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冷,冷熱交替不定,早晚溫差大,天氣不好的時候更是讓媽媽們苦惱不已。秋分之後,寶寶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就是咳嗽,媽媽們翻出上次用剩下的醫院開的中成藥給孩子服用,又或者聽說有哪個治咳嗽的神藥,就馬上買回來讓寶寶試了試,結果寶寶咳的更加厲害。媽媽們看著孩子難受,心裡那個急呀。
咳嗽吃中成藥,為什麼不管用
咳嗽是很多疾病的一個症狀,普通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咽炎、哮喘,甚至秋燥、積食、過敏等因素都會引起咳嗽。中醫又把咳嗽分為風熱、風寒、痰溼、痰熱、陰虛燥熱等證型,鑑別診斷和辨證論治,並非易事。
好友推薦的治咳神藥,媽媽們想方設法海淘回來,但連說明書都不看清楚便給孩子服用。孩子就像一隻小白鼠,在媽媽的愛心實驗下碰運氣,這事能靠譜嗎?
那麼去醫院開的中成藥,效果為啥也是時好時壞?
現在很多西醫院,也喜歡開中成藥。很多時候由沒學過中醫藥的醫生去開的中成藥,不要說辨證,方中組成都未必清楚,當然很難準確掌握適應症了。就像學西餐的大廚去煮中餐,煮得不好吃難道能怪中餐不好嗎?
四診合參,辨證用藥,對症用藥,才能效如桴鼓。
感冒初起
可考慮中成藥:兒童清肺口服液
治外感風熱的麻杏石甘湯,再加有止咳定喘、降氣化痰等功效的共20多種藥,大範圍,藥種多,針對性較弱。適應症較廣,適合感冒初起,輕微發熱、輕微咳嗽、輕微鼻塞流涕,什麼症狀都稍稍有一點,而又不太嚴重的情況。
方中有細辛,屬於馬兜鈴科。經常網上自學藥理的家長一聽到馬兜鈴這名字,馬上嚇得面色發白,這種藥不是有毒嗎?還能用嗎?
細辛有極佳的抗菌和治鼻塞流涕、鼻炎的功用,《神農本草經》更將細辛列為上品,說久服不傷人。現代研究也指出,如果根據藥典用量,採用細辛的根部而不是莖葉,用煎煮複方而不是藥粉,那麼使用細辛就是安全的。
【兒童清肺口服液成分】麻黃、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蔞皮、黃芩、板藍根、法半夏、 浙貝母、橘紅、紫蘇子(炒)、葶藶子、紫蘇葉、細辛、薄荷、枇杷葉(蜜炙)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青礞石(煅)。
預防發熱
可考慮中成藥:金振口服液
這個中成藥按組成來看,像退熱藥多過治咳藥。裡面含羚羊角、牛黃等清熱、涼肝息風的動物藥,又含青礞石、生石膏等清熱除煩鎮驚的礦物藥,所以防治高熱驚厥抽風的作用很好,更有大黃可以通便。當然,方中加了平貝母,還是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的。但如果沒有發熱,而且咯色白的寒痰,這個絕對不合適。
【金振口服液成分】羚羊角、平貝母、大黃、黃芩、牛黃、青礞石、生石膏、甘草。
身熱咳嗽
可考慮中成藥: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
是麻杏石甘湯加白虎湯加銀翹散的加減方,清熱豁痰、止咳平喘、消腫散結的功效更強。孩子的情況是中醫說的表邪未解,肺經有熱之證,如果身熱、大汗、口渴,加上咽喉腫痛,可選擇這款。
【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成分】麻黃、苦杏仁、石膏、金銀花、連翹、知母、黃芩、板藍根、麥冬、魚腥草。
咽喉腫痛
可考慮中成藥:射幹利咽口服液
這個藥裡射幹擔主角,有很強的降火解毒、利咽止痛作用,孩子如果嗓子癢疼,一咳嗽或喝水都說疼,再看看她喉嚨紅紅腫腫,大便幹或便秘,小便色黃,甚至長口瘡,這個的效果就應該可以。不過要注意這個退熱的效果較弱。
【射幹利咽口服液成分】射幹、升麻、桔梗、芒硝、川木通、百合、甘草(炙)。
咳嗽,沒胃口
可考慮中成藥:小兒宣肺止咳顆粒
這方子治咳嗽有兩個特色,因為用了白芥子和葶藶子,所以治療氣喘胸悶特別有效。另外又有黃芪、山藥、山楂等益氣健脾開胃的藥,所以孩子咳得沒胃口、沒精神,這個的效果應該不錯。
【小兒宣肺止咳顆粒成分】麻黃、竹葉、防風、西南黃芩、桔梗、芥子、苦杏仁、葶藶子、馬蘭、黃芪、山藥、山楂、甘草。
