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的基本結構

2020-11-25 中自網

       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作為

電力電子

變換器中的一種重要

電力

半導體器件已經持續增長了若干年,這是因為它使電力電子變換裝置和設備實現了更高的效率,也實現了小型化的設計。這就意味著IGBT的應用領域已經擴展到很寬的範圍,不僅在工業中,而且在許多其他功率變換系統中,它已經取代了功率雙極型電晶體(BJT)、功率MOSFET,在高壓大容量電力電子變換器中,出現了與IGCT和晶閘管共同佔有全控電力半導體器件的局面。

 

       IGBT是典型的單極型和雙極型混合型器件,其中哪一部分佔有主導地位,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器件中有不同的認識。根據對IGBT的不同認知程度,其自從發明以來有很多的命名,比如絕緣柵電晶體(IGT)和電導率調製場效應電晶體(COMFET),至20世紀80年代後期,IGBT的命名方式才被大家所共同認可。一般認為,IGBT是MOS柵結構與雙極型電晶體相結合進化而成的混合型電力半導體器件。所以,IGBT的使用具備了雙極電晶體和功率MOSFET的雙重特點,從而形成了具有更好的折中特性(通態壓降和開關時間之間)、較低的總損耗(導通損耗和開關損耗等損耗之和)和更穩定的開關安全工作區(SOA)。於是,IGBT成功地擁有絕緣柵良好控制能力及通態電導調製的綜合優點。

 

       IGBT在20世紀80年代初投放市場,當時存在器件溫度特性差而使並聯運行特性差、體內載流子積累較多而使關斷特性差、體內寄生晶閘管的擎住效應使器件運行區域受限制等,隨著這些問題逐漸被解決,IGBT才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作為混合型器件的優點體現得越來越明顯。

 

       IGBT可以認為是從VDMOSFET演化而來的,對比VDMOSFET和最初的IGBT概念提出時的結構,如圖1所示。不難看出,這兩種器件的上半部分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在下半部分有明顯差別:IGBT比VDMOSFET多了一個P+層,從而多了一個大面積的PN結。其基本出發點是,提出了在VDMOSFET結構中引入一個漏極側PN結,以提供正向注入少數載流子來實現電導調製而降低通態壓降的基本方案。

 

圖1  VDMOSFET與IGBT結構對比

 

       IGBT的各個端子命名存在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反映了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個混合型器件的。在圖1b所示的IGBT基本結構中,上半部分仍與VDMOSFET的柵極結構相同,所以引出的控制端子沿用了MOSFET的命名,叫做柵極(實際上在英文中,單極型器件用的柵極和GTO等雙極型器件用的門極都是Gate)。而與MOS結構中的N+層相連接的叫做發射極,與新增的P+層相連的叫做集電極。當IGBT被引入時,它主要用來代替雙極型電晶體(BJT)。這就是為什麼IGBT的圖形符號和雙極型電晶體的很像(見圖2),因此類比雙極型電晶體,IGBT的主端子被稱作發射極和集電極。從下面的等效電路分析可知,這裡存在一個有趣的「偏差」。也有將IGBT完全看作加入雙極型器件特性而改良的MOSFET,延用源極和漏極的命名;還有使用更中性的名稱,如陽極和陰極來分別替代集電極和發射極。在這裡的分析中,使用被普遍認可的柵極、集電極和發射極的命名方式。如果僅看IGBT的基本結構,從集電極到發射極存在三條不同的電流通路,如圖3所示。

具體羅列如下:

1)從集電極出發,經過P+層、N+N-層和P層到達發射極的雙極型電晶體通路,即PNP電晶體通路;

2)從集電極出發,經過P+層、N+N-層和MOS柵結構的N溝道到達發射極的MOSFET通路,即二極體串接N溝道MOSFET通路;

3)從集電極出發,經過P+層、N+N-層和MOS柵結構中的P層和N層到達發射極的晶閘管通路,即寄生晶閘管通路。

 

 

