羅巴,大約相當於地球自身月球的大小,是木星四個伽利略衛星中最小的衛星,即使是地球上最小的望遠鏡也能輕易看到它。在Io之後,這是伽利略衛星中第二個最接近木星的衛星,這意味著它受到來自其龐大的母行星的巨大輻射的轟擊。
  • 木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140℃,海王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235℃
    曾經有一段時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即使那個外行星最大的衛星,也只是枯燥的天體。它們只是古老的冰球,被撞擊弄得坑坑窪窪,記錄著外太陽系的轟擊歷史。如果你不想研究共同軌道演化,外行星衛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雖然木衛一的潮汐加熱是迄今發現的衛星中最強的,但這樣的過程也影響著各種其他衛星,它們中的許多都有古代潮汐加熱的痕跡。潮汐加熱使這些衛星千差萬別,這也引起了地質學家的興趣。大多數有潮汐加熱的衛星只有核是巖石,地質學家對此並不介意。這些衛星被一層厚厚的冰覆蓋,表面一層可能在化學組成上截然不同。
  • 木星衛星或有600顆,整個太陽系的衛星疊加都沒它多
    先讓我們看一下什麼是衛星。現代研究認為,圍繞著某一顆行星進行閉合軌道周期性運行的自然天體,就是衛星。截止到目前,在太陽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它行星周圍都發現了衛星的身影,目前已知的太陽系中衛星數量一共有205顆,其中土星是太陽系中的「衛星之王」,它已知的衛星數量有82顆。其次是木星,已知的衛星數量是79顆。
  • 木星上都是氫氣,向它噴火會點燃木星嗎
    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或者科幻小說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人類航天探測器在將近兩年的飛行中終於抵達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它的大小相當於1300顆地球。它的79顆衛星也是相當壯觀,有的都比地球還大。但是當太空飛行器試圖降落在木星上的時候,災難發生了。太空飛行器通過點火產生發反作用力來減緩自己的速度。
  • 木星全息圖——最為詳細的木星介紹和描述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木星並不是因為伽利略而突然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許多文明都觀察過它,並對它進行了追蹤。1609年,天文學家伽利略——觀測天文學之父登場了。1610年1月7日,他用小型望遠鏡對木星進行了詳細的觀測,並在木星附近發現了三個光點。起初,他以為它們是恆星,後來才意識到它們是繞著行星運行的。
  • 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天聞頻道  隨著宇宙探測技術日益發展,人們在行星周圍發現的衛星越來越多。  截至2019年10月7日,人們發現土星伴有82顆衛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反超之前穩坐第一寶座、擁有79顆衛星的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