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範祖森等人闡明Klf4聚穀氨醯化在調節細胞重編程和多能性維持中的關鍵作用.

2021-02-15 iNature

iNature:2018年3月28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範祖森研究所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Klf4 glutamylation is required for cell reprogramming and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m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胞質羧肽酶1(CCP1)或CCP6缺陷實質上促進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誘導和胚胎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揭示了Klf4聚穀氨醯化在調節細胞重編程和多能性維持中起關鍵作用。


多能性網絡的時間和空間特異性調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心轉錄因子的精確修飾。 穀氨醯化的失調涉及嚴重的生理異常。 然而,穀氨醯化如何調節細胞重編程和多能性網絡仍然難以捉摸。 在這裡,研究人員發現胞質羧肽酶1(CCP1)或CCP6缺陷實質上促進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誘導和胚胎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穀氨醯化是維持小鼠和人類多能性所必需的
微管蛋白酪氨酸連接酶樣4(TTLL4)和TTLL1在細胞重編程過程中在Glu381處的Klf4多聚穀氨醯化阻礙其賴氨酸48-連接的泛素化並維持Klf4穩定性。 Klf4-E381A敲入小鼠顯示受損的胚泡發育和胚胎致死性。 刪除TTLL4或TTLL1可以消除細胞重編程和早期胚胎發生。 因此,Klf4聚穀氨醯化在調節細胞重編程和多能性維持中起關鍵作用。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008-2#Abs1

內容為【iNatur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白名單回復後臺「轉載」

微信加群


iNature組建了PI/頂級文章群,成員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MIT等學校的數百位PI, 匯聚了眾多的青年千人(達到40位),長江學者,傑出青年等;裡面包含了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等雜誌發表文章的作者/PI,歡迎發表了高水平文章的作者/PI加入。可以先加小編微信號(13701829856),之後再進群。iNature為你打造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群,iNature與你一起揚帆起航。溫馨提示:進群請備註一下,謝謝。



公眾號熱點推送回顧

重磅|3大CRISPR頂級大牛(張鋒等人)發表5篇綜述,闡述CRISPR機理及應用(滿滿的乾貨,值得收藏)

中國奇蹟,短短一百天,連發6篇Nature Med(IF=29.88),但也引起了不小風波

重磅|厲害了,首次,中國學者2天同時發表4篇CNS文章

重磅|5篇文章同時闡述DNA去甲基化酶的功能及CRISPR表觀遺傳編輯(Nature,Cell,NG,NC,PNAS)

Nature|蟄伏10年,中國農大張福鎖院士等團隊與千百萬農民一起實現農業綠色增產增效

全球首次,Cell和PNAS同時撤稿,其原因居然是平時被忽略的這些小細節

首次,2篇Cell Research背靠背發表,揭示腫瘤免疫治療新突破(同一作者,倆篇文章)