       顯然,這三個通路可以看成為並聯關係,如圖4a所示經過整合,IGBT的等效器件電路構成如圖4b所示。其中,寄生的晶閘管看成為MOS柵結構中的寄生NPN電晶體與第一種通路的PNP電晶體兩個聯合構成。在實際應用中,要防止寄生晶閘管的發生晶閘效應造成器件失控和損壞,即要抑制NPN電晶體的作用,圖中使用虛線表示所不期望的NPN電晶體。不考慮虛線部分,此時可以將IGBT看成由N溝道MOSFET與PNP電晶體構成的達林頓結構,即MOSFET的漏極與PNP電晶體的基極相連。

 

圖4  IGBT等效電路

 

       此時再將圖2中的端子命名和圖4中的等效電路進行對比,就更發現了IGBT端子的命名的有趣之處。在等效電路中,作為IGBT主要功能核心的等效電晶體是PNP型的,PNP電晶體的發射極連接到IGBT外面時叫做IGBT的集電極,PNP電晶體的集電極連接到IGBT外面時叫做IGBT的發射極;從圖2中的圖形符號對比看,將此IGBT等效為NPN電晶體(IGBT被設計用來代替NPN功率電晶體),但實際上,IGBT內的主要等效電晶體是PNP型的,所示IGBT的科學而正確的端子命名曾經使很多人困惑。

