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
2016-08-28 19:19 來源:澎湃新聞
甘蒙「8·05」系列殘害女性案告破,首案案發至今已28年。據警方通報,甘肅省公安廳通過Y-DNA染色體檢驗,初步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經過指紋比對和DNA進一步比對,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有關司法鑑定專家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警方偵破該案的核心技術是以Y-DNA染色體鑑定為基礎的姓氏檢測,來自於親子鑑定技術,「按照傳統的破案方法無法偵破」。
據公安部刑偵局通報,8月26日,經公安機關連續奮戰,1988年5月至2002年2月在甘肅省白銀及內蒙古包頭兩地實施強姦殺人作案11起、殺死11人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被抓獲。經初審,高承勇對其所犯罪行供認不諱。目前,案件後續偵查預審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Y- DNA染色體可鎖定嫌犯家族姓氏一般來講,在犯罪現場,犯罪嫌疑人會留下可供警方提取的DNA數據,比如菸蒂,血痕、毛髮、皮屑等接觸性DNA。「公安機關鎖定罪犯就是通過DNA個體識別技術。」上海楓林醫學交流司法鑑定所法醫顧興華告訴澎湃新聞,傳統的破案模式是通過犯罪現場提取的物證與犯罪嫌疑人DNA進行比對,再結合具體案情最終確認。
不過,現實的情況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屬於初犯,在警方信息資料庫中並不會有相關記錄信息,這就無法與現場提取的DNA信息進行比對。現階段,警方只能通過不同的人種、地域、家族等DNA分布情況,逐漸縮小範圍,最終鎖定犯罪嫌疑人。
「DNA個體識別技術具有唯一性,除非是同卵雙胞胎。」顧興華分析說,DNA比對包括兩大類,一是常染色體,另一個是性染色體。性染色體包括X、Y,男性是XY,女性是XX,Y-DNA是父系遺傳基因。
「Y-DNA鑑定只是親子鑑定技術中的一種,通過這一檢測,可以確定留在犯罪現場的人類遺傳物質是來自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是來自男性,可以進一步確定其家族姓氏。」上海濟視信息技術中心醫學總監尹國興,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從事相關醫學DNA技術研究,在他看來,Y-DNA姓氏檢測技術可以降低破案成本,節省警力,提高公安機關的工作效率。
尹國興解釋說,每個姓氏都有其特異性標誌,就像「條形碼」,「通過檢驗這種條形碼,可以確定男性個體的家族歸屬,從而做出科學有效的姓氏檢測。」
尹國興分析說,姓氏檢測,包括直接的姓氏檢測和間接的姓氏檢測。直接檢測,就是通過與被測樣本有明確親緣關係的遺傳樣本比對,比較直接得出姓氏結論。比如某男在作案現場留下了毛髮、血液、指甲、皮屑等遺傳材料,但嫌疑人已逃之夭夭。這時,可找到與嫌疑人有相同Y-DNA淵源的親屬,如祖、父、子、叔、侄等近親或遠親,進行Y-STR的同源比對,直接確定(或排除)嫌疑人的姓氏。
專家:公安有條件進行Y-DNA染色體信息入庫據此前央視報導,此案因作案手段殘忍,社會影響惡劣,久偵未破,被公安機關於2001年8月立為部督案件。2015年3月,甘肅省公安廳決定重啟偵查工作,省、市公安機關全力投入,抽調精幹專家力量,緊緊圍繞指紋和DNA兩個方面深入開展偵查工作。近日,甘肅省公安廳通過Y-DNA染色體檢驗,初步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經過指紋比對和DNA進一步比對,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高承勇。
不過,在顧興華看來,目前公安機關雖然正在大範圍推廣這一技術,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信息建庫,「對於大眾化的基因來說,識別時可能會更困難。」
「中國目前有13.7億人口,但中國人Y-DNA的多態性是十分有限的。」尹國興認為,若以Y-DNA區分,中國大約只有100萬個姓氏家系,Y-DNA的多態性並不會相應增加,「公安機關有條件進行信息入庫收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DNA 白銀 殺人案 揭秘