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萬有引力,宇宙中的物質應因引力而聚集,為何不斷加速擴張?

2021-01-09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愛因斯坦在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將人們對於宇宙的認知,從普通的物理世界變為時間和空間相統一、物質和能量相統一的大背景,然而在這種大背景下,愛因斯坦是不相信宇宙會發生膨脹或者收縮的,雖然通過推導出的方程能夠揭示這種結果。於是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加入了一個不影響方程式表達和正確性的常量,這就是宇宙常數,加入這個常量的目的,就是為了「抵抗」宇宙星體之間因引力發生坍縮的趨勢,從而將宇宙表達為一個靜態、穩定的狀態。

然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通過長期的觀測,利用造父變星光度的周期性變化,確定了目標星雲與地球的距離,而且這個距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遠離地球,距離地球越遠的區域,其遠離速度越快。用關係式表達即v=Hd,其中v為宇宙星體相對於觀測者的退行速度,H為哈勃常數,d為目標星體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為什麼哈勃通過觀測得出宇宙在加速膨脹的結論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光線的光譜性質。大家知道,光線中包含可見光,我們觀測宇宙天體,基本上都是通過觀測目標星體發射或者反射的可見光來實現的,可見光的組成包括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由可見光組合而成的複合光,通過一定的儀器可以實現色散,然後在屏幕上形成相應的光譜。當來自目標物體的光線快速靠近觀測者時,光波波長會變短,頻率提高,光譜則會向著波長較短的藍端移動,也就是發生了藍移;與之相反的,如果來自目標星體的光線快速遠離觀測者時,光波的波長會變長,頻率降低,對應的在光譜上的表現就是向著波長較長的紅端移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移。哈勃正是發現了遙遠星系都處在不斷遠離地球的現象,而且距離越遠的目標紅移現象越嚴重,因此確認了宇宙在膨脹的事實。

時間來到1998年,Saul Perlmutter、Brian Schmidt和Adam Riess這3位天文學家帶領他們的研究團隊,在進一步確認宇宙膨脹的事實基礎上,還發現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現象,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這3位天文學家。他們通過觀測一種釋放能量穩定的La型超新星的爆發,依據其視亮度計算出了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隨著時間的推移,遠離地球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大,據此得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種現象後來成為天文學界標準的「教科書」式定律。

大家都知道,萬有引力使物體能夠相互吸引,而宇宙膨脹現象的證實,表明宇宙空間中存在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和萬有引力的作用正好相反,對宇宙空間中的物質起到一種相互排斥的作用,科學家們將提供這種排斥力作用的東西稱為暗能量。

在隨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現,在組成現有宇宙的物質中,我們可見的物質(可以觀測)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小的,僅佔4.9%左右,剩下的95%則是由我們觀測不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所構成,其中暗物質佔比26.8%、暗能量佔比68.3%,而對於這些觀測不到的部分我們對其知之甚少。暗物質和暗能量在推動宇宙運行演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說簡單點,暗物質對物質之間提供的是引力,而暗能量提供的是斥力,它們之間相互抗衡的結果,決定了宇宙是否收縮或者膨脹。

根據設定的推測模型,暗能量的大小與空間尺度緊密相關,如果空間尺度越大,則暗能量也會越多。在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剛開始時,隨著爆炸釋放的巨大能量,宇宙空間開始擴張,但由於可見物質和暗物質居於主導地位,因此這個爆炸帶來的膨脹效應是變慢的。不過,這個減速的過程大約只持續到了45億年前,隨後暗能量逐漸佔據上峰,使得宇宙的膨脹開始加速。

至於暗能量到底是什麼,科學界對此還基本處於未知狀態。不過隨著大量的天文觀測,科學家們逐漸了解了暗能量的一些基本特性,比如它具有負壓強,也就是說物體被拉伸時,產生與正壓力相反的作用力,從而進一步推動物體被拉伸開來。通過觀測暗能量狀態方程的w值,科學家們正在逐步揭開暗能量運動規律的密碼,與在真空中的能量壓強與能量密度的比值進行對比,發現暗能量模型中的w值並不是嚴格的呈現-1這個值,而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1處呈現震蕩,這或許表明暗能量可能是某種未知的、且具有動力學性質的能量場。