相關焦點

  • MOS管,IGBT,以及三極體他們有什麼區別?正向單流柵極IGBT驅動電路...
    mos管、igbt、三極體比較,mos開關速度最快,三極體最慢,而igbt內部是靠mos管先開通驅動三極體開通(這個原理決定了它的開關速度比mos慢,比三極體快,和幾代技術無關)。mos管的最大劣勢是隨著耐壓升高,內阻迅速增大(不是線性增大),所以高壓下內阻很大,不能做大功率應用。隨著技術發展,無論mos管還是igbt管,它們的各種參數仍在優化。
  • IGBT入門、電路圖、應用方案、技術資料大全
    42# EEPW網友 說:2018-09-26 16:40 真牛逼 41# EEPW網友 說:2017-04-04 22:02 一般的igbt
  • igbt驅動電壓和功率分別是多少
    igbt驅動工作原理   驅動器功率不足或選擇錯誤可能會直接導致 IGBT 和驅動器損壞。以下總結了一些關於IGBT驅動器輸出性能的計算方法以供選型時參考。   igbt驅動電路是驅動igbt模塊以能讓其正常工作,並同時對其進行保護的電路。
  • IGBT基本結構及電路圖
    在VDMOS結構的漏極側N+層下,增加一個P+層發射極而行程pn,如圖1-31所示,就構成IGBT。
  • igbt主要材料及參數介紹
    打開APP igbt主要材料及參數介紹 發表於 2017-12-14 15:56:20   如下圖所示為一個N溝道增強型絕緣柵雙極電晶體結構, N+區稱為源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源極(即發射極E)。N基極稱為漏區。器件的控制區為柵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柵極(即門極G)。溝道在緊靠柵區邊界形成。在C、E兩極之間的P型區(包括P+和P-區)(溝道在該區域形成),稱為亞溝道區(Subchannel region)。
  • 利用英飛凌IGBT單管設計手提式焊機
    下圖1是IMS(絕緣金屬基板)的典型三層結構,由於在上下兩層金屬之間,已經包含有絕緣材料,兼具導熱功能, 所以D2PAK用回流焊方式表貼焊接在IMS板上的散熱要好很多,這樣也能節省散熱器的體積和重量,見圖4。
  • igbt模塊怎麼測量好壞
    打開APP igbt模塊怎麼測量好壞 發表於 2017-12-14 16:21:11 圖1所示為一個N 溝道增強型絕緣柵雙極電晶體結構, N+ 區稱為源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源極。N+ 區稱為漏區。器件的控制區為柵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柵極。溝道在緊靠柵區邊界形成。在漏、源之間的P 型區(包括P+ 和P 一區)(溝道在該區域形成),稱為亞溝道區( Subchannel region )。
  • igbt工作原理視頻
    打開APP igbt工作原理視頻 姚遠香 發表於 2018-07-17 15:00:17
  • PWM「死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以兩電平為例,每個橋臂上有兩個電力電子器件,比如igbt。這兩個igbt不能同時導通,否則就會出現短路的情況。因此,設計帶死區的PWM波可以防止上下兩個器件同時導通。也就是說,當一個器件導通後關閉,再經過一段死區,這時才能讓另一個導通。
  • IGBT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IGBT的結構與特性:如圖1所示為一個N溝道增強型絕緣柵雙極電晶體結構, N+區稱為源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源極(即發射極E)。N基極稱為漏區。器件的控制區為柵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柵極(即門極G)。溝道在緊靠柵區邊界形成。
  • 【E課堂】IGBT淺析,IGBT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IGBT的結構與特性:  如圖所示為一個N溝道增強型絕緣柵雙極電晶體結構, N+區稱為源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源極(即發射極E)。N基極稱為漏區。器件的控制區為柵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柵極(即門極G)。溝道在緊靠柵區邊界形成。在C、E兩極之間的P型區(包括P+和P-區)(溝道在該區域形成),稱為亞溝道區(Subchannel region)。
  • 以後再不要小看igbt吸收電容在電路中的作用啦,勿因小失大!
    打開APP 以後再不要小看igbt吸收電容在電路中的作用啦,勿因小失大!
  • IGBT的結構與工作原理詳解
    IGBT的結構與特性:如圖1所示為一個N溝道增強型絕緣柵雙極電晶體結構, N+區稱為源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源極(即發射極E)。N基極稱為漏區。器件的控制區為柵區,附於其上的電極稱為柵極(即門極G)。溝道在緊靠柵區邊界形成。在C、E兩極之間的P型區(包括P+和P-區,溝道在該區域形成),稱為亞溝道區(Subchannel region)。
  • igbt的使用方法
    較低的壓降,轉換成一個低VCE(sat)的能力,以及IGBT的結構,同一個標準雙極器件相比,可支持更高電流密度,並簡化IGBT驅動器的原理圖。   導通   IGBT矽片的結構與功率MOSFET 的結構十分相似,主要差異是IGBT增加了P+ 基片和一個N+ 緩衝層(NPT-非穿通-IGBT技術沒有增加這個部分)。
  • 電機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結構
    基本原理電生磁:通電導線會產生磁場奧斯特在實驗中發現,將導線通電後其周圍的小磁針會發生轉動,且電流越強,對小磁針的影響越強,玻璃、木材、水、樹脂和石頭等也不能阻擋這個磁場吸引小磁針。這就是著名的「電流的磁效應」,簡稱「電生磁」,人們把它稱為電磁學第一定律。
  • 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體系
    真核細胞是遺傳信息量大、結構複雜的細胞,原始的真核細胞在早在12億~16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現存的真核生物種類繁多,既包括大量的單細胞原生生物,又包括全部多細胞生物(一切動植物、大部分真菌)。真核細胞在內部構建成許多精細的具有專門功能的結構單位。
  • 數據結構基本概念
    數據元素:是數據的基本單位(例如,A班中的每個學生記錄都是一個數據元素),也就是說數據元素是組成數據的、有一定意義的基本單位,在計算機中通常作為整體處理數據項:是具有獨立含義的數據最小單位,也稱為成員或域(例如,A班中每個數據元素即學生記錄是由學號、姓名、性別和班號等數據項組成)。
  • 微課詳解初中生物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為方便廣大同學的學習,本微課詳解初中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徵
  • 示波器的基本結構
    打開APP 示波器的基本結構 本站 發表於 2008-12-03 14:35:55 示波器的基本結構示波器的主要部分有示波管、帶衰減器的Y軸放大器、帶衰減器的X軸放大器、掃描發生器(鋸齒波發生器)、觸發同步和電源等,其結構方框圖如圖16-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