關注|開創性的工作,2篇Nature解開兒童腫瘤之謎

iNature,專注前沿科學動態,傳遞科普信息。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13701829856 或郵箱:liupan@sibs.ac.cn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在iPS細胞重編程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11月7日,Cell Stem Cell雜誌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範祖森課題組題為Transient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via Sox2-Mediated Suppression of mTOR Is an Important Early Step in Reprogramming
  • 科學家揭示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關鍵作用
    廣州生物院揭示RNA結合蛋白DDX5在體細胞重編程中的關鍵作用和調控機制該文章首次揭示了RNA結合蛋白(RBP)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重要作用和調節機制,這將加深人們對RBP介導細胞命運決定的認識。 RBPs不僅在維持細胞內穩態有重要的功能,在分化和維持細胞特性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RBPs功能的多樣性和必要性幾乎涉及了RNA代謝的所有過程,但RBPs在細胞命運轉變中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研究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其對推動幹細胞研究走向應用和臨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相關研究對未來人類健康的保障至關重要。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帶領動物所幹細胞研究團隊對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研究進行了整體布局,從基礎理論、核心技術、轉化應用幾個層面開展系統研究,在過去五年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多項創新性的技術體系,在國際國內同領域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 廣州生物院闡明lncRNA通過表觀遺傳抑制重編程的發生
    研究發現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可以誘導lincRNA-p21的表達,通過lincRNA-p21維持抑制性的表觀遺傳修飾來阻礙相關多能性基因的表達,從而阻礙這一過程的發生。該成果已於12月17日在國際性期刊Cell Research 上在線發表。
  • 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機制
    在基因轉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由單鏈DNA和DNA:RNA雜合鏈組成的三鏈核酸結構,稱為R-loop。R-loop廣泛存在於各個物種中,最早被認為是轉錄的副產物,但近年來發現R-loop在很多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報導R-loop相關蛋白很多都是RNA結合蛋白(RBP),然而RBP如何協同R-loop在細胞命運決定中發揮作用尚不清楚。
  • 蜂王漿的蛋白組分可維持小鼠胚幹細胞多能性|論文
    Regina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 圖1:Royalactin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圖源:Wan等 蜂王漿是蜜蜂(Apis mellifera)的「蜂后製造者」,已知能影響哺乳動物的壽命、生育能力和再生能力。研究人員發現蜂王漿主蛋白1(MRJP1,亦稱Royalactin)是蜂王漿的功能成分,對其它物種具有調節作用,或能激活保守通路。不過,這些保守的細胞信號通路尚未被弄清。
  • Nature:神經元如何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答案在Myt1l蛋白
    2017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極力地抑制與非神經元細胞(皮膚細胞、心臟細胞、肺細胞、軟骨細胞和肝細胞)類型相關的基因表達來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
  • 研究發現H3K9甲基化酶SETDB1在多能性-全能性轉換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發現H3K9甲基化酶SETDB1在全能性重編程中的作用,其敲除可促進多能性向全能性轉換,且Setdb1敲除在2iL ground state 條件下可通過激活程序性壞死通路necroptosis從而引起mES細胞死亡。該研究結果表明Setdb1介導的H3K9甲基化對多能性建立以及胚胎幹細胞存活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強調了SETDB1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 Nature communication:E3連接酶抑制ERK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乾性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E3泛素連接酶在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胚胎幹細胞來源於囊胚的內細胞群,能夠進行自我更新同時具有多能性,具有分化成所有類型細胞的能力。胚胎幹細胞的強大分化能力廣泛應用在發育過程研究及細胞治療開發等重要用途上。因此,了解胚胎幹細胞多能性調節機制對於開發胚胎幹細胞應用潛能,推動相關研究進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受到外部因子和內部因子的共同調控,但其中的機制仍未完全得到解答。
  • 進展|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對細胞重編程的研究
    比如運用Yamanaka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在體外就可將體細胞成功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在基因轉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由單鏈DNA和DNA:RNA雜合鏈組成的三鏈核酸結構,稱為R-loop。R-loop廣泛存在於各個物種中,最早被認為是轉錄的副產物,但近年來發現R-loop在很多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多篇文章聚焦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新成果!
    【4】Cell Stem Cell:將誘導多能幹細胞重編程為強大的自然殺傷細胞 增強抗腫瘤的潛力和活性doi:10.1016/j.stem.2020.05.00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並剔除一個關鍵基因,開發出了能在體內和體外對特定白血病具有更強抵禦活性的自然殺傷細胞
  • 廣州生物院等揭示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
    基因表達調控是決定細胞命運的重要因素,通過改變基因的表達模式即可實現對細胞命運的精準調控。比如運用Yamanaka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在體外就可將體細胞成功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
  • Science:細胞重編程的關鍵組蛋白伴侶分子
    ,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名為ASF1A的基因在幹細胞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幹細胞可以發育分化成為機體不同類型的細胞組織從而挽救人類的生命。實際上ASF1A基因並不是本文的研究人員所發現的,該基因主要負責細胞的重編程,細胞的重編程即轉變細胞的類型,這對於幹細胞的分化至關重要。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卵母細胞中5000個基因,發現基因ASF1A、OCT4以及一種可溶性助手分子是細胞重編程中的重要組分。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組從事
  • 蜂王漿蛋白組分能維持幹細胞多能性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發現,蜂王漿的蛋白組分——名為Royalactin的蛋白質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該研究同時指出,在哺乳動物體內發現了其結構類似物,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
  • 蜂王漿成分能維持幹細胞多能性丨自然-通訊
    《自然-通訊》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Honey bee Royalactin unlocks conserved pluripotency pathway in mammals指出,蜂王漿的蛋白組分Royalactin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 科學家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重編程障礙關鍵因子—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米格爾·埃斯特班和南方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安德魯·哈金斯的團隊首次發現共抑制複合物NCoR/SMRT在四因子介導的重編程中發揮了強大的抑制作用。北京時間3月13日零時,《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生成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生物學過程,其中包含了體細胞特性的消減和幹細胞特性的獲得。
  • Stem Cells:Rcor2-LSD1蛋白複合物在維持胚胎幹細胞特性和誘導體...
    2011年3月23日我所高紹榮和朱冰實驗室合作在 Stem Cells 雜誌在線發表文章。該文首次提出了Rcor2-LSD1蛋白複合物在維持胚胎幹細胞特性和誘導體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中的重要作用。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組成形式,其組蛋白以八聚體結構形式將真核細胞DNA包裝形成染色質。
  • Mol Cell丨陳捷凱/裴端卿合作組揭示體細胞重編程的細胞命運決定路徑
    複雜的多細胞生物在發育過程中通過細胞特化產生了多種不同的細胞命運,探究這些細胞命運產生的原因,進而實現細胞命運的高效轉變,是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研究細胞命運轉變的關鍵之一是選擇動態的細胞變化過程,比如幹細胞的分化(Differentiation)、體細胞的轉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或者體細胞重編程(Reprogramming)等。
  • Nature:揭示在胚胎中,造血幹細胞為何不產生淋巴細胞?
    2018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造血幹細胞(HSC)一直被認為是所有血細胞的祖先。在我們出生後,這些多能性幹細胞產生了我們的所有血細胞譜系:淋巴系細胞(lymphoid cell)、髓系細胞(myeloid)和紅系細胞(erythroid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