咳嗽,積食
可考慮中成藥:寶咳寧顆粒
這裡面除了止咳化痰藥之外,還加了山楂、陳皮、枳殼等開胃理氣藥。所以如果孩子有積食,咳嗽又咳到沒胃口吃飯的話,這個還蠻合適的。但注意這款退熱的力量相對較弱,孩子有發燒的並非首選。
【寶咳寧顆粒成分】紫蘇葉,桑葉,前胡,浙貝母,麻黃,桔梗,天南星(炙),陳皮,苦杏仁(去皮炒),黃芩,青黛,天花粉,枳殼,山楂,甘草,人工牛黃。輔料為蔗糖,糊精。
寒咳
可考慮中成藥:半夏露
方中溫藥較多,有解表散寒、溫肺化痰的作用,適合寒咳、痰難咳出的孩子。裡面加了遠志,屬於刺激性的化痰藥,有點像西藥的氯化銨。可能服藥後會咳的更厲害,主要的作用是幫助排痰。
【半夏露成分】半夏、遠志、枳殼、紫菀、桔梗、麻黃、枇杷葉、陳皮、杏仁、薄荷。
久咳反覆
可考慮中成藥:橘紅痰咳液
這是燥溼化痰名方「二陳湯」的加減方,溫化寒痰之藥味較多,所以適合白痰而不適合黃痰。沒有疏風發散藥物,但卻加入百部、五味子等鎮咳收斂之藥,所以較適合久咳而不是新感的小孩。
【橘紅痰咳液成分】化橘紅,百部(蜜制),茯苓,半夏(制),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
久咳不愈
可考慮中成藥:川貝枇杷膏
川貝枇杷膏屬於膏方,比較適合久咳不愈、肺燥陰虛的孩子。但是川貝成本太高了,一般川貝枇杷膏中是沒多少川貝的,所以如果你是衝著川貝去讓孩子服用川貝枇杷膏的,倒不如自己熬比較好。
【川貝枇杷膏成分】川貝母、枇杷葉、南沙參、茯苓、化橘紅、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蔞子、款冬花、遠志、苦杏仁、生薑、甘草、杏仁水、薄荷腦、蜂蜜、麥芽糖、糖漿。
咽啞作痛
可考慮中成藥:龍角散
香港暢銷藥品排行榜上的常客,日本進口漢方成藥(還是代購的熱門款)。仔細看一下成分,主要就是桔梗湯加上龍腦。龍腦即是冰片,有清香宣散、清熱解毒、醒神開竅的功用。有人說冰片有毒,主要是出於大量使用可能會對傷孕婦胎氣的顧慮。其實仔細看家中用的沐浴露等有香氣的護理產品,可能都含冰片,一般劑量很少是不會造成傷害的。
桔梗湯是《傷寒論》經典名方,多應用於咽喉炎症而又有化膿的情況。所以咽啞作痛、痰聲濁的情況下十分適合。但是如果感冒的症狀比較重的話是不對證的。不過龍角散的三種口味薄荷、蜜桃和芒果都甜甜的,孩子倒是蠻願意吃的。
【龍角散成分】桔梗、甘草、龍腦、遠志、杏仁。
持續咳嗽,睡不安穩
可考慮中成藥:猴棗散
爭議性很大的一個藥,有人說是神藥,但也有說香港衛生處因為當中含有毒成分,曾召回某品牌的猴棗散。
要知道猴棗散方子很多,參考了市面上幾個公司的品牌都沒有看到如全蠍、細辛等的成分。至於此方君藥猴棗,其實是獼猴內臟的結石,有清熱鎮驚、豁痰定喘、解毒消腫的作用,未見猴棗有毒的報導。所以如果孩子發熱、咳嗽痰多、容易驚醒、過往又有驚癇病史,這個的效果是蠻明顯的。但是如果孩子平常脾胃較虛弱,那麼性味十分寒涼的猴棗散應該慎用,或是挑一款加入了益氣健胃藥的組方。
可是,必須注意這藥並非保健藥物,不能久服,如果對證,2~3天已能發揮效果,如果無效,則不應繼續服用。
【猴棗散成分】黨參、茯苓、法半夏、炙甘草、猴子棗、陳皮及其他。
看完以上的例子,有些媽媽可能會說還是不能和孩子的症狀完全對上。
記住,中成藥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方便價廉的選擇,很多時候只能對證百分之六七十。但是因為方便,媽媽能及時用上,幫著扶孩子一把,他們抵抗力一上去,便能夠好了。
如果能找個中醫師四診合參,聽診孩子肺部呼吸音,詳細問診病史家族史。全面視診觸診,對照舌脈,有需要時還配合現代影像學檢查,綜合分析,辨證施治,為孩子提出更個體化的選擇,效果便能更理想了。
當寶寶咳嗽出現以下這些症狀時,必須馬上去醫院:
1. 孩子高熱超過攝氏38.5度、或連續發熱三天不退。
2. 孩子精神不振或哭鬧不止,伴見嘔吐、腹瀉、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3. 服自備藥物或食療24小時後,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