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世界博覽】教育品質專文:「華東7校(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學、中國科大、東南大學、同濟),華南5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哈工大深圳校區、港中文深圳校區、南方科大),在高等教育部的發展進程中具備沉甸甸的分兩,其優秀畢業生深受著名企業(華為、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的重視」。值此文發布之際,林瑜伽老師攜手教育部團隊,誠摯歡迎同學們點擊上方「藍字」,觸控科學教育的前沿動態,把握高等教育的時代脈搏,探知「名企」重視的3所副部級大學,選擇適合自己的頂尖專業高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的副部級建制大學,始終秉持高精尖人才的培養模式,其王牌專業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核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信息通信工程等優秀畢業人才,深受著名企業的重視。
在高等教育層級方面,中國科大位列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示範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類全國重點大學。
目前,中國科大有20個學院(含6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1個系,設有研究生院,以及蘇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等;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在科研機構建設方面,中國科大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和55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上海交通大學,由國家教育部直屬,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級建制、全國重點大學,在國內交通大學中居於首位的頂尖高校,其優勢專業包括: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在高等教育建設層級方面,上海交通大學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
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上海交大擁有3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1個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研機構,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3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際聯合實驗室,1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智庫,2個上海市軟科學基地,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有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0個。
中山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副部級建制大學,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其優勢學科包括: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化學、數學、生物醫學工程等。
在高等教育部層級建設方面,中山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示範高校「。目前,中山大學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十名。
在教育部模式創新探索方面,中大以「通識教育、大類教學、複合創新」的為本科教育觀念,以「厚基礎、寬口徑、重個性、求創新」的為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特色。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堅持以提高質量、服務需求為主線,以結構調整為重點,激發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碩博貫通培養,實施「優生優培」資助計劃,推動課程訓練和科研訓練結合,加強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和創新性研究,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培養學術精英;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崗位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機制,加強行業實踐和職業能力培養,培養行業領軍人才。
對於華東、華南地區的知名大學,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的優勢專業、高等教育層級、創新教育部模式、科研平臺建設,同學們有哪些補充看法呢?歡迎大家一同交流、討論、學習。【本期「科學世界博覽」教育品文主編/林瑜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