相關焦點

  • 根據萬有引力,宇宙會因為引力而塌縮,為何卻在加速擴張?
    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會因為引力而發生聚集,並在遙遠的未來重新坍縮一起!這個想法和擔憂在17世紀的時候就已經被提出了,而且首先想到這個問題的人正是牛頓。在牛頓之前,我們人類並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原因是在此之前我們還不知道有萬有引力的存在,也並不知道兩個質量物體會產生引力。
  • 宇宙中所有物質都應隨引力而聚集,為什麼宇宙還在不斷加速膨脹?
    1998年兩個研究小組通過Ia型超新星的觀測,不約而同的發現宇宙正以超過目前測算的膨脹速度約10-15%的比例擴張,因此而得出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一結論。而在同一年美國理論宇宙學家約翰·特納提出了「暗能量」的概念。
  • 暗能量拉大星系間距,導致宇宙加速擴張?暗物質、暗能量最新觀點
    光子在漫長的宇宙途中,會跟已知和未知的各類粒子相撞而衰變,此外,還有引力紅移,重力紅移,因此,星系的紅移不一定就是距離在拉大。用來測距公式裡的光度及亮度,都在不斷地變化之中,這樣測得的距離誤差極大,不能驗證紅移的星系正在飛離地球。
  • 是誰在不斷控制著宇宙? 引力、暗能量、暗物質……
    對於引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牛頓在200多年前提出了經典引力學,告訴了我們萬有引力,世界萬物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引力。只要是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引力。如果沒有引力的存在,這個宇宙就不會有天體的存在,只能是無數的游離元素。引力的偉大發現對於人類探索宇宙有著深遠的意義,正是有了牛頓萬有引力的指引,愛因斯坦在100年前提出了偉大的相對論,而人類現在對宇宙探索的很多成就都是起源於引力的研究和應用。
  • 萬有引力猜想:星球的引力是怎麼產生的
    萬有引力定律揭示只是自然界中已經形成的物體之間的引力規律,而沒有揭示物體引力是如何產生的。不是所有的物體之間都有引力,有的物體之間還會產生排斥力,最常見的就是兩塊磁鐵同極之間的相斥現象。星球之間存在引力,是由於星球本身在形成的時候球核就具有強大的引力,吸引周圍小星體不斷累積才形成今天的太陽系和整個宇宙。
  • 既然宇宙中存在著萬有引力,星體之間的距離會變得越來越小嗎?
    早在300多年前,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定量的形式解釋了宇宙中任何有質量的物質之間,都存在著引力的作用,這種「萬有」的性質逐漸成為人們認知宇宙的發展和演化,以及揭示星體運行規律的「萬能鑰匙」。牛頓在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時,也對一個問題困擾不已,那就是萬有引力的存在,使得宇宙間的物體都會有相互靠近的趨勢,最終的結果會導致所有的物質都會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到一塊。然而事實的結果並非如此,138億年這麼漫長的時間也沒有看到這種情況。
  • 四種作用力中最弱的引力,為何能坍縮出宇宙無敵的黑洞?
    雖然現如今的宇宙天體運行都受到萬有引力的制約,但很明顯它是已知的基本力中最弱的一個,尤其是在分子和原子尺度上,如果把一個物體從地上提起來或往上運動,其實是抵消整個地球的引力,並且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引力相對於其他幾個的基本力來說是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的。
  • 既然有萬有引力,為什麼宇宙還會加速膨脹?科學家這樣解釋
    從這個理論可以看出,宇宙從一開始就是膨脹的,否則也不會從開始的一個點變成現在這麼龐大的宇宙,所以,宇宙膨脹一點也不稀奇。但是,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告訴我們,萬物皆有引力,並給出了萬有引力公式,而愛因斯坦更是進一步闡述了引力的本質,因此,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向奇點四周膨脹的物質必定存在萬有引力,這些萬有引力肯定會給膨脹的物質提供一個反方向的加速度。
  • 「暗物質」就是時空?它是宇宙超光速加速膨脹的真正原因!
    我們的宇宙始於138億年的一場大爆炸,而這場大爆炸從未停止,宇宙正以超光速的速度繼續加速膨脹!在萬有引力定律的情況下,到底是什麼讓宇宙能夠持續138億年之久的持續且加速膨脹?天文學家稱他們為暗物質!宇宙時空並不僅僅是理論上的事物,而是客觀存在的事物!
  • 宇宙中沒有萬有引力,
    大一統理論之所以無法建立,是因為牛頓「發現」的所謂萬有引力根本就不存在。弱力,強力和電磁力都是量子之間的運動產生了引力。萬有引力由什麼產生?科學家至今設有發現假想中的引力子。所以,再忙乎也是白搭。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個思維方式來解釋所謂的萬有引力。即:這個力不是引力,而是壓力。根據真空包裝原理,一旦某個物體中間成了真空,外面的大氣會對它施加壓力。
  • 加速膨脹的宇宙,是因為引力逃到了高維空間?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物理學類宇宙為什麼在加速膨脹?把物質聚集成星系的引力為何阻止不了星系彼此遠離?科學家根據弦理論提出,在可觀測的最大尺度上,引力子可能逃逸到了額外維度中,引力因此變成了斥力。儘管標準宇宙模型得到了最近一些觀測的證實,但它仍有一個大漏洞: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如果你向上扔一塊石頭,它不會加速飛離地球,因為地球引力會讓它上升的速度慢下來。同樣,在宇宙大爆炸膨脹中飛散的遙遠星系,由於互相吸引,彼此遠離的速度也應該會逐漸慢下來。但事實上,它們正在加速遠離。許多研究人員將宇宙加速膨脹歸因於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物質,但鮮有物理學證據支持這些精緻的術語。
  • 暗物質和修正引力理論 誰是解釋宇宙本質的真理
    投稿請聯繫:mike300@126.com本期作者:晗冰 責編:王真暗物質理論是當前的主流理論,但在暗物質沒有完全得到證實的情況下,一些科學家又提出了修正引力理論來解釋宇宙現象。萬有引力定律是迄今為止最成熟的物理學定律。但是宇宙中的行星、恆星、星系甚至於更廣意義上的現象似乎並不符合萬有引力定律的描述,以至於你會反覆對你所看到現象進行反覆檢查。
  • 引力是由物質質量產生,那麼同等質量的物質都產生相同的引力嗎?
    根據現有理論引力就是由物質質量產生,同等質量的任何物質都產生相同的引力。大科學家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瓜熟蒂落掉在地面和月球的長久相伴,是因為同等性質的力。根據質量乘積正比距離平方反比的萬有引力公式來看,計算引力的時候也只是僅算質量,並沒有分物質。萬有引力是宇宙天體系統的主要粘合劑,宇宙的規律應該是至簡至純,難以想像會出現因物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力。那麼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同的物質只要質量相同就會產生相同的引力?
  • 假設的力:萬有引力子虛烏有,根本就不存在(中)
    萬有引力的本質銀河的旋渦星系與地球大氣和水流環境下的旋風、旋渦、龍捲風,都遵循著一種物理定律。漩渦是因為壓強差,旋風是流體力差形成的。同樣,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塵埃和能量,也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散布在廣闊的宇宙空間。
  • 暗物質和暗能量至今未被發現,人類仍迷失在宇宙中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這已被當今絕大多數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所接受。與大爆炸有關的一些研究及發現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關於宇宙大爆炸的研究仍然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人類在宇宙中發現了四種相互作用,分別是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大爆炸的那一瞬間,物質被推散到各個方向,向各個方向遠離的物質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相互作用。照此說物質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運動的越來越慢,即宇宙的膨脹會越來越緩慢,可實際的觀測卻顯示宇宙是在加速膨脹。宇宙的加速膨脹讓物理學家很是苦惱。
  • 引力,萬有引力,時空彎曲看浩瀚宇宙
    1674年他根據修正的慣性原理,從行星受力平衡觀點出發,提出了行星運動的理論,在1679年給牛頓的信中正式提出了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觀點,但由於缺乏數學手段,還沒有得出定量的表示。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預言並發現了海王星。
  •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萬有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按照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詮釋,引力的本質就是時空彎曲。在上世紀初期,愛因斯坦通過廣義相對論給出了引力的本質,並描述了時空,物質與運動之間的關係,這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 物質、引力、文明
    光子對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在太空環境可以形成虛粒子,瞬間形成和湮滅。真成的粒子是在宇宙初期的高溫、高壓環境中形成的。        光是宇宙中的最小微粒,可以從質子、中子和電子的光子對中逃逸,成為光速直線運動的粒子。光子在遇到物質時,也容易被物質的光子對捕獲,形成熱能。熱能是光子對的不平衡現象,它可以傳導給其他物質和向空間輻射。
  • 宇宙來源的判斷
    一直以來人類對宇宙的來源不斷地探索,大家也對宇宙的來源十分的好奇。下面僅僅是本人對宇宙來源的判斷。雖然萬有引力對宇宙的來源不能夠解釋,但是引力公式確實是得到驗證。牛頓引力公式(F=GMm/r2)。物體與物體之間是存在引力的 。
  • 宇宙四力「大一統」?萬有引力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牛頓認為萬有引力是由物體的質量引起的一種基本力,而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是物質的質量引起了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同樣會反過來影響運動物質的運動,而質量為什麼會引起空間彎曲,愛因斯坦並